第五十八章 天降隕星

天剛微亮,咸陽宮的文武大臣早已各自分班站立在兩旁,秦皇政神情沮喪,疲憊不堪,看來又是整夜不曾入眠。

秦皇政才一坐定,兩班文武便各抒己見,脣槍舌劍,爭得不可開交。廷尉李斯再次說道:“圓月泣血,天狗食月,本純屬天文自然現象,聖上無需多慮自擾,若有人再危言聳聽尋畔滋事,臣定當將其與那三千孩童一起活葬在驪山腳下!”

徐福當然知道李斯在有意針對自己,那第一聲響鑼就是由故國家園響起,剛好徐福昨晚又在故國家園,衆臣一起怔望徐福。徐福卻不慌不忙,上前說道:“這兩天六地百姓都一直圍在故國家園外,守候他們的孩子,只因昨夜天有異象,六地百姓都以爲圓月泣血,正是印證了他們孩童的血光之災,他們敲鑼打鼓,以爲只要趕走了傳說中的天狗神獸,就能救回他們的孩子。”

秦皇政問道:“那如何整個咸陽的百姓也爭先效仿?”

徐福道:“啓奏皇上,其實衆所周知,凡是天有異象,必有大事發生,就算只是熒惑守心也意味着將有大事發生,何況圓月泣血天狗食月併發,此等大事又何止是印證坑葬三千孩童之兆,咸陽百姓敲鼓趕狗本是爲君王驅魔祈福,純粹是忠君之事,愛國之心。”

王綰也上前道:“天有異象,一主祥,二爲兇,至於熒惑守心圓月泣血,史有記載皆爲凶兆,皇上只有沐浴齋戒,向上天衆神誠心祈禱,方可保我大秦萬世基業。”

秦皇政問道:“徐御醫乃世外高人,可否卜知當會有何事發生?”

徐福道:”天犯大怒,降責於世,神鬼莫測,我等凡夫俗子更是無力迴天,唯有順從天命,吾皇乃九五之尊,貴爲天子,正如王大人所說,皇上若沐浴齋戒,誠心祭神告天,獲得天神庇護,方可免去大劫大難。”

秦皇政思緒許久才道:“夫子有言,君子有三戒,其少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又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只是這些全部不在朕的遵循之列,朕爲天下一統,征戰天下早已戒鬥,朕若畏首畏尾,何以讓天下人臣服?”

這時趙高道:“吾皇威武,德比天齊,縱然有四方神煞也會望而卻步,敬而遠之,什麼圓月泣血,天狗食月全都一派胡言,在殿同僚也是飽讀聖賢之書,又何以迷信這些荒誕之談?”

徐福道:“圓月泣血,天狗食月已經驚動整個朝野,我等怎可等閒視之?”

趙高道:“徐御醫本只爲宮中御醫,你能在此干涉朝政,莫非真當自己是世外高人不成?”

徐福怒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只認職位才配夠格在殿前議事,何以你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不去管你的車馬,卻在此胡言亂語?”

李斯見徐福趙高爭得不可開交,卻始終無有定論,忙上前道:“所謂言而不行,多說無益,以微臣之言,皇上何不擇日上驪山設壇祭天,以示吾皇誠意,祈求上天消災免難。”

徐福道:“吾皇積德行善,善莫大焉,那三千孩童雖然目無法紀,傳播流言,然稚子孩童,童言無忌,若是皇上海量汪涵,既往不咎,放赦三千孩童,定然能感天動地,豈不勝過驪山祭壇百倍?”

李斯怒道:“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六國劣童,目無法紀,損我國威,如何能饒恕?”

徐福道:“活葬三千孩童,激起天怒民怨,不說天神以圓月泣血以示警告,就憑咸陽百姓的日夜啼哭聲,怎不令人發起惻隱之心?”

李斯道:“童謠四起絕非一日兩天之事,若不是有人存心借孩童之口,鼓動人心,其人父母當初何不加以管教,到今日才知箇中厲害,吾皇仁慈,不牽連九族,已是網開一面,我大秦依法治國,怎可用惻隱之心來避之法外,況且皇上已經下旨活葬三千孩童,君無戲言,豈能朝令夕改?”

徐福被問的無言以對,殿堂內,許久鴉雀無聲,專等皇上定奪,秦皇政正要發話,徐福又道:“那些謠詞,雖然其意彰顯,但決計不會出自一孩童之手,更何況那雪地上的字體,乃是我大秦的文字,那些六國孩童是萬萬寫不來的,以微臣之意,只可揪出始作俑者,將其罪魁禍首置於六國城民彙集的城東砍頭正法,以儆效尤。”

趙高害怕追本溯源最終會牽扯到自己頭上,忙道:“徐御醫既然想平息此事,爲何還要進言皇上大動干戈徹查此事,徐御醫豈不知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道理?”

王綰害怕牽連出更多的人無辜喪命,也忙道:“六國剛剛平定,天下民心難免異動,散播童謠之事,只能適可而止,萬萬不可再掀波瀾。”

趙高道:“大秦律法嚴明,此事若是再深究細查,少則也會禍及上萬之人,到時這上萬之人不殺,豈不是意味着我朝律法形同虛設,那樣更加有損我王天威,若殺,又將更加弄得滿城風雨,民不聊生。”

徐福心中更加害怕牽連出更多人的性命,不再做聲,心中又在思量如何挽救這三千孩童的性命。秦皇政見衆卿已無異議,便宣佈全民沐浴齋戒三日後,再上驪山。

三日後,天未亮,羣臣便已靜立宮門口廣場,整裝待發,趙高備好車馬轀輬和祭祀用品,便緊隨着秦皇政身邊,隨大軍浩浩蕩蕩上驪山開壇祭天。

至辰時,大軍途徑驪山腳下的葬童大坑,見數千百姓仍在嗚哇哭泣,秦皇政只是站在車外觀望,未有反應。徐福策馬臨近一看,見圓形大坑已經挖好,大坑直長三十丈,深達五丈,想到這便是三千孩童的葬身之地,不禁扼腕嘆息。衆人向徐福跪地求救,徐福嘆道:“皇命難違!”說完調轉馬頭隨大軍離去。

秦皇政掃六合平天下,其胸襟膽識豈是常人可比,自從那日噩夢纏身後,他便變得憂心重重,又時有痾疾,此番天狗食月更讓他心有餘悸,直到驪山祭天完畢,才覺得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這一晚,剛入掌燈酉時,忽然朔風呼呼作響,看來天又要下雪。秦皇政想到日落黃昏時,仍是萬里晴空,彩霞滿天,如何才過一兩個時辰,便風雲大作。狂風怒吼,恰似鬼哭狼嚎,見御前百十位侍衛矗立門口,似乎大敵當前,秦皇政心間更加煩悶,總感覺得要有事發生,只好傳來數十位歌姬宮女前來解悶,至亥時,衆人早已疲乏,秦皇政也是懨懨欲睡,正要令衆人解散退去,突然東南方向“轟的”一聲巨響,如天崩地裂,日月相撞,宮女們忘乎生死一起啊啊大叫,少許,又見宮殿屋頂塵屑灑落,房屋不斷震動,桌上杯盞叮叮起舞,牆壁上桐燈落地,屋內立即一片黑暗。

秦皇政大駭大聲叫道:“快傳徐福,快傳徐福。”秦皇政一邊說一邊躲進房屋中,以被褥蓋身遮擋。衆宮娥早已嚇得四處逃散,殿前侍衛也正要逃去,卻見遠處一黑衣人影飛奔而來,才幾個起落已到眼前,那人正是徐福,徐福一邊飛躍一邊高喊:“地動來了,大家快出來,地動來了,房屋要塌了。”徐福快速躍進秦皇睡室,點燃火把,此時地動已經停止,徐福還是一把抱住秦皇政,從門道飛躍而出,秦皇政早已嚇得驚魂失措,直到睜眼見到徐福才氣定平息。

秦皇驚問道:“怎麼回事,朕纔剛上驪山祭天祈禱,爲什麼還會發生地動,難道真要朕放赦那三千孩童,那朕的王法何在?”

徐福挽住秦皇政站在校場中央,說道:“只是一場小小的地動,大家不必驚慌,只待明日工匠對房屋做了檢修後,又可以照常住進屋內。”

羣臣和宮妃也一起守護秦皇政身旁,此時地動已經結束,狂風卻仍在肆意橫行,雪花依然紛紛揚揚。衆人又冷又怕。

徐福見到宮廷有幾座房屋塌陷,忽然想到城南故國家園的三千孩童擠在望鄉樓。望鄉樓共分五層,高達七丈,通身全由青石壘建而成,此番地動,就算望鄉樓沒有全部傾倒,哪怕只是斷樑落瓦,都不知道要傷及多少孩童,何況望鄉樓門外還扣上大鎖,孩子們更加無法逃出。徐福又想到黑暗中孩子們哭爹喊娘,互相擠兌的慘像,不禁大哭起來。

秦皇政不解問道:“眼看地動已過,愛卿何故此時又要大哭?”

徐福大聲哭道:“此番地動,我們大人尚且害怕,那故國家園的孩子們豈不是會更加害怕?望鄉樓那麼高若是倒塌,那孩子們豈不是…?怎麼會這樣!不會的,不會的!”

衆侍衛見徐福似乎突然發了瘋,怕傷及皇上,忙把徐福拉開。徐福立即掙脫道:“臣想到囚在故國家園的三千孩童,心下驚亂,有失體統,望皇上恕罪,如今地動已過,但未經檢修房屋仍然不能入駐,就請皇上暫時睡臥轀輬車內。”

秦皇政見趙高不在身邊,十分氣惱大叫道:“趙高何在,趙高何在!”一羣侍衛忙下去尋找趙高。趙高第一次見到地動,早嚇得魂飛天外,蜷縮一旁,哪裡想到顧及皇上,直到地動平定許久,心裡纔剛剛得以平靜,又聽得皇上叫喚,想到皇上危難,自己卻不在其身邊,若是皇上責罰,那可是掉腦袋的事情。趁着侍衛趕到之前,忙撿起一塊石頭朝自己額頭砸去,又倒地大喊救命,侍衛忙上前,見趙高已經昏倒在地,忙傳徐福施救。趙高悠悠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大聲驚問:“皇上呢,怎不見皇上,皇上!”說着大哭起來。

秦皇政這才走過來道:“你哭什麼,朕死不了,這房子暫時不能住了,快去給我們備好轀輬,搭好帳篷。”

趙高跪在秦皇面前,故作驚喜萬分,又哭又笑道:“皇上吉祥,天佑我主,皇上吉祥,天佑我主!”

秦皇政臥轀輬內,羣臣守護身旁,秦皇政仍然心緒不寧,整夜未睡,天剛亮便有探兵報道:“啓奏皇上,此次地動全因城東驪山腳下,天降隕星引起,令人更不解的是,那隕星剛好填蓋了那座大坑。”

秦皇政驚問:“你說的是那用來葬埋三千劣童的大坑?”

那探兵道:“正是那大坑,看來皇上應該順從天意,赦放那三千孩童。”

秦皇政大聲道:“哪來的天降隕星,朕不信,你若欺君,小心你的狗命,衆等何不給我開路,朕要親自前往一看!”衆人聽說有隕星墜地,也想一看究竟。大家剷雪開道,至驪山腳下的大坑處,見大坑果真高高隆起,身披白雪,辯不清是泥土還是石頭,少許便有士兵鏟去積雪,露出一座似山樣的大石,大石通體紫醬色,似火燒樣,又見大石有幾處色澤如雞血色,那雞血色圖案彎彎扭扭,不知意味着什麼,衆人忙站遠一看,那雞血色圖案儼然是一行大字,細看後,衆人無不嚇得大驚失色,原來那些字清晰可辯正是:“始皇帝死天下分”七個大字。

秦皇政大怒:“誰敢分朕的江山,這大石頭定是有人從驪山上推下的,這字也是有人故意刻寫上去的?就算天降隕星,誰又能飛到天上去刻字?六國人要分朕的江山,朕先殺盡你的後人,看你們如何分奪朕的天下!”

秦皇政越說越氣,又大喊:“大將軍章邯何在?”秦皇政見章邯上前領命又道:“朕令你立馬率三百士兵就此地再挖大坑,朕要在日落前就活葬那三千孩童!”

“皇上息怒,天意不可違呀”衆臣一起拜道:“皇上要坑殺三千孩童,先有圓月泣血天狗食月,如今又天降隕星,咸陽地動,那正是因爲是犯了天怒呀。”

秦皇政道:“始皇帝死天下分,如今這些孩童不除去,待朕歸西后怎可保的我大秦的江山。”

衆臣又道:“皇上萬歲,壽與天齊,又怎麼會歸西?”

秦皇政道:“朕雖然貴爲天子,也是肉體凡胎,又怎麼不會死,可是朕的江山卻要一世,二世,代代相傳,萬世不滅。”

這時徐福道:“家師鬼谷子曾言道:‘東海有仙山三座,一曰蓬萊,二爲方丈,三乃瀛洲,每座仙山各居上古神仙一百名,我若乘舟載三千孩童尋找仙山,將他們賦予上古神仙爲其貼身童子,可向仙人求得不死仙丹,可保吾皇萬歲萬萬歲。”

秦皇政道:“徐福,你爲保三千孩童,真所謂無所不用其極,朕偏偏不信,世上哪來的仙山,世上哪來的神仙,又哪來的不死仙丹,那些道聽途說,你以爲朕會信以爲真嗎?”

徐福道:“海外仙山飄忽不定,若不是臣親眼所見,臣也不敢如此篤定。”

秦皇政哈哈大笑:“你道你親眼看過仙山,你以何爲據,你爲了挽救三千孩童,竟然敢欺君罔上,你真的就不怕朕定你死罪?”

徐福跪下道:“臣怎敢欺君罔上,海外仙山雖然飄忽不定,但每年五月黃梅季節,都要飄過齊地琅琊郡,琅琊郡有座觀仙台,就是當地百姓專爲觀看仙山而造,據當地百姓道,他們不僅看到過仙山,也親眼目睹過神仙,徐福有幸也親眼目睹過仙山。”

不但秦皇政,所有的人都將信將疑,徐福道:“微臣若有欺君,願受五馬分屍之刑。”

秦皇政道:“如此朕就暫留三千孩童不殺,天下竟然有此奇觀,只到明年五月,朕倒要親自前往琅琊郡看個究竟,若是海上果真有仙山,朕便准許你攜帶三千孩童出海去尋找仙丹。”

第一百零五章 意想不到第三十九章 各有圖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養虎爲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戰第二章 千刀大會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謀第八十四章 七色花草第四十七章 三劍歸一第四十六章 夢魘纏身第八十三章 夜半歌聲第五章 天賦異稟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人心計第三十一章 秦王親征第七十一章 彩雲設防第五十八章 天降隕星第一百四十章 幽靈谷主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顏直諫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二十一 快劍無情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雪融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迫不得已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一百二十八章 守墓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練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攜手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鐵血大旗第二十章 竹葉桃花第八十五章 以身試毒第四十章 風雪驚變第八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零六章 移花接木第三章 劍壓羣雄第四十三章 鋒芒初露第二十八章 鎮國神壇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爲天人第二十四章 長河落日第七十七章 救世爲懷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一百二十二 幕後真兇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般狡辯第七十三章 滿腹疑雲第一百六十九章 徹夜難眠第三十四章 爲國捐軀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顏直諫第三十八章 三國議和第六十八章 狼巢虎穴第一百五十五章 臨海寄語第十五章 獄中勇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一百零三章 十年逃亡第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用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潸然淚下第五十五章 重歸於好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謀第八十三章 夜半歌聲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一十章 雲裡霧中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章 天雨劍客第九十二章 靈魂擺渡第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用心第六十章 驪山寒水第一百零二章 心如止水第三章 劍壓羣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絕望到底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三十七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樓第三十七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出重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尋蹤第一百三十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六十五章 絕望到底第四十九章 千刀再會第四十七章 三劍歸一第四十章 風雪驚變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百五十七章 劍下留情第二十章 竹葉桃花第六十九章 居有定所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九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四章 爲國捐軀
第一百零五章 意想不到第三十九章 各有圖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養虎爲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山之戰第二章 千刀大會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謀第八十四章 七色花草第四十七章 三劍歸一第四十六章 夢魘纏身第八十三章 夜半歌聲第五章 天賦異稟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百二十五章 美人心計第三十一章 秦王親征第七十一章 彩雲設防第五十八章 天降隕星第一百四十章 幽靈谷主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顏直諫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二十一 快劍無情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雪融化第一百六十七章 迫不得已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一百二十八章 守墓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練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攜手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鐵血大旗第二十章 竹葉桃花第八十五章 以身試毒第四十章 風雪驚變第八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零六章 移花接木第三章 劍壓羣雄第四十三章 鋒芒初露第二十八章 鎮國神壇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爲天人第二十四章 長河落日第七十七章 救世爲懷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一百二十二 幕後真兇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般狡辯第七十三章 滿腹疑雲第一百六十九章 徹夜難眠第三十四章 爲國捐軀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顏直諫第三十八章 三國議和第六十八章 狼巢虎穴第一百五十五章 臨海寄語第十五章 獄中勇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一百零三章 十年逃亡第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用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潸然淚下第五十五章 重歸於好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謀第八十三章 夜半歌聲第六十二章 互相制衡第一百一十章 雲裡霧中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章 天雨劍客第九十二章 靈魂擺渡第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用心第六十章 驪山寒水第一百零二章 心如止水第三章 劍壓羣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絕望到底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三十七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樓第三十七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過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七十四章 胯下之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鷹主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出重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尋蹤第一百三十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六十五章 絕望到底第四十九章 千刀再會第四十七章 三劍歸一第四十章 風雪驚變第六章 十三劍派第一百五十七章 劍下留情第二十章 竹葉桃花第六十九章 居有定所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本善良第九章 奇貨可居第三十四章 爲國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