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移風易俗

bookmark

“浮丘伯?”

劉季聽到這個名字時愣了愣,然後一擊掌想起來了:“這不是吾弟劉交早些年在魯地拜的夫子麼!”

劉交是劉太公小妾生的孩子,與劉季性格完全相反,天性儒弱,好讀書,多才藝,劉太公也最疼這個兒子,送他去魯地求學——秦尚未滅楚那幾年,儒生在鄒魯泗上還是很吃香的職業,反正比劉季這浪蕩子強。

不過,劉交也沒學多久就回家了,聽他說,是浮丘伯爲避秦政,離開了魯地,不曾想,居然是跑到了膠東來……

劉季雖然素來不喜儒生,在沛縣時還喜歡琢磨窮儒,奪了其儒冠在裡面撒尿,但那老頭畢竟是弟弟的師長,便向曹參多問了一句:“曹君,郡守將那浮丘伯怎樣了?”

曹參剛結束辦公回來,正巧遇上了住他隔壁的劉季,在和幾個郡守門客玩擲劍。劉季如今也被黑夫“收爲門客”,但黑夫卻似乎沒想好要讓他幹嘛,只是有魚有酒地招待着。

這些天,蕭何、曹參都有了自己的差事,忙東忙西,唯獨老劉閒得無聊,卻也不敢造次——剛來膠東時,黑夫在庭院裡說的話,可把劉季嚇到了,這黑廝好像是他肚子裡的蛔蟲,又或者說,會傳說中的讀心術?

曹參也感覺郡守似乎很看重劉季,便強忍着不耐,回答道:

“還能怎樣?浮丘伯是齊魯大儒,即墨名士,據說還是丞相的師兄,他爲諸弟子賠禮求情,郡守雖未允,卻也沒爲難浮丘伯,只是讓我將那十多個儒生暫時收押。”

發生在鄉校的事,劉季也有耳聞,真是要笑掉大牙,想用文縐縐的話鼓動即墨市人隨他們向官府請願,恢復私學?真是墨水喝多了。

笑完之後,劉季問道:“那羣酸儒會被殺麼?”

曹參道:“是生是死,皆在郡守一念之間。”

當過獄掾的曹參知道,秦律雖然嚴明,但界定罪責時,也有很多操作空間。

那十多個鬧事的儒生,重可定爲作亂,判處棄市之罪,爲首者甚至會被夷三族。輕可定爲聚衆議論,誹謗官府,爲首的魯穆生、申生判個“司寇”,也就是流放罪,扔到膠東沿海的小島、鹽場去服苦役。其餘人等,狠狠罰一筆錢,讓各自家裡將他們領回去便是。

“郡守收押了羣儒,又迎浮丘伯入郡府,眼下大概正在詳談。”

曹參也在官場裡廝混了幾年,明白郡守的目的不在於那羣儒生,而在於浮丘伯!

先前浮丘伯拒絕了徵辟,如今爲了弟子的性命,恐怕也只能答應吧?按照蕭何的說法,若浮丘伯答應做虛銜的“縣三老”,大儒之首也低頭了,那膠東郡的大部分儒生,都能順利招安!

“浮丘伯會服軟麼?”劉季表示懷疑,雖然大多數儒生皆懦弱無能,但裡面也常有幾個硬骨頭。

“郡守說,他會答應的。”

曹參笑道:“郡守說,因爲浮丘伯,是一位好老師!”

……

郡守府內,黑夫讓人備下了筵席,請浮丘伯上座,態度恭敬。

“張蒼曾與我說過,他入學蘭陵時,荀子門下,以浮丘伯爲長,對他多有照顧,我與張蒼爲友,對浮丘伯,當兄事之……”

黑夫又嘆道:“荀卿學問,囊括九流十家,兼容幷包,而其門下,也是人才輩出,且不拘泥於一家之言。”

“有李丞相,爲百官之首,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典天下誅討賜奪。有韓子,集法家之大成,著書立說。有張蒼,博聞強記,由善數術;還有浮丘伯這種聞名齊魯的大儒……只可惜黑夫晚生了十多年,不然,必至蘭陵,不求登堂入室,只讓我坐在外圍,旁聽荀子一堂課,黑夫也滿足了。”

這是實話,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不服不行。

黑夫誇讚荀門,浮丘伯嘴角動了動,卻沒有說話。

他六十多歲年紀,作爲荀卿高足,一輩子都在研究《詩》,性格溫和柔善。先前雖不願與官府合作,但也沒鼓動弟子生亂,所以黑夫犯不上與他爲難,若是將老頭逼死了,對以後的施政不利。

一旁陪坐的蕭何見氣氛尷尬,起身朝浮丘伯敬酒道:“今浮丘伯願說雅言,爲縣三老,此乃即墨士人之福也。”

就像曹參說的一樣,那羣年輕儒生的罪,可輕可重。爲了弟子們的性命,浮丘伯勉強答應,願意做“縣三老”,換取官府對他的弟子從輕發落。

這是一個虛職,名義上負責道德教化,其實並無任何實權,只是一個象徵。

黑夫的目的,只是想選個德高望重的人,做他的維持會長。秦吏需要一面旗幟,收攏膠東儒生,將他們納入“郡祭酒”治下,如此一來,黑夫就控制了教育和輿論。

沉默良久後,浮丘伯終於說話了:“郡守當真以爲,此舉能治膠東?”

這老頭,明明能說一口流利的雅言!

黑夫一比手:“浮丘伯有何指教?但說無妨。”

浮丘伯道:“不知郡守有沒有聽說一件事,八百年前,太公望與伯禽分別就封齊、魯。太公之國五月,便報政周公。周公問,爲何如此疾速?太公對曰,吾簡其禮,從其俗,故疾。”

“而伯禽之魯,過了三年才報政於周公,周公問,爲何如此遲緩?伯禽對曰,我變其俗,革其禮,故遲。”

“於是周公乃嘆曰,嗚呼!魯之後世,將北面事齊矣!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他朝黑夫拱手道:“果然,後世數百年,齊強而魯弱,究其原因,當始於太公與伯禽之政的不同,此所謂因俗而治也!”

“今郡守初至膠東,便欲變膠東故俗、言語,革其私學,爲政繁瑣,老朽恐怕,郡守將費時良久,而收效甚微啊,以此求治,無異於南轅北轍!”

黑夫明白了,浮丘伯雖然爲了救衆弟子性命而低頭了,但心裡面,依然是不服氣,覺得黑夫的舉措,是大錯特錯!

於是他一笑:“聽浮丘伯之意,俗不可變?”

“然也!”

浮丘伯振振有詞:“《王制》有云,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故聖人爲國,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黑夫略微沉吟,忽反問道:”我聽聞,荀子曾經入秦觀政,浮丘伯可與之同行?”

“當時我在家服母喪,未曾入秦。”

浮丘伯的臉上,也不覺得未入秦是什麼大的損失。

黑夫道:“那浮丘伯當知,荀子對秦的評價罷?”

浮丘伯當然記得,那是荀子從秦地回來不久後,與弟子們討論,秦爲何能夠有四世有勝,兵強海內,威行諸侯?

當時,與他幾乎同時入學的李斯起身說:“夫子,秦的勝利,是因爲其摒棄仁義,而能便宜行事,一切以強國強兵爲先!”

荀子卻訓斥了李斯的見解,他認爲,秦能夠四世有勝,其緣由之一,便是民風樸厚。荀子讚揚了秦人的淳樸畏法,秦吏的恭儉忠信,士大夫的不比周、不朋黨,朝廷的行政效率,還將秦治視爲古代理想政治的典範,讚歎爲“治之至也”。

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無儒”,能強國興邦,征伐天下,卻難以持久。

雖然這與浮丘伯等齊魯之人印象中的“虎狼之秦”截然不同,但畢竟是夫子之言,肯定有其道理,浮丘伯也不會不承認。

待他說完後,黑夫卻笑了起來:“浮丘伯可知,若荀子早入關中一百年,他見到的秦,卻截然不同!”

“百多年前的秦人,無禮樂之學,卻有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喜好私鬥,常聚衆爲盜賊,不知律法爲何物。”

“秦之官吏,大多是舊族子弟,勇武有餘,文質不足,不少人,連自己姓名都不會寫,如何治民?”

“秦之士大夫,也尸位素餐,結黨營私,庶長舊族尾大不掉,幾度弒君另立。”

“秦之朝廷,也是全天下效率最低劣的,依然沿用秦穆公時的體制,對外屢戰屢敗,對內窮困潦倒!”

黑夫一條條數下來,又道:

“然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十年之後,秦民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一甲子後,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百年治強,遂一海內,統有天下!”

言罷,黑夫朝浮丘伯一攤手:“浮丘伯,這便是秦國移風易俗的成效!”

浮丘伯憋了半天,辯解道:“不然,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此乃敗俗傷化……”

黑夫理解浮丘伯的看法,儒家認爲,改變俗時要採取慎重的態度,爲了避免造成社會動盪,對各地形成的傳統習慣應該予以尊重,不管好壞,都成了他們口中“上古之制”的一部分。

但法家可不在乎這點,他們的視角,更注重國家整體的富強和戰爭的勝利!所以很喜歡用行政命令和法律條文,來推進移風易俗,改造社會。

歸根結底,所謂的舊俗,也就是以“宗族”爲單位的里閭組織和生產方式。變俗,意味着改變,必然會遭到抵制,但只有破壞了舊的風俗的習慣,新事物才能脫胎而出,從而推動整體的社會變革。

於是黑夫步步緊逼:“這叫敗古之俗?按照浮丘伯的說法,俗不可變,那麼秦人喜歡私鬥的風俗,喜歡聚衆爲盜賊的風俗,應該保留麼?”

“與戎狄同俗,全家擠在狹窄屋子內同居,一起懶一起窮的風俗,應該被保留麼?”

“不做出改變,積貧積弱,最終衰亡,便是一個國家註定的命運麼?”

一時間,浮丘伯被黑夫質問得啞口無言,在秦國這活生生的成功例子下,移風易俗,似乎真的有極大的效用。

但老儒內心深處,依然無法接受,只能固執地說道:

“中國戎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適用於秦的,不一定適用於齊……”

黑夫卻笑了:“秦墨程商對我說,墨子曾言,一同天下。”

“博士叔孫通曾對我說,孟子曾言:天下定於一!”

“張蒼又告訴我,荀子曾言:一天下,財萬物,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如此觀之,一天下,當是墨者、孟儒、荀學的共識?”

不管各學派鬥爭多麼劇烈,但他們卻都在慘烈的戰爭裡,意識到,唯有統一,是解決這一切的良方。

但他們空有想法,卻無法做出實效,因爲能一天下者,唯有兵道!唯有法家打造的軍事強國!

“六合同風,九州同貫的大一統,這明明是諸子百家的共同理想,但事情輪到了自己頭上,卻爲何要固執不肯做出改變?莫非各家的一統理念,只是嘴上說說,卻不想付諸於實踐?”

一時間,浮丘伯無言以對,而旁聽的蕭何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詫異地看了黑夫一眼,看不出來,郡守好口才啊!

沒錯,移風易俗,的確會失去很多,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文字、歷史、習俗,但這就是統一的代價……

因爲他們是失敗者,所以,便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只能承受被秦強加的規則!

要麼選擇接受,要麼爆發,用暴力打破這枷鎖!

但不管如何,統一的齒輪一旦開始,便再也停不下來了!痛苦也好,不適也好,個人的情緒,在這大潮流下,都顯得微不足道……

眼看浮丘伯已經無話可說了,黑夫卻復又坐了下來,笑道:

“不過,浮丘伯也沒說錯,地方有異,全然照搬秦俗過來,當然不可行。故吾決定,在移風易俗之餘,也會保留一些膠東本地的舊俗。”

浮丘伯詫異地擡起頭來,卻見黑夫伸出了兩個指頭:“其一,私學不會徹底禁止,只是要由祭酒管轄,用秦字教學。”

“其二,即墨城用來議政的鄉校,也可以得到保留!”

這倒是讓浮丘伯大驚,連忙問道:“當真?”

“千真萬確。“

黑夫制止了要勸阻他的蕭何,說道:“陳平與我說,數百年前,鄭子產不毀鄉校,還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既然如此,鄉校何必廢止?”

“只不過……士人將不再有擊鼓之權。每月初一、十五,本郡守將親自擊響鄉校之鼓,召集民衆,頒佈政令,並聽取士人、豪長意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道理黑夫是懂的,既然如此,不妨圍三缺一,留下一個讓知識分子宣泄的窗口,至於聽與不聽,這就是他的事了。

如此一來,鄉校,就成了官府與即墨人對話的窗口,民不信其吏,吏不知其民的狀況,或許能得到改善。

說做就做,黑夫擊案笑道:“明日便是一月十五,朝食過後,鄉校的鼓,會再度敲響,本吏會宣佈三件事。”

“其一,浮丘伯任縣三老之事。”

“其二,對諸儒生的懲罰。”

“其三!便是號召膠東儒生士人入公學,二月初一,將有一場秦言、秦字考試,成績優異者,官府賜金五十兩,其姓名以紅漆染木製榜,懸掛於鄉校處,使全即墨百姓知曉!”

黑夫之道,不同於昔日的齊,也有異於關中的秦,明早太陽升起時,一種具有膠東特色的儒法併兼體制,將脫胎而出!

第779章 苟富貴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480章 三傑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811章 誤會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1002章 積木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458章 好男兒第985章 千鈞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261章 堅壁第999章 蜂王第1002章 積木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96章 趙佗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256章 王翦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849章 博浪沙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446章 撼山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672章 驕傲第800章 善攻者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812章 鼎烹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519章 一夫第31章 盆滿鉢滿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899章 體面第836章 鼠第20章 寧爲雞口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104章 謊言第3章 爵位難得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979章 長平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578章 邊釁第646章 刀劍第771章 狗咬狗第106章 重租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06章 沛公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4章 投書者第986章 出關(上)第390章 溫暖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85章 圍堵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985章 千鈞第172章 秦墨第849章 博浪沙第721章 陸梁第703章 拾骨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760章 不許笑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513章 法今王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91章 良弓第899章 體面第889章 主角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
第779章 苟富貴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480章 三傑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811章 誤會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1002章 積木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458章 好男兒第985章 千鈞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261章 堅壁第999章 蜂王第1002章 積木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96章 趙佗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256章 王翦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849章 博浪沙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446章 撼山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672章 驕傲第800章 善攻者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812章 鼎烹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519章 一夫第31章 盆滿鉢滿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899章 體面第836章 鼠第20章 寧爲雞口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104章 謊言第3章 爵位難得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979章 長平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578章 邊釁第646章 刀劍第771章 狗咬狗第106章 重租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06章 沛公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64章 投書者第986章 出關(上)第390章 溫暖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85章 圍堵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985章 千鈞第172章 秦墨第849章 博浪沙第721章 陸梁第703章 拾骨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760章 不許笑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513章 法今王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91章 良弓第899章 體面第889章 主角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