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戍卒叫

bookmark

從蘭州到咸陽,後世高鐵只需要三個小時,黑夫卻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直到七月下旬,他才風塵僕僕地摸到咸陽城西十里的杜郵亭……

天色已黑,連夜趕回咸陽是來不及了,只能在客舍休息,好在,有兩位老友聽說他歸來,已在此等候,分別是章邯和陳平。

“吾等恭候右庶長多時了!”

章邯與黑夫算朋友,地位差距也不大,行的是平禮,陳平則相當於黑夫門客,深深作揖。

黑夫連忙下車扶起了他,笑道:“讓少榮和陳生久等了。”

“不久不久。”章邯卻心情不錯,擺手道:“與陳平暢談,不覺天色已晚。”

“哦?”黑夫看了二人一眼,有些擔心章邯撬牆角,便道:“二位在聊什麼?”

章邯理所當然地說道:“身處杜郵,聊的自然是當年武安君之事。”

白起是秦國曆史上,最威名顯赫的將軍,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一系列戰役,都是秦將必須重溫的經典。白起一生,共爲秦拓地千里,下七十餘城,殺敵逾百萬,武安君之名震動天下。

但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下場卻極其悽慘,長平之戰後,因在攻邯鄲滅趙問題上,與秦相范雎前後兩次意見相沖,白起一怒之下,一再稱病,連秦昭王親自請他伐趙,亦拒不受命。

最後邯鄲之戰,果然如白起預言的一樣,秦大敗,損兵折將,長平的戰果丟得一乾二淨。

因爲聽聞白起言“王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昭王遂大怒,遷怒於白起,免其爵位爲士伍,遷於陰密,至杜郵時,又派使者追至,賜劍其自裁。

“就是這。”

章邯指着亭內一角道:“聽當地老人說,武安君便是在此諸位慨嘆,而後引劍自剄的,當時是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杜人憐之,收其屍骨歸葬,而關中鄉邑,每逢建子之月亦祭祀焉……”

身爲關中夏陽人,且是軍功將門出身,章邯小時候應也是經歷過類似的祭祀。

“武安君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算什麼罪名?”

章邯對白起死而非其罪的下場十分惋惜,不過在黑夫看來,若爲帝王,臣子“心生怨望”,便是大罪了罷,何況是白起這樣一個功高震主,且骨頭極硬,從不服軟的猛將。

“那陳生以爲如何?”

黑夫想知道,陳平說了什麼,能讓章邯對他讚許有加。

陳平低聲道:“武安君之戮並非孤例,齊有司馬穰苴見疑,魏有吳起遠遁,燕有樂毅受讒,趙有李牧遭陷,何也?齊景、燕惠、趙遷這些昏庸之君也就罷了,但魏武侯亦是守成之主,昭王更是雄才大略,難道不知吳起、武安君之忠麼?”

“我以爲,爲將者在外征戰,手握兵權虎符,必與主君疏遠,有時候縱然有功,也會遭到揣度,若朝中有政敵誹謗,更是雪上加霜,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人,故忠臣亦將復有杜郵之戮。”

章邯以爲陳平的總結很高位,但黑夫卻聽出了陳平的言外之意……

雖然黑夫看似受寵,但蘄年宮之議後,內史騰突然被遣返咸陽的事,已被敏感的陳平覺察到了,他也隱隱猜測,黑夫怕是與某位天子近臣有隙罷?

黑夫已打算讓陳平幫自己對付趙高,但他不打算在這提及此事,笑道:“然也,除了今上寬厚,用人不疑,讓王老將軍安然引退外,古今位高權重的將軍,的確罕有善終者……不提也罷,天色已晚,今夜就在杜邑休憩?”

“吾等已在邑中找了最好的客舍,備下了酒宴。”

章邯又神秘兮兮地說道:“爲黑夫洗塵,也要爲你慶賀高升!”

黑夫搖頭:“高升?我爲何不知?”

章邯故作慍怒:“勿要裝糊塗,你自己的獻策,難道還不清楚?”

黑夫一攤手:“我這月餘時間都在路上,哪知道咸陽發生了什麼。”

章邯纔想起這茬,拍着他的肩膀道:“也罷也罷,我今夜就好好與你說說,你那兩份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

杜郵過去只是一個普通亭驛,隨着山東移民進入,如今卻已成一座繁華的小邑,聽陳平說,住的多是魏地富戶、商賈。

進到客舍內,三人獨佔了一層,讓舍人張羅酒食,但卻無普通的粟米飯,反倒端上來了一盆熱氣騰騰的湯餅……

內史地區山東移民只許種麥食麥的政策,已推行了一年多,隨着水磨房在各條河流陸續興建,麪食已成爲他們標誌性的食物。這湯餅亦是黑夫家廚房裡先做出來的,先用冷肉湯調和磨得精細的面,揉搓後,切成筷箸粗細,一尺一斷,入水中沸煮,再加上雞肉羹、韭菜葉、醬、醋等,便是一碗能讓人飽餐的美食。

可惜,沒有油潑辣子,面也不夠勁道,距離黑夫印象中的陝西面食還有很大差距,不過無所謂,他有稻米飯就行。 щшш¤TTKΛN¤c○

章邯、陳平亦習慣了這種食物,三人填飽肚子後,章邯便一邊剔牙,一邊讓黑夫將奏疏的詳細內容,再給他們說一說。

章邯道:“我這左庶長之爵,還是沾了協助你造紙的光,才混上的,未能參與朝堂決策,只是粗略知道經過。”

“那先說說,我與李信將軍共同提議的《屯田守邊疏》罷。”

黑夫道:“這是我去隴西郡枹罕塞走了一趟後,生出的想法。”

他看向陳平道:“陳生服過更卒之役麼?”

陳平道:“自四年前起,每年一月在郡、縣服徭,從未落下過。”

黑頷首:“你現在爵位是簪嫋,今年的更役,也無法免除,不過你如今是我家宰,可在咸陽就近服徭。”

除了更卒徭役外,在秦朝統治下的人,還有另一項義務,要到五大夫才能免除,那就是“戍役”。

其中,戍卒又分正戍和邊戍,正卒的意思就是,每個成年男子,一生中必須有一次來都城幹活,邊戍顧名思義,則是到邊郡戍守。

黑夫在疏中以爲,商君制定這項律法時,秦國不過關西千里之地,令黔首戍守邊境,也算不上多遠。

可如今不同了,秦統一海內,有天下之大,三十六郡言語不通,氣候習俗大異。

他手指沾了水,在案几上畫起地圖來:“打個比方,一批來自陳郡的戍卒,被徵發去漁陽戍守,光趕路就得兩個月,沿途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出錢,花銷不小,足以讓閭左之家破產,故徵發戍卒遠行,一般不徵閭左。到了地方後,南方戍卒水土不服,難以承受北方的嚴寒,冬天一到,往往十死一二。這就叫輸者僨於道,戍者死於邊。”

“好不容易一年過去,這些陳郡戍卒已熟悉了邊境生活,卻因戍期結束,開始返鄉,下一批戍卒又來到這,繼續從新兵做起……”

這是黑夫深入隴西邊塞後,與戍卒們同吃同住後,聽到的抱怨。秦朝一統才兩年,來自遠方的戍卒們已苦不堪言,所以纔會發生逃亡的事。

可想而知,再有十年積怨,那還了得?

陳平深以爲然,關中秦人還好,已經習慣這種制度了,可關東六國遺民受不了啊。

“不瞞右庶長。”

陳平道:“一旦遇上邊戍之役,山東之民見行,妻子嚎哭,如往棄市,還將其稱之爲‘謫戍’。”

這些邊戍之卒,常優先徵發贅婿、商賈,黑夫以爲,這樣的戍卒到了邊境,除了站滿燕、趙長城,虛張聲勢外,根本沒有出塞作戰的能力,不反叛逃亡就不錯了。

章邯出言附和:“黑夫之策甚善!豈止是山東之民,關中秦人,過去掃滅六國時,斬首立功,便有封官賜爵之賞,這些好處足以補貼遠行的衣食花費,故秦人才聞戰則喜,戰場上勇敢作戰,視死如歸。”

“如今則不同,去年,朝廷發兵戍守江南長沙、蒼梧之地,關中之人過去之後,不習慣南方溼熱的天氣,加上水蠱等惡疾,士兵十死二三,僥倖活下來的人服役歸來,也沒有分文的撫卹,故關中之人,都視南赴爲危途……”

這也是關中軍功貴族異口同聲支持黑夫“西拓”之策的原因,這樣的話,他們的子弟就不必去南方了。

所以黑夫向秦始皇建議,是時候根據形勢變化,改變舊律了。不如將帝國三十六郡,劃分成幾個大的片區:黃河以北爲北,函谷關以西爲西,淮水以南爲南。嚴格規定,南人戍南,北人戍北,西人戍西!如此,在節省了戍守成本的同時,也能保證戍卒熟悉當地環境,他們服役的排斥心理也會降低許多。

在此基礎上,再行移民實邊,屯田戍守之策。

“右庶長之建言,實乃利國利民之策!”

不但利於關西秦人,也利於山東六國遺民,陳平佩服之餘,也不由駭然。

“他曾看出,我有宰天下之志,但他這些建言,大都鍼砭時弊,雖尚未正式躋身朝堂,卻已在指劃天下了!”

他更認定,來咸陽投奔黑夫,是自己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陳平不知道,黑夫此時此刻心中想到的,卻是三年前,秦楚兩軍蘄南決戰後,他奉王翦之命追擊殘敵,行至蘄縣東北時,留宿過一夜的大澤鄉。

貧窮的小邑,敢怒不敢言的楚人老漢,眼中難掩恐懼憤恨的楚人孩童……

黑夫忘不了那一幕,所以他心中,常常會浮現一個問題。

後人言,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關中天府之國,咸陽百里宮闕,眼前的繁華市邑,數百萬秦民生活的地方。

黑夫雖是南郡人,但他挺喜歡關中:喜歡渭橋的車水馬龍,喜歡長陽街南市的琳琅滿目,喜歡自己和妻子濃情蜜意的新府邸,喜歡在守藏室裡和張蒼一起看書增長知識的閒暇下午,喜歡杜邑山東移民熱氣騰騰的湯餅,也喜歡鎬池邊日夜不休的造紙工坊,那是黑夫的心血……

他喜歡這種和平的生活。

親自參與過六王畢四海一這個過程的他,知道和平多麼來之不易。

若亂世再臨,眼前的一切,統統被毀於一旦,實在是極大的可惜,亦是一個文明的悲哀和遺憾。

但是。

“若能除此苛政,直接沒了漁陽之戍,陳勝吳廣不必遠行,大澤鄉的那把火,還會燒起來麼?”

第139章 張蒼第1031章 扶桑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67章 踏月而行第167章 短兵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355章 宰之第1002章 積木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18章 大梁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315章 入關第648章 蠱禍第995章 大盜第64章 投書者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1005章 嘗麥第672章 驕傲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864章 亡秦者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602章 殺人第769章 三楚第523章 挖坑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23章 煮酒第594章 順逆第688章 將軍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57章 赤幘第613章 胡亥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670章 獨斷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19章 項氏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995章 大盜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578章 邊釁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185章 軍賊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395章 羊吃人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408章 不朽者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961章 猗氏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587章 鷹之子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351章 蒙恬第58章 赴任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1015章 統一哈第130章 軍醫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0章 捷報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480章 三傑第609章 貨殖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867章 當立第996章 招安第788章 久違了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248章 言志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259章 章邯第1027章 大是大非
第139章 張蒼第1031章 扶桑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67章 踏月而行第167章 短兵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355章 宰之第1002章 積木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18章 大梁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315章 入關第648章 蠱禍第995章 大盜第64章 投書者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1005章 嘗麥第672章 驕傲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864章 亡秦者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602章 殺人第769章 三楚第523章 挖坑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23章 煮酒第594章 順逆第688章 將軍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57章 赤幘第613章 胡亥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670章 獨斷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19章 項氏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995章 大盜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578章 邊釁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185章 軍賊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395章 羊吃人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408章 不朽者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961章 猗氏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587章 鷹之子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351章 蒙恬第58章 赴任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1015章 統一哈第130章 軍醫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0章 捷報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480章 三傑第609章 貨殖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867章 當立第996章 招安第788章 久違了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248章 言志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259章 章邯第1027章 大是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