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獨斷

bookmark

“你以爲,商君變法是爲了什麼?”

咸陽宮大殿內,隔着陛上的一排排火燭,秦始皇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扶蘇。

每個公子王孫,成年前後,都會有師、傅教授知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太史令胡毋敬曾對他們講述秦國的往昔,那段篳路藍縷的歷史,扶蘇自然是清楚的。

“稟父皇,昔時我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外患不絕,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孝公繼位後,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故頒招賢之令,使商君變法,自然是爲了富國強兵……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故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秦始皇頷首:“嗯,富國強兵,你只說對了兩點,但還有一點漏了。”

“那便是集權,集舉國之權,操持於君王之手!”

秦始皇說道:“權制獨斷於君則威,斷於公族、庶長、卿大夫,則就會出現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屢屢被弒之事。不說秦之變法,魏、楚之變法,亦都是打擊公族,削弱封君,彼輩不除,便是貧國弱兵之道。故商君變法,做的事便是將秦之貴公子繩之以法,並使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只有大權獨攬於君,秦才能專心耕戰,一意東出!”

扶蘇點了點頭,同時忽然發現,今日的秦始皇,居然極其耐心,居然會與他說這麼說。

問題又來了:“你以爲,先君惠文王殺商鞅而留其法,又是爲了什麼?”

扶蘇應道:“聽聞是惠文王爲太子時,與商鞅有隙,繼位後,宗室多怨商鞅,商鞅逃亡,後又返回封地造反,事不成,便被車裂以徇秦國,衆人皆言,他是作法自斃……”

“就這麼簡單?“

秦始皇冷笑:“孝公變法時稱,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他信守諾言,將商地十五邑封給商鞅,而此時秦的關中之地,集小鄉邑聚爲縣,不過三十一縣……便如同朕將整個楚國故地封給某位大臣,你覺得,君臣能相安麼?”

“商鞅爲秦集君權,誅公族,繩宗室,可變法之後,他卻成了最大的封君,足與秦君分庭抗禮,獨立爲諸侯,當時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棄封邑,退隱告老,第二,便是死!哪怕他未曾得罪宗室,那也是匹夫懷璧!”

商鞅,這個主持了變法的人,實死於他精心爲秦國打造的集權之道,法家給君主獻上一把殺人的刀,卻沒有刀鞘,那把刀,可以指向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

他就是第一個死掉的法家,也是第一個死掉的“秦吏”,但絕非最後一個。

集權,這就是歷代秦王孜孜不倦的路,從秦孝公開始,到秦昭王時臻於鼎盛,但後來兩代,卻被呂不韋破壞殆盡。

那位來自衛國的“仲父”熱衷分割君權,妄圖讓相權膨脹,實現共治朝堂,他在《呂氏春秋》裡鼓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還用了一字千金的噱頭,加以宣揚……

呂不韋差點就成功了,那些年宗室、外戚勢力,也在不斷擡頭,眼看秦王們的百年集權,就要毀於一旦。

這也是秦始皇,如此恨他的原因。

可就在那時候,秦始皇讀到了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讓他拍案叫絕!

“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爲天下主!”

這話,已經比商鞅的“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更進一步!

秦始皇彷彿找到了知己,大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等韓非入秦後,秦始皇與之深談,對何爲“君道”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

“能使君王集權之術便是道,君貴獨也,道貴一也!”

統一,獨斷,這就是秦始皇施政的基石,爲了統一,他絕不分封子弟,堅持郡縣制,爲了獨斷,他不斷打擊丞相的權勢,昌平君之後的隗、王二相,不過是蓋章用的戳子,以及好看的禮器,等到了李斯、馮去疾,亦毫無爲相者的尊嚴,秦始皇說換就換。

秦始皇踱步到跟前,他與扶蘇的身高差不多,但戴上冠冕後,就顯得更高。

這是十年來,秦始皇第一次對扶蘇說這麼多話。

因爲皇帝認爲,過去的扶蘇,連知道這些事的器量都沒有……

至於現在?呵,在所有父親眼中,兒子永遠是“不成器”的。

哪怕我們成長再多。

他搖頭道:“你倒是學會了投朕所好,讀《韓非子》,用裡面的事來勸諫,但你,卻連朕爲何喜歡都不知道!真是白看了!”

秦始皇是驕傲而自負的,他堅定的意志,是使天下一統的直接動力,若無獨斷,就沒有六國人才歸秦,沒有鄭國渠,若無獨斷,就沒有第二次伐楚。

而他始終認爲,現在做的事情,東伐西討南征北戰,都是高屋建瓴的決策!

而想要完成這些,且不說長生不死,起碼要長壽……

那羣尸位素餐的官吏,那批吵吵鬧鬧的百家,那些鼠目寸光的黔首。

他們關心的只是爵祿高低,蝸角之爭,衣食冷暖,怎會看得懂澤陂萬世的偉業?

憤恨,不解?無所謂,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

他要做的,是不受任何人牽制的、獨一無二的、爲所欲爲的,真正的皇帝!

今日的這場父子局,信息量太多,扶蘇有些發怔,但他沒有忘記自己今日的目的,爲喜開脫。

“但這,與父皇懲處喜,並無關係啊……”

“你還是不明白……”

秦始皇有些失望,他負手返回陛上:“既然汝等一直與朕說法,那朕便對喜以法論處。”

還不等扶蘇高興,秦始皇便道:“你說喜當以越職論罪,那誹謗罪呢?”

論對律令的瞭解,扶蘇怎可能比得過秦始皇呢?那可是他在手邊把玩數十年的東西啊。

秦始皇將那封害他吐血的奏疏扔到扶蘇腳下,讓他自己看:“這些話,句句皆是誹謗!”

扶蘇撿起奏疏讀了一遍後,亦大吃一驚,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膽……

誹謗罪,這是幾年前新立的一項罪名,任何有損於秦始皇的言行,都必將視爲大不敬,必將遭到最嚴厲的懲處,輕者流放,重者當誅!

皇帝是神,皇帝不會犯錯,皇帝也不能容許任何批評,哪怕是善意的!若放縱它們匯聚到一起,就能敲碎巨人身上的閃爍鍍金,露出凡俗的斑駁銅鏽。

“扶蘇,你現在聽懂了麼?”秦始皇的聲音傳來,是那麼的冷血。

“法者,治之端也,此言不錯,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君者,法之原也!”

秦國律法是哪裡來的呢?一開始是公族宗法,後來商鞅入秦,帶來法經,稍加損益,遂有秦律。但這法裡,卻摻雜了君主的意志,秦孝公、秦惠王以此來剷除公族,殺死商鞅,秦昭王也以此賜死白起,兔死狗烹,讓范雎掉了腦袋。

今天,皇帝的意志也融入了律令中,乾綱獨斷,只要他想,隨時可能往律令裡添加條款:誹謗、妄言、挾書等言論罪,也能將服役期限從一年改爲三年,將每年的口賦從一次變成十次。

那樣一來,還有固執的官吏說他帶頭壞法麼?

那樣一來,他們面對這樣的律法,是不是得乖乖執行?

這就叫朕既律令,這就叫言出法隨!

法爲什麼需要變?是爲了便國,是爲了利民麼?

不不不,它不是要讓黎民黔首生活更好而變,而是根據皇帝的大欲而變。

秦始皇對此,無比清楚:

“說到底,法,不過是朕用來駕馭天下的器械,就像衡石,就像方升。”

“而吏,不過是找來操作器械的人,用爵祿換取其忠誠,他們就像弩機上的零件,隨時可以替換”

“你要明白,這千百人裡,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

“高至丞相李斯,下到區區亭長,皆如此,哪怕是黑夫,哪怕是喜,也一樣!”

每一句話,都震得扶蘇耳廓嗡嗡作響。

他花費半年披掛的甲冑武裝,被秦始皇的利劍輕易劃開,隱約覺得有不妥之處,但卻無從反駁,只能低頭默然。

但秦始皇卻不放過他。

“扶蘇,你以爲,喜的這奏疏,是不是誹謗?”

扶蘇冷汗直冒,說是誹謗,那喜就要罪上加罪,很可能被誅。

說不是誹謗,那就說明,扶蘇也認可喜的話,這個問題,真難回答啊……

更難回答的話接踵而至。

“你覺得,朕若是錯了,需要想堯舜那樣,罪己認錯麼?”

“你覺得,朕沒辦法長生不死麼?”

還有一個問題,秦始皇並非直接問出口。

“你覺得,自己羽翼已豐,這就等不及了麼!?”

……

看着陷入兩難的兒子,秦始皇喉嚨發癢,又想咳嗽了。

他好希望他說是啊,那是期待。

又好希望他說不是,那是不甘。

皇室的父子關係,與一般黔首人家不同,而更像獅子。

哪怕是雄獅,也會有舐犢情深,但當幼獅一天天長大,二者的關係,卻多了敏感和衝突。因爲年輕力壯的孩子,隨時會取代日漸衰老的自己,變成族羣的首領。

動物尚且不甘,會將孩子遠遠趕走,何況是人?

“扶蘇……不敢。”

扶蘇語塞,直到人生第一次與父皇正面交鋒,他才發現,在皇帝面前,自以爲充分的準備,竟如此不堪一擊。

自詡爲深思熟慮,卻顯得無比淺薄。

但他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不止決定了喜的生死。

“若昌南侯在此,他會如何說?”

電光火石間,扶蘇閃過一個念頭,對秦始皇長拜道:

“扶蘇堅信,父皇能長生不死!兒臣願去西域崑崙,爲父皇,尋找西王母邦!”

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424章 初雪第310章 執圭第110章 入學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72章 驕傲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961章 猗氏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1032章 楚漢第90章 捷報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333章 司馬欣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685章 圖騰第688章 將軍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20章 存韓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28章 旬日演兵第836章 鼠第814章 蜀道難第34章 版築之間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59章 章邯第572章 君臣第235章 潺陵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425章 三窟第911章 輸不起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34章 封侯!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174章 表演第328章 何器?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28章 夏子第643章 長街第171章 破楚策第287章 鶡冠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18章 大梁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963章 泥潭第356章 黃老第139章 張蒼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325章 李斯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793章 君夫人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390章 溫暖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91章 輔助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688章 將軍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228章 夏子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08章 兼易凝難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81章 籍田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750章 復生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22章 抄個屁!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520章 存韓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634章 封侯!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
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424章 初雪第310章 執圭第110章 入學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72章 驕傲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961章 猗氏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1032章 楚漢第90章 捷報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333章 司馬欣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685章 圖騰第688章 將軍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20章 存韓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28章 旬日演兵第836章 鼠第814章 蜀道難第34章 版築之間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59章 章邯第572章 君臣第235章 潺陵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425章 三窟第911章 輸不起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34章 封侯!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174章 表演第328章 何器?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28章 夏子第643章 長街第171章 破楚策第287章 鶡冠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118章 大梁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963章 泥潭第356章 黃老第139章 張蒼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325章 李斯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793章 君夫人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390章 溫暖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91章 輔助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688章 將軍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228章 夏子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08章 兼易凝難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81章 籍田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750章 復生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22章 抄個屁!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520章 存韓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634章 封侯!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