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卸甲

bookmark

“將軍,汝等可算是來了,秦寇真是無惡不作啊……”

十一月初八這天,位於楚國汝西地區的朗陵縣陽安鄉,年輕的楚國貴族景駒一邊漫不經心地聽着當地父老的哭訴,一邊暗罵自己爲何攤上了這麼一樁難辦的差事。

“都怪那個叫鍾離眛的小騎吏!”

事情,還得從三天前說起。景駒乃景氏子弟,這個家族源於楚平王,因爲楚平王完整的諡號應是“楚景平王”,其中一位公子便以此爲氏,繁衍三百年後,已經開枝散葉,成了楚國三大公族之一。

所以景駒雖才二十出頭年紀,卻已經是一位率長,跟着大軍北上與項榮匯合,圍困上蔡。

不料就在他們行進到汝水邊上時,一個叫鍾離眛的斥候騎吏卻疾馳而返,身上中了一箭,馬屁股上亦有兩箭。鍾離眛回到大軍處時已將近暈厥,但還是拼着最後一絲清醒,將見到的告訴了將軍。

與此同時,他們這支五千人的軍隊也接到了項榮派人送來的消息,說東北面一百里外的鮦陽邑,有一支漏網的秦國殘兵,或在向汝水方向逃竄,若是發覺,便順便將其消滅……

兩相一對比,這不就是鍾離眛瞧見的那支,僞裝成楚人的秦軍麼!

將軍對此很重視,於是就點了景駒的名,讓他帶着千餘人,前去追擊那支秦軍……

於是景駒就這麼被打發來了汝西。

鍾離眛受了重傷,被扔在車輿上載着不知生死,景駒他們便由另一個逃回來的斥候帶路,趕到那個小渡口時,發現秦人已完全渡了過去,還順手把渡口連帶船隻統統燒了……

燒了一個也就罷了,景駒帶着人,繼續沿汝水東岸向北進發,希望趕到下一個渡口。結果才發覺,接下來的兩個渡口,皆被秦人燒燬!

景駒也不敢泅渡,生怕被這支秦軍來個半渡而擊,他們只能又走了一天,直到次日中午,往對岸派了斥候,確定秦軍的確不在,才找了幾條船,花了好幾個時辰,將一千人慢慢渡了過去。

至此,景駒的部隊已經落後了秦人大半天路程。

到了十一月初八入夜時分,來到陽安鄉時,景駒又得知了秦人今早冒充楚師,詐開邑門之事……

陽安鄉只是一個戶數不到五百的小邑,景駒來到時,卻不見邑主迎接,只剩下幾個當地的年長父老向他哭訴秦人的”暴行“。

“秦寇由一個黑臉男子統帥,他們自稱是胡縣鬥公的族兵,但剛進邑門,就兇相畢露,將邑主大夫擒拿。接着尋醫覓藥,給那些臭烘烘的傷卒使用。然後就強佔了邑主府,請一個車輿上病怏怏的男子入內,勒令邑人燒水、殺狗、殺雞、造飯。飽食一頓後,眼看天色不早,又搶了不少糧食扛在肩上,順便將邑主大夫也一併擄走了……”

當地父老山羊鬍子一抖一抖,顯然是被嚇得不輕,雖然郎陵縣與秦國緊鄰,但因爲這裡不是交通要道,過去兩國開戰,秦人對此地興趣不大,沒有太多兵卒過境。

“走了幾個時辰了?”

“三個時辰前離開的。”

聽完之後,景駒做出了判斷。

“秦人從鮦陽帶出來的糧食多半是吃完了,所以纔要冒險來詐開這座小邑,就地補充,也順便休憩一番,如今他們就在半日的行程之外。”

這時候,一個手下湊過來道:“聽騎吏鍾離眛說,秦人帶了不少傷卒,而車輿因時間倉促,盡數拋棄在汝水東岸了,帶着如此多的傷員,定然行走不快。此外,彼輩在楚地行軍,連夜逃竄,上百里不頓舍,定然疲倦至極,飢腸轆轆,若是疾行追擊,景公定能將其擊潰!”

那個手下還沒說完,就被景駒不耐煩地趕走了,他可是聽說了,與自己相熟的胡公斗然,就帶着兩千人,在鮦陽被這一千不到的秦軍大敗,自己還做了俘虜,景駒可不想步他後塵。

贏了還好說,輸了的話,不但給家族丟臉,說不定還要迫於壓力自殺……何苦來哉?

謹慎小心一點沒有壞事,景駒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他還一本正經地說道:“將軍也說了,驅逐這支秦寇出境,不要讓他們影響大軍圍攻上蔡即可,這纔是首要大事!”

於是,他們就索性在這座小邑休憩下了,讓當地父老再度燒水、殺狗、殺雞、造飯,將秦寇幹過的事又做了一遍。

直到休憩一夜後,景駒才剔着牙,拍着飽飽的肚子帶着兵卒離開了這個倒黴的小邑,繼續不緊不慢地“追擊”秦軍,可在旁人看來,已與護送無異。

在景駒看來,戰爭已經告一段落了,楚國也沒了亡國之危,各大家族可以照舊統治領地民衆,就沒必要像項燕老將軍那樣拼命了。

雖然走的不緊不慢,但到了十一月初九,景駒安排在前方的車騎,還是追上了秦人的尾巴。

得知消息的景駒乘輕車來到灈(zhuó)水南岸時,便看到,那些穿着楚軍裝束,打着楚軍旗號的秦人,已經全部渡過了這條寬不過十丈的水流,走出老遠了。

這條河相當於秦楚兩國的分界線,至今依然,過了河,就是歸屬秦國的吳房、灈陽兩城了,秦楚兩國已經再度在上蔡、陽城一線對峙,這兩處恐怕也駐紮着不少兵卒。

對面的秦人亦看到了他們,幾個在河邊喝水的秦人甲士立刻叫嚷起來,甚至有個大漢人解開腰帶往河裡撒尿以示挑釁。

然而景駒卻不以爲忤,他讓御者調轉車頭,待回到大部隊後,滿臉笑容地對衆人道:

“本將已將秦人驅逐出境,立即掉頭,回師上蔡!向項將軍報功!”

……

與此同時,灈水北岸,已經讓全軍隱蔽在灌木叢裡,隨時準備打一場半渡而擊的黑夫,看着對面楚軍放棄渡河追擊,整齊地撤退,只能撓了撓臉,有些悻悻然。

“這楚將是怕死還是聰明?”

而後他又對綁在車輿裡,和他們昨天搶來的幾袋糧食睡在一起的斗然笑道:“鬥公,看來並不是所有帝高陽苗裔,都如你一般高貴輕死啊。”

斗然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一路來,他都對黑夫的詢問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所以,黑夫什麼都沒問出來,自然也無法知道,到底是誰將安陸縣發生的事寫信告訴斗然的。

“我不信到了秦國,你還能三緘其口。”

黑夫沒時間對斗然用刑,立刻招呼他安排在灈水邊,挑釁對岸楚人的東門豹等人撤回來。

“加快速度向西進發,吾等爭取去吳房過夜!”

七八天時間,走了三百多里路,大家的體力已經達到了極限……

好在,距離終點已經不遠了。

……

黑夫他們渡河地點以西二十里的吳房城(今駐馬店遂平縣),此刻已全城動員,如臨大敵。

這幾日,秦楚的戰爭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曾經在楚國消失的李信,帶着他僅剩的兩萬兵卒,繞了個大圈,繞回了陽城一帶,而後便配合蒙恬,在陽城、上蔡佈下防線,挫敗了楚軍幾次進攻。

楚人這時候也不敢分兵了,項燕一聲令下,十萬大軍也集中在這一線上,雙方以相同的兵力對峙,自項城以來秦國節節敗退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緩解,隨着天氣一日冷過一日,戰爭又進入了微妙的平衡……

這種對峙是打不長的,不論秦人楚人,在寒風中哆嗦發抖的同時也在想:“等到初雪降下,大概便是兩國罷兵的時候吧。”

到那時雙方就會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冬天。若還無所顧忌地頓兵於外,被寒冬冷死凍傷的人,也許比被兵戈殺掉的還多。

豈料,就在這時刻,斥候卻來報,說有一支數量不多的“楚軍”渡灈水北上,直趨吳房城而來!

聽聞此訊,吳房縣尉頓時大驚!

“難道楚軍真正的計劃,是兵走偏鋒,先破吳房,再北上潁川,或者西擊南陽?”

但又不像,因爲這支楚軍人數太少。在斥候反覆確認說,這支楚軍只有七八百人,後方也並無援兵後,一向膽大的吳房縣尉,決定帶着從南陽郡調來的一千兵卒,出城擊敵! шшш◆ тt kΛn◆ ¢Ο

半個時辰後,遠遠望見這支“楚軍”的時候,他們正沿着灈水行進,陣列鬆散,看上去疲倦不堪。發現前方井然有序的秦軍陣列後,竟不趕緊停下列隊,反而面露喜色,加快了腳步。

而且,對面還派了幾個騎手過來,他們高舉着秦國的黑色旗幟,奔到箭矢射程以外,大聲呼喊道:“別射箭,吾等是秦軍,秦人!”

“秦人?”縣尉大驚,接着看到了讓他畢生難忘的一幕。

似乎是在與之呼應,那走在灈水邊的七八百人,也不約而同地開始卸甲。

他們卸下了滿是箭矢刀劍孔洞的赤色楚甲,統統扔到潺潺流淌的灈水中,讓這些沉重的皮甲沉到冰冷的水底……

他們脫下了穿了七八天後,骯髒不堪的褚色楚裳,也扔到灈水中,任它們隨着水流往下流漂去……

瑟瑟寒風中,卸甲脫衣後,只穿着單薄夏裳的衆人,又將手裡所持的楚軍赤旗統統放到,換上了掩藏多日,卻洗得嶄新的秦國玄色旗……

手在哆嗦,旗在飄揚。

放目望去,有一面五百主的旗幟,數面百人的小旗,都神采奕奕,這和脫了外裳後,凍得牙齒打顫的衆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一面都尉的虎熊牙旗在最前方,安放在一輛戎車上,車內躺着一位滿臉欣慰的虛弱都尉,他讓車伕駕車近前,向縣尉展示了他的都尉虎符。

“你是李由都尉!”

這縣尉瞪大了眼睛,前線消息傳回來不少,這次伐楚的大敗,秦軍損兵折將,前後共有八位都尉戰死或失蹤,其中一個就是眼前這位李由,他可是秦王之婿,廷尉之子……

如今,在消失了十天後,李由終於活着出現了!這可是能讓全軍震驚的大消息啊。

而看着這些兵卒拋棄的楚甲楚衣,以及他們繳獲的楚國軍旗,吳房縣尉也差不多能將他們經歷的事情,猜出個大概來。

“我能活着回來,皆是黑夫之功,以及衆兵士之功也!”李由無力地笑了笑,朝吳房縣尉拱了拱手,請他帶衆人入城。

吳房縣尉這才如夢初醒,叫道:“快,快安排都尉和衆將士入城,再去讓城內準備衣衫被褥,燒熱竈火,讓這些袍澤暖和身子!”

一千南陽郡兵卒從中間散開,讓出了一條路,他們目送李由的馬車駛過,又側目看着一個個只着單衣,甚至赤裸着上身的同袍經過。

這些人雖被寒冷的風吹得直哆嗦,但精神卻很不錯,一個個高昂着頭,因爲他們不認爲自己是殘兵敗卒,他們是反敗爲勝後,又在敵後轉戰三百里,最終得勝歸來的英雄、勇士!

不過,走在黑夫前面的東門豹已沒了放在水邊迎風撒尿嘲諷楚人時的囂張,他鼻涕拉得老長,打了個噴嚏後嘟囔道:“終於把那破甲卸了,這場仗,也總算結束了……”

黑夫倒是沒有那麼狼狽,他讓所有人都往前走後,才站在隊伍的末尾,看向身後,看向對岸遼闊的楚地。

那裡有他許下的承諾,有不少魂魄聽令,等着他去將他們接回家……

“不對。”

他輕聲道:“這場戰爭,纔剛剛開始!”

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812章 鼎烹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726章 而立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361章 奸生子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543章 田官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536章 要有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976章 祖國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34章 封侯!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565章 惡名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317章 六王畢!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622章 故人第578章 邊釁第461章 糖氏第604章 海東第627章 極盛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308章 水蠱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642章 法吏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591章 輔助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621章 天罰第450章 河邊骨第561章 亂第610章 商社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348章 項目組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72章 呂澤第943章 思蜀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644章 武昌第397章 駿馬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46章 沸鼎第658章 陽山第338章 叛徒!第156章 魏亡第521章 聰明人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953章 奇蹟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55章 勿害我第92章 贈馬第583章 甌越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285章 秦王(中)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771章 狗咬狗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937章 好皇帝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41章 陳平第445章 背水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83章 勸降第678章 風暴第247章 三馬第567章 平原津第909章 鴻門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575章 南巡第230章 前歌後舞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86章 影子第654章 三鼓第511章 稷下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948章 一生功過
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812章 鼎烹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726章 而立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361章 奸生子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543章 田官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536章 要有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976章 祖國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34章 封侯!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565章 惡名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317章 六王畢!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622章 故人第578章 邊釁第461章 糖氏第604章 海東第627章 極盛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308章 水蠱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642章 法吏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591章 輔助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621章 天罰第450章 河邊骨第561章 亂第610章 商社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348章 項目組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72章 呂澤第943章 思蜀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644章 武昌第397章 駿馬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46章 沸鼎第658章 陽山第338章 叛徒!第156章 魏亡第521章 聰明人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953章 奇蹟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55章 勿害我第92章 贈馬第583章 甌越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285章 秦王(中)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771章 狗咬狗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937章 好皇帝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41章 陳平第445章 背水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83章 勸降第678章 風暴第247章 三馬第567章 平原津第909章 鴻門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575章 南巡第230章 前歌後舞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86章 影子第654章 三鼓第511章 稷下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948章 一生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