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

bookmark

“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

離開章臺宮,回府邸的路上,公子扶蘇閉目良久,忽然說了這麼一句話。

“上下一日百戰”,這是秦始皇想要讓扶蘇明白的君臣關係,一切只有利益,根本無信任可言。

想想也沒錯,人皆有私利,爵位便是爲了滿足臣子慾望制定的,一級級往上升,讓他們像豢養的獵犬一樣,爲了幾根骨頭,東奔西逐。

聰明的君主會加以控制,就像王翦曾抱怨的那樣:“爲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

所以等老臣們混到徹侯時,差不多是半截身子入土,被皇帝解除了軍權,回朝養老,對皇帝構不成威脅。

但二十等爵畢竟有限,秦朝的戰爭實在太多,雖然升得慢,但少壯的尉、蒙、李,日積月累,一場場仗下來,都到了可以封徹侯的時候了。

不同於王翦,三人皆少壯,無法順理成章地卸任,只能讓其相互制衡,像黑夫這種年輕的,更要像防賊似的,給一高職軟禁起來,萬一還制約不住,就只能殺了。

否則,恐其忍不住要窺探寶器,甚至重複田氏代齊的故事。

但扶蘇思索良久後,覺得這並非上上之策!

“與其堵,不如疏!”

扶蘇受儒墨影響頗深,遍讀史籍,覺得歷史上,就有處理君主和功臣關係最好的範例:

“周武王也未曾將太公、周公、召公等功臣雪藏甚至殺害啊。與其將其拘在朝中,鬱郁枯老,何不放出去,裂土封疆!?”

這想法若被秦始皇知道,定會大加斥責,因爲這與秦朝堅持的廢封建立郡縣相悖,但扶蘇卻有自己的看法。

曾有儒生跟他鼓吹過,恢復周禮,尤其是周朝的封建,並建子弟,所以蕃屏王室,申命輔相,所以羽翼公朝。

但扶蘇覺得這效果並不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可看看春秋戰國的混戰就明白了,姬姓諸侯,不見得比異姓忠誠,第一個冒犯周天子威嚴的,就是姬姓鄭國呢!

可他也不認爲,周朝的分封一無是處。

“父皇只看到,分封讓諸侯分裂,混戰數百年,卻沒有看到,分封也讓宗周區區一州之地,拓展成了將九州諸夏!”

“周室分封之所以變成弊政,在於歷代周王將山東之地,除洛陽外全部分封,使得諸侯不斷拓展坐大,最終枝大於幹,這纔會有後來的禮崩樂壞。”

所以扶蘇理想中的分封,恰恰是淳于越近來提出的:“海內郡縣,海外封建!“

首先,要更易軍功爵,在大庶長之上,取消關內侯、徹侯,改爲五等:公侯伯子男。

隨後,九州之外,近十年來新徵得的土地:嶺南、閩越、西域、河西、海東、朔方,皆可裂土田而瓜分之!

“爲帝者,可獨斷,但不能自私!”

扶蘇不是個自私的人,他認爲,與其將所有土地攢在朝廷手裡,增加中原負擔,不如將無法控制的邊地分出去。

比方說,封黑夫於嶺南,封李信於河西,封蒙恬於朔方,封王氏於遼東,皆爲邊侯,封諸弟於西域、西南夷、海東,皆爲公,雖然他弟弟多,但一人一個城,總夠分了吧……

如此,既不會影響中原郡縣的大一統,又能妥善安置功臣子弟。軍功勳臣們爲諸侯的慾望得到滿足,就不必擔心他們窺探寶器了,就算有,也鞭長莫及,更有嬴姓子弟襲擾其後。

而中央王朝封疆既定,那些邊遠地區的戰爭,也能平息了,至於邊侯們徵蠻夷,編齊民,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朝廷不會相助。

“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爲朝覲會同,離爲守臣扞城……豈非君臣相宜之道?”

扶蘇爲未來的畫計而興奮,但隨即又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既然那件事未能成,這一切,也就是想想而已。

唯一能肯定的是,他扶蘇有朝一日,若能爲二世皇帝,絕對會將秦始皇的政策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全盤推翻!

等扶蘇回到府邸後,謀主董公卻請他屏蔽左右,面色凝重。

“公子,有昌南侯密信送達!”

……

董公沒拿到信,因爲送信的人堅持,必須見到扶蘇本人,才能將信獻上。

扶蘇只好親自接見了他。

送信來的人,叫季嬰,乃是黑夫鄉黨,他長得好似一隻瘦猴子,在府邸內左看右看,像個不太老實的人。

扶蘇想不明白,昌南侯爲何會讓這樣的人,在這種緊要關頭犯險。

董公問季嬰:“關中已戒嚴,出入皆不容易,你是如何進來的?”

季嬰神秘一笑:“請放心,我做督郵多年,管的就是車船往來,驗傳符節,僞造起來,易如反掌,也有些法子,能混進關中,絕無任何人都知曉。”

其實他是從蜀中來的,走的陳倉、杜亭一線,用假身份藏在商隊裡,躲開了盤查更嚴的灞橋。

進入咸陽後,季嬰多多少少也聽聞了“亡秦者黑”的謠言,摸到昌南侯府,發現那被人監視後,更是大驚!好在總算想辦法,溜進了張蒼府邸,甚至通過打着“學字”名義往來兩府之間的小破虜,和主母葉氏通上了信,隨後又輾轉來到此處……

等那封小心藏着的信呈交給扶蘇後,扶蘇緩緩拆開麻線,剖去上面看似完好無損的印泥……

說起來,扶蘇與黑夫,已經兩年多未見了,上次相聚,還是徵完海東,二人一同乘船去碣石向秦始皇帝獻俘,船上,扶蘇與黑夫對飲後,還向他抱怨:“對諸將士而言,一首《東山》最符合吾等心境。”

但最後,在黑夫勸說下,扶蘇在凱歌振旅時,還是將吐訴將士思鄉離別之情的《東山》,改成了爲執政者歌功頌德的《江漢》。

“於我而言,昌南侯的確是良師益友啊……”

帶着這種心情,扶蘇打開了黑夫的信。

“長公子敬啓,黑夫敢再拜言……”

“是昌南侯的筆跡不假。”

扶蘇還是謹慎的,讓人取出數年前他與黑夫往來的信稿對比,遂不疑有他。

“三十七年正月初一,黑夫見昨夜流星忽之,不由心亂如麻。”

“國之將亂,必有災異,然秦之禍患,不在四境,而在蕭牆之內。”

“古人云,三人成虎,曾子殺人,今黑夫之賢不若曾參,陛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參也,疑黑夫者不止三人。黑夫恐久居於外,有人謗我,而陛下將投杼也。君側左右之間,有奸佞之惡人,故肺腑之言,不敢言於陛下,爲奸佞所察,只能言於公子。”

讀到這,扶蘇暗道:“昌南侯所料不差,的確有人在暗中謀劃,誣陷於他,可嘆父皇明知昌南侯之忠,卻還是要南下收其兵權。”

不過黑夫所說的“君側之惡人”,又是誰呢?

這是扶蘇最想知道的,他總感覺,有一股勢力,在配合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方術士,佈置一個針對黑夫的陰謀。

“君側之惡人,曰趙高,更有叵測之臣,曰李斯!“

扶蘇頗爲詫異:“趙高、李斯?”

這卻是他不曾想到的人,如此說來,在盧敖天書事件背後推波助瀾的,正是這兩人?

再往下看,黑夫的話語,更令人心驚:

“彼輩中傷黑夫實乃小事,然恐其爲亂,欲對公子不利。一旦山陵崩塌,彼將篡權矯詔,公子不可不防!一旦有事,南軍北軍,黑夫與蒙將軍,皆願奉公子繼大統,安天下,皆可去得,決不可束手待斃!”

讀罷,扶蘇長嘆:“這是昌南侯,吾之良師益友,給扶蘇的警告啊!”

“其廟算幾無遺留,連有人構陷他也想到了,但這封信畢竟是月餘之前送來的,昌南侯並不知道,朝廷出了這麼多大事啊!”

秦始皇開始大刀闊斧地替換將領,更欲南下收黑夫兵權,搞不好真會殺了他,而蒙恬回到了咸陽,任衛尉……

就算事情真到了那地步,不管南北,他扶蘇都去不得了。

眼看日暮西垂,扶蘇讓人帶季嬰下去歇息,他苦苦思索:

“君側惡人,矯詔害我,又是何意?趙高、李斯,有這麼大的膽子麼?”

他目光猛地收縮:“除非是……那件事?”

還不等扶蘇喊人來,他的親信邵平,卻叩響了門。

“公子,墨家出事了!”

……

“你說什麼,墨者欲逾宮室,行刺陛下,被郎衛緝捕!?”

來傳遞消息的,依然是蒙恬、蒙毅的族弟蒙天放,他簡略地將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自從去年之後,秦始皇開始將自己的行蹤神秘化,每晚所居之地,皆成了機密。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他的宮車在甬道間遊走,除了最爲親信的人,哪怕是丞相,也莫知行之所在。羣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偶爾也在章臺宮。

但今晚,秦始皇又換了一處行宮居住時,卻有刺客欲藉機巧器械,逾牆潛入宮中偏僻角落,結果被巡邏的郎衛逮了個正着,當場被殺死一名,剩下的兩個刺客欲逃,從高牆上一躍而下,落入牆下的稻草堆……

結果只有一人順利完成這操作,溜之大吉,另一人不慎摔斷了腿,被郎衛捉住後,查明瞭身份:竟是名爲“趙尹”的墨家弟子!

這下可捅了大簍子,秦始皇立刻下令,衛尉蒙恬逮捕墨家所有人員,同時讓廷尉蒙毅對趙尹嚴刑拷打,最終趙尹熬不住,吐露出,指示他們結黨謀刺皇帝的人,正是墨家的二把手唐鐸。

“唐鐸雖已出走,但畢竟曾做過公子許多年的幕僚門客,蒙廷尉唯恐這件事會被有心之人擴大,牽扯到公子頭上,特讓我來報信!”

正說着,外面也傳來了陣陣雞飛狗跳的索拿聲,是衛尉在城中抓人,果然是出大事了。

蒙天放急促地說道:“眼下,整個咸陽都在大索。唐鐸恐怕也逃不了多久,還望公子快想辦法,洗刷嫌疑!”

“這些墨者,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董公也急得上火,連忙道:“公子是否要立刻入宮,向陛下陳述?”

從蒙天放入室起,扶蘇便一直緘默不言,一會搖頭,一會點頭,此時董公催促,他也一動不動。

“公子?”

董公、邵平、蒙天放連叫數聲,扶蘇纔回過神來。

他看着衆人,嘆了口氣,苦笑道:

“如果我說,唐鐸和那些墨者背後的主使者,的確是我呢!?”

第745章 戰長沙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2章 七何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25章 李斯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89章 毒士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377章 戍卒叫第150章 陳屍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939章 胠篋第513章 法今王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347章 法術勢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304章 六百石第179章 重生第625章 碣石第980章 結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132章 不更第587章 鷹之子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900章 不殺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600章 箕氏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32章 不更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11章 誤會第310章 執圭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959章 河東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315章 入關第136章 擺闊第80章 真金白銀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500章 綁架第377章 戍卒叫第662章 梅鋗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79章 兩戰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849章 博浪沙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787章 權謀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48章 言志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126章 死傷第505章 笑話第448章 騎戰第375章 烏氏倮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698章 雁南飛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186章 材士
第745章 戰長沙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2章 七何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25章 李斯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89章 毒士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377章 戍卒叫第150章 陳屍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939章 胠篋第513章 法今王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347章 法術勢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304章 六百石第179章 重生第625章 碣石第980章 結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132章 不更第587章 鷹之子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900章 不殺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600章 箕氏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32章 不更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11章 誤會第310章 執圭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959章 河東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315章 入關第136章 擺闊第80章 真金白銀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500章 綁架第377章 戍卒叫第662章 梅鋗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79章 兩戰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849章 博浪沙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787章 權謀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48章 言志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126章 死傷第505章 笑話第448章 騎戰第375章 烏氏倮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698章 雁南飛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186章 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