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任俠

bookmark

“汝等離開外黃之後,勿往濟陽,亦勿往陶丘,我聽門客回報,說那兩處正被秦國河內、東郡兩軍圍攻,不安全。”

二月下旬的一天,外黃城北門外,張耳正在送別自己的岳丈、妻子,還有八歲的兒子張敖。

張耳正當壯年,年紀三十七八,黑臉長鬚,穿着輕紗衣,頭戴皮製束髻小冠,腰掛長劍。

他是魏國大梁人,發跡孤微,家境貧寒,年少時便在樑市做一個小遊俠,整日混跡街頭,因爲喜歡行俠仗義,還得了個“好義”的名聲。

張耳的命運,在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被改變了當時,魏國受到秦軍的猛攻,危在旦夕。在魏王的一再請求下,因竊符救趙而遠走邯鄲的信陵君,終於結束了僑居趙國十年的流亡生涯。

在魏國軍民的期盼下,公子回到大梁,扛起了合縱抗秦的重任!

那是張耳在二十年後的今天回憶起來,依舊心馳神往的歲月。信陵君接受魏王的任命,出任上將軍。他聯絡山東各國,組成魏、楚、趙、韓、燕五國聯軍合縱攻秦,大敗秦軍於河東,迫使秦將蒙驁退守函谷關,秦人數年內不敢東出。

這次合縱擊秦的成功,使信陵君再一次名揚天下,賓客盈門!

熱血任俠張耳,也是在那時候靠着自己“好義”的名聲,得以擊敗了許多競爭者,投身於信陵君門下,做了他的門客!

雖然,他只是一個下賓,混跡在信陵君的數千食客中。不但無法與昔日的侯嬴、朱亥這兩位烜赫大梁城的千秋壯士相比,甚至連信陵君的面,也只是遠遠見到過幾次。

在張耳眼中,只能遠遠仰望的門主信陵君,是越來越瘦削了。

信陵公子的心志是高昂的,但遭受魏王猜忌的現實,卻讓他只能縱情聲色,日漸虛弱,終於撒手西去……

信陵君死後,除了部分賓客堅持留在他的墳墓前守着外,其餘數千賓客,幾乎都在一朝散盡。

失去了主人的張耳,也失去了飯碗,散落民間,重新成爲里閭遊俠。但此時此刻的魏國,已經在秦國逼壓下日益衰微,不事生產的遊俠生計愈發艱難,不同團伙的遊俠之間,矛盾也愈發尖銳起來,爲了爭奪地盤,動輒見血死人。

十年前,張耳在大梁任俠時失手殺了人,於是只能脫籍亡命,離開大梁,流落到東邊二百里的外黃縣藏匿。

這是他命運第二次發生改變的地方。

外黃在大梁東邊二百里,城裡最著名的富豪是黃氏,黃翁有女,是外黃遠近聞名的美人,只可惜所託非人,被黃翁嫁給了黃氏的故舊,一個出身雖高貴,爲人卻平庸不堪的士人。

黃氏淑女不僅人美,還心高氣傲,她難以忍受丈夫的平庸愚蠢,便幹出了一件驚動外黃縣的大事:出奔!

她跑到了黃翁的一位賓客處,正巧,張耳也在那位賓客家裡躲避魏國官府緝拿。這賓客與張耳相善,有意做牽線人,便對黃氏女子說:“必欲求賢夫,除張耳無人與淑女相配!”

於是在賓客的介紹下,黃氏女子便與張耳見了面。張耳雖然出身貧寒,還是亡命逃犯,可他相貌俊朗,身材魁梧,更因爲在信陵君門下混過,見多識廣,談吐十分不俗,一下子就俘獲了黃氏女子的芳心……

戰國時民風開放,男女交往比較自由,婚姻嫁娶也沒有從一而終的婦德講究。丈夫主動休棄妻子,亦或是妻子主動離棄丈夫,都是經常發生的事,大家好聚好散,也不會被輿論譴責。

於是黃氏淑女便與庸碌的前夫結束了婚姻關係,改嫁張耳。

張耳亡命外黃,窮困無援,如今有富家美人願意委身下嫁,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當即同意了這門婚事。

魏國比不了秦國,雖然也有成文的律法,但人情關係無處不在,只要使的錢夠多,打通大梁朝堂的關節,哪怕是殺人罪也能免除。

於是在黃氏的內外打點下,張耳竟真的脫罪了!

不僅如此,他還開始發揮自己曾是信陵門客的優勢,在妻家重金厚財的資助下,疏財仗義,廣交豪傑,使得遠近八方的輕俠少年們,都跑來投靠他。於是張耳便從昔日信陵下賓,成了今日門主,號稱外黃第一豪俠。

這時候,張耳的雄心也愈發膨脹,不滿足於只做一個黑社會老大,他在妻家及賓客們的聲援下進入政界,靠着賄賂和遊說,竟被魏國官府任命爲外黃令。

昔日的亡命逃犯,搖身一變,成爲外黃的父母官,這在秦國絕不可能出現的事情,放在六國卻並不奇怪。

因爲六國與秦不同,在貴族官府之下的廣大民間,是一個寬舒的社會,任俠風氣極重。遊俠們在各國間奔走往來,紛紛寄託於貴族門下,促成了各國的養士之風。

除了已經逝去的四大公子外,燕國的太子丹等人,本人或是王族公子,或是高官豪門,身居國都,別有領地封邑行俠養士,手下賓客,來自全國,甚至外國,數量以千人計,他們是勢力足以敵國的遊俠養主,可以稱爲國俠。

次一級的遊俠,就是張耳這一類,他們或是土生土長的豪富,或者是與豪富關係密切的遊士,身居郡縣,饒有資產,一縣之內的遊俠,慕名附勢於其門下,人數可以數十百人計,可以稱爲縣俠。

在六國,從縣俠到縣官的距離,並不遙遠,在秦國註定要被通緝捉拿的縣俠張耳,不管是黑道的遊俠兒,還是白道的官府,都混得如魚得水!他的名聲,不但超越外黃縣、及於魏都大梁,進而超越國界,成爲樑、楚、趙都聲聞遐邇的名士。

只可惜,張耳的好日子沒持續幾年,現如今,他命運的第三次轉折,似乎就要來了。

一月份,秦將王賁伐魏,大梁被圍。

二月份,秦國中更羌瘣帥偏師東進,二月中旬佔領了陳留,並分兵攻略鄰近各縣。

距離陳留不過五六十里的外黃縣,也無法倖免。

張耳也聽說過秦國最痛恨遊俠,尤其是他這種影響極大的縣俠,直接被認爲是禍害國家的“五蠹”(dù),被斥爲“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畢竟任俠風氣,是植根於人性中的自由放任,不願受社會羣體約束的天性,簡直是秦國律令吏治的天敵!

一旦秦軍佔領外黃,張耳肯定要被緝捕,甚至會丟了腦袋。

於是,在秦軍尚未到來之前,張耳便在走與留之間,躊躇不已。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留下。

“我既然被魏王任命爲外黃令,食魏祿米,佩戴魏印官服,那便不能棄城而走。”

張耳對自己的妻兒、賓客如是說。

“我當信如尾生,寧可在駭浪中抱柱而死,也不願離棄苟活!”

但在這大義凜然的背後,其實也有張耳自己的私心。

他從信陵君處學到了一件事:有取必予,有恩必報,講的是義;承諾的事,一定做到,救人之難,不避生死,講的是信。信義,這是任俠者生存於世的基礎,沒了這兩樣,他們就狗屁不是。

對張耳而言,比身死亡命更可怕的,是苦心經營多年聲名的墮毀。

所以他必須留下來,至少要抵抗一陣,讓世人知道,名俠張耳,沒有辜負魏國!

但老婆孩子,卻是要先送走的。

結束了漫長的回憶後,張耳拍着他結髮妻子的手,繼續囑咐道:“汝等先去陽武縣,那裡尚且安全,藏身縣中,若是秦軍佔領了那一處,也勿要慌亂,秦人驟然來此,一定難以查明各地人口籍貫,假裝當地人即可。等到戰事平息後,陳餘會派人來接汝等去趙地……”

陳餘,也是大梁人,好儒術,與張耳爲刎頸之交,因爲他比張耳年輕十多歲,便以父事之。

如今陳餘身在趙地,在當地小有名氣,有田產屋宅,他是張耳這一生最信任的人,能夠以妻子託付。

在送走了妻子後,張耳並未在外黃城外久留,而是讓親信守好脫身的隱秘地道,他自己則往府邸走去。

既然決定留下抵抗一番,那至少要打退秦人第一輪的進攻,但張耳知道,以外黃縣本身的武力,恐怕無法對抗那些秦軍。

魏國的主力部隊,早就在一月份時,被從陳郢回師的王賁大軍擊潰了,剩下的數萬人,被圍困在大梁,自身難保,寧陵君魏咎收攏了數千人,走保睢陽,也難以救援外黃。

城內的數千丁壯,大多沒有受過訓練,雖然可以鼓譟造勢,真正打起來後,卻難以依仗。

所以張耳手裡能用的,只有縣裡的兩百縣卒,若是加上他手下的兩三百門客,或許能勉強一戰……

張耳必須說服他們!說服那些來自樑、楚、齊各地的輕俠們,爲自己效死!

……

一個時辰後,外黃張宅內,張耳讓僕人將府邸中一半的酒全部開封,又殺豬宰羊,將所有的賓客都聚集到院子中,置酒高歌,卻不談禦敵之事,而是深情地講述起了當年信陵公子的事蹟。

“公子爲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

張耳端起酒盞,嘆息道:“耳門下,最盛時,也僅有三百人,不如公子遠矣……公子雖逝,但我每每思之,都覺得他仰之彌高啊!”

仰之彌高,這句話,張耳還是從好儒術的陳餘處聽來的。

門客輕俠們紛紛捶胸頓足,嗟嘆道:“公子真豪傑也!惜哉,吾等不能睹之一面。”

張耳笑了笑,便又說起了另一件事。

“秦破趙於長平,平原君求救於魏,魏王卻不欲相救。信陵君苦苦相勸,自度終不能說服魏王,又不願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當是時,有侯嬴自刎以送公子,有朱亥揮金錘殺晉鄙,這纔有了震動天下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門客們又紛紛讚歎起來,各自起身,他們大多出身卑微,話語粗鄙,但總結起來,就兩句後世的話。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張耳見氣氛漸漸熱烈,知道時機成熟了,便將酒一放,大聲鼓動道:“二三子,信陵君之事雖不可再見,但今日,秦圍大梁,又以偏師攻略諸縣,我已經聽侯哨回報,說有一支千餘人的秦軍,已逼近外黃二十里外,明日便至!”

他拔出了劍,狠聲道:“耳身爲魏國外黃令,爲大王守土有責,是爲信,需庇護百姓免遭秦寇荼毒,是爲義。故不可棄城而走,苟且偷生,今願效仿信陵君,乃請衆賓客,堅守外黃,抵禦秦軍,與城俱死!二三子可願追隨?”

剛纔還豪氣萬丈的衆賓客聞言,都有些發愣,本地外黃人也倒罷了,頗有點保衛故里的慾望,可那些來自楚、齊、趙的賓客,便有些猶豫踟躕了,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信有義,裡面大部分,都是來混口飯吃的。爲張耳噹噹打手還行,要爲他豁出性命,卻還得掂量掂量。

張耳見狀,便輕嘆一聲,放下了酒杯道:“昔日趙將廉頗,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複用爲將,客又復歸。廉頗不忿,賓客卻對他說,天下人與人相交,就好比市場做生意,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

他慘笑道:“沒想到,我張耳,竟然也會有這樣一天?”

此言一出,那些賓客頓時憤慨了。

一個高鼻樑,留着美鬚髯的大漢憤然起身,此人三十出頭,因爲素來好酒,已經喝得半醉。

大漢一擦須上殘酒,用他那聲線獨特的楚國沛泗口音,大聲說道:

“我素來敬重信陵君之名,聽聞張君乃是信陵舊客,繼公子之志,便從沛上至此,食於張君門下。雖然作爲門客才數月,但大丈夫,當重然諾,守信義,如今門主有難,身爲賓客,豈能棄之而去?”

他一拱手,大聲說道:“張君若要率衆御秦寇,沛縣劉季,願追隨之!雖死不悔!”

此言一出,其他門客也不好說什麼,只得羣起響應,這劉季雖然纔來了幾個月,但因爲他爲人豪氣,在賓客裡頗有影響力。

話雖如此,但劉季心裡想着的卻不是以死相報,而是……

“事情不妙啊,秦軍勢大,外黃小縣,恐難以抵擋,乃公且殺個把秦人,對得起張耳這幾個月的酒肉,就該伺機跑路了!”

……

PS: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爲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40章 回家(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583章 甌越第909章 鴻門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71章 美夢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536章 要有光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62章 七何第942章 故事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290章 燈下黑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7章 喜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235章 潺陵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126章 死傷第592章 貓鼠第602章 殺人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445章 背水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299章 吳芮第288章 不要臉第47章 秦之律令第333章 司馬欣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639章 韓信第51章 安心在外第323章 王、蒙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15章 長見識了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15章 巧合?第243章 利鹹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58章 赴任第323章 王、蒙第608章 家園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7章 喜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1007章 贏家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34章 版築之間第39章 回家(上)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361章 奸生子第95章 荊券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899章 體面第684章 奴隸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949章 養狙第458章 好男兒第567章 平原津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15章 巧合?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78章 大行於世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94章 封診式第391章 良弓第643章 長街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88章 罪與罰第162章 李信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130章 軍醫第16章 要小心……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44章 這麼大!第949章 養狙
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40章 回家(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583章 甌越第909章 鴻門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71章 美夢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536章 要有光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62章 七何第942章 故事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290章 燈下黑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7章 喜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235章 潺陵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126章 死傷第592章 貓鼠第602章 殺人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445章 背水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299章 吳芮第288章 不要臉第47章 秦之律令第333章 司馬欣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639章 韓信第51章 安心在外第323章 王、蒙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15章 長見識了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15章 巧合?第243章 利鹹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58章 赴任第323章 王、蒙第608章 家園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7章 喜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1007章 贏家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34章 版築之間第39章 回家(上)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361章 奸生子第95章 荊券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899章 體面第684章 奴隸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949章 養狙第458章 好男兒第567章 平原津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15章 巧合?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78章 大行於世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94章 封診式第391章 良弓第643章 長街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88章 罪與罰第162章 李信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130章 軍醫第16章 要小心……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44章 這麼大!第949章 養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