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儒法之爭

“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是夜,預定明日要在泰山上演奏的樂章漸漸接近尾聲,諸臣隨奉常派來的禮官演練完封禪儀式後,各自回了行宮外的館舍休息,爲明日正戲做準備。

黑夫卻親自送廷尉葉騰至其舍,並攙着他下車。

他遠在膠東,雖然與咸陽時常有書信往來,但一個來回至少兩月,很多消息都是滯後的,所以有不少事情,黑夫得當面向老丈人討教。

葉騰也是得了秦始皇的差使,讓他去祭祀東泰山,故來遲。一載未見,葉騰似又老了不少,十年前那個在南郡殺伐果斷的郡守,已經變成了老態龍鍾的廷尉。

唯獨眼中目光依舊犀利,而嘴裡的話語,更如同刀劍般鋒利,常一陣見血。

“你以爲,這只是羣儒之間的派系之爭?”

在屋舍內對坐後,葉騰嘿然:“旁人只看得見儒生相互指摘,惹陛下不快,卻未曾看到,右丞相通古君,卻在暗地裡推波助瀾。取消儒生議封禪之權,採用秦祭祀天地舊制,逮捕私鬥的老儒,不帶任何一個儒者登泰山,這都是李丞相讓人向陛下提議的!”

“而那張蒼口口聲聲說不想捲入事非,恐怕也是明白,他的師兄,絕不會坐視羣儒得志吧!”

“婦翁的意思是,丞相也參與了此事……”

黑夫回想起李斯這些天的表現:老傢伙多半是靜默的,很少對封禪發表看法。但事後一分析,李斯身邊的人每次說話,都正中儒生要害,也讓皇帝對羣儒厭惡更甚,簡直是往死裡整,最終導致了這場儒生的大敗局。

葉騰很喜歡考校女婿:“黑夫,你說說,李斯身爲高高在上的丞相,爲何要與一羣空談議論的儒生計較?”

黑夫也一點就通,立刻想到了三個可能:“荀孟之爭、右左之爭、儒法之爭?”

他知道,李斯、韓非、張蒼等人出自荀子門下,雖然荀子通常意義上被認爲是儒家,尊崇孔子,但卻是儒家的異端。

百家爭鳴,有五大著名的議題:天人之辯、人性之辯、義利之辯、王霸之辯、名實之辯。

儒墨道法名,各家都在這五大議題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有側重,有時候甚至完全相左,這基本體現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而荀子除了名實之辯外,其餘四個都與齊魯儒家、思孟學派大相徑庭。

他說,與其戰戰兢兢地祭祀天,不如積極改造利用它;他認爲人性本惡,而非善……

三觀不同,怎可能談得攏,荀派遂被羣儒抨擊爲異端,荀子也不待見他們,諷之爲腐儒、賤儒、俗儒。

這場學術鬥爭雖是幾十年前的,但李斯如今掌控大權,給這些師門昔日的敵人下點眼藥,也實屬正常。

至於“右左之爭”,這就涉及到右丞相李斯和左丞相王綰的恩怨了……

葉騰微微放低聲音:“雖然陛下不喜黨爭,可你在北地、膠東這幾年,朝堂中的李黨和王黨,已變得涇渭分明。”

雖然李斯越級成爲右丞相,壓了王綰一頭,但王綰也沒有倒臺。

“學室出身的秦吏,基本圍繞在李斯周邊,而從東方六國故地來的賢良文學之士,則以王綰爲首。”

“說來有趣。”

黑夫笑道:“婦翁,我沒記得,李丞相當年也是從東方來的士人,因爲寫得一手好字、好文章才入了呂不韋府中做食客。後來陛下大逐客,他差點被牽連驅逐,靠着一篇《諫逐客書》名噪一時,當是時,關東之人都知是李斯讓陛下改變了主意,都很樂意拜見他……”

“此一時彼一時。”

葉騰示意黑夫再爲他添點酒:“李斯此人,最擅長的事,便是捨棄。”

“他從老鼠身上悟出了出人頭地的道理,果斷捨棄小吏身份,去蘭陵拜荀子爲師。”

“學會了帝王術後,他又果斷捨棄了母國楚國,轉投於秦。”

“秦國朝堂即將出現變動時,他又捨棄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呂不韋,轉投陛下,成功從那艘要沉掉的船上跳下,登堂入室,飛黃騰達。”

“現如今,他又擇陛下之所好,視咸陽爲故里,秦人爲鄉黨,早就忘了自己是來自東方的士人。再說了,天下一統後,地域籍貫已不重要,信法還是信儒最重要。”

葉騰對李斯的分析很透徹,黑夫道:“所以歸根結底,這件事的本質,還是儒法之爭?”

秦朝剛統一時,隨着秦始皇徵辟關東儒生七十餘人入咸陽,爲博士,以備諮詢。從那時候起,朝堂裡的儒法之爭就開始了。

從上尊號的相互試探,到封建、郡縣說的分歧。最終以李斯提出的盡廢封建,不封尺寸之土被採納而告終,他的右丞相之位,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場鬥爭勝利的戰利品。

而現如今,以東巡封禪爲契機,儒法之爭再度喧囂塵上!變成了朝堂的主要矛盾。

“沒錯。”

“你以爲他們爭的是用秦國舊禮還是東方之禮麼?爭的是在祭祀時如何殺牛,如何上山,如何穿衣打扮麼?”

葉騰飲下黑夫爲他倒的熱酒,拂去須上的酒珠,冷笑道:“不,他們爭的是國體!”

……

據黑夫的瞭解,儒法之爭,拋開他們在三觀上的巨大分歧,集中在“如何建國”和“如何治國”這兩個重大政治問題。

儒家已經輸了“建國”,接下來的“治國”,他們會努力參與,畢竟從孔子時代起,儒就是一個積極入世的學派。

秦以法立國,以法並天下,這無不體現了這一制度的正確性。秦始皇本人是這一國體的最大受益者,他肯定是會把法家秦吏治國當成基本國策,萬世不動搖。

但皇帝也未將其他可能性統統摒棄,否則就不用招安羣儒、黃老做博士,又讓墨家繼續存在了。

其他學派依然有自己生存的空間,以左丞相王綰爲靠山的儒家,很希望在朝野中爲自己爭取到一定的地位。

葉騰分析道:“所以王綰和博士們才苦口婆心,力勸陛下東巡封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這場典禮,對儒生在朝野中的地位提升,很重要。”

王綰和周青臣等人已經認清了自己的定位:在治國上,皇帝暫時只會信任法家秦吏,儒生是分不到羹的,他們只能往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努力,那就是”祀“。

這也是法家最陌生的東西,在儒生想來,這羣不懂詩書,不法先王的法吏,根本無從插手!

王綰和周青臣原本的打算是,通過充滿東方特色的封禪,將秦始皇從被關西巫祝把持的“四疇四帝”祭祀里拉出來,使皇帝全盤接受東方的天地神系,從而由東到西,重構整個帝國的祭祀體系……

這與方術士的目標一致,所以盧敖、侯生等也積極配合。

只要皇帝應允,並在儒生的設計、陪同下完成封禪,就相當於承認了諸儒在朝野的主祭者身份。

先守住國家祀典的陣地,再慢慢向世俗伸手,由此扭轉他們在儒法之爭中的弱勢……

黑夫不斷頷首,感覺自己真是長了見識,原來這封禪,涉及到了如此多的交鋒。

說到這,葉騰忍俊不禁:“但王綰和周青臣的萬萬沒料到,李斯和諸法吏雖不擅長祭祀禮儀,卻很瞭解人心。李斯知道陛下也欲封禪,便沒有勸阻,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說封禪關係重大,光靠七十多個博士,恐怕會有遺漏,不如廣招齊魯儒生到泰山,一同商議禮儀……”

“這真是欲擒故縱啊。”

黑夫也笑了:“李丞相畢竟是在稷下、蘭陵呆過一段時間的,對羣儒之間的分歧,恐怕再清楚不過了,知道這羣人湊到一起,人數越多,非但不能成事,反而會敗事。”

當然,後來的事都知道了,連王綰、周青臣都無法控制的情況出現。

畢竟是第一次封禪,沒有記載可考,儒生們便根據自己的理解,獻上了千奇百怪的儀式,自家先亂成了一鍋粥,惹怒了缺乏耐心的皇帝……

王綰和衆博士苦心謀劃了幾年的封禪,就這麼被李斯略施小計,輕易化解了,儒生在自己擅長的陣地上吃了一場大敗,但這又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豬隊友太多。

不過黑夫卻沒有幸災樂禍,而是皺起眉來,暗自道:

“贏了儒法第二回合的爭端,打擊了競爭對手,李斯倒是樂得高興了,但從長遠來看,這對整個國家的統一,有些不利啊……”

他深知,統一絕不僅限於政治、領土,還有意識形態。

夫妻三觀不合都過不到一塊,何況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人。墨家理想中的“兼相愛”很難做到,但治下百姓對新王朝產生歸屬感,卻是必要的。

秦朝已並海內,通過車同軌書同文,讓各地有了交流的可能性。但意識形態的統一,纔剛剛起步,距離“九州同貫,六合同風”爲時尚早,廣袤的六國,兩千多萬人口,認同自己是秦民的少之又少。

光靠一紙政令顯然是不行的,思想的認同,需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整天板着臉的法家秦吏不擅長幹這些活,反倒是儒生很適合,雖然這羣人中良莠不齊,但不得不承認,他們搞教化是一把好手。

泰山封禪是一個極佳的契機,這是天下人都承認的國家祭典,是聖君仁王才能做的事。而封禪所祭的對象是“天”,也是人人信奉的至上神。

封禪,能讓關東知識分子對秦朝心生好感,將他們招安。但如今,陰差陽錯間,卻反而成了分裂的伊始,儒生們,現在恐怕和朝廷離心離德了吧……

“在想什麼?”葉騰見黑夫久久未言,便問他。

黑夫停止了思索,笑道:“我想知道,這場爭鬥裡,婦翁站在哪邊?”

“我乃廷尉,掌天下律令刑獄,自然得站在法家一邊。”

沒錯,韓非死後,法家已經不再是一個學派了,而擴張到整個秦朝的官吏羣體。從每日抄錄律令簡牘的基層小吏喜,到地位尊崇的丞相李斯、廷尉葉騰。只要認同律令,誦商鞅之法,就能被看成是法家的信徒。這個羣體是如此的龐大,它是帝國維持統治的支柱。

葉騰雖然是個心思縝密的政客,但也未能像黑夫那樣,想這麼長遠,他說道:

“自從當上了右丞相,陛下又讓他的諸女嫁給幾位公子後,李斯對老夫的爭競之心,倒是少了許多,言談十分客氣。思來想去,或是你先前提出的鞏固關西根本,以及開拓西北的建言,剛好幫了李斯一把,若沒有西拓,沒有尋找西王母邦的動力,陛下定會對東方有更大的興趣,儒生和方士,也能有更多機會。”

黑夫啞然失笑:“如此說來,我雖然人在膠東,但已經被儒生、方士們認爲是敵人了?”

“莫非你還想與他們化敵爲友?在封禪一事上幫他們一把?”葉騰注視着女婿,黑夫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黑夫卻搖頭:“事已至此,無可挽回了。再說了,我與李、王二位丞相不同,我的戰場,既不在朝堂,也不在泰山……”

他露出了笑:“而在膠東!”

“陛下在泰山得到只有憤怒和失望,但我保證,膠東的新政,定能讓他耳目一新!”

第553章 袒右第811章 誤會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49章 養狙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552章 羣雄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772章 招魂第132章 不更第469章 海大魚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259章 章邯第721章 陸梁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98章 匈奴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187章 共敖第480章 三傑第163章 陽城第789章 望夫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179章 重生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812章 鼎烹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945章 癡兒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5章 南巡第601章 衛滿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663章 暴虎第18章 袍澤們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399章 喜事第1021章 趙無恤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654章 三鼓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639章 韓信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944章 成都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344章 麟之趾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40章 回家(下)第953章 奇蹟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16章 要小心……第958章 定一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649章 藥(上)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20章 黃石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920章 鹿馬第927章 麗人心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47章 三馬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94章 封診式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120章 屯長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96章 趙佗第82章 盲山
第553章 袒右第811章 誤會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49章 養狙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552章 羣雄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772章 招魂第132章 不更第469章 海大魚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259章 章邯第721章 陸梁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98章 匈奴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187章 共敖第480章 三傑第163章 陽城第789章 望夫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179章 重生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812章 鼎烹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945章 癡兒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5章 南巡第601章 衛滿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663章 暴虎第18章 袍澤們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399章 喜事第1021章 趙無恤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654章 三鼓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639章 韓信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944章 成都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344章 麟之趾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40章 回家(下)第953章 奇蹟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16章 要小心……第958章 定一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649章 藥(上)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20章 黃石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920章 鹿馬第927章 麗人心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47章 三馬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94章 封診式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120章 屯長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96章 趙佗第82章 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