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771章 狗咬狗

四月初十,經過半月苦戰,東門豹終於拿下了兵力空虛的邾城!衡山郡首府就此落入南征軍控制之下。

但與其他地方情況不太一樣,邾城的攻克,是靠了本地豪長之助的。

夏口的舟師橫於大江之上,對東門豹和安圃進行了極力阻攔,好不容易靠着竹筏渡江,又要面對高大厚實的城池。

好在,武忠侯大敗馮毋擇,奪取江陵的消息及時傳來,尉驚讓衡山籍貫的士卒大聲轉達,引發了城中內鬥:當地豪長朱氏,在南征軍渡江攻城時,忽然發難,對官寺發動進攻,逮捕了郡守,導致城內大亂,東門豹這才乘機陷城。

大軍入城之際,朱氏派了兩個人,恭恭敬敬地來出迎。

“小人朱方。”

“小人朱成。”

“拜見都尉!”

東門豹一向不喜歡和這些豪長大戶打交道,頭也不點的傲然離去,只招呼親衛去倉稟瞧瞧:

“快去看看城裡的酒還有沒有,渴死乃公了!”

安圃率軍去東邊追擊逃出城的九江郡尉,軍正怒忙着約束兵卒,維持城內秩序,所以這與當地勢力接洽的活,就落到了尉驚的頭上。

當得知眼前這個相貌平平的三旬中年人竟是武忠侯之弟時,二人有些驚訝,態度越發恭敬。

“我這也算狐假虎威了。”

尉驚有些好笑,他早就不是當年少不更事的年紀了,也學了點兄長的裝腔作勢,與二人攀談起來。

“兩位都是鄒國公子之後吧?”

孟軻的老家鄒國本在薛郡鄒縣,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春申君黃歇伐魯,順便把鄒國也滅了,遷鄒國君民到此地築城,因爲鄒國也被稱之爲邾,遂名邾城。其公族子孫分爲兩支,遂以國名鄒、邾爲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爲氏,稱朱氏。

朱方道:“鄙人正是邾子曹挾三十五代玄孫。”

他又指着身旁年四十許的白麪士人道:“不過這位,雖與我同氏,卻非同族,而是名士朱英之子……”

“朱英?”

尉驚知道點楚地故舊,遂道:“莫非是春申君門客,那位提醒黃歇小心無妄之災,建議他先下手除去李園的門客朱英?”

“正是家父。”

尉驚嗟嘆:“若春申君聽了令尊的話,搶先除去李園,恐怕也不會死於小人之手,死於棘門之外了。”

朱成對尉驚印象大好,見禮道:“家父見春申君不肯聽良言,心知他必死無疑,便離開了壽春,來到邾城避難,只因當初正是家父相勸,春申君才善待朱氏一族,纔到此不過數年,秦伐楚,取邾,吾等便成了秦民。”

通過言談尉驚也弄明白了,正是朱成勸朱方一家舉兵助南征軍的。

“上個月,吾等見對岸的鄂城慘遭亂兵蹂躪,吾等在鄂城的產業毀於一旦,衡山守卻坐視不管,江上浮屍不斷,今將軍奉武忠侯之命伐取邾城,若戰事曠日持久,吾等兩家所受的損失也越大。”

朱方本是鄒國公族,朱成的祖輩則是魏人,客居楚地而已,所以他們對楚或者秦,感情都不是很深,最大的希望是在本地安居樂業,保全家族。

“二位且放心,家兄舉兵,是爲了靖國難,除奸臣逆子,誅惡弔民,不驚擾良民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種地的照常種地,都不會耽誤。”

順便,他又爲黑夫宣揚了減租焚券等事。

這下二朱放心了,秦朝,尤其是地廣人稀的江南鮮少佃農,因爲理論是土地屬於國有,不得隨意買賣,官府通過各層官員向所有百姓黔首收租子,減租對當地豪長大族來說,是好事而非壞事,他們當然舉雙手歡迎了。

雖然不知道南征軍能不能成事,會不會很快遭到朝廷鎮壓,但起碼要把眼前這一關過去了,對尉驚提出的“借糧”之事,在朱成勸說下,朱方也一口應承下來,獻出糧食兩萬石,並一再推讓,說是不用還了。

尉驚卻固執地給他們寫了“借條”。

“家兄說了,南征軍是義師,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二位勿要讓我爲難!”

……

“這朱成倒是個識時務者,我可以向仲兄推薦他,助吾等治理衡山。”

等到次日,尉驚處理完以上諸事後,軍正怒卻來喊他去開會,原來是安圃追擊敵軍殘部,從東邊回來了,西面的江陵也送來一封武忠侯的信來。

“兄長,捉到九江郡尉了麼?”尉驚年紀偏小,黑夫的部下們,他都要以兄事之。

安圃坐在榻上大口喝着水:“九江郡尉慌不擇路,帶着三千殘部進了大別山的丘陵,我也懶得再追趕。”

大別山脈連綿數百里,是江漢和兩淮的分水嶺,亦是衡山、九江兩郡的地界。先前馮毋擇爲了鎮壓南征軍,調了九江郡八千人來,結果在一半交待在了江陵戰場,另一半也損失不小,東門豹佔領邾城後,九江郡尉見大勢已去,遂逃。

“葛嬰呢?”尉驚一直對葛嬰毀掉鄂城的惡行念念不忘。

安圃道:“葛嬰那賊子,太過機靈,向東佔了蘄南鄉(湖北蘄南縣),我讓偏師去追,他也跑了,也進了九江郡地界……”

這時候,抱着酒壺,癱榻上的東門豹好似活了過來,一拍案几道:“軍正,君侯信中如何說?吾等要不要繼續向東進軍,把九江郡也替他打下來?”

“不可!”

怒打開黑夫送來的書信:“君侯已奪江陵,同時令諸吏分別略取當陽、夷道、夷陵、竟陵等縣,力求全取南郡。”

“至於吾等這邊,君侯說了,佔領邾城後,便不能再貿然分兵略地,否則每得一城都要留兵守備,南征軍就成了一盤散沙。且先派人去奪了西陵,爲君侯祭奠兩月前在那殯天的始皇帝,再與收復安陸的季嬰、利倉匯合,將馮毋擇殘部清掃乾淨……”

“敵不在東,在北!故吾等只取衡山,切勿越境進入九江!”

兵力宜合不宜分,全據荊州,然後集中兵力,以應對朝廷接下來的大兵鎮壓,這就是黑夫的計劃。

誰讓他做了出頭鳥呢……

所以荊州以外?先讓各路草頭王們野蠻生長一段時間罷,好歹能幫黑夫分擔一下壓力。

東門豹有些意興闌珊:“可惜,真是可惜,我記得,淮南壽春,可比衡山富庶多了。”

安圃道:“九江郡恐怕也不復昔日繁華了,我追至蘄南時,聽說九江郡那邊,也有不少人得知武昌首義之事後,起兵反抗官府,誅殺秦吏!”

“其中一個叫黥布的山賊,帶着一羣逃亡刑徒,竟然把六縣打下來了!”

“且讓九江郡兵,和淮南的叛賊們,狗咬狗去吧!”

……

六縣(安徽六安)是春秋時“六國”之地,後來被楚所滅,與衡山郡隔着大別山,所以自縣之西南以迄於東北,皆崇山峻嶺。

當地秦吏和楚人的矛盾本就激烈,被捕爲刑徒者不可計數。

上個月,當“始皇帝死”的消息伴隨着武昌的第一槍響傳來,枷鎖已鬆,六縣人心思動。

恰在此時,因爲犯了逃亡罪,在大別山裡打游擊的六縣人“黥布”,帶着一支隊伍殺了回來,這羣亡命之徒勇不可擋,在城內輕俠配合下,很快就擊潰寥寥數百縣卒,攻佔了六縣。

隨之而來的,便是殘酷的報復。

畢竟從楚國滅亡至今,他們已經做了十餘載亡國奴,受夠了秦吏趾高氣揚,將輕俠踩在腳下的日子。

一場屠殺之後,縣令、尉、丞,以及一衆秦地移民的屍體,多達數十百具,都扒了衣裳,整整齊齊掛在城頭,其首級則堆在門外,做成了京觀,每每路過一個楚人,都會在此小便,對其加以嗤笑羞辱。

“賊秦吏,刑我父兄,孤吾子弟,斷人手足,還在吾等臉上刺字的時候,可曾想過會有今日?”

黥布本名英布,他臉上是醒目的墨字,頭髮被髡過,重新養長後也不扎髻,如同師鬃,古銅的膚色是常年勞作的結果,手背、腳踝上還有明顯的桎梏痕跡。

他曾是奴隸,兩年前被押送到驪山服勞役,卻在半道宰了押送的官吏,帶着七八人匿身山林,結果因爲朝廷的苛政重徭,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竟得七八百人。

如今英布已經靠手中的劍,恢復了自由身,並要做一番大事!

英布佔據了縣寺,與一衆手下箕坐於昔日審案的公堂上議事,商量往後的出路。

當聽到手下人慫恿自己“稱王”時,英布發出了哈哈大笑。

“我年少時,有位外來的客人爲我看相,說我當刑而王,也就是受刑罰後稱王。”

他摸着右臉上的墨字道:“六年前,我因爲任俠之事,犯了法,被判處黥刑,那令史給我上刑時,我不懼反笑,欣然道,人相我當刑而王,便是眼下的情形?”

“當時那令史哈哈大笑,對我大加譏諷,可如今,他給無數人刺過字的手,已被我斬下,頭顱則當成蹴鞠來踢。”

“然也,兄長當爲王!稱六王如何?”

有個被割了鼻子的刑徒甕聲甕氣地說:“還是英王好!”

刑徒們口氣倒是很大,但英布卻制止了他們。

“我肯定是要做王的,但不是現在,一來我身份太卑賤,在楚地,只尊宗族之望,昭景屈第一個不會認我,天下人反會笑話於我!”

“二來,吾等不過擁兵千人,佔了一個小縣,豈敢貿然稱王?定會招來秦人清剿。”

身爲逃亡的刑徒,反是死罪,不反亦是死罪,但拿下六縣後,刑徒輕俠們還是有些不安——他們的勢力太小了。

於是便有人建議道:“既然兄長不稱王,吾等不如去西邊投奔武忠侯罷,他在武昌首義,跟秦軍打了好幾仗,聽說手下已有十幾萬人,還派了一支兵,在圍攻衡山郡的邾城,從六縣過去,不過十餘日。”

“然也,去了之後,武忠侯至少要封兄長做一個司馬!”

“司馬哪夠,至少是都尉!”

刑徒們鬧哄哄的,十分樂觀,英布卻將劍重重往地上一擲,打斷了他們的議論。

英布冷笑道:“都尉?司馬?呵,吾等若真去投了武忠侯,換來的,恐怕是斧質之刑,身首異處吧?”

所有人都安靜了,有人不解:“吾等不都也和官府作對麼?”

英布道:“我聽人說,武忠侯打的旗號,是爲秦始皇帝報仇,要清算所謂的奸臣逆子,卻隻字不提造反。他雖與秦軍作戰,但每到一處,也只是處死個把民怨大的酷吏,其餘官員一律留任。”

“依我看,南征軍和朝廷之間,是狗咬狗,都不是好東西!”

“武忠侯仍自命爲秦吏,吾等卻是楚人,是逃亡的刑徒,還殺了全六縣的秦人,按照律令,個個都是殺人犯,狸奴與老鼠,能走到一條道上麼?去投奔武忠侯,豈不是自尋死路!”

英布又摸了摸自己臉上的墨字,他可是吃過虧,受過苦的,對於揮舞着鞭子和刑具虐待自己的秦吏,絕無半分信任和好感!

“那怎麼辦?”

刑徒們面面相覷,在打下六縣,好吃好喝幾天後,他們已迷失了未來的方向。

“去壽春(安徽淮南市)!”

英布下定了決心,起身道:“在六縣以東的廬邑(安徽合肥),巢湖裡有一支打着項燕將軍旗號的義軍,數年來屢敗郡兵,如今也舉旗反秦了。爲首者便是項燕將軍的嫡孫,那位力能扛鼎的項籍!”

“不像武忠侯那邊要反不反,曖昧不明,項籍可是堂堂正正,打出了復大楚,誅暴秦的旗號!”

“從廬邑過來的輕俠說,項籍已彙集了三千之衆,更號召楚地豪傑都去壽春匯合,乘九江郡尉不在,奪取此城,還於故都,復興大楚!”

說罷,英布掃視衆人:“這是幹大事,得大名的好機會,我想去投項籍,二三子去麼?”

刑徒的聲音響徹六縣公堂:“同去,同去!”

第104章 謊言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7章 赤幘第397章 駿馬第658章 陽山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685章 圖騰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25章 先登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49章 錘砧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028章 敵友第391章 良弓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596章 起風了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664章 越女第667章 文明第61章 匿名信第622章 故人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996章 招安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70章 獨斷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651章 常識第992章 大蟒第921章 誅惡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351章 蒙恬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79章 重生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878章 狗血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500章 綁架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943章 思蜀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623章 往事第498章 方術士第649章 藥(上)第64章 投書者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141章 陳平第610章 商社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459章 大丈夫第945章 癡兒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867章 當立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320章 帝業第109章 羔裘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20章 寧爲雞口第305章 番陽令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609章 貨殖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77章 中山狼第347章 法術勢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980章 結第338章 叛徒!第844章 瑚璉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651章 常識第864章 亡秦者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667章 文明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95章 羊吃人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3章 爵位難得第509章 天人
第104章 謊言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7章 赤幘第397章 駿馬第658章 陽山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685章 圖騰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25章 先登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449章 錘砧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028章 敵友第391章 良弓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596章 起風了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664章 越女第667章 文明第61章 匿名信第622章 故人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996章 招安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70章 獨斷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651章 常識第992章 大蟒第921章 誅惡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351章 蒙恬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79章 重生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878章 狗血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500章 綁架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943章 思蜀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623章 往事第498章 方術士第649章 藥(上)第64章 投書者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141章 陳平第610章 商社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459章 大丈夫第945章 癡兒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867章 當立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320章 帝業第109章 羔裘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20章 寧爲雞口第305章 番陽令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609章 貨殖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77章 中山狼第347章 法術勢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980章 結第338章 叛徒!第844章 瑚璉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651章 常識第864章 亡秦者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667章 文明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95章 羊吃人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3章 爵位難得第509章 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