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

bookmark

“少府丞黑夫,你是在座衆人中,唯一去過江南,到過厲門五嶺極南之地的人,你以爲如何?”

皇帝當堂發問,黑夫一個激靈,立刻起身,走到殿中作揖。

孟、西、白三族長老不認識這位年輕的新貴,向旁邊的人交頭接耳詢問,得知他就是南征豫章,開地千里,並做出了“黑夫紙”的人,不由恍然大悟,隨即又憂心忡忡。

“江南之戍由此人始,他恐怕是極力支持此舉的!”

孟、西、白三位族長猜錯了,黑夫不反對移民充實豫章、長沙,卻反對更進一步,越過五嶺,南征百越……

步子太大,是會扯到蛋的。

黑夫模糊記得,歷史上秦軍南征,似乎是發動了五十萬大軍,打了好幾年仗,損失慘重纔拿下兩廣。就算沒有這份記憶,親自去五嶺地區走一趟後,黑夫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南征百越,是一個大坑!

並不在於百越多強大,南越、西甌、閩越,至多進入城邦國家階段,小邑聚居,雜處於叢林,人口也不算多,兵器裝備更落後於中原。

對外來者最大的阻礙,是氣候。

雖然北方人對南方滿是“瘴氣”“毒蟲”的想象有些誇張,但這年頭的嶺南地區,確實不易生存。不單是這時代很難找到根治之法的血吸蟲病,還有許多熱帶病如瘧疾等等待着秦軍。一千年後的唐代,兩廣尚且是中原人談虎色變的流放之地,公元前兩百多年,在交通、後勤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跑去征服,損兵折將是肯定的。

而且最先死的,肯定是充當前鋒的豫章駐軍,黑夫的舊部們,小陶、東門豹、利鹹,還有三千南郡子弟兵……

黑夫不希望讓親友嫡系去送死,他認爲,南征還不是時候,至少不是現在。

可他也不能完全實話實說,因爲重重跡象表明,秦始皇已將嶺南地區,作爲下一個軍事目標的,想要讓陛下改變主意,真是跟登天一樣難……

而且,秦始皇這時候將球拋給黑夫,意思太明顯了:順着朕的意思喊666就行!

於是黑夫斟酌一番後,說道:“臣以爲,江南之戍,不可罷也!”

孟、西、白三老吹鬍子瞪眼,秦始皇則露出了一絲笑。

黑夫闡述理由:“臣奉陛下之命,去守藏室觀書,故知先君惠文王時,將軍司馬錯與張丞相(張儀)爭論,是先滅巴蜀還是先伐韓。司馬將軍言,富國者,務廣其地。臣深以爲然!”

“臣在請築南昌城時便說過,江南楚越之地,物產豐饒,然地廣人希。而三晉、淮漢之地正好相反,地小人衆,田畝不足。若能移三晉、淮漢黔首豪長填江南豫章、長沙之地,便可燒林開荒,修築城池,實墉實壑,實畝實藉。”

“使之以牛耕堆肥,代替刀耕火種,炎熱之地,稻作一年兩熟,數代之後,江南必成糧倉,如南郡、淮南一樣富饒。不但能使當地無凍餓之人,甚至能像巴蜀之粟售於咸陽一般,反哺中國!而南方的犀角、象齒、香木,也能源源不斷運入關中。”

“故陛下派士卒戍江南,填長沙、豫章之舉,同惠文王開巴蜀一般,功利千秋!”

秦始皇對黑夫的回答十分滿意:“卿言甚善,此乃功利千秋之策。”

他隨即看向孟、西、白三氏族長,意味深長地說道:“軍法有云,爲將忘家,逾垠忘親,三氏乃四百年世族,考慮私家子弟安危無可厚非,但朕乃天下之主,不得不忘家忘親,爲全局和長遠考慮……”

孟、西、白三氏族長有些委屈,卻都訥訥不敢言。

朝野之中,已經沒有人敢公然反對秦始皇決定的國策了。

殿內衆人,唯獨趙高敏銳地發現,方纔黑夫說到向江南派兵移民時,說了中原、淮南,卻唯獨沒提及與孟、西、白息息相關的關西。

“黑夫啊黑夫,你到底想說什麼?”趙高覺得,黑夫肯定有未盡之言。

不出他所料,黑夫再拜道:“陛下,臣還未說完!”

所有人目光,再度集中到黑夫身上,卻聽他道:

“開荒、耕耘,收穫,乃四季之事,非一朝一夕可成。遷移民衆,修築城邑,拓寬道路,乃數年十年之事,非一年半載可成。故臣以爲,昌大南疆,可作爲長遠之策,緩緩而行。但眼下,有些地方,若能開拓,卻能迅速獲利!”

“噢?是什麼地方?”

黑夫投秦始皇所好,以“急利”說之,皇帝果然沒有反感,讓他說下去。

黑夫擡頭道:“關西!”

所謂關西,與關東相對,乃函谷關以西區域,這是秦的中樞,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哪裡還有什麼能開拓的地方?

黑夫此言讓殿內羣臣啞然失笑,同樣陪伴秦始皇出巡至雍的內史騰輕咳一聲,出面斥責女婿道:

“少府丞,內史同樣地乏人衆,林木環繞的渭南五苑之地,爲了安置山東十二萬戶移民,也已開闢了不少,建立了十餘個城邑。你說開拓關西,難道還要陛下將僅剩的皇室林苑也開放不成?”

“下吏並非此意。”黑夫早就跟老丈人通過氣,此刻便一唱一和起來。

“關西之地,可不止是內史,還有隴西、北地、上郡三處,同樣是地廣人稀,與其使孟、西、白等關西子弟千里迢迢赴水土不服的江南,何不使其就近屯守三郡?”

他說完後看着孟、西、白三氏笑道:“方纔三公也說,只要子弟留於關西便可吧?不知三氏子弟可願去三郡?”

三郡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尚氣力,以射獵爲先,故秦詩多車馬田獵之事,相比於遙遠而可怕的江南,隴西、北地、上郡相當於只在家門口了,孟、西、白三老連連點頭:

“吾等關西之人,寧赴隴西北地,也不願遠涉江淮。”

黑夫又朝秦始皇拜道:“臣請言其利。”

皇帝雖然沒料生於南方長於南方的黑夫會忽然說起開發三郡的事來,有些意外,但還是頷首道:“可。”

“此舉有兩利,一利長遠,一利近迫。”

“義渠、白狄雖早已滅亡,但三郡仍有許多戎狄與編戶齊民雜處,其勢未熄,如今天下一統,關西腹心之內仍有隱患,不可不治也!”

黑夫說這話是有依據的,義渠國可是秦的大敵,兩百年前,義渠王發大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後來義渠還參與過六國合縱,在李帛之戰中擊敗秦軍。最後是靠了宣太后以女色誘之,纔將義渠君殺死在甘泉山,義渠故地也變成了北地郡。

義渠滅國後,義渠戎人卻未消失,其貴族或以“公孫”爲氏,或以“義渠”爲氏,享有貴族權力,稱之爲“戎翟君公”,活躍在北地、上郡、隴西。當年蘄年宮之變,嫪毐便勾結了部分“戎翟君公”爲亂。

事後秦始皇拆散了一些部落,並通過移民通婚,同化了不少義渠人。但三郡未編戶的戎人,仍佔了人口三分之一,他們半耕半牧,以皮毛充當賦稅,作爲騎兵加入秦軍作戰,對統一戰爭也有貢獻。

黑夫回到咸陽後,是找學霸張蒼好好補了補課的,有了這些案例作爲依據,他的提議顯得順理成章。

“如今天下一統,臣以爲,可分山東移民、宗氏子弟填之,使戎狄漸沐華風,此乃長遠之利。”

秦始皇微微沉吟,又道:“近迫之利又是什麼?”

黑夫道:“我在咸陽時,曾聽戎商烏氏延說起過,隴西、北地以西,有河西地,月氏、氐羌居之。上郡以北,有河南、河套地,白羊、匈奴居之。這三處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河西、河套之畜,爲天下饒,烏氏每年購進的大量牲畜,便是從各部所得。”

這是秦始皇讓烏氏倮兄弟做了十多年的生意,秦國推廣牛耕,又有車萬乘,騎數萬,對牛馬需求量很大,光靠中原的蓄養遠遠不夠,必須從塞外補充。

“又聞諸部民風彪悍,兒童即能騎羊,引弓射擊鳥鼠,稍微長大就能射擊狐兔。成年男子都能拉開強弓,披掛甲冑,騎乘戰馬,來去如風。其習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爲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如惡狼一般。”

“故每逢秋冬之際,這些戎狄諸部便越過界線,侵擾邊郡,燒殺搶掠,奪走人口。先君昭王時,爲了防止匈奴等部南下劫掠滋擾,專心東向一統天下,便在三郡築長城以拒胡。”

殿內羣臣頻頻點頭,秦國西北邊疆還好,燕趙兩國,更是飽受侵擾。不過燕打敗了東胡,拓地千里,趙國也以李牧大敗匈奴,兩國也和秦一樣,爲了專注爭雄中原,在邊郡修了長城。

“如今四海歸一,以臣看來,陛下不但是中原之主,亦是蠻夷八荒之主,我大秦兵強馬壯,不必再守於長城之內,而可以向外開拓!既能報百年屢遭劫掠之苦,又可直接奪取河西、河南、河套草場,奪其牲畜十數萬頭,此乃急迫之利。若能牢牢佔據三地,則塞北蓄牛馬,江南有粟稻,也能互爲補益!”

說完這些後,見皇帝仍然沒有表態,黑夫便再接再厲道: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移民充實關西三郡,此乃鞏固關中的根本之法,出境掃平諸部,此乃開源之舉。富國者,務廣其地,開江南五嶺之地是廣,拓西北胡戎之地也是廣,但一遠一近,一緩一迫,一爲根本,一爲枝末。臣竊以爲,當先西北而後嶺南。”

“下臣一時愚見,還望陛下察之!”

第17章 失期當斬?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890章 楊喜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248章 言志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74章 坑術士第178章 項燕第269章 墨攻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29章 無衣第150章 陳屍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60章 將陽第602章 殺人第771章 狗咬狗第62章 七何第685章 圖騰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95章 羊吃人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67章 踏月而行第520章 存韓第123章 任俠第461章 糖氏第640章 一飯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649章 藥(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08章 水蠱第625章 碣石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45章 銅鐵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1005章 嘗麥第282章 勝利者第760章 不許笑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58章 受金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59章 天狗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946章 粉飾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39章 回家(上)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20章 黃石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319章 柱下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36章 可願爲吏?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650章 藥(下)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20章 黃石第36章 可願爲吏?第694章 龍王第899章 體面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848章 深海第74章 審當賞罰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68章 鬼吹燈第509章 天人第590章 縱橫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
第17章 失期當斬?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890章 楊喜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248章 言志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74章 坑術士第178章 項燕第269章 墨攻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29章 無衣第150章 陳屍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60章 將陽第602章 殺人第771章 狗咬狗第62章 七何第685章 圖騰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95章 羊吃人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67章 踏月而行第520章 存韓第123章 任俠第461章 糖氏第640章 一飯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649章 藥(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08章 水蠱第625章 碣石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45章 銅鐵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1005章 嘗麥第282章 勝利者第760章 不許笑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58章 受金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59章 天狗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946章 粉飾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39章 回家(上)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20章 黃石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319章 柱下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36章 可願爲吏?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650章 藥(下)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20章 黃石第36章 可願爲吏?第694章 龍王第899章 體面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848章 深海第74章 審當賞罰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68章 鬼吹燈第509章 天人第590章 縱橫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