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22章 不謀而合

入夜時分,忙碌了一整天的丞相、御史及諸卿官署紛紛滅了燈火,官吏各歸其家,章臺街兩側陷入了一片黑暗。

但一牆之隔的章臺宮內,秦王政的寢宮卻依舊燈火通明,光亮由殿堂上十餘架高大如樹的青銅燈架發出,從齊地海濱運來的上好鯨油作爲燃料,讓燈蕊長明不滅。

秦王政一天的工作,尚未完成,隨着疆土急劇開闢,他每日需要處理的政務也迅速增長:

新置各郡要委派的守、尉、監人選需要他審批,預計徙往咸陽的六國豪富名單也擬定出來了,需要批准,還有打算近期推行的收天下兵器、隳各地關樑,在齊楚燕推行秦律及秦的度量衡……

秦國所做的不僅是毀滅舊世界的青銅軀殼,也在鑄造新秩序的鑌鐵骨骼,需要構建的東西太多了,簡直是千頭萬緒。

所以秦王政纔會如此忙碌,他白晝審覈斷獄,深夜整理奏書,第二天雞鳴便起,又事必躬親地操持文墨,將新送到的奏書一一批閱,發往丞相、御史處。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用這句話來形容秦王的工作,再合適不過。若非他身處壯年,精力充沛,一般人早就被壓垮,或者怠政了。

總算料理完這些事,讓兩個身高馬大的郎衛將閱畢的上百斤奏疏擡走後,夜色已深。秦王政纔在宮人侍候下,用熱水敷面片刻,又馬不停蹄地讓人將羣臣所議帝號的奏疏送上來。

最先打開的,是丞相隗狀、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廷尉李斯四位大員的合奏。

“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故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

裡面還附錄了一份博士們撰寫的奏,疏詳細說明了此種觀點。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故而三皇之中,泰(太)皇最貴。”

閱畢後,秦王政手指輕輕敲打着案几,暗道:“制、詔,以及天子稱朕倒是不錯,不過這帝號爲泰皇……”

他濃須下露出了一絲看透一切的笑,意味深長地說道:“右丞相和廷尉,都是楚地人啊……”

所謂太一,亦可稱之爲“東皇太一”,乃是楚人重新的至高天神。三皇之中,泰皇最貴,這最初楚地儒生、士人的看法,近百年來,也漸漸流至中原,得到了普遍承認。

但秦王政卻偏不喜歡!更不會在自己的功業裡,添加絲毫有楚地色彩的東西。

“隗狀、王綰、馮去疾也就罷了,李斯素來精明,此番爲何如此糊塗……”

秦王不客氣地將這份奏疏扔到一旁,繼續翻閱博士們的建言。

博士多爲儒生,儒生又分爲許多派別。楚地儒生以爲泰皇最貴,齊魯儒生卻與他們唱了反調,認爲泰皇並非太一,實乃人皇,不如天皇尊貴。另一批人則以爲,秦王終歸是地上的君主,而非天神,故稱地皇爲妥。

但這兩個尊號,都被秦王一一否決了。

至於議郎的奏疏,就更不入流了,什麼玄帝、白帝、高帝不一而足,秦王都不滿意。

在秦王和世人觀念裡,認爲皇高於帝,帝高於王,愈古則愈尊,他連三皇之號都不滿意,又豈會滿足於帝呢?

話又說回來,究竟怎樣的尊號才能與自己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的大功業相匹配,難道秦王自己心裡就沒有底麼?

那個答案,早已在他心中浮現,只是想看看,羣臣所上尊號都會是些什麼,能否領會自己的用心……

但一堆上書看下來,都是無趣至極,羣臣雖然各抒己見,但無一能貼近秦王心意者。

直到侍郎將寫有“議郎黑夫”的奏疏拆封遞上來,秦王政這才眼前一亮。

“臣粗鄙,出身邊郡黔首,不通文墨,亦不曉典籍,然嘗聞柱下史蒼言三皇、五帝之事,故冒死進言。”

秦王對黑夫背景是有所瞭解的,故意將此子安排到議郎的職位上,也有他的用意。的確,若無張蒼與之講述,黑夫若能知三皇五帝,那就真是怪事了。

卻見黑夫繼續寫道:“或言三皇既是開闢之初,君臣之始,然其火燧巢居,以石木爲兵,實矇昧不明;又言五帝地方千里,然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名爲天下共主,實則小國寡民。”

“而今陛下繼位,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虎視雄哉,威振四海!”

“故臣以爲,陛下已功蓋三皇,德超五帝,不論皇、帝,皆不能涵蓋陛下功業,三皇五帝相加,或可……”

寫到這裡,那個秦王心中早有定數的尊號,已呼之欲出了!

然而,黑夫竟就此打住,戛然而止了,反而是倒起了苦水。

“臣自知不學無術,故近日在御史府藏室翻閱典籍,然搜腸刮肚,仍難覓合適尊號,故不敢妄議,謹拜表以聞於陛下。”

曉是如此,這卻是秦王政今夜見過最滿意的一份奏疏,他不由微微點頭:“不曾想,與朕最相合者,竟是一個小小議郎!”

三皇五帝相加,自然是“皇帝”!

這便是秦王政已想定的尊號,但身爲上位者,看着羣臣爲自己的尊號奔忙爭議,是一件有趣的事,到最後再統統將其推翻,給出一個讓他們瞠目結舌,震驚後又交口稱讚的答案。

韓非在書中寫的好啊,君主的原則,在於不能被臣下看透。想做某件事,沒有掌握全部情況,就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這樣做的話,不但沒有好處,反而一定會受害。

所以,放出一點點信息,然後就讓羣臣猜吧,猜測君上心中所想。

也讓他們爭吧,詔書一下,所有人都不敢沉默,只能出聲,在爭議中,一些平日裡所隱藏的心思和政見,便袒露無遺了。

這便是君王南面之術,一切,盡在秦王政掌握中。

不過,若是有人不偏不倚地將他所想的事全然猜出,並且得意洋洋地說出來,秦王政又要皺眉了。

所以秦王才認爲,黑夫的奏疏裡所說的,真是恰到好處,想法與他不謀而合,又在合適的地方打住。

他將黑夫的奏疏,單單放在了案幾右側,與左側那些被否決後堆積如山的上書涇渭分明。

“讓此子做一個六百石的小議郎,的確有些屈才了。”

雖然找到了最合心意的奏疏,但秦王政的目的本就是考量羣臣,所以縱然有些睏覺,還是堅持將所有奏疏都翻閱了一遍。

當他翻開也得到特許,得以上書議論帝號的中車府令趙高奏疏時,秦王政的睏意,一下子就沒了。

“陛下已功蓋三皇,德超五帝,不論皇、帝,皆不能涵蓋陛下功業……故臣趙高不敢妄議。”

除了前面有所不同外,最後的結論,竟與黑夫一模一樣!

秦王政摸着濃郁的鬍鬚,有些詫異,中車府令趙高,出身於隱官,其母親遭過刑罰,故世世卑賤。

然而趙高卻頗爲自強,不僅身有強力,靠軍功獲得了自由身,在一次上林獵虎的圍獵裡,他靠着精湛的車技騎術,引起了秦王的注意,選拔他做了中車府武車士。

九年四月,嫪毐在秦王政往雍行冠禮時發動兵變,靠着太后璽調得中尉軍及內史縣兵進攻蘄年宮。最危險的時刻,秦王身邊只有郎中令軍和中車府武車士,趙高拼死保衛秦王,助他平定了叛亂,頗有功勞,從此成了秦王最信任的人,十多年前,秦王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唯獨趙高始終牢牢佔據君側。

趙高也爭氣,他雖然以武力得爵,卻又自學了獄法,還能寫一手好字,於是便慢慢升到了中車府令的位置。

他與議郎黑夫,僅僅是在陳縣見過一面,說過幾句話,按照邏輯,這是兩個絕對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啊,爲何卻寫了幾乎一樣的奏疏?

秦王政思索片刻後,一陣睏意襲來,便不再多想,只是搖頭暗道:“這是真正的不謀而合了!”

……

次日,曾爲獄吏,因寫的一手好書法,被提拔爲史官的胡毋敬戰戰兢兢地來到秦王辦公的居室時,便看到了案几上,左邊是堆了數十卷的奏疏,右邊則僅有兩份帛書……

“胡毋敬,爲朕草詔。”

秦王已小睡了兩個時辰,一邊吃着朝食,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忙碌政務了。

胡毋敬恭恭敬敬地攤開的帛,認真地按照秦王的口述寫了起來。

“王曰:羣臣所議尊號之事,寡人已閱之,丞相、御史府、廷尉上號泰皇,且去‘泰’,留‘皇’,再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胡毋敬連忙把住有些顫抖的手,他只覺得,自己在見證某個偉大的時刻。

從此以後,他草詔時,就要寫“皇帝曰”了!

不過在他堅持寫完這份詔書後,皇帝陛下卻又令他再寫兩份任書。

“中車府令趙高,議尊號之疏深合朕心,累年宿衛隨駕有功,故增爵爲右庶長。”

“議郎黑夫,議尊號之疏頗合朕意,改任中郎戶將!秩比千石!使宿衛禁中!”

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511章 稷下第424章 初雪第487章 句芒第562章 人禍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92章 貓鼠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67章 平原津第66章 監守自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344章 麟之趾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255章 行矣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253章 兵成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92章 贈馬第243章 利鹹第935章 夥頤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115章 在鄢第627章 極盛第139章 張蒼第635章 薪火(上)第906章 新秦第62章 七何第552章 羣雄第772章 招魂第899章 體面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63章 大生產第620章 黃石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578章 邊釁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950章 孰立?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60章 大夫爵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779章 苟富貴第954章 東出第977章 中山狼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66章 焦土第654章 三鼓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115章 在鄢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299章 吳芮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174章 表演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192章 回不去了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9章 較勁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726章 而立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009章 博弈第666章 七閩第945章 癡兒第551章 朕安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463章 大生產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994章 了斷第238章 刺殺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
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511章 稷下第424章 初雪第487章 句芒第562章 人禍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92章 貓鼠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67章 平原津第66章 監守自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344章 麟之趾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255章 行矣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253章 兵成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92章 贈馬第243章 利鹹第935章 夥頤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115章 在鄢第627章 極盛第139章 張蒼第635章 薪火(上)第906章 新秦第62章 七何第552章 羣雄第772章 招魂第899章 體面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63章 大生產第620章 黃石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578章 邊釁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950章 孰立?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160章 大夫爵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779章 苟富貴第954章 東出第977章 中山狼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966章 焦土第654章 三鼓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115章 在鄢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299章 吳芮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174章 表演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192章 回不去了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9章 較勁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726章 而立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009章 博弈第666章 七閩第945章 癡兒第551章 朕安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463章 大生產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994章 了斷第238章 刺殺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