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67章 當立

距離遼西首府陽樂城(遼寧義縣)六百里的草原深處,有一片赤紅色的山脈,東胡語稱之爲“烏蘭哈達”。

烏蘭爲赤色,哈達意即山峰,烏蘭哈達,就是赤峰!

赤峰腳下,便是東胡的大本營,一座石冢矗立在此,碩大無比,上面插着的犛牛尾旌旗在碧波盪漾的草原上灑下迆長的影子,爲遠方紅色山巒的風景加上了邊框。

圍繞着石冢的,則是數不清的氈帳,門向東開朝着太陽升起的方向。眼下正是日出之時,草葉上的露珠尚未蒸乾,東胡人不論男女老少,便走出帳篷,朝着赤山跪拜,眼中滿是景仰。

在東胡人的傳說中,遠古時,天上的女神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而那名女神遭到蒼天的懲罰,降臨人間。

在這裡,她遇到了饒樂水伯,兩位神祗結合,這纔有了東胡部族,所以,東胡人一直視饒樂水(西拉木倫河)爲父,視赤山爲母。

典籍裡,中原對東胡的記載也很早,早到商周之際,召公北征燕、毫之後,就有東胡部落向周朝進貢過“黃羆”。不過當時,東胡與諸夏之間還隔着一個山戎,齊桓公北伐破山戎後,東胡部衆繁衍,才逐漸南下進入山戎故地,也就是燕、代之北。

那時候的東胡依然是一個分裂鬆散的部族,數十個邑落散佈在廣袤的草原上。

邑落首領並不世代繼承,誰最勇猛強健,並能夠決斷格鬥爭訟等事,就會被族人推選爲邑落首領。數十個有血緣關係的邑落又結成一個部落,再推選出一位大首領,佔據一片百餘里的草場。

不過,爲了同草原上的鄰居匈奴競爭,東胡各部開始團結在一起,推舉最強大的部落首領爲東胡王——中原人這麼稱呼,但按照東胡的規矩,應該叫“大人”纔對。

有了東胡王后,東胡變得更加強大,雖然平日裡逐水草而居,食肉酪,但遇上草原的牛羊病死,或者水草不夠肥美的年頭,東胡便會在東胡王帶領下,便會成羣結隊地向周圍的部落邦國發動進攻,掠奪他們的糧食和人口。

這種劫掠一般集中在秋冬兩季,遼東地區的貊人和穢人深受其害,只能臣服於東胡。

不過作爲七雄之一的燕國卻沒這麼好脾氣,燕昭王時,令秦開潛入東胡爲質,在摸清楚東胡戰法,底細後,秦開率燕軍大破東胡,奪取遼東,拓地千里,又築燕長城,將東胡趕回了草原。

距離那場大敗已過去四代人,新一代的東胡王被選爲“大人”後,卻遇上了兩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第一個便是匈奴遭到秦朝重創,冒頓弒父自立爲單于,遠走漠北,於是東胡便堂而皇之地接收了匈奴的東部領地,連帶部族民衆,甚至強迫冒頓每年給東胡上貢。

第二,則是強大不可一世的秦朝也崩潰了,燕趙豪傑叛亂不休,漁陽、右北平的戍卒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秦吏。

乘着中原一片混亂,東胡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越過長牆!”

開春後,東胡各部在饒樂水大會,旋即大舉南下,他們俗善騎射,幾乎人人皆兵,最開始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漁陽、右北平兩郡燕山以北地區全部淪陷,當地軍閥臧荼不敢與東胡爲敵,將人口全部撤回內地,放棄數百里疆土,任由移民的城寨農田,重新變成東胡人的牧場。

但在隨後進攻遼東、遼西的過程中,東胡人卻遇到了未曾想到的阻力。

一位號稱是秦朝王子的人,帶着一羣身上滿是凍瘡的戍卒,在襄平城下給了冒進的東胡牧民沉重一擊,隨後又組織善騎馬的遼東土著,向北迎擊,一路將東胡趕回長城一線……

胡人一向是欺軟怕硬,既然遼東難啃,那就去遼西唄。

豈料那王子不依不饒,又帶着兵卒殺向遼東,解了陽樂城之困,並在白狼水(大淩河)重創東胡王的部隊。

東胡雖善騎射,但甲兵仍與中原有代差,不然也不會被戰國七雄裡墊底的燕打得抱頭鼠竄了,當遼西遼東的居民得到武器被組織起來後,胡人也討不到好果子。

眼看遼東遼西不易攻打,而所掠的人口、財物也足夠,東胡王遂撤兵回了赤山……

不過清點人數,這竟是自秦開擊破東胡後,東胡損失最重的一次,上千名部族戰士倒在白狼水,好不容易纔搶回屍體。

就像關東的中原人相信,自己死去以後魂靈將返回泰山一樣,東胡人也認爲,所有人死後,靈魂也會在赤山彙集,而戰死者,更將被安置在山頂,回到女神母親的懷抱。

他們送葬的方式很特殊,以棺木收殮屍體,有悲哀哭泣的儀式,但到下葬的時候用歌舞相送。

每家每戶還要養一隻肥肥的狗,以黑狗爲最佳,用彩色的繩子牽着,與死者所騎的馬和衣服物品一同焚燒,這意思是要狗護送死者的魂靈返回赤山。

於是此時此刻,赤山周邊,便燃燒着上千個火堆,空氣中瀰漫着烤狗肉的香味……

東胡王抽了一下鼻子,卻拒絕了義憤填膺,請求對遼西、遼東再度發動進攻,爲這些死者報仇的邑落首領們。

“去白狼水報仇的事不急,現在,有更重要的事得去做!”

東胡王很清楚,富庶的中原城邑雖然誘人,但草原,纔是東胡的根本。

隨着匈奴衰敗,月氏滅亡,東胡現在是草原上最強大的部族。草原一向是強者凌弱,東胡王可沒少乘火打劫,逼迫匈奴臣服,每年入夏時,匈奴都得送牛、馬、羊皮過來,過時不具,東胡便悍然扣留匈奴女子……

眼下又到一年一度,匈奴來進貢的時節了,東胡王與匈奴單于冒頓約定在甌脫會面,而這回東胡王索要的除卻牲畜皮革外,還有冒頓的閼氏和寶馬……

搶婚,這是東胡人的習俗,娶老婆若不是靠搶來的,在邑落裡都擡不起頭,他們會先搶來其他部落女子同居,有時過了半年上百天,而後給女方送去牛、馬、羊等牲畜,作爲聘禮--若是匈奴女子、中原女子,就只作爲奴婢。

女人還是搶來的好,東胡王亦是此道的愛好者。

“冒頓若不獻,我就要踏平單于庭,冒頓若獻了,定會叫手下各部看不起,到那時我再殺過去,十萬匈奴人,都要改稱東胡了!”

在燒完狗子,送戰死部衆的靈魂上赤山後,東胡王即刻令部衆啓程西行,還勒令:

“遼東遼西戰敗的事,決不能傳出去叫匈奴人知道!”

“且先去甌脫,收了冒頓的貢禮,等秋後馬肥,再南下去遼西遼東,割了那秦國王子的頭!”

……

得知東胡人撤退的消息後,遼西首府陽樂城,已經成了一片歡慶的海洋。

月餘前,陽樂城爲胡騎所圍,搖搖欲墜,危機之時,是公子扶蘇帶領海東戍卒潰圍退敵,他又組織遼東、遼西本地人組成騎從,親冒矢石,大敗東胡於白狼水上,殺胡虜兩千餘。

這是振奮人心的大勝,眼下白狼水北已無一座氈帳,當地人總算不必擔心出門種個田,自己及妻女就爲胡騎所擄了。

派去遠方的斥候更回報,整個東胡部落,竟開始離開了老巢赤山,向西行進。

危險暫時解除,如此一來,遼東、遼西兩地黔首對扶蘇感激不盡,長公子的威望,在兩遼達到了頂峰……

但在這一片歡呼和歌頌下,因爲在白狼水之戰立下功勳,被擢拔爲率長的劉大鬍子,卻在私下裡,向扶蘇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公子,雖然遼東、遼西黔首感念公子擊退胡人,拯救他們的恩情,但彼輩乃土著也,肯隨公子返回中原的人恐怕不多。倒是海東戍卒,這數月來水裡去火裡去,傷痕累累,損失近千人,抵抗胡人時倒沒功夫想,可事後,袍澤們怨言不小啊。”

“戍卒軍心的確有些不穩……”

扶蘇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留在兩遼抵禦胡人是他的決定,雖然大義上說的過去,但歸根結底,於戍卒們並無半點利好。

劉季近來得到了扶蘇的重用,乘機進言道:“剛離開海東時,戍卒們想法簡單,回家而已。但眼下,付出這麼多後,光聽遼人稱讚,可不能讓他們滿意。”

扶蘇看着劉季:“我一向賞不逾時。”

劉季笑道:“是,公子是將兩遼獻上的糧食和錢帛的賞賜悉數分予衆人,自己卻不留分毫。但這些,也只能滿足小卒之慾也!”

“至於司馬、率長、五百主們,嗯,也包括我劉季。”

老劉十分豪爽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不吝置身事外:“追隨將軍打了兩場勝仗,又佔了兩遼作爲地盤後,吾等的所求,已不僅僅這麼簡單了!公子不可不慮!”

軍官們的所求是什麼呢?列爲公侯,甚至是裂土封疆,這是人之常情。

而扶蘇如今卻仍然只稱公子、將軍,這讓底下的人怎麼想?

“劉季,你是個實誠之人,肯與我說真話。”

扶蘇默然半響,頷首道:“我知之。”

但扶蘇還是看輕了人的慾望,並沒有料到事情的發展竟會何等迅速。

他更沒想到,劉季的膽子有多大……

到了是夜,扶蘇再度去巡視軍營時,儘管損失不小,可他的隊伍比剛離開海東時,卻不減反增,遼東、遼西黔首數被寇,民尚武,各有三四千人加入,一時間,扶蘇麾下已有萬人之衆。

扶蘇才進入營壘深處,卻見諸吏卒露刃列於庭中,面容肅整,似是早有準備。

“汝等這是……”

扶蘇正詫異間,身後,卻有劉季、高成將一襲早已準備好的,朱玄相間,繡有十二章的冕服往扶蘇身上一披!

不等扶蘇反應過來,在劉季等人帶領下,數千戍卒便朝扶蘇下拜,山呼震地:

“始皇帝已逝,胡亥不當立,當立者乃長公子也,今天下無主,望公子繼皇帝位!”

……

PS:晚安。

第351章 蒙恬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309章 南昌第643章 長街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810章 結盟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939章 胠篋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279章 八公山上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99章 蜂王第163章 陽城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426章 軍將第995章 大盜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667章 換相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43章 滑稽第85章 圍堵第844章 瑚璉第291章 欲刺第381章 孤雁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82章 任將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19章 柱下第171章 破楚策第567章 平原津第66章 監守自盜第231章 帆影第1005章 嘗麥第575章 南巡第315章 入關第66章 監守自盜第667章 換相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51章 蒙恬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0章 真金白銀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36章 可願爲吏?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76章 冒險第868章 昭穆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87章 鶡冠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136章 擺闊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12章 命名第146章 沸鼎第892章 秦旗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198章 官大夫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87章 權謀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788章 久違了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820章 信第97章 足跡學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553章 袒右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526章 停下!第81章 掠賣
第351章 蒙恬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309章 南昌第643章 長街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810章 結盟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939章 胠篋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279章 八公山上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99章 蜂王第163章 陽城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426章 軍將第995章 大盜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667章 換相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43章 滑稽第85章 圍堵第844章 瑚璉第291章 欲刺第381章 孤雁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82章 任將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319章 柱下第171章 破楚策第567章 平原津第66章 監守自盜第231章 帆影第1005章 嘗麥第575章 南巡第315章 入關第66章 監守自盜第667章 換相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51章 蒙恬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0章 真金白銀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36章 可願爲吏?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76章 冒險第868章 昭穆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87章 鶡冠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136章 擺闊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12章 命名第146章 沸鼎第892章 秦旗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198章 官大夫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87章 權謀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788章 久違了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820章 信第97章 足跡學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553章 袒右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526章 停下!第81章 掠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