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

bookmark

八月下旬時,楊喜攜帶自己的賞賜,回到寧秦縣(陝西華陰市)時,此地正值秋收。

寧秦縣位於華山北麓,隔着老遠,楊喜就能望見巍峨的華嶽,以及望之無際的粟田,許多農人正彎着腰,在田地裡收割。

楊喜見狀不由大喜:

“萬幸,此地果然未曾被六國羣盜禍害。”

這時候,路邊也有位鬢髮斑白的老亭長前來,見楊喜身穿錦衣,騎乘大馬,威風十足,身後則有三輛車。

前面的安車封閉,只留着小小車窗,也用帷幕遮着,看那架勢裡面坐着人,駕車的馬居然是相同的素色,後面則是兩輛馱馬拉着的沉重輜車,也不知裝了何物。

如今大亂方畢,關中凋敝,能帶着幾輛車、同色馬匹在鄉野穿行的人可不多,老亭長警惕地上前盤查,想問問是哪位貴人,但等湊近一看,微微一愣後不禁笑道:

“我當是誰,這不是山陽裡的楊伯麼!”

楊喜家中排行老大,故稱伯,他也不託大,下馬朝老亭長見禮:“武亭長,是楊喜回來了。”

他們家就在本亭,每次進縣城趕集,常從此地經過歇腳,討碗水喝,與亭長自是相識。

武亭長繞着楊喜轉圈,嘖嘖稱奇:“楊伯,你走時只是一個小不更,小伍長,如今歸來,卻已是貴人了!”

八月份,隨着北伐軍徹底控制關中,先前被徵召去與之作戰,卻集體投降的寧秦人,陸續返回家鄉,幫家裡收糧。倒是帶頭投誠的楊喜遲遲未歸,寧秦縣人都猜測,定是被那武忠侯留在咸陽,加官進爵了。

武亭長邀楊喜到亭舍邊的涼棚歇息,一面問他:“升了何爵?”

楊喜笑了笑:“公乘。”

武亭長露出羨慕之色:“公乘了不得啊,老朽快六十的人了,屢經戰事,也不過是官大夫。”

畢竟經過百年耕戰,在關中,普遍爵位偏高,有時候田間地頭隨便一個老農,也能亮出“大夫”的頭銜。

武亭長給楊喜倒了碗水:“如今身居何官?”

“騎兵率長。”楊喜眼中難免有點得意,西河之戰,他們雖然走了項籍,但楊喜靠着先前幾場小戰積累的功,斬首盈論,也足夠升官了。

武亭長翹起大拇指:“騎從的率長,可相當於徒卒的司馬了,再立點功,難說都能回寧秦來做縣尉了。”

楊喜連忙推說自己年輕,哪有資格爲縣尉,但眼中,已有些憧憬。

武亭長又問起縣裡人最關心的事:“其餘士卒皆已返鄉,都在縣中宣揚你當初是如何帶頭投誠,又在西河痛擊六國羣盜的,汝爲何歸來如此之遲?”

楊喜年輕面色薄,支支吾吾,有些不好意思,眼睛卻瞥向兩匹素馬拉的安車。

武亭長露出了“我懂”的表情,笑道:“我聽咸陽來的人說,前幾日,攝政在阿房宮爲一萬有功將士和一萬宮人辦了婚宴,莫非你也在其中?”

“我是在。”楊喜頷首,他雖然不算北伐軍舊部,但卻是故秦軍隊裡帶頭投誠的典型,這才得參與其中,抱得美人歸。

“新婦在車中?何不喚出來見見鄉人。”

楊喜似乎有所顧慮,猶豫了一下,拒絕了:“新婦貌陋,就不必出來了。”

換了過去,亭長亭卒們定然起鬨,戲弄這小老弟,可如今楊喜成了高爵高官,他們也不敢爲難,倒是有個亭卒好奇地問,武忠侯在那婚宴上說了什麼?

說到這,楊喜倒是來勁了,他當天坐在前排,武忠侯的話,聽得清清楚楚,遂正襟危坐,擺出武忠侯的架勢,咳嗽一聲道:

“武忠侯說,世上有規則,天在上,地在下下,一年四時,也分成陰和陽,圈中牛馬,山裡禽獸,則爲牝牡雌雄,最後是人,分爲男女……”

“所以男歡女愛,是真正的天地之情,人的大欲望,就算律法禁令,也不能更動!”

此言聽得亭中衆人嘿嘿笑了起來:“武忠侯說的是大實話。”

楊喜繼續道:“所以歷代先君如獻公、孝公,雖常養有私人侍妾,但只數量得當,嬪妃不過數人,宮女不過數百,宮中沒有拘禁的女子,天下極少鰥夫,男婚女配不失其時,因而大秦百姓日益繁盛,至三千萬口。”

這些本是《墨子·辭過》裡的話,被黑夫讓人改了改,拿來用了。

“可現在僞帝胡亥卻貪得無厭,使得秦宮之中,掖庭有美人上千,永巷有宮女萬八,皆是適齡女子,孤苦無依。”

“大秦律令分明有言:‘女子年十六不嫁,其父母有罪,倍其賦’,‘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倍其賦。’一面要求民間儘早娶嫁,一面又將數萬女子空置宮廷,以奉一人,這是倒逼着百姓違法,是爲人君者,設法而自帶頭犯法也!以至於民間男子多而女子少,男女婚姻失時,百姓難以增長……”

民間許多單身漢找不到老婆,本有複雜的原因,這下倒好,全被黑夫推到胡亥身上了。

但這種立個靶子讓衆人打的做法,卻贏得了大多數單身狗的認可:我單身,都怪胡亥!

若是聰明人,更能聽出這裡面有暗暗批評秦始皇帝太過自私之意。

倒是武忠侯,慷慨無私,禁己小欲,而滿足了上萬人的大欲!

“故今日武忠侯釋宮中諸女,與北伐功臣未婚者成親,是順應天地之道,合男女之慾,也好讓天下百姓多多繁衍子孫!”

聽完楊喜的複述,這小亭中從武亭長到一衆亭卒都點頭:“武忠侯確實親民,說話真是通俗易懂啊!”

但心裡也有些不以爲然,這些好處,倒是美了那些所謂的“有功將士”,但這和他們,和大多數故秦民有什麼關係呢?

“不止如此。”

楊喜壓低了聲音,對衆人道:“有件事,官府之令九月份纔到,我便先告訴二三子。”

“武忠侯還說,胡亥已徵了數次口賦,故今歲不再加徵,先前未交足,被勒令服役代賦的人家,也大可將徵令交到官府,一筆勾銷!而從明年正月(夏曆十月)起。所有年七歲以上,年十七以下孩童少年,每年需繳口賦,較之前減半,僅10錢!”

這下衆人再沒有事不關己看個熱鬧的鎮定了,都發出一陣驚呼:

“此言當真!“

秦朝的賦稅有許多種,而口賦尤爲重要,律令規定,民年十七以上者出賦錢,成人每人每年四十錢,三歲至十七歲以下的孩童少年,則是每年二十錢。

簡單來說,就是人頭稅,所謂“頭會箕斂,輸於少府”。口賦是少府的重要收入來源,這筆錢專門用來修治宮室,治庫兵車馬。

別看錢不多,但對於滿足於自給自足的農民來說,他們必須先把糧食換成錢,再交納口賦,中間被收糧的商賈或官府再盤剝一道差價。

而且要命的是,雖然理論上口賦一年只收一次,但從三十三年後,秦朝財政漸漸被四大徵和內部的大興土木拖垮後,爲了維持收支,只能靠屢屢加賦。

胡亥上臺後,爲了應付南方戰事,東方叛亂,加賦已到了瘋狂的境地,僅二世元年,就加徵了四次……

每個地方,都有富裕的閭右和貧賤的閭左,其貧窮程度,你根本想象不到。口賦卻是一視同仁,不論貧富。

官府一再加徵,對富者生活毫無影響,中人之家勉強應付,但貧賤之民,就受不了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貧苦之民因爲交不起口賦,而生子輒殺,溺死在田間地頭的人間慘劇……

繁衍是人類天性,誰家不想子孫滿堂?若不是被逼無奈誰願荼毒兒女?

當時關中就有一句童謠:“渭水不洗,口賦起!”

一年多下來,百姓之怨已不輕,這也是胡亥倒臺後,地方上無一人憐之,而多是心安理得從了攝政府的緣故。

可現在,武忠侯卻一改胡亥、趙高之惡政,不但承諾今年不再加徵,來年也依法只徵一次,還令孩童口賦減半……

如果說,讓宮女出嫁只是在向北伐功臣將士分利,那這項舉措,和減租焚券一樣,卻是紮紮實實澤陂百姓,給故秦民好處了!

國家減稅雖然不多,但螞蚱腿也是肉啊。

楊喜不知道,對此,黑夫和張蒼是有一番計較的:“孩童口錢本就是用來治宮室,養龐大的少府產業人口,如今宮中已空,這筆錢,便可稍減了。此令一下,田間不知會少去多少溺嬰,平均下來,每年又能多增多少口數?”

在政策上鼓勵生育,增加天下人口,這是黑夫從現在就要開始謀劃的事。

秦朝能掃平周邊四境,卻難以守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拓殖。如今天下板蕩,又損失了多少芸芸性命,得花多少年才能恢復過來。

大國空巢,不智也!

楊喜離開後,武亭長咀嚼着這些聽來的新聞,除了減孩童口賦,武忠侯還將頒佈另一項善政:

“里閭中六十以上的老叟,不但盡免其口賦,更每年賜布一匹,七十以上賜兩匹……”

他明年,可就要滿六旬了……

對新政府的觀感,漸漸從觀望,生出了些許好感來。

這時候,武亭長的侄兒,卻對着楊喜遠去的背影吐口水。

“不就是一個降卒麼?他得意什麼!”

武亭長掄起巴掌,狠狠打了侄兒一下!大罵道:

“楊喜是帶頭投誠了不假,可他由此保全了寧秦子弟的命,又帶着他們在西河抗擊六國羣盜,那時候你在哪?啊!”

他侄兒一臉發懵:“叔父,你不也一起罵過麼?說往後是新秦人食肉,故秦人吃糠……”

“一派胡言!”

武亭長又甩了他一巴掌,義正詞嚴:

“寧秦之所以還安寧,未被六國屠戮,楊喜等人之功也,誰還敢亂嚼舌頭,休說你是吾侄,就算是親兒子,本亭長也要親自押着去見官,告他誹謗功臣!”

……

PS:抱歉晚了點,標點還沒改,慢點留言。

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67章 換相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222章 抄個屁!第1002章 積木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633章 甜棗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362章 蘄年宮第678章 風暴第210章 武庫第408章 不朽者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39章 宿麥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984章 石頭第1008章 太昊第980章 結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391章 良弓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66章 監守自盜第800章 善攻者第786章 萬人敵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823章 煮酒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651章 常識第535章 智臣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009章 博弈第381章 孤雁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261章 堅壁第639章 韓信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103章 殺意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583章 甌越第261章 堅壁第236章 威懾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333章 司馬欣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920章 鹿馬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04章 郡命第688章 將軍第812章 鼎烹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667章 換相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27章 最後一天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1章 掠賣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253章 兵成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726章 而立第608章 家園第728章 套路第22章 什長黑夫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14章 郡守騰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662章 梅鋗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981章 籍田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8章 赴任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90章 捷報第202章 紅糖
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67章 換相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222章 抄個屁!第1002章 積木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633章 甜棗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362章 蘄年宮第678章 風暴第210章 武庫第408章 不朽者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39章 宿麥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984章 石頭第1008章 太昊第980章 結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391章 良弓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66章 監守自盜第800章 善攻者第786章 萬人敵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823章 煮酒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651章 常識第535章 智臣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009章 博弈第381章 孤雁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261章 堅壁第639章 韓信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103章 殺意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583章 甌越第261章 堅壁第236章 威懾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333章 司馬欣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920章 鹿馬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04章 郡命第688章 將軍第812章 鼎烹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667章 換相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27章 最後一天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1章 掠賣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253章 兵成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726章 而立第608章 家園第728章 套路第22章 什長黑夫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14章 郡守騰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662章 梅鋗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981章 籍田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8章 赴任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90章 捷報第202章 紅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