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弟子

bookmark

秦王政二十三年冬,十二月下旬。

安陸縣纔剛剛下過一場雪,天氣十分寒冷,但安陸縣學室內,三個新來的弟子依然擠在火塘邊上,帶着期盼的眼神,開始自己的第一堂課。

而他們的夫子“敢”,則讓一旁幫忙的驚,將硯臺裡凍住的墨慢慢用熱水化開,再將毫筆潤溼,在粗糙的木板上寫了一個很大的篆字。

“灋!”(fǎ)

驚幫忙把墨化開後,也坐到了火塘邊上烘烤着手,作爲去年就入學的老弟子,夫子接下來要教導衆人的內容,他幾乎閉上眼都能背出來。因爲每逢有新弟子入學,夫子都要專門給他們上一堂課,學室弟子的學習生涯,便從瞭解這個字開始……

讓衆人將這個字在木牘上照着寫了一遍後,夫子繼續道:

“灋者,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zhì)乃上古之獸獬豸(xiè zhì),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便以角觸之,故以此爲法獸,獄掾審案,便戴獬豸冠,縣獄大堂外,亦有石雕獬豸。”

“來,再寫三遍,好好感受此字。”

驚看着三個新弟子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地抄寫此字,不由好笑,未來一年裡,他們還要抄上百遍呢……

學室,是培養能勝任各種基層工作的秦國公務員——法吏的幹部培訓學校,所以第一堂課,必須讓衆人明白,何謂法,何謂吏。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夫子又激動了,他敲着案几道:“我秦國與他國不同,依法治罪,民受死也無所抱怨;依法量功,民受賞也不必感恩。這些都是按照法度處理事情的功效。故,《明法》篇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

那麼,法來自何方呢?來自昊天神明麼?來自人民意志麼?

不,都不是。

“夫生法者,君也!”

“守法者,臣也;法於法者,民也。”

立法是君主的專有權,臣是法的維護者,民必須服從於法,以法爲生活的章程。

學室夫子要將這個理念,深深灌輸進所有弟子腦子裡,讓他們在今後的仕途中嚴格奉行這個原則。不管是作爲基層佐吏,還是飛黃騰達做了郡縣大官,都要忠於大王,忠於法度。

新弟子們頻頻頷首,驚卻在一旁烤着火,神遊天外,一年多前剛入學時,他也像這樣,對周遭一切充滿好奇,充滿飢渴地追求一切不知道的知識。可現如今,他早已適應了學室弟子的生活,新奇消失後,剩下的更多是枯燥和疲憊。

還記得去年秋天,兄長剛送他入學,上完第一堂法制課後,弟子們被要求進行了一場“摸底考試”,用小篆寫一篇三百字的司法公文。

那些世代做吏的吏子從小就跟這些東西打交道,下筆如飛,很快就完成了,像驚這樣基礎較差的鄉下少年,就要咬着筆想半天,才憋出了百餘字……

根據弟子們基礎不同,學室夫子將他們分爲不同級別,表現優異者可以直接去熟悉法律條文了,基礎較差的,還得認識至少五千個篆字……

別吃驚,這是隻是做法吏,最基本的基本功。

驚就這樣重學了半年,他的識字纔算過關,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們都在與枯燥的律令條文打交道,像什麼《盜律》《賊律》《軍爵律》《效律》等,基本一個月一篇地學着來,不僅要理解每條法律的判罰原則,還要將其熟讀背誦。

因爲夫子說了,以後他們要是做了法吏,事到臨頭卻記錯了律令條文,那麼,就用你記錯的律令來處置你,以此作爲瀆職造成嚴重後果的處罰……

“若是記錯了死刑的判罰,那不就慘了。”當時驚吐了吐舌頭。

除了法律課,他們還要學會駕馭馬車,因爲待弟子們從學室畢業後,就沒有免除服役的優待了,衆人可能會被徵召到戰場上充當御手。此外,還得練習劍術、弓術,強身健體,不要求你多厲害,但至少要能提得起劍,射得中靶。

秦吏並非單純的文官,他們必須提劍可上陣殺敵,拿筆能書寫公文,個個都是多面手,如此才能適應秦國的需要。

要學習如此多的東西,一旦學的不好還會受到夫子無情鞭笞,所以學室弟子的生活,可比後世的大學生辛苦多了。驚每十天才有一天休息的日子,每逢這時候,他都會去官寺尋找仲兄昔日的同僚,尉史安圃,打聽一下關於戰爭的新聞……

打聽一下關於他仲兄黑夫的生死!

……

最初時,傳回來的是關於伐魏之戰的零星消息,消息大多是樂觀的,秦軍勢如破竹,最終還攻破了大梁,滅亡魏國。官府派人將此事在各郡縣大肆宣揚,讓所有人都知道秦軍和大王的輝煌勝利。

與此同時,黑夫的爵位,也在不斷被咸陽落實到安陸縣。

先是從簪嫋到不更,再從不更到大夫,仲兄的爵位,像是飛似的飆升,令驚又驚又喜。

尉史安圃則悄悄告訴他:“你都不知,黑夫的爵位每升一級,左尉的臉色啊,就要難看上一分!”

自家仲兄與左尉一家有舊怨,驚是知道的,這也是他在學室裡屢遭排擠的原因之一。黑夫剛被打發北上服役的幾個月,衆人都離驚遠遠的,那些吏子更不喜歡跟他玩耍,那可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但隨着黑夫爵位升了兩級,便有人開始對驚露出笑臉了,安陸小縣城裡,大夫爵的人也不算很多,可以做各縣曹秩三百石的主吏,或者當鄉嗇夫了。眼看他們家籍此發達,豈能不趕緊討好?

可驚已見識過人情冷暖,心性成熟了不少,對那些拱手討好的同學,只是維繫淡淡的交情,他只盼望戰爭結束後,仲兄能早日歸來。

可先來的卻不是回鄉的士卒,而是秦國與楚國開戰的消息!

事情是從南郡一起小衝突開始的,那段日子,安陸全員備警,連出城回鄉都變得很困難,南郡似乎隨時會變成戰場。好在,秦楚兩國將博弈的地點選在淮北,安陸得以倖免於難。

眼看時間已到十月,黑夫離開了整整一年,按理說他役期已過,是時候回來了,卻左右不見人影。在雲夢鄉老家裡的衷託人來催促驚,說母親已經急得生病了,讓他快想辦法打聽打聽。

“興許是十月份期滿了才放歸……”尉史安圃如此安慰驚,心裡卻知道,黑夫他們多半是又被捲入伐楚之戰了。

終於,到了十一月初,驚收到了黑夫從陽城寫來的那封家書……

“九月丁巳,黑夫敢再拜問衷,母毋恙也?衷、驚毋恙也?黑夫亦毋恙也,今在陽城,爲都尉短兵百長,都尉待我甚厚……”

“是仲兄的信,仲兄安然無事!”

驚匆匆掃完書牘,喜出望外,對安圃道謝後,他立刻告了三天假,搭了一輛牛車回到雲夢鄉的家裡,飛奔回家,將信給衷過目,親自讀給他們的母親聽,還指着上面的字,一個個教給侄兒侄女……

“仲叔會回來麼?”陽和月仰着頭問道。

“會,一定會!”

驚喜悅地對家裡人道:“母親、伯兄,仲兄說他做了都尉的短兵,還很得都尉器重,想必不用再像之前那樣衝鋒陷陣,等仗打完了,一定可以安全回家!也許就在冬至,也許就在臘祭,等仲兄回來了,吾等一家人團聚,再繼續舂年糕吃!”

如此安慰完母親後,驚又得匆匆揹着行囊,回到學室,心裡充滿了期盼。

可當時間步入十二月後,透過那些零星傳來的消息,他卻再也樂觀不起來了。

最初,市井裡有人說,秦軍在淮北前線敗了,然後就被市吏拿下,送去官寺,以流言罪剃了頭髮。

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流言蜚語依然在安陸四處亂飛,驚最初還對此嗤之以鼻,但越說越像真的,越說越危言聳聽。

有說秦軍全軍覆沒,死了十多個都尉的。

有說秦軍大敗,陳蔡都已經被楚人奪回了的。

而官府也沒有出面闢謠,告知衆人真相,只是加強了言論的管制。

因爲秦國在戰爭方面,和史書記載一樣,一貫報喜不報憂,勝仗,歡歡喜喜地記錄在書簡上,斬首多少多少,某某破某城,再向民衆賣命宣揚。

可若是敗仗,史官就當沒這回事,既不見於《秦記》,也不會讓百姓知曉。

這就是李信伐楚之敗,從《秦始皇本紀》上憑空消失的原因,因爲秦國自己的史書《秦記》也直接跳過了此事。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南郡距離淮北不遠,隨着那些不知真假的消息不斷傳回,衆人皆人心惶惶,而驚在學室中時,亦有不少弟子朝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大家都知道,他的仲兄就在前線,如今前方很可能是場大敗,恐怕黑夫凶多吉少了……

那些同情的目光和話語,卻讓驚出奇地憤怒了起來。

“我仲兄定會無事!”

他嘴上如此篤信,心裡卻惴惴不安,這些事,他甚至不敢告訴家裡,讓母親知曉……

就在這時,卻有人匆匆入內,打擾了夫子給新弟子們上的課,也將神遊天外滿心擔憂的驚拉回了現實。

外面進來的弟子朝學室夫子行禮,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後,夫子看向了驚。

“驚。”

“弟子在!”

夫子道:“出去罷,門外有人找你。”

驚應諾之後,有些迷茫地朝外走去,但隨即想到了一個可能,不由睜大眼睛,也不顧體面,捋起下裳,就在雪地裡飛奔起來!

學室門口,在一年零三個月前,仲兄讓他呆在原地,捧着一堆柑橘塞給他位置,站着三個身穿保暖皮毛的男子。

兩個面朝裡,一個面朝外,正熱絡地交談着,一邊說還一邊哈哈大笑。

那個穿着黑色山羊皮裘的青年,不就是仲兄曾帶回家做客的亭卒小陶麼?他記得當時小陶就是個普通的里閭少年,比自己大不了幾歲,極爲木訥,穿着短衣短褐,透露着窮困,如今怎麼穿着一身好衣裳,都披上皮毛了?

而另一個男子,不是驚曾見過的季嬰還有誰?從前季嬰瘦巴巴的尖嘴猴腮,現如今卻紅光滿面,也穿着白色羔裘,內裡衣衫鮮化麗,眼睛裡帶着自信,頗有錦衣歸鄉的架勢。

驚揉了揉眼睛,不可思議地看向背對他的那個高大男子,這個人的衣着就更了不得了,披着厚實的熊皮大衣,這種皮裘至少都值兩萬錢,甚至四五萬錢才能買到。整個安陸縣,也就縣令、縣丞和富庶的左尉有,再瞧他頭頂的雙板長冠,可見此人爵位不低,真是又富又貴……

但是,此人的身形,爲何那麼熟悉?

“仲兄?”

驚遲疑地喊道。

男子轉過身來,也看到了驚,立刻咧開了嘴,露出了白色的牙齒,襯着他依舊黝黑的面孔。

“吾弟。”

黑夫大步走過來,雙手重重拍到了驚瘦弱的肩膀上,哈哈大笑起來:“一年未見,你都快有我高了!”

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590章 縱橫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71章 遲來一步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63章 陽城第976章 祖國第918章 重瞳子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72章 招魂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992章 大蟒第117章 大時代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651章 常識第67章 踏月而行第20章 寧爲雞口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918章 重瞳子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304章 六百石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543章 田官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612章 命名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337章 梟子第62章 七何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82章 去留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58章 護短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146章 沸鼎第814章 蜀道難第150章 陳屍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27章 最後一天第445章 背水第28章 旬日演兵第344章 麟之趾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448章 騎戰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253章 兵成第642章 法吏第970章 風口第125章 先登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523章 挖坑第34章 版築之間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812章 鼎烹第694章 龍王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564章 儈子手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26章 分餅第171章 破楚策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260章 商功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443章 紅氅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593章 海圖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585章 兒戲第299章 吳芮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623章 往事第299章 吳芮第286章 秦王(下)第150章 陳屍
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590章 縱橫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71章 遲來一步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63章 陽城第976章 祖國第918章 重瞳子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72章 招魂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992章 大蟒第117章 大時代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651章 常識第67章 踏月而行第20章 寧爲雞口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918章 重瞳子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304章 六百石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543章 田官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612章 命名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337章 梟子第62章 七何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982章 去留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58章 護短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146章 沸鼎第814章 蜀道難第150章 陳屍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27章 最後一天第445章 背水第28章 旬日演兵第344章 麟之趾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448章 騎戰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253章 兵成第642章 法吏第970章 風口第125章 先登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523章 挖坑第34章 版築之間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812章 鼎烹第694章 龍王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564章 儈子手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26章 分餅第171章 破楚策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260章 商功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443章 紅氅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593章 海圖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585章 兒戲第299章 吳芮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623章 往事第299章 吳芮第286章 秦王(下)第150章 陳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