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沒有寒暄幾句,換了一身燕居常服的馮道就來了。
一頓飯吃下來,議定明日上午納采,下午問名。這一步其實就是互換庚帖,相當於訂婚。
由於馮道要充當陳佑的親長,所以媒人需要另請,這都有馮道來操心,陳佑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呆着。
兩天時間倏然而過,除了河南府傳來的捷報之外,沒有什麼值得一書的事情。
二十日上午,陳佑來到報慈寺外等着。
昨日納采和問名就都完成了,替陳佑當媒人的是三司使閻俊臣,也算是符合兩家的身份。
今天下午陳佑就將離京前往江陵,然後自江陵逆流而上趕往錦官府。現在來這裡,是見一見自己的未婚妻子。
等了沒多久,就有一輛掛着“李”字標識的馬車轔轔而來。
馬車的幕簾掀開一道口子,一張圓圓的小臉探出來,眼珠子滴溜溜地亂轉。看到陳佑之後,又立刻縮了回去。
緊接着馬車停下,一個臉上帶着些嬰兒肥的女使從車內探出頭來:“啊!是陳使君!”
這女使喊了一聲,跳下馬車,拿了一個木墩放到車轅邊上。
接下來陳佑就看到自己的未婚妻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被女使扶着下了馬車。
這少女雖穿着厚厚的冬衣,但看起來還是比較瘦弱,也不知是不是凍得,有一些些瘦削的臉上血色甚少,看上去頗讓人憐惜。
陳佑剛要拱手行禮,之前那個圓臉小孩就從馬車內鑽了出來,也不等少女去扶就跳下馬車,看向陳佑好奇道:“你就是姑丈嘛?”
聽到小孩這話,少女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輕斥道:“小乙!”
這孩子看起來不過六七歲,被少女這麼一斥,撇了撇嘴躲到女使身後,只是眼睛還看着陳佑。
見到這副情景,陳佑輕笑着朝少女揖道:“李小娘子,在下有禮了。”
少女也朝陳佑作揖,只不過同陳佑相比,她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互相見禮之後,陳佑才向那小孩笑道:“我是陳佑,你是誰啊?”
那小孩也不怕生,脆生生道:“我叫李益,大家都叫我小乙。”
少女連忙道:“這是我大哥家的孩子,聽說我今日來報慈寺上香,非要跟着,不意遇到了陳家哥哥。”
陳佑笑着點頭道:“李娘子喚我將明便是。”
少女臉上再次泛起紅暈,輕聲道:“將,將明,奴家小字阿閣。”
聽到“阿閣”二字,陳佑腦中突然閃過一絲靈光:“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好名字!”
卻原來這少女名爲李疏綺,名和小名就是出自這一句詩,而她的字“絃歌”,則是出自下一句“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兩人站在門口談了幾句,陌生感總算消散了一些,於是在李益的催促下,一行四人步入報慈寺。
兩人本就有婚約在身,再加上李益這個小傢伙做潤滑劑,一上午下來關係親近許多,就彷彿早已認識一般。
對李疏綺,陳佑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容貌算不上傾國傾城,但也算是清秀,只是看起來有些柔弱了點。
時近中午,陳佑目送李家馬車離去,自行前往馬行街上的酒樓,潘美、趙普等人預先定了一桌宴席,準備送一送他。
午後,準備完畢的陳佑帶着李家小娘子的庚帖乘着馬車前往江陵。
他身上還有王樸的敕命,王樸接了樞密都承旨的位子,同時還是黃門侍郎,正兒八經的參議中樞。同陳佑之前相比,不說天壤之別,那也是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
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陳佑知道自己還比不上王樸,畢竟人家是一早就跟着趙元昌的。
只不過陳佑也不算太差,估計是爲了能更好地保護盧金嬋,陳佑得了一個西川行營都監的名頭,而原本的西川制置使則成了西川行營副都監。
這一次陳佑離京,也帶了不少人。
龐中和最終還是選擇跟陳佑一同去錦官府,當然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離家太久,想回家看看。這次陳佑是準備在江陵過了除夕再入蜀,龐中和也能同家裡人過一個年。
至於梅鬆,他最終選擇留在樞密院,陳佑也沒說啥,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說不得以後就需要他幫襯一把呢!
雖然少了一個梅鬆,但陳佑又多了一個名爲汪弘洋的幕僚。沒錯,正是原本楊邠的幕僚。
楊邠請辭之後,帶着此人來到陳佑家中。能被當朝宰相看重,汪弘洋自有其過人之處,一番考校後,陳佑便留下了此人。當然,要想被陳佑完全信任,還得再經歷一些事情才行。
除此之外,馮道還幫陳佑尋了幾個知曉軍事的幕僚。這些人或許戰略水平不行,但對於軍隊訓閱、糧秣後勤、行軍紮營等各有擅場。
這些都是經驗之談,陳佑雖然瞭解一些,但要想避免出錯,還得要這些有經驗的人來輔佐。
這也是後來紹興師爺能夠在官場興盛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只不過和以後的師爺不同的是,現在的幕僚大多是抱着先做幕僚再當官的想法。
一行人緊趕慢趕,終於在二十七抵達江陵城。
陳佑現在也是身披紫袍的朝堂重臣了,家門上的牌匾終於能再次換成“陳府”了!
只不過他現在還不顧上這等小事,安排好跟着自己的一干人等之後,梳洗一番換上常服,先去荊南節度使府拜訪李繼勳,緊接着前往江陵府衙拜訪權知江陵府事呂施彥。
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晚上呂施彥會同李繼勳一齊舉辦一場歡迎陳佑的宴會。
這幾天陳佑會特別忙,今天的拜訪和晚宴就不說了,年前還得在家中祭祀家廟,一是常規的新年祭祀,而是爲了完成納吉的儀式。
然後要同一幹拉關係老友故交吃飯喝酒,雖然這些人他都不認識。
陳佑這次看起來是被攆出京城,但再怎麼說也是三品高官,而且這麼年輕,經得起沉浮。是以不少南平被滅之後沉淪下來的南平舊人動起了依附陳佑的念頭。
對這些人,陳佑翻出了當年那本人情簿子,凡是上面沒有名字的,一概不見。然後又從陳行文那裡問了父親葬禮上來人的名單,這份名單上有名字的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