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

王樸走出同明殿,正看到康昇站在殿外等候。

一見此人,王樸突然想到陳佑在宣政殿內所說的消息被扣壓的事情,眉頭不由皺起。

一個人不管什麼身份,對領導可能用來監視自己的機構都不會有好感。

康昇倒是十分恭敬地向王樸行禮,王樸卻冷淡地點點頭算是迴應。

康昇臉上一直掛着笑,等王樸的背影消失後才轉回來面朝殿門耷拉着手等待宦官通傳。

沒過多久,近侍張德鈞走了出來:“康副使,官家讓你進去。”

說話間臉上神情嚴肅,說完後嘴角下撇死死盯着康昇。

能讓張德鈞做出這番姿態,得益於之前奉上的金銀珠寶。

康昇見此,立刻就明白官家現在心情應該不好,對答要小心。當下拱手哈腰以示謝意。

張德鈞收斂神色,轉身率先進門。

康昇跟在後面,進門立刻大禮參拜:“武德副使臣康昇拜見陛下!”

沒有迴應。

他脊背立刻起了一層汗珠,伏在地上不敢擡頭起身,也不敢發出聲響。

就在他渾身發僵的時候,趙元昌終於出聲了:“撫州那個書史是何來歷,你可知曉?”

康昇知道,但他不敢說,不敢現在說。不說的話不過是失職,但是說了,那就是知情不報。兩種結果一比,任誰都知道該選哪一種。

“回陛下的話,臣不知!”

這話說完,他立刻解釋:“因陛下令梅鬆總攬江南事務,臣少有插手。不過武德司也好,樞密院也罷,終究是聽陛下的,只要陛下想知道,臣立刻令人去查!”

又是沒有聲響。

就在康昇懷疑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時,終於聽到官家“嗯”了一聲,頓時鬆了口氣,只感覺僵硬的身體都放鬆了不少。

“去罷,查查這其中有什麼內情。”

“臣遵旨!”康昇高聲應下,強忍着痠痛站起身來,在地面上留下一灘汗跡。

倒退出殿,康昇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笑容。

梅鬆沒興趣在武德司和內外間房同康昇爭,但是康昇不知道啊!他知道的是梅鬆搭上了前任首相江相公,也搭上了入京漸漸起勢的趙普,這就讓他產生了危機感。

別說他早就知道梅鬆在撫州事件中動的手腳,就算不知道,也要想辦法“抓住一些蛛絲馬跡”。

另一邊王樸走進樞密院書廳,坐了一陣突然出聲:“去把城外周山書院的祭酒徐師進請來。”

底下僕役立刻領命而去,王樸自己則取下一杆青玉筆,把玩一陣後添水研墨,鋪開紙張揮筆寫下“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一句。

提筆仔細打量一番,又蘸滿墨汁在下面添了兩行小字:“君且著書於野。東平王樸書贈長陽侯。”

用私印,等待此卷晾乾。

這期間他也沒閒着,叫人打來溫水清洗青玉筆,用綢布擦淨水漬掛在筆架上。

筆毫差不多晾乾的時候,徐師進到了。

“不知相公尋師進來是爲了何事?”

進門之後,徐師進一邊叉手行禮,一邊開口詢問。

徐師進比王樸大幾歲,這幾年憑着擔任書院祭酒,士林中的名望不算低,因此王樸也沒有太過倨傲,笑着回禮請徐師進坐下。

之後才道:“樸請徐君過來,是有些話想請徐君傳達給長陽侯。”

“相公請講。”

王樸稍稍停頓,肅容道:“爲臣者須戒驕戒躁,《禮》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切記切記。”

徐師進臉色微變,當即拱手道:“師進定將此話帶到。先代山長謝過相公。”

王樸面容變得柔和,呵呵笑道:“我對將明寄予厚望,相信他能想明白。”

話說到這裡,他叫僕役取來盒子,將書卷和青玉筆放進盒中遞給徐師進:“這是我贈給將明的物事,還望徐君早日送到將明手中。”

“相公放心便是。”

初,佑寓居洛陽,樞密使王樸贈之以青玉筆。是時樸執政事筆,常持青玉筆籤書政事。

因王樸寫字贈筆都沒有避着人,徐師進剛離開樞密院出了皇宮,這件事就在樞密院內傳開,緊接着傳到其它關注着宮內消息的地方。

這也正是王樸想要的效果,或者說這是趙元昌希望王樸做出的效果。

若真是按照王樸的想法,他寧願讓陳佑在彈劾中被放爲縣令。

在家中休養的陳佑見過徐師進後,先是讓人把字卷裱起來,後兩日前往書院開課講《出師表》。

陳佑講解文章,可不會去分析文學價值,他沒這個水平。他講的是諸葛亮寫下這篇文章時的政治、軍事、經濟環境,分析丞相府做出這個決策的影響因素、決策目標等等。

當然,後世之人只能通過史書和時人筆記來一窺大略,所有分析都是猜測,無法盡知前代實情。陳佑沒想着撥開時間迷霧探究歷史真相,他只是通過分析《出師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傾向。

這番隔空交流沒過多久,李明卿加太子少保,陳佑算是安全過關。

閏月十七,制以尚書右僕射、平章事王樸爲尚書左僕射、加昭文館大學士,王樸正式成爲首相。

同日,以左衛上將軍、太原節度使巴寧泰權樞密使、知樞密院事。

除此之外,樞密副使馬青檢校樞密使、留守開封,竇少華、王彥川任樞密副使,焦繼勳同知樞密院事,慶州刺史李榖以兵部侍郎權知兵部事。

劉承澤、王彥川、焦繼勳、李榖四人將負責析分兵部和樞密院的職權,不過他們四個只有建議權,最終提交到官家手中的方案要經過王樸的批准。

南邊竇少華的職事由高行周接替,北邊巴寧泰的職務交給國丈盧璟。

趁着這個機會,趙元昌再次調換部分節度使的駐地,將一些州縣官員調動重新納入中樞管轄。

十月,城父縣令盛景芝上《授官入仕札子》,稱應當清理國朝授官途徑,建議國朝授官止於科舉、門蔭、流外入流內、因功等四類。同時點名洛陽周山書院畢業頭名直接授官,稱此舉會導致科舉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直言“書院授官,其人以師長爲恩而不以朝廷爲恩”,要求儘快取消這項特權。

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
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