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

商議來商議去,參謀們提出了不少可能,其中就有要對關係或者河中動手這樣接近事實的猜測。

如果陳佑沒有選擇相信這一條,那麼在後人眼光中,絕對是愚蠢的錯誤。但當我們處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知道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別說做出正確的選擇了,就是隨便選擇一條不知生死的路走下去的決心都不一定有。

這也是很多謀士只適合當謀士的原因,多謀少斷就是缺了那份決心。

回到眼前,陳佑相信了那種說法並不重要,因爲就在這道手諭送到京兆府沒多久,老師馮道的私信就到了,信裡面隱晦地提了一嘴隴西。

這一下所有線索就都接上了。

以陳佑的身份,是知道趙元昌最遲今年秋冬就要攻淮的,所以他得知趙官家準備拿攻淮之戰做掩護來除去不停中樞指揮的藩鎮時,也只能感嘆一聲恐怖如斯。

這是真真正正把天下當做棋盤,以衆生作爲棋子。只要實力足夠,就不存在什麼佯攻虛着。

對朝廷的實力,陳佑從不懷疑。只要中樞那些人沒把大將們逼得離心離德,就不需要擔心壓制不在方鎮——順帶一提,這也是陳佑提出的某些措施被否決或者押後的主要原因。

陳佑自己也知道這個道理,之所以提一些短期內不適合實施的建議,主要是爲了表現自己的遠見目光和長遠規劃。說白了就是展示自身價值。

總之明白了官家的想法,陳佑也就知道這五千兵馬說是來護送陳摶,實際上是爲了震懾周邊軍鎮。

而且,五千精兵野戰沒問題,攻城也勉強,但用來守長安城那是絕對不夠的。所以,他藉着府內匪患嚴重的理由請求擴增府兵被允許的可能性很大。

這樣的話,就得想法子加強吳竹林在府兵中的威望了。

陳使君定下了基調,府衙縣衙都動了起來,要爲剿匪歸來的府軍將士舉行一個凱旋儀式。

四月初七,長安西南細柳原北,吳竹林帶領的六百府兵壓着俘虜推着首級緩緩朝長安城而去。

這個細柳原同周亞夫駐軍的那個細柳不是一個地方,根據唐初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記載,周亞夫的細柳營駐紮在唐時咸陽縣西南二十里。咸陽縣城當時在長安城西北約三十里,所以細柳營應該駐紮在唐長安城正西或者偏北方向。而這裡提到的細柳原位於唐長安城西南三十三裡。

除此之外,萬年縣東北也有一個名爲細柳營的地方,《元和郡縣圖》該是援引的《括地誌》,說“今按亞夫所屯,在咸陽縣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古人編書也是看得到的就照實寫,看不到的就抄古籍。要是運氣不好古籍上也沒有,良心點的會記錄民間傳說然後標註這是聽來的不知道真假,不良心的直接瞎編亂造,反正讀者也看不出來真假。

若是不良心的那一版偏偏流傳下來還成了後世的古籍,那完了,你也抄我也抄,抄着抄着就變成了不容置疑的史實。

京兆府的府兵在永興軍被拆分之後沒有保留騎兵,到哪都是靠兩條腿走。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爲了捧吳竹林,陳佑特意蒐羅了二十多匹長得還算俊俏的馬,好歹能組成一個騎兵小隊,給吳竹林壯壯聲勢。

這邊步兵行進,路旁吳竹林則帶着臨時挑出來的小夥子們一起練習騎馬行進。不求他們學會騎戰,至少騎行的時候隊形不能亂。

崔翰也在騎手隊伍之中,左胳膊纏着一圈白布的他在這二十多人中比較顯眼。因爲吳竹林挑人的時候,受傷的通通不要,不需要長得多好看,但必須要滿足眉目周正、渾身爽利的要求。

受傷的人肯定沒辦法渾身爽利,至於崔翰,一來他是陳使君所看重的,二來人長得那是真好看,而且他傷的不重,表現出剿匪危險性的同時也能展示府兵訓練有素指揮得當等等。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條,陳使君看重。有這一點,只要崔翰沒表現出反感,讓他一起出風頭那是必然結果。

在路上還好,吳竹林一路跑前跑後,忙起來就沒時間想東想西。

但等這一行人離長安城只有不到十里,陳使君派來等候的親衛提醒吳竹林切莫出錯之後,吳竹林有些慌了。

當年投降周軍之後,他跟在趙元昌身後進攻蜀地,也參加過不少勝者入城的儀式。但以前他只是作爲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在龐大的隊伍中間與有榮焉,只有這一次,他是主角。

主角與配角,感覺就是不一樣。

擡頭朝前看,吳竹林感覺那越來越近的長安城牆比敵人的刀槍還要恐怖。

“崔參軍。”

短短三個字,帶着些顫音。

崔翰一抖繮繩,加快兩步與吳竹林並轡而行,微微頷首道:“司兵請講。”

“你說,等下我們是兩兩並行,還是三三並行。”

“使君說要我等自順義門而入,在下以爲三騎並行較爲妥當。”崔翰顯然早有考慮,就等着吳竹林問出來。

聽到他的話,吳竹林不由自主地點點頭。

順義門是長安城西門之一,位於南側,道路不比朱雀大街寬敞,卻也能容納三騎並行。

很快,順義門就在眼前,吳竹林深吸一口氣,扭頭大聲道:“都給老子打起精神來!走整齊了回去老子帶你們喝酒吃肉,要是哪個不長眼的傢伙出了紕漏,老子在使君面前吃不到好,你們也別想好過!”

他話音剛落,身後一羣府兵立刻叫到:“司兵放心就是!”

與此同時,洛陽那邊也有一羣人離開了京城。

似乎是陳佑的表現得到了趙元昌的認可,總之,這一次大周皇帝陛下對京兆陳府尹的支持力度特別大,富平和鄠縣官員全部調入京中。

除了京兆府法曹參軍事金長順權守富平令外,其餘官員全部是從侍衛司和殿前司調來的,要麼是被髮配的閒人,要麼是天子看好的親信。從他們的臨行前受到詔見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
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