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

不是陳佑改性子了,而是處境不一樣。

以前他是光着腳的,除了一條命什麼都沒有,爲了保命自然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只要沒被發現或者說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就沒問題。

但現在不同了,家小師友都在京城,門生舊部也都指望着自己能往上走更好地庇佑他們,最重要的是多了一個值得奮鬥終生的目標。到了這個時候,他行事自然要收斂許多,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就是這個理。

可另外還有一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俗話,別人都下手了,他自然不可能生受着。

其實到現在劉河也沒查出幕後之人究竟是誰,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現在比不得遍佈天下的公安網絡。再加上情報網隱於暗處的屬性,如果不是事先就埋了釘子,事發之後即便有了懷疑對象,想找證據也十分困難。

既然沒有具體目標,那就只有殺雞儆猴和打草驚蛇兩條路了。

陳佑嘆了口氣,調整好坐姿,抽出一張信紙研墨下筆。

不好事事都求到老師岳丈頭上,陳佑這封信是寫給胡承約的。

好歹胡承約現在是肅政大夫,提出派人來查京兆府少尹還是可以做到的。至於能不能查到些東西,陳佑在這裡自然不可能讓他們空手而歸。

至於富平的雨金堡張家和這一次的鄠縣,陳佑打算直接以京兆府的名義行文吏部罷免縣中令丞尉簿,同時訴說兩縣匪患嚴重、官匪勾結的情況,要求給這兩縣安排幾個軍中校尉過來做縣令。

到了這一步,京兆府的事情就變成了高層角力的一個支點。

當然陳佑沒有把希望都寄託在中樞上,只要手中握着能橫掃京兆府一切牛鬼蛇神的府兵,便是高啓沒倒,他也不擔心。嗯,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自己被調離京兆。

私信先送了出去,公文則是從司錄那邊拿來官印蓋上之後才從驛傳系統送往洛陽。

再之後就是府兵了,黃世俊王彥川兩人還沒到京兆府,等他們過來要好好說一說府兵的事情,看能不能擴編府兵,清掃府內豪強家丁,比如雨金堡張家養了四百多丁壯那是肯定不允許的。

申初,陳佑準時起身。

似他這般一府主官,正常都是這時候下衙,偶爾事多待到酉時那都是勤政的典範,除了被皇帝庶民誇讚,還會被同僚嫌棄逼視。

畢竟朝廷體恤大家早早結束工作用於交際,你一個人特立獨行是突顯我們這些人怠政嗎?所以,還是和光同塵來得好,何況誰不希望自己的私人時間多一些呢?

至於他下衙之後,府衙散衙之前積攢的公務怎麼辦,專門事務諸曹能夠解決,綜合性的公務有他的幕僚批覆,那些重要的公務則臨時找到陳府去。

也就是有這一套制度,那些做了官的文人墨客纔有空閒和心思遊山玩水揮毫潑墨。

總之,結束了一天公務的陳佑準備回家換了衣服就去編纂院繼續整理文章。

剛走到府衙門口,就見一騎揚塵而來。

是驛使,只是不知道是何處派來的。

陳佑悄悄側挪一步,隨時準備退到門框後面,他身邊的護衛也都手握刀把擋在前頭。

這是個正常的驛使,沒有發生奔馬撞擊府尹的刺殺大案。

口中呼號,勒住繮繩,翻身下馬,取下背後竹筒,驛使一氣呵成,單手舉着竹筒高聲道:“官家手諭給京兆陳使君!”

這可真是巧啊!

陳佑心思轉動,上前一步:“我就是京兆府尹陳佑,白二去把信筒拿來。”

說話間,陳佑自腰間拿下隨身魚符遞給白二出示。這隨身魚符就是金魚袋裡面裝的東西,俗稱腰牌。

白二接過竹筒,檢查一番後掏出一個黃綾布包,捏了捏沒什麼硬物,這才遞給陳佑。

接過布包,打開,這次是淡青色的雲紋綾。

展開之後,首先看到的是後面赤紅如血的大印。

不是皇帝八寶,而是私印。理所當然的,這一份手諭上也沒有政事堂諸人的附署。

手諭的內容十分簡單,京中來了一個有道之士,皇帝談玄論道,一時興起,所以要詔華山隱士陳摶入京暢談。到時自有侍衛親軍司兵馬前來護送陳摶,不過在護衛到來之前,陳佑得請動這位隱士。

華山在華州,爲什麼不讓華州刺史去請陳摶,非要讓陳佑這個京兆府尹去請?

手諭上沒有解釋,但洛陽宮中傳出消息,原來京中來的那個有道之士名爲彭曉,道號真一子。真一子和陳府尹關係很好,真一子和陳摶關係也很好,於是請陳摶的事就得勞煩京兆府的陳府尹了。

有道理吧?

陳佑也覺得有道理,如果忽略了來接陳摶的侍衛親軍有多少人的話,這個理由的確有點道理。

爲什麼是有點,因爲宣撫關西的黃世俊和王彥川此時正帶着幾千兵馬停在華州,雖說他們下一步要一個往北一個往西,但在華州的這段時間抽空聯袂拜訪陳摶不是問題,偏偏要找陳佑。

再說侍衛親軍,爲了接一個陳摶,趙元昌直接派了五千人來,也就是兩個軍。

長途行軍哪怕不打仗那也是要耗費比訓練還多的錢糧的!

趙元昌現在不昏庸,不可能爲了一個隱士做出這種靡費甚多的事。

所以,其中必有蹊蹺。

收起手諭,將驛使打發走,陳佑繼續朝家宅而去。

即便範昌祐、韓陶朱二人已經能夠熟練處理庶務,但涉及到軍政大事,他們兩個估計也給不出什麼有意義的看法,這時候還得找平日裡縮在編纂院裡面的那些人。

爲了整理出新的流派核心思想,這羣人每日裡研究歷史上以及現實中的軍政人情,不說各個都是人精,至少對人心的把握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這世上不論辦什麼事,最終看得都是對人心的把握。

當然,編纂院這羣人只負責提建議和意見,具體怎麼選怎麼做,還要看陳佑自己。

可以說編纂院其實就是陳佑的參謀團隊,主職編書,副職參謀機要。

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
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