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

“你就說......”說到一半,劉承訓突然停住。

皺着眉來回快速走動幾步,他擺擺手道:“罷了,不要去了。你去把張、劉二校尉請來。”

“好。”雖不解,但隊率還是乾脆應下,大步離去。

這隊率跟着劉知遠有近十年了,連娶得渾家都是劉知遠給安排的。相對來說,在亂世之中這種生死相托的親兵元隨要比那些兄弟伯叔更可靠。

至於劉承訓口中的張、劉二校尉,原本是劉知遠安排給他支使的,在他手下漸漸提拔到現在的位子,也算是親信。

一炷香之後,劉承訓在府邸書房內見到了張、劉兩人。

隊率關門之後,就有早就安排在一旁的親兵持着刀械圍到門口。

書房內,隊率走到劉承訓身旁站定,兩位校尉行禮之後各自坐下。

沉吟一陣,劉承訓看着兩人直接開口問道:“軍情緊急,某也不多言。如今這太原諸將皆非善人,說不得何時某就丟了性命,到時怕是你們也不得善終。”

此話一出,脾氣比較直的張校尉立刻表態道:“誰敢亂來!俺老張第一個砍了他的腦袋瓢子做馬子!”【1】

坐在他對面的劉校尉也附和道:“留後你說哪個孫子有異心,某就去殺哪個!”

見兩人皆無異樣,劉承訓稍稍放心,擡手虛壓道:“既然如此,某欲降了周軍,你等可願隨我一同?”

隊率聽了這話,右手按上了刀柄,看着張、劉二人,輕輕握住刀柄。

好在兩人也不猶豫,直接抱拳道:“但憑留後吩咐!”

“好!”劉承訓猛然拍掌,“你二人立刻整軍隨我去東門,待周軍攻城便開門迎周軍入城!”

“是!”兩人起身拱手,就要離去。

劉承訓扭頭示意隊率安排人看着兩人。

之後他又讓人把叔父劉崇找來談投降的事情。

果不其然,剛一開口,劉崇就跳起來了:“二郎莫不是得了失心瘋?大好局面投降作甚!”

見他一臉不能理解的樣子,劉承訓心中暗歎,強打起精神解釋道:“二叔以爲那李文兵、楊程方爲何不願接了大人的位子?”

“就他們?”劉崇嗤笑一聲,“沒幾個人會服氣!”

見他這麼說,劉承訓也是無奈:“那二叔以爲他們會服氣我?”

“呃......”劉崇一愣,隨即語氣軟下來道:“前有大哥留下的親信,又有我看顧着,只要詔命下來,過個一兩年不就好了。”

說着說着,他再次有了底氣:“當初大哥剛剛留守太原,不也是大把的人不服,後來不照樣不敢違命?”

“那二叔以爲我同大人比如何?”

劉崇皺着臉不說話了。

見此情景,劉承訓也不再說話,就等着劉崇自己想清楚。

就在此時,隊率敲門道:“留後,張校尉、劉校尉已經準備好了。”

“你讓他們到客廳等着,我馬上過去。”

劉承訓朗聲吩咐一聲,然後站起身來看向劉崇:“不知二叔考慮地如何?”

劉崇猶豫着問道:“二郎你跟我說實話,投降周國,咱這地位還能保住嗎?”

聽到這話,劉承訓明白自己這二叔算是想通了,當即道:“我不好說,但叔父定是能的。”

他話音剛落,劉崇就道:“幹了!二郎你說怎麼辦吧!”

“二叔不要跟任何人說,回去之後收攏軍兵,謹守本陣便是。”

“好!”

當天下午,吳巒指揮軍兵嘗試攻城。

一聲令下,戰鼓隆隆,旌旗飄搖。

攻城軍兵如螞蟻般朝城牆運動。

最前方是抱着裝滿泥土的沙包快速奔跑的輔兵。他們要用這些沙包在護城河上填出幾條供士兵和攻城器械前進的通道。

之後是攻城雲梯,每一輛都是前拉後推,緩緩向前。

雲梯前是幾塊兩個士兵扛着的巨大盾牌,主要是爲了防止城頭上射下來的火箭燒到雲梯。

對着城門的位置還有兩輛撞車,也在盾牌的庇護下緩緩移向城門。

城頭上的燕兵自然不可能幹看着,弓弩、拋石機等如雨幕般砸向攻城的周軍。

只不過周兵都躲在盾牌後面,而且目前還沒到城牆下,站地比較散,箭雨石塊沒有造成太大的殺傷。

容易受傷的是那些揹着沙包的輔兵,畢竟他們都要將沙包扔到那幾個固定的地方。

晉陽城頭的燕兵特意調集了一批弓弩手就盯着那幾處,只要有人接近就放箭。這就導致填護城河的進度十分緩慢。

畢竟輔兵也是人啊,自然怕死。尤其是看到前面膽大的中箭躺在地上呻吟,更是心驚膽戰,還沒走到護城河邊就抓着沙包奮力一扔,也不管有沒有堆積到一起,就匆忙往回跑。

直到燕軍弓箭手爲了節省臂力漸漸停了下來,填充的速度這才陡然提升。

終於,半個時辰之後,周軍雲梯車終於來到城牆下。

而推着撞車的軍士們將盾牌舉在頭頂,防着頭上可能砸下來的雷石滾木。

然而他們並沒有等來慣常會出現的雷石滾木,而是聽到城內傳來一陣喊殺聲。

就在他們滿是疑惑地準備撞擊城門之時,城門突然吱呀呀打開了!

城門樓上有人高喊着:“燕國河東節度留守劉承訓投降周國!”

城門洞內開門的一個校尉也是大聲道:“快進來!”

戰場上安靜了一瞬,負責撞車的那個隊正突然喊道:“用車擋着門!”

衆人這才反應過來,不論事情真假,總歸城門是開了,萬萬不能再讓它關上。

遠在幾百丈之外的吳巒看到這一幕,當下也不猶豫,立刻下令全軍壓上。

一個時辰之後,部分不願意降周的將領帶着人馬奪門北逃。

晉陽城一日而下。

此時燕國朝廷剛剛收到告急文書,朝堂衆臣尚在商議救援人選。

夜色降臨,吳巒在重重護衛之下入了晉陽城。

劉承訓帶着劉家人及部分投降的將領官吏等在府衙門前。見吳巒過來,他立刻長揖到地:“降人劉承訓率一衆降官拜見吳樞相!”

他身後衆人皆是口稱罪臣,一同行禮。

吳巒停下腳步打量一番,哈哈一笑,大步上前扶住劉承訓:“留後今日之舉順天應人,某自替留後向官家請功!想來一個節度使是跑不掉的!”

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
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