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

李光儼是銀州防禦使,周使將從銀州過。

從夏州到延州,最近的路是直接南下過盧子關。

所以使者去的時候從綏州、銀州走,就是爲了拖延抵達朔方城的時間。

而李彝殷,顯然不滿足於繞路,甚至還想讓使者路上也走得慢點!

他也是爲了拖延時間。

屋內安靜一陣,李彝殷開口了:“我準備分出一部分兵馬讓光睿帶去王亭鎮,另外一部分你帶去七裡平。”

李彝玉聞言問道:“守城的人數怕是不夠吧?”

說罷,他不等哥哥回答,便建議:“召集四州各部族吧,能來多少來多少。我就不從城裡分人了,帶着這些部族兵在外面襲擾周軍糧草補給就成。”

“不必!”李彝殷當即反駁。

只是話音剛落,他就皺起眉頭,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想法:“這樣,城裡的人你少帶點,分一些部族兵帶出去,其他人,包括銀、綏、宥州軍,能來的都留在城裡。”

他已經決定,守朔方城!

定難軍實權人物基本都是李彝殷先祖拓跋思恭的後人,但是,中原尚且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親兄弟都能反目,更別說族兄弟了。

十幾年前綏州刺史李彝敏叛亂,緊接着接掌綏州的李仁裕又被党項?母族叛軍殺害。

這次周軍來襲,李彝殷真無法確定,究竟哪些人會聽令堅決抵抗周軍。

心中猶疑之下,只得選擇“固守夏州”這個相對穩妥的戰略。然後下令召集各部兵馬,能來多少來多少,不願意來的,死活賴不到他李彝殷身上。

畢竟,放棄大部分領土,總該算得上“置之死地”了吧?

希望占卜是準的。

吱呀,嘭!

木門關上。

都堂議事廳內衆人盡皆嚴肅起來。

這是第四次都堂議事,隨着次數越來越多,兩府諸人漸漸地也摸索出了一些規矩。

首先是時間,初步定下是每月初二都會召集一次都堂議事,然後就是遇到重大事件再臨時召集。

其次是參與人數,宰相和參政全部參加,再視討論事項召集有司主官。這一條跟以前的小朝會差不多,只是小朝會不一定會有諸部寺監主官,也不一定所有宰相都在,全看皇帝找了誰。

最後是討論內容,所有不需要天子詔令,卻又必須中樞決定的事務,都可以拿到都堂來討論。一般由有司主貳官提議,宰相和參政決定是否討論。

不得不說,這三條規矩,使得參政有了被稱爲“副相”的本錢。尤其是最後一條提請議事的權力,參政同宰相一樣凌駕在其他官員之上。

但是很可惜,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規矩,沒有天子詔令,也沒有太后旨意。

有天子詔令的是什麼呢:宰相輔佐天子、總理陰陽。其餘人等最多也就是一個參“知”政事。

也就是說,真鬧翻了,幾位宰相完全可以直接廢除都堂議事,倒是就看誰能說動官家和太后支持!

順便,還得比一下到底是誰能得到文武官員的擁護。

陳佑坐在椅子上,掃視屋內諸人,心中有些感慨。

在沒有天子壓制的情況下,一個性格強勢的而又不乏手段的首相,總比旁的宰相有優勢。

“咳咳咳!”

一陣咳嗽聲從左手邊傳來,陳佑扭頭看向坐在他和王樸之間的宋敏貞。

只聽得宋敏貞調整了一下呼吸,呵呵笑道:“老了,老了。”

隨口兩句,他看向王樸:“既然都準備好了,那就開始了?”

王樸聞言,瞅了一眼坐在一旁執筆待書的起居郎。

然後宣佈:“開始吧,這次主要討論的是西北戰事。”

王樸說完之後,屋內安靜了一陣。

然後坐在外圍的權守軍備司司正魏仁浦開口:“諸位相公、參政,仁浦先說一下後勤事宜。”

“嗯。”王樸點頭。

魏仁浦這才翻開眼前的冊子,照本宣科地讀起來。

“首先是糧秣,樞密院之前準備的四萬石糧食在五天前全部運抵延、隰兩州,如無意外,八天後將耗盡。轉運使範貞卿奏報諸州糧倉亦能調集約五千石,同時也在通過民間商賈籌措糧食,目前已經購買三千多石,但是尚未運抵前線。朝廷需要在十二天之內,再次調運至少四萬石糧食到延州,才能保證前方不缺糧。”

這裡的“石”是容積單位,按照這時候的度量衡來算,每名士兵每天至少要吃掉兩升糧食,魏仁浦說出來的時間實際上算上了轉運和存儲損耗,不單單是戰兵消耗的。

“秣草暫時不缺,足夠一月之用。只是爲了防止意外,軍備司這邊建議在本月中旬之前再次調撥一批秣草,要滿足前線至少三個月的需求。”

秣草之所以不缺,是因爲馬少。

周國的馬軍都集中在京城和北部,西北那邊基本上一個州能維持一千多騎兵就算很了不起了,像京兆府根本就沒有馬軍的編制。

戶部尚書康自觀示意一下接過話頭:“糧食這邊,戶部正在走手續,大概後天可以開始裝船運輸。只不過,運糧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軍備司可以催一下延慶轉運司。”

“我會同範貞卿溝通。”

魏仁浦面色不變,朝康自觀點點頭,繼續道:“然後是器械,新帶過去的軍械實戰檢驗結果大概能在五天後送來,如果現在不提前準備的話,這些新軍械很可能無法在這次戰爭中大規模應用。”

“兩府已經商量過了,這次首先保證老式軍械的供應,新器械只是測試。”

說話的是焦繼勳,他負責這方面的工作。

見魏仁浦點頭稱是,他轉口問道:“刀劍弓弩的替換能保證麼?”

“大部分都能夠保證,只有弓、箭羽、甲冑無法保證隨時替換。”

焦繼勳點點頭,看向陳佑王樸等人:“我認爲軍備司這邊沒什麼問題。”

沒人說話,王樸開口:“軍備司做得不錯,只是這場戰爭不知要持續多久,成績你要帶着道濟他們密切關注延慶軍事,必須保證前線存有十天的物資補給,朝廷這邊得隨時調運一個月的物資。”

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
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