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

一套朝服穿下來可不止一層,再加上內裡的中衣,不一會兒陳佑背上就滿是汗水。

今天也是怪異,大早上的一絲風都沒有。

坐了一陣,實在是煩躁不堪,陳佑扭頭看向趙振宇:“我等也沒必要在這裡乾坐着了,下去走一走看一看。”

“使君所言有理。”

領導開口,下屬自沒有不答應的道理,趙振宇六人跟着陳佑起身,一齊走下監考臺。

大部分考生凝神答題,沒注意到陳佑他們。

但也有那等心思沒有全部放在試卷上的,在陳佑等人起身的一瞬間就發現了,於是立刻埋頭奮筆疾書。

左右看了看,陳佑壓低嗓門道:“也別一起了,免得打擾到考生,咱們分開走。”

說罷,自己率先邁步走進面前的過道。

其餘六人互相看看,也各自選了一個方向。

陳佑現在所在的區域是考經義的。

說實話,他對經義考試不太重視,畢竟經義的基礎是那些經典,一個是要背熟,另一個是要理解其中意思,僅此而已。

當然,不重視不代表認爲它沒用。

只是在陳佑看來,這些經典所說的就兩個方面,世界觀和方法論。

刨除某些不合時宜的治國理政方法,這些經典最大的作用就是研究哲學和思想道德教育。

你說哲學和思想道德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要不要研究這個的深入程度爲人才選拔的標準?

肯定不要!

小孩子學一學就好了嘛!再支持感興趣有天賦的人深入研究理論,當做發展的理論依據就好,沒必要讓這個成爲人才選拔的唯一標準。

只可惜,現在考試還離不開經義。

科舉考試發展了幾百年,經義和策論已經是科舉的兩大支柱。

君不見唐初科舉十幾科,報考人數最多的還是進士科。

無它,經義策論說它簡單吧,比明經要難,畢竟要考你的理論理解程度;說它難吧,把現實往平時學的一些“微言大義”上套就好了——不論是我注六經還是六經注我,都是如此。

你看,內涵有了,難度也不高,所比的一是運氣,二是文采,多麼好的考覈方法啊!

此時想改,不像明清那麼困難,但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的。

陳佑可不想這還沒到大權在握的地步,就把天底下讀書人得罪了七八成。

在經義考場轉了一圈,陳佑沒能提起什麼興致,大多數都是照本宣科、僵硬無比,偶爾有幾個別出機杼的,所言也都是大而空。

不過有閃光點就好,沒經歷過現實的磨鍊,想法有些大而空很正常。

這麼想着,陳佑直接跳過律法考場,來到算術考場。

沒辦法,那些法律條文他根本沒仔細看過,而且律法科專考的判詞和統考的兩份判詞不同。

統考的判詞是類似於“兩女爭子”、“鄰家爭水”、“夫死翁壯叔大”之類的案件,而專考的判詞則是考一些複雜情景下,多條法律條文結合應用。

統考還能看看,至於專考,呵呵,陳佑自問自己要是參加考試,面對五道判詞估計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出乎陳佑的預料,算術科兩極分化極爲嚴重。

他原本以爲即便不是專門研究算術的,開頭的幾道簡單題目也能寫出來。

結果是:會的,運筆如飛,短時間內已經寫了三四道題了;不會的,要麼磕磕絆絆地瞎寫,要麼望着試題發呆,甚至還有人直接在紙上寫抒情長文!

那些濫竽充數的把陳佑噁心地再也看不下去,草草轉了轉便回到了監考臺上。

陳佑身爲知府,每日事務繁雜,雖是主考,卻也沒在考場一直呆着。

坐了兩個時辰,直接讓黨從柯代替自己監考。

而他本人,則回到府衙換下公服,沐浴之後又吃了些冰食,這纔開始處理政務。

“呼!”

最後一筆落下,張錫將毛筆架到筆擱上,長出一口氣。

活動活動手腕和脖子,也不知道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多久,在考棚裡,上面還有一層黑色粗麻布,也沒辦法通過日光來判斷時間。

坐了一陣,輕輕吹了吹了剛寫完的卷面,開始從頭檢查有無錯漏之處。

有些錯不一定是句子有問題,更大的可能是忘了避諱,這是一定要避免的錯誤。

也不知過了多久,張錫終於檢查完試卷,鳴金之聲卻還沒響起。

靜坐一陣,他一抿嘴脣,將自己帶的東西都收進木盒,把試卷答卷整理好覆在桌面上,然後拎起木盒,起身離去。

“使君,酉時了。”

按照陳佑事先的吩咐,龐中和在酉初過來提醒陳佑。

陳佑放下筆擡起頭,看了眼窗外:“快考完了啊!”

感嘆一句之後,他拿起一張信紙,迅速寫下一句話簽上姓名時間,然後掏出官印用力摁上。

緊接着將信紙摺好塞進信封遞給龐中和:“送到考場去,讓黨都指當着四位考官的面打開。”

龐中和心中疑惑,但卻沒問出來,接過信封快步往外走。

出示了身份牌之後,龐中和在兩名軍士的“護衛下”進入考場,在考場邊上的一間房子內找到了穿着單衣納涼的黨從柯。

龐中和可以說是陳佑的家屬了,黨從柯自然是認得的:“龐錄事怎麼來了?可是使君有事吩咐?”

一邊說着,他一邊套上外衣。

龐中和先是行禮,之後才取出陳佑的信:“使君吩咐某將此信交予都指,說是讓都指同四位考官一齊打開。”

“哦?”黨從柯略一皺眉。

正好這時候親兵已經把他衣服整理好了,便開口道:“既然如此,錄事便與我同去尋諸考官。”

過不多時,一行人在監考臺後圍到了一齊。

黨從柯自龐中和手中接過信封,小心拆開後倒出信紙展開。

剛看了一眼,他臉色就變得微妙起來,略微一頓,將信紙遞給左邊的趙振宇:“趙司錄看看吧。”

信紙很快在幾人手上轉了一個來回,所有乍一看到信紙上的內容,皆是面色微變。

紙上只有一句話:諸生試卷答卷,皆由錄事龐中和以草紙糊名。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