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

陳佑被一路引着到了宣政殿。

宣政殿往西去就是唐時中書省的辦公場所,不過現在這裡給了樞密院,政事堂在原先門下省的位置,也就是皇城東部。

這樣的安排,解釋是樞密院主兵事,同西方白虎的意象相合。但這時候是以左爲尊,這個左,取得是坐北朝南的皇帝的左,也就是東邊,政事堂的方向。

不過趙元昌按慣例在宣政殿視事,離樞密院更近,哪一個更重要就不好說了,沒準咱們周朝會換成以右爲尊呢。

想着這些有的沒的,進去通稟的宦官來到門口招呼陳佑進去。

一進門,一股淡淡的藥香味縈繞在鼻尖,莫明地就感覺到心情平靜許多。

強忍着探究一番的慾望,快步走到御座前。

正要行禮,就聽趙元昌的聲音響起:“這些虛禮就別在意了,你先坐下好好給我講一講講武堂的情況。”

“喏。”雖然趙元昌說不必行禮,但陳佑還是微微欠身拱手,以示尊敬。

坐下之後,陳佑整理了一下思緒,略過之前說過的一些事情,開口道:“禁軍之中遴選出來的軍士還算誠心向學,那些士子雖然不理解,不過也都聽話。而且相比較而言,士子的學習速度要更快一些,若不是爲了不讓文武出現隔閡,這些士子學三個月便可出師了。只是州鎮舉薦過來的那些人,目前還在識字階段,有三個總是鬧事、屢教不改的被遣送回去,令其換人。”

趙元昌眸光閃動,出聲問道:“哦?這三個都是哪裡的人?”

“兩個是雄武節度的,還有一個是階州的。”陳佑照實回答。

雄武節度使翁章輝因爲地處邊疆的緣故一直不怎麼服從朝廷政令,現在的階州刺史朱玉昭當初是跟着史肇慶叛亂的。史肇慶敗亡之後,翁章輝趁着朝廷沒反應過來,接受了當時鎮守階州的朱玉昭投靠,然後舉薦朱玉昭爲階州刺史。

只不過雄武軍畢竟離得遠,朝中又各種大事不斷,一時間沒想起來收拾他們。

此時聽了陳佑的話,趙元昌提筆在一張紙上記下這兩個名字,然後示意陳佑繼續往下說。

陳佑看着他的動作,眼角不由一跳,這是真的“記仇”吧?

輕咳一聲,收斂思緒繼續道往下說,一直說到口乾舌燥才停下來,這時正好一個宦官給他端上一碗熱湯。

見趙元昌皺眉沉思,陳佑端起湯碗輕輕喝了一口,緩緩嚥下。

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熬成的湯,口感有些滑膩,嚥下去之後有一股香甜的味道在口腔中回味。

陳佑忍不住又喝了一口,這碗本就沒多大,他這一口基本上就喝乾了。

接過一旁宮人遞上來的溫水浸泡過的溼巾擦了擦嘴角,將溼巾放到碗旁,自有人將其端走。

這種恰到好處的享受,現在也就只有在皇宮才能享受到了。

畢竟皇宮中人幾百年來就是伺候人的,即便戰亂流失不少,但其中老人還在,某些規矩就能傳承下來。只不過這些規矩並不全是好的,精華有之,糟粕也不少。

好一陣,趙元昌開口了:“除了這些,還有麼?”

陳佑打起精神道:“好叫官家知曉,臣考慮了一番,覺得講武堂在招收下一期學員的時候,應當限定識字。若是大字不識一個,招進來之後還得費神教其識字,費時費力,還人爲將學員分割開來。除此之外暫時就沒其它問題了。”

略一沉吟,趙元昌點頭道:“你且記下,下一次就按你說得來。”

“是。”陳佑拱手應下。

正當他以爲這一次奏對到此結束的時候,趙元昌又出聲了:“最近御史臺奏稱唯御史得風聞奏事,將明你也是上疏贊同吧?”

聽到這個問題,陳佑心裡咯噔一下,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不敢瞞官家,臣的確贊同。”

這件事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陳佑擴張樞密院職權的“後勤體系”被暫且放下沒人關注,他正好趁着這個空檔一一說服有司正貳官,到現在已經有三個人動心了。

“照這麼做,御史大夫又會成爲副相,御史臺怕是會成爲第二個三司。”趙元昌看着陳佑,緩緩道,“御史臺衆人也就算了,你爲什麼會贊同?”

沒想到這一次會問到這個問題,陳佑深吸一口氣,那淡淡的藥香使他內心平靜。

當初他同意胡承約的建議之前,就在考慮如何制衡御史臺。若是趙元昌不問的話,他會等到百官“苦御史臺久矣”的時候再提出來,但既然趙元昌現在問了,那就不得不提前說了。

“好叫官家知曉,臣以爲,放任官吏以道聽途說之言彈劾它官,恐重演前唐牛李黨爭之禍。故贊成禁非御史之人風聞奏事之權。”

聽了這話,趙元昌面色稍霽,微微點頭。

陳佑將他的變化看在眼中,心中頓定,收回目光,繼續道:“然臣也知曉,若只有御史臺得彈劾之權,亦非正道。仔細思量之下,以有一得之見。”

“且說來聽聽。”趙元昌臉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身體也不由微微前傾。

“喏。”

陳佑答應一聲,整理一下思緒之後開口道:“臣以爲可另立一憲臺,兩司並立。御史臺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然其小事署名、大事奏彈,止彈劾而已。若立憲臺,其亦掌刑憲政令以肅朝政,然其小事移文州縣、大事奏請官家,令有司調查審判。”

其實就是,御史臺的功能限於彈劾,至於奏章遞上去有沒有結果,不是他們所能管的。而新立的憲臺雖然沒有風聞奏事的權力,但可以直接申請州縣衙門或者中樞調查,相當於最高檢。

其中兩司職能劃分,如何限制兩司權力以免濫用,種種措施陳佑一一說來。

總之就是一句話,御史臺風聞奏事,說的是假的也沒罪;憲臺可以直接要求調查,但若所言爲虛,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十分公平。

這麼一來,御史臺似乎除了獨此一家的彈劾權力之外,似乎也沒得到什麼別的好處。

尤其是,這些規定,對相公們不起作用。比如江夏青在朝會上說“我覺得你宋杞言沒有盡到職責”,難道宋杞言還能站出來說“你不是御史,沒有實證就不能彈劾我”?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