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

胡承約聞言嗤笑一聲:“總歸青壯蕃軍都被調往其它州府,剩下的老幼病殘若是不從,殺了便是!”

分明是個讀書人,說出的話卻滿是血腥氣。

不過在座之人卻沒有不同意見。

都是亂世走過來的,要麼曾主政一方鎮壓不法,要麼有軍中效命的經歷,還不至於對蕃人發善心。

“擅殺無以止亂。”

反對的依然是焦繼勳。

文官出身的胡承約殺氣騰騰,反而武將出身的焦繼勳不願毫無章法的殺戮。

胡承約看着焦繼勳,沉默一陣,然後開口:“我也非是要濫殺無辜,總歸銀夏之地蕃部頗多,正好傳法院新立,可以過去試一試。”

傳法院,隸屬鴻臚寺的一個部門,本次官制改革中新成立的部門。

同原本歷史上趙宋的傳法院不同,眼下趙周的傳法院不是爲了翻譯經文,而是要把儒道等學說,以及官方神祗傳說傳播給化外之人。

同時,如果發現化外蠻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甚至歷史典籍,要拿回來翻譯後華夏化,然後再傳回去。

說白了就是文化入侵。

爲了保證傳法院官員的人身安全,會特意安排一部分士兵轉爲傳法院屬吏,但凡拒絕王化並對前去幫助他們沐浴王化的官吏表現出敵意的蠻夷,傳法院可以消滅這些“不願意做人”的蠻夷。

這個傳法院是陳佑一力推動組建的,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這個衙門有什麼前途,現在人員還沒滿編,士兵更是不見人影。

胡承約現在提出來,或是爲了向陳佑示好。

反正銀夏已經平定,便是傳法院捅出簍子,也能很快解決。

果然,聽胡承約這麼說,陳佑若有所思地點頭:“的確可以試一試傳法院究竟可行與否。”

首相開口了,與大家的利益都沒有關聯,自是點頭附和。不求換得陳佑支持,只要不使絆子就成。

竇少華更是直接道:“吏部、兵部、選閱司儘快把傳法院人手補充齊整,這是傳法院第一次實踐,我看直接叫傳法院令親自過去,兼一州佐貳官,有事可臨機決斷。”

陳佑聞言頷首:“便如竇相所言。”

坐在外側的趙普、李榖、孫漢雄盡皆點頭應下。

經過討論——主要是宰相和參政們的討論,最終決定讓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高懷德前往夏州,擔任夏州刺史,兼夏、銀、宥、鹽等州蕃軍都部署。

只是蕃軍,不是蕃漢軍。

註定了高懷德和其它幾個州的主官未來將矛盾不斷。

銀夏事暫時這樣,幽州那邊直面契丹兵鋒,兩府諸人爲究竟要不要調禁軍支援幽州而爭論不休。

主要是薊縣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如果被契丹拿下,再想奪回來,除非想上次一般封鎖周邊各處關隘,硬生生把遼軍困死在城內。

可這樣做的話,損失要比現在擊退契丹更大。

因此一些人覺得與其等幽州城破再來補救,不如現在立刻調兵北上支援幽州。哪怕白跑一趟,也比後悔要好。

另一些人卻認爲此戰早已準備充分,爲了應對契丹,更是早早朝薊縣和周邊關隘調集兵馬器械和糧草,應該相信王江的能力。

兩派人爭執不下,最終把選擇權交到陳佑手裡。

不管他選擇哪種方法,亦或是讓大家舉手表決選出一種,由此產生的後果,都得他來承擔。

有些人不能承受這般壓力,而有些人則能在這樣的壓力下做出正確的判斷。

陳佑最終選擇禁軍不動。

但是,同時命令涿、易、莫、泰等州整頓州兵團練,做好隨時北上幽州的準備。殿前司李克榕攜帶詔令奔赴涿州,接管諸州軍,擔任幽薊兵馬都監,位在盧龍節度使之下。

此事定下,甚至都沒等都堂議事結束,立刻就安排人草擬詔令,同時遣人去通知李克榕。

不管幽州最後結果如何,既然陳佑擔下了這個責任,相公們便不再糾結此事,開始討論甘州回鶻。

甘州回鶻或許會有個別部落不開眼襲擊周國邊州,但不可能聯起手來進攻周國。

畢竟前幾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才遣人入朝,朝廷從使者口中得到不少情報,也能瞭解甘州回鶻的虛實。

在座各位心知肚明,所謂甘州回鶻,十有八九是巴寧泰的藉口。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這件事最終的決斷權也來到陳佑手上。

似乎一夜之間,王彥川等人就真心實意地認可了陳佑的地位,不再想着抵抗他了。

陳佑也沒讓大家失望,做出的決定是暫且無須理會甘州回鶻。

至於銀夏之戰的大軍,洛陽派去的禁軍全員返回洛陽,其餘兵馬則挑選出此戰立功可晉七品以上者入京,其餘人等各歸本州。

最重要的是讓範貞卿主持處理戰利品,哪些能充當賞賜,哪些可以當場發賣,哪些該送往國庫。

藉着處理戰利品的機會,開始有序回收之前爲了方便朝廷購買糧草等大宗物品而發行的銀票——商賈若想低價獲得朝廷出售的戰利品,必須使用之前發行的銀票支付。

如果戰利品不足,則可以到換成現錢或者向朝廷購買其它貨物。如果戰利品價值高於發放的銀票總值,則在回收完所有銀票後,准許現錢購買。

總之,陳佑對銀票的要求是:信用第一。

議事結束,諸人心思各異地散去。

陳佑回到書廳,見完接了詔令的李克榕,便獨自一人坐在書廳中翻看各地官員的名簿。

既然巴寧泰在奏章中表達出他的態度,不管是強硬還是妥協,陳佑都得迴應。

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計劃,他不怕巴寧泰擁兵自守,可若能避免動亂,還是要盡力避免。

因此,他決定稍稍讓一步。

中樞的要害部門要儘可能握在手裡,京外州府反而可以放出去。

翻了一陣,他突然想到,或許可以給巴寧泰一個舉薦樞密副使的機會!

要是巴寧泰不舉薦其故舊,而是舉薦會成爲陳佑對手的人選——合適的人選也就只有幾個前宰相——那就正中陳佑下懷。

未慮勝先慮敗,陳佑合上名簿,靠在椅子上思忖,如果巴寧泰推薦了故交好友進入樞密院,該如何阻礙其掌控樞密六司。

考慮一番後,陳佑心中有了定計,長出一口氣,注水研墨開始給巴寧泰寫信。

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
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