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

趙普這種做法,屬於破壞規則。

畢竟在自己手下安插自己人是那種無須多言的默契,你現在敢攔別人,別人下次就能攔你。互相傷害之下,只能讓大家都沒辦法快速控制住自己管的這一攤。

然而沒辦法,趙普得到了王樸的支持。

在樞密院支持陳佑,在政事堂支持趙普,而雙方又不對付,也都有需要依靠王樸的地方。

這就是王樸的平衡之術。

顧命大臣之間有共同利益,卻也有矛盾。最明顯的一處就是,大家都是臨終顧命,憑什麼就得你說啥我做啥?

有人對付顧命大臣,可能會引起整個顧命團體的反擊,但若這個人是在另一位顧命的授意下動手的,別的顧命九成可能會坐山觀虎鬥。

趙普願意成爲王樸手裡的刀,而且他也接收了劉承澤留在京中的人手。所以,爲了使手下人態度堅定,也爲了在打到某個顧命之後會被王樸選中接替,他決定把自己打造成抗衡陳佑的那個人。

這樣一來,陳佑手底下那些人就倒黴了。

陳府書房,明明是白天,窗簾門簾全都放下,屋裡用的油燈照明,桌上還點着兩支寸許粗細的蠟燭。

這樣做是爲了鎖住屋內的冷氣,畢竟夏天冰塊難得,用冰降溫的時候還開窗開門實在是太奢侈了。

“要不要把趙參政踢出吏部?”

許久未見的龐中和坐在書房裡,翻完記載了京中諸多事項的小冊子後,皺着眉頭開口提議。

陳佑聽了只是搖頭:“不必。”

頓了頓,然後補充道:“有王平章在,只會勞而無功。吏部侍郎出缺太久,想法子插個人進去,叫趙則平沒辦法控制住吏部。”

吏部侍郎得經過相公們商議,然後官家發敕命,安排一個同趙普不對付的人不要太簡單!只是陳佑若想安排他的人去填補空缺,就要好好運作一番了。

“如果順利的話,一個月之內你就能進三司,這段時間先理一理思路。”

“三司?”龐中和一愣,這同陳佑之前的計劃不一樣。

“嗯。”陳佑明白龐中和的疑惑,擡手從桌上的文書中抽出一份示意龐中和拿過去看。

然後才解釋:“王平章準備把太宗皇帝未能完成的法司改制繼續下去,我順勢提出整合三司和戶部,把稅務和鹽鐵等專營事項剝離出來,類似度支等事項交給尚書戶部。你去三司的話,日後可能會接手稅務或者專營。”

龐中和這時候也看完了手中的文書,合上後一邊朝陳佑桌上放,一邊點頭:“好。”

乾脆地答應下來後,他緊接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那張計相怎麼辦?”

自從李明卿陳佑翁婿二人接力整頓軍隊後勤補給、政事堂釐定三司和戶部的權限,三司的權力就慢慢受限。

現在更是徹底解決三司戶部之爭,等該整合的整合,該剝離的剝離,三司估計也要改個名字。那個時候的三司,肯定撐不起一個參知政事,三司使張歡該去哪裡,這是個問題。

“除非他靠向某個顧命,不然的話也就是外放一州刺史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哪一位顧命大臣會率先離開中樞,如果張歡真的投靠其中一個,或許會成爲突破口。

七月癸巳,肅政司內司憲劉熙古守吏部侍郎。其後,龐中和任三司判官。

陳佑原本不想動劉熙古的,他本想推吏部司封郎中盧億成爲侍郎,而且有盧價全力支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很可惜盧價畢竟無法參與兩府議事,再加上有人提出兄弟二人同擔要職殊爲不妥,陳佑不得不臨時換上劉熙古,把肅政司的位置擺出來作爲籌碼。

不過沒幾天,得知此事原委的盧價親自上門同陳佑商討一番後,上疏乞骸骨。數次挽留固辭後,盧價以光祿大夫、禮部尚書致仕。緊接着盧億由司封郎中轉爲吏部郎中。

可以說是盧價以自己致仕換來親弟仕途上的進步。

而盧億的這一小步,鞏固了劉熙古在吏部的地位。藉着盧億的幫助,範昌祐等人終於得以調入樞密院。

侍郎和郎中同自己不是一條心,身爲吏部尚書的趙普總感覺心裡憋得慌。可惜他只能忍着,前段時間他針對陳佑,王樸沒有插手,現在他被陳佑擠兌,自然也無法說動王樸。

七月流火,天氣一天一天轉涼。

丁未,起居舍人李昉奏請明年開春闈,早令各府軍州發秋解。

兩府商議之後,請官家下詔。一年多沒什麼事情的各地學政得知詔令之後便忙碌起來,他們負有監督各地秋解的使命。

隨着秋解開始,來年主持科舉的人選也成爲爭論的焦點。

現在主考官和考生之間的關係還沒那麼親近,可主考官能夠篩選出與自己政治傾向相近的考生,這是培養補充新鮮血液最簡便的途徑。

一次又一次的爭論解決不了問題,誰都想讓自己人做這個考官。

最後無奈之下,陳佑總算是爭取到讓吏部侍郎劉熙古做主考官,同時將有兩名副考官和數名閱卷官。這樣一來,總算幾位相公瓜分。

陳佑這邊爲了讓資歷較淺的劉熙古做考官,付出的代價是書院強項的法、算等科及第人數直接砍半,省下的名額全都加到進士科上面去。

原本溫仁福甚至還提議把進士科中增加的算術、律法題目也都砍掉,只留下策論、詩詞和判詞。

不過王樸考慮到現在的法司改制,再有陳佑一旁遊說,總算這兩項都保留下來,只是算術評分佔比下降,而律法評分佔比上升。

英華殿中,陳佑看完新一階段的計劃,畫了個圈算是通過。

將計劃放到一邊,他擡頭看向坐在面前的中年書生:“順宜,大理寺那邊缺人手,你過去幫忙如何?”

沈義倫有些愣神,他不明白自己編書編得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去大理寺了。

不過這畢竟是好事,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微微低頭恭順道:“義倫但憑學士安排。”

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
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