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

所謂嗣豫章郡王,就是已經繼位的豫章郡王,不是等待繼位的王世子。

趙元昌那話的意思,就是讓陳佑儘快在暗中解決戴和裕,換一個豫章郡王。

這一道口諭直接叫陳佑陷入兩難境地。

不管事實怎樣,戴和裕都是朝廷認定的功臣、郡王,暗害於國有功的王爵,你是想做什麼?

你說是官家下的令,那聖旨呢?就算是密旨,那也是有留檔的,沒留檔你就是矯詔,更別說空口無憑的什麼口諭了。

魏仁浦、汪弘洋,甚至範昌祐、韓陶朱都沒太多猶豫,三言兩語之間就統一了意見:這事絕不能做!

眼見周國一統漢唐故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魏仁浦、汪弘洋這些人都把目光從眼下的行伍軍隊分出一些到天下平定之後的文治上。

陳佑先是跟着趙元昌平蜀,之後又主持滅宋之戰,戰功資歷已經足夠,那麼眼下就要注重“公論民望”了。

這個公論是文人的公論,這個民望是士子的民望,一個戕害國朝功臣的人,不可能獲得公論民望。

以陳佑現在的身份,他犯不着去做這等有損民望的事情。但同樣的,他現在的身份地位也叫他不能輕易拒絕皇帝的命令。

什麼樣的人能夠拒絕皇帝命令呢?

宰相可以,畢竟秉國理政,皇帝必須重視宰相的意見。

言官諫官可以,尤其是諫官,人的職責就是諫諷皇帝,抵制皇帝的不合理命令理所應當。

底層官員也可以,賭一把,無論成敗都會聞名天下,如果運氣好,遇到一個有追求又不小心眼的皇帝,或許就開啓了一條通天大道——當前的典型例子就是董成林。

該怎麼把這件事躲過去?

陳佑問出這個問題,房間裡沉默下來,原先討論激烈的幕僚們不再出聲,一個個眉頭緊皺,試圖想出一個兩全的法子。

這邊陳佑在頭疼趙元昌的命令,那邊單江也是翻來覆去睡不着。

單江這次算是複製陳佑當初的經歷,成了杭州都督府司馬。按照詔書中所說,他會代替皇甫楠監軍吳越國。

先不說這個位置權力是大是小,至少這個職事看起來比較重要。

他得了這麼個職事,再加上戴和裕封王牧守一州,至少在他看來,戴和裕沒出問題。

然而之前得了陳佑那般回答,他糾結一番之後,在有心人的鼓動下,已經開始悄悄準備起兵救出戴和裕了。

但現在,怎麼救?救什麼?

之前大家願意跟隨單江,是因爲他說爲周國立下功勞的二王子戴和裕落入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境地。物傷其類之下,這些降兵降將自然想要拼一把,即便不能成功,也要咬下週國一塊肉來。

現在的情況是戴和裕好好的,各位棄暗投明的獎勵也都得到了好處,被迫投降的兵將亦是生命無憂,誰還願意冒險?

這麼一來,單江就坐蠟了。

長嘆一口氣,披着衣服起身走出門。

不反就不反,這不是什麼大事,他現在擔心有人會爲了混功勞把他給賣了。這段時間都是他居中聯絡,只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哪怕是爲了自保,也得狠狠踩他幾腳。

都是爲了自保。

單江喃喃自語,在庭院裡叫來自己的親信吩咐道:“你去把樸重輝抓起來,他的一干同夥也不要放過。”

他這親信聽到這話,有些奇怪。

就在昨日,單江對樸重輝的稱呼還是“先生”,現如今竟然要抓起來!

更重要的是,這樸重輝第一天找到單江後,單江就讓人查了樸重輝,這個人沒什麼同夥。

“將軍的意思是......”這親信不敢亂猜,他想要確定單江的想法。

單江深吸一口氣,看着如鉤彎月沉聲道:“樸重輝此人勾結賊人想要蠱惑某造反,其罪難饒,一干賊子一個都不能留!”

這話一出就很明白了,他這親信立刻告罪離開,也不問這麼做的原因。

翌日,陳佑正在安排魏王回京事宜,突然有人來報單江擒着一人來到行營求見。

陳佑早就通過手下細作的監視發現了單江的小動作,只要有新的變化,他立刻就會調整應對準備,可以說是一切就緒,就等着單江起兵造反了。

沒想到突然就出現這樣一幕。

陳佑好奇之下直接叫人把單江帶來辦公的書廳。

他一聲令下,書廳內的幾名書史立刻整理好筆墨紙硯,恭恭敬敬退到外間。與此同時,原先等在外面的護衛走進房內,兩人站到陳佑側前方,兩人站在靠門處。

沒過多久,身着便服的單江快步走了進來。

進門後趨步來到房屋中央,抱手躬身:“下官參見安撫!”

如廟堂所議,陳佑現在是江南三道安撫使,監軍吳越的單江理論上是他的下屬,當然只是理論上。

“單司馬不必多禮。”

陳佑面容沉靜地看着單江,昨晚六七個人愣是沒想出一個好法子,看到單江之後,陳佑突然想到,如果單江這羣人擁着戴和裕起兵叛亂,不就正好順理成章的完成任務了嗎?

想到此處,,陳佑決定要給單江一些壓力。

急速轉動腦筋的陳佑可以說是面無表情,偏偏這叫單江感覺心驚不已,不等陳佑開口施壓,他便急急忙忙說出自己求見的原因:“謝安撫。好叫安撫知曉,下官這次來是有大事要告知安撫。有人勾連賊人想要蠱惑下官於國不利,如今已經被下官擒下,就帶在門外。”

陳佑愣住了,這是什麼情況?

仔細捋了捋,陳佑盯着單江:“你是說,有人想叫你造反,被你擒下了?”

“正是!”單江一副理直氣壯的姿態,心中絲毫不虛。

陳佑靠到椅背上,緩了緩才露出溫和的笑容:“單司馬這次又立下一功,我定替你請賞。”

單江心中輕鬆,表現出來就是再次行禮:“此事實屬分內,江不敢居功。”

陳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頭道:“朝廷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單司馬不必多想。那人先留在我這,司馬可以回去歇歇,也好早日前去吳越監軍。”

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
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