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

bookmark

“只爲練兵。”陳佑面色不變,“把大海控制住,營州那一片就不在話下。”

陳、竇二人對視良久,竇少華點頭:“我叫戶部重新算一下。但既然是練兵,就不可能太多。嶺南已定,北方少水,水軍註定無甚大用。”

陳佑頷首不語。

海軍只是藉口,先留一部分攥在手裡,免得急着要的時候還得同戶部磨。

預算談完,趙普開口:“我這邊說一下官制。”

說着,他看向王樸:“按照平章之前的吩咐,我們把現在有的職事差遣都梳理一遍,昨天先把職事勳爵定好抄了出來,如果沒問題,京中明年就能先改過來。”

說完,他示意令史分發冊子。

陳佑拿到一本,直接翻看瀏覽。

這是新抄寫出來的,連目錄都沒有,不過各個部分分得倒是清楚。

首先是最好定的勳和爵,基本沿用唐時舊制,只不過“開國”的爵名有所改動。按照這上面寫的,包括皇族在內,所有第一代獲得“食實封”的爵位,都加“開國”二字,餘者無,王爵除外。

這都無所謂,陳佑隨便掃了一眼,直接翻到職事的部分。

第一篇就是宰相。

掃了一眼,陳佑突然擡起頭來看向王樸。

在這本冊子裡面,真相有三種:三師、三公、尚書令加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任侍中、中書令加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沒有樞密院的位置。

樞密使放在使相一欄: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使相,不預政事,不書敕。

再後面的參知政事之類,陳佑沒有再看,他左手按住書冊,沉聲問道:“平章是要把樞密院剔除宰相之列麼。”

屋內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等待王樸的迴應。

王樸掃視諸人,迴應陳佑的目光,聲音平穩:“將明不必疑慮,可往後看。若照此行,我與無染,當一人以侍中加平章事,一人以中書令加平章事,分日執政事筆,餘者加同平章事。”

再之後,他不僅僅是看着陳佑,而是對在場諸人道:“中書爲政事堂,與密院並稱東西二府,對持文武二柄。中書宰相分日值守尚書以掌六部及御史事,凡六部不能決之事,都堂決之;凡需取裁事,送與兩府;凡御史失職,都堂奏之;凡天下百官考課,都堂爲之。”

陳佑明白了,這是把兩府,最起碼是政事堂,從庶務中摘了出來,轉變成一個“仲裁者”的角色。而參知政事,就是宰相們用來做事的工具。

雖然要一定程度上放權,但因事承過的可能性削減到最低,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相位的穩定。

只是,兩府頭上可還有一個皇帝。兩府權力下移到參知政事手上,一旦皇帝心有偏向,完全可以讓參知政事架空兩府宰相。

到時候兩府成爲虛相,反而參知政事成爲真相,也不是不可能。

陳佑一時半會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當下點頭:“多謝平章解惑。”

屋內再次安靜下來,陳佑繼續往下看。

果然,到了參知政事那一條。參知政事爲宰相之副,於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加同知樞密院事則分日值守樞密院。

所以這一次直接就定在都堂了麼。

陳佑看到此處,不得不說,王樸的準備十分充分。哪怕還未施行,第一次召集參政同知議事,就在都堂。

很顯然,單憑“與宰相同議政事”,就不怕一干參政同知不同意。尤其是圓桌議事容易給人帶來一種“大家都一樣”的錯覺,又在權衡利弊的天平上添了一顆大秤砣。

只要最高層的權力劃分梳理清楚,下面各部門按照現有職權形成定稿就行,一個個翻過去,沒什麼不妥。

陳佑重新翻到最前面宰執一篇,仔細思量其中得失。

許久之後,他合上書冊,靠在椅背上等待其他人的意見。

見大家都不再瀏覽,王樸出言道:“既然都無意見,我就照此上奏官家了。”

陳佑同宋敏貞對視一眼,皆點頭。

無人反對,王樸扭頭看向元可望:“顧之,明年正月結束前能出成書麼?”

元可望毫不猶豫地回答:“若只是京中諸司流內職事,正月裡能成。”

“流內職事就夠了。”王樸回頭看向桌上宰執,“先從朝廷中樞開始,如何?”

“可!”一連串的應允聲,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接下來元可望、李昉等人依次就兩府架構提出問題,宰相們或是直接解答,或是爭論一番後給出一個答案。

該瞭解的都瞭解了,元可望等人便離開此處。

陳佑稍稍思忖,輕敲桌子開口:“那麼接下來就是嶺南了。樞密院……我這邊的建議是嶺南兵馬暫時不動,整頓嶺南當地兵馬,南下平定交州。”

竇少華立刻提出疑議:“平定嶺南的兵馬中以北人居多,秋冬之際無甚大礙,待得來年春夏,怕是要疫病橫行。”

陳佑輕笑一聲:“曹固、黃通又不是今年秋天纔去的嶺南,只要按照衛生防疫條例來,疫病不會損傷軍隊戰鬥力。”【1】

說着,他解釋自己的決策的理由:“諜報司發現交州叛逆正處於內亂之中,趁此機會平定亂賊收復失地,所耗錢糧兵馬可至最少。”

說到這裡,掃視屋內,笑了笑:“具體事項這裡就不細談,只說嶺南,兵馬要派人過去重新整頓,該怎麼整頓,當地要不要推行結社互保,地方是全面改土歸流還是繼續土官羈縻。”

王樸看向他:“將明你怎麼看?”

陳佑朝王樸點頭示意:“我的看法是,劃分制置使司,以本次平定嶺南過程中立功頗多的將領擔任制置使,整頓本司兵馬。設立嶺南道總管,凡說漢話服漢服從漢禮者入籍爲周民,餘者別籍另冊。”

說到這裡,他語氣加重:“凡周民低於五成之州縣,鼓勵周民結社自保,嚴厲打擊任何非周民之團體。至於當地州縣官吏,可自中原之地抽調,凡願往者,吏可授官,官可升一級。”

“將明你恐怕是有一整套對策吧?”

王樸打斷了陳佑的話語。

陳佑點頭:“正是,有感於夷狄之亂,早有思考。”

“那這件事先放下。”王樸沉吟道,“你先列個條陳出來,咱們再一條條討論。不過制置使司可以先劃分,這件事叫戶部和兵部來做,樞密院諜報司從中輔助。”

說着他回頭問李榖:“惟珍可有問題?”

李榖毫無滯澀地回答:“相公放心便是。”

宋敏貞適時插話:“那制置使人選就看這次戰功如何吧,偉昌和惟珍說一下初步的建議,咱們看看合不合適。”

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
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