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

bookmark

陳佑沉默一陣,雙方就這麼對視着。

初秋的空氣,還帶着些燥熱,在沉默的對視中,盧雲華額頭漸漸泛起了細密的汗珠。

好一會兒,陳佑發出平穩的聲音:“二娘子可有什麼物事想到帶走?”

說着,他雙手交叉,搭在桌上。

盧雲華捏着茶几上帷帽垂下的紗幕,紅潤的嘴脣輕微噏動,吐出的卻是一個問句:“聽說使君定親了?”

“嗯,就在明年六月底。”

說到這裡,陳佑不由露出一絲笑容。

去年冬天從汴梁出發之後,他同李疏綺一直保持着書信聯繫。

由於陳佑不知道這個時代女子的心思,李疏綺也是出生於書香世家,於是在信中,一個是溫潤謙和的君子,一個是溫婉賢淑的娘子,堪稱相敬如賓的典範。

然而,當初見了一面的小乙李益不知怎地對陳佑特別有好感,每次李疏綺來信,都會附一封李益的信。

這信中都是一些日常瑣事的童言童語,偏偏提了不少小姑李疏綺的糗事,例如答應給小乙留的糕點結果被小姑吃光了、小姑自己做出來的菜家裡的狗都不吃、小姑偷跑出去逛集會被罰抄禮記之類的。

陳佑好笑之餘,也正正經經地給李益回信,信中不免調笑李疏綺幾句,同時說一些錦官府發生的趣事。

一開始倒沒啥,後來李疏綺正大光明地偷看了李益的信,原本正經的書信往來一下子輕鬆許多,倒平白多了些溫馨的感覺。

看到陳佑嘴角的笑意,盧雲華眉頭皺起,捏着紗幕的手指不覺用力。

片刻之後,手指放鬆,不再去看陳佑,微垂着眼瞼輕聲道:“我這次回京,可能也會議親。”

陳佑看着盧雲華,默然不語。

許久得不到迴應,盧雲華擡頭起來,眉毛一挑:“陳使君沒什麼想說的嗎?”

陳佑一抿脣,目光投向窗外,正巧看到龐中和攔住一個倉曹小吏,指着書廳這邊說着啥。

“二娘子才情無雙,惜乎非是男兒身,未能共事,實是一大憾事。”

他的話語間帶着憾意,從當初見面到現在,相識大半年,相交也有幾個月,從內心裡看來,盧雲華的智謀膽略在他所接觸到的人中,也屬中上之資。

只可惜是個女子,否則當可引爲知己奧援。

此時提到這一茬,陳佑也不免遺憾搖頭:“若是哪家能得了二娘子爲婦,當可說一句天賜之福。”

“是嗎。”盧雲華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既是如此,你......”

“你”字說出口,之後的話卻說不出來。

一絲涼風穿屋而過,拂動盧雲華滾燙額頭上垂下的一縷髮絲。

相顧無言。

盧雲華右手搭到耳邊,似是想取下面紗,只是猶豫良久,終是放下手臂,目光移開,輕聲道:“自古離別皆有詩句相送,不知使君可有佳句?”

陳佑略一沉思,點頭道:“前人有詩,某便借花獻佛。”【1】

盧雲華不置可否地點點頭,看着陳佑拂紙、研墨、提筆,一氣呵成寫完。

只是卻沒有直接結束,只見陳佑定定的看着紙張,然後長嘆一聲,將那紙拿開,重又鋪上一張,沉吟片刻重新揮筆。

待墨稍幹,陳佑來到盧雲華跟前,將後來寫的這一張紙遞給她。

盧雲華接過紙張,低聲吟道:“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2】

沉默一陣,水嫩的手指將這一張紙仔細疊好收入袖中,重新拿起帷帽道:“既然陳使君無甚話語,奴便走了。”

陳佑點點頭:“二娘子慢走。”

“使君不必相送。”

盧雲華說了一聲,戴上帷帽,出門叫上綠蘿,在暮光之中自行離去。

陳佑站在書廳門口,看着盧雲華的背影消失在牆角,愣愣地站了一會兒,回到桌前。

第一張紙還在桌上,其上有四句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3】

盧家二娘子,名雲華,字玉瑤。

八月初四,權知錦官府事、西川行營都監陳佑禮送聖人盧金嬋、興國公趙德昭上船東去。

八月十三,制令撤銷西川行營,陳佑加銀青光祿大夫,任錦官府尹,賜勳上護軍,爵如故。

送走盧金嬋和趙德昭,陳佑終於能夠放開手腳。

只是蜀地這幾年連年戰事,說一句民生凋敝也不爲過,如此情形之下,只能將主要精力放到改善民生上。

嘉定元年冬十月,全師雄屍首被發現於簡州平泉縣,至此,西川、利州四大賊首全部身亡。隨着戰事平息,陳佑開始規範錦官府商業政策,新商稅制度的收益漸漸向預期目標靠攏。

於是,陳佑趁熱打鐵,推出稅務審查制度,上奏請分立稅曹,專司稅務審查。

這一次,趙元昌直接將戶部和三司稅務好手派過來,看看錦官府的商稅政策和稅務審查到底有何效果,又有何不妥。

不要驚訝,這時候也有試點政策的例子,雖然尚沒有“試點”這個說法。

舉個例子,王安石的青苗法,晚唐就曾出現苗頭,宋初地方政府有過實踐,王安石秉政之前也在鄞州試驗過,正是因爲效果不錯,纔會在秉政之後推行青苗法。

只可惜,任何政策一旦放大到全國層面,十有八九會走樣,治大國,永遠沒有治小國那麼容易。

不管怎樣,陳佑的一系列動作,讓錦官府成了中樞眼中的試點,一旦成功,就是一個踏實的晉身之階。

而有陳佑看着,在錦官府這個小地方,便是有些許不妥也能鎮壓下來,再加上中樞有人說話,試點成功是必然無疑的結果。

典租農具的政策經過嘉定元年夏收、秋收的試行,終於在嘉定二年春耕之前推廣至全府。

而爲了保證稅務改革和典租農具的成功,陳佑不得不放棄原先的一些計劃,將大部分心思都放在這兩件事上。

也因此,負責監督考覈官吏的功曹一再擴員,成爲錦官府的第一大曹,功曹參軍事魏仁浦的威勢一時間竟有壓過諸縣令的趨勢。

只是有一件事不太合陳佑心意,秋收時陳佑感覺人手還是不太夠用,於是上書請求再開府試,可惜沒有獲准。而且趙元昌還下旨令諸州發解試,定於二年春三月開科取士。

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
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