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

目送左軍離開,陳佑帶着親衛迅速趕到朱雀門,此時南平文武大臣正依次通過角門入宮。

見到陳佑,剛剛走過城門的南平大司馬突然停下來招呼道:“將明啊,今天是你負責王宮守衛?”

陳佑已經從之前的文書中得知大司馬姓龐名典,是原身父親的老上司。原身父親逝世之後,主要是龐典在官場上照應着原身,把他推上這宮衛右軍將軍的位置。

有了這樣的關係,當龐典招呼陳佑時,陳佑立馬小步快跑上前,整理甲冑之後鄭重一揖:“晚輩拜見大司馬,還請大司馬恕我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無妨!”龐典不在意地說道,“王事爲重。”

說着,他朝路邊走幾步,免得擋住其他官員。

仔細打量陳佑之後,龐典略帶欣慰道:“不錯,是一個將軍的樣子!這氣態同合清倒是有幾分相像了!”

合清是陳佑父親陳元朗的字,此時提到,陳佑不免一副感傷混合着感激的神情道:“先父氣宇,豈是我這不肖子所能比的,且小子能有今日地位,全靠大司馬照看提拔。”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我提拔你是因爲你有這個能力,此事就不必再說。”龐典說着,朝王宮內拱手道:“且擢你任這宮衛左軍將軍,也是王上點頭的。眼下國運多艱,你可要忠心報國纔是!”

說到最後,龐典的語氣已經有些意味深長了。

陳佑心頭一跳,臉色嚴肅起來,也朝王宮內拱手道:“大司馬放心,末將定誓死保衛王上!”

“嗯。”龐典用力拍了拍陳佑的肩膀,“好好幹!”

龐典離開之後,陳佑臉色嚴肅地站在原地好久沒動。

直到王宮深處傳來朝會開始的鐘聲,一直靜靜站在數米外的劉河才輕輕喊了一聲:“將軍?”

陳佑彷彿纔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吐出,然後擺手道:“沒事。走,去巡視一下宮裡的守衛。”

整個南平王宮分爲兩部分,用一條環形的人工河隔開,沿河種滿了常青樹以遮擋視線。被人工河環繞的是南平王及妃嬪生活的地方,人工河之外和宮牆這一片是南平王處理政務、召開朝會的地方。

內外以四座拱橋相連,拱橋兩端平常都有太監把守,除了宦官和宮女之外,其他人必須有南平王或者南平王后的旨意才能入內。

而宮衛軍所負責的,就是人工河外這一片區域的守衛工作。

這一片區域總體面積加在一起,大概只有三個足球場那麼大。房屋比較多,北部則是少見房屋。

陳佑一邊走,一邊觀察一路上的地形。

他準備到時候控制住南平王,死守王宮等待周軍進城。

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他不知道宮衛右軍裡有多少人會跟着自己走!如果人數太少的話,是不可能沿着宮牆據守的,必須退入人工河,依橋而戰。

同時,發動之後,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南平王的寢宮,生擒南平王。這樣纔有對峙的本錢。

然而,陳佑隔着人工河眺望對岸,對岸那一片區域也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裡面十多個小院,沒進去過根本不知道南平王住在哪個院子裡!

重點還是人手!

陳佑移開目光,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同時搜尋所有的院子,就能很快找到南平王。

想到這裡,他招手示意劉河過來,然後低聲吩咐道:“你這兩天下去試探一下,看有多少人會跟着我們。”

這試探的當然不可能是底層的大頭兵,而是那些聯絡上下的都、隊主官,只要獲得他們的支持,哪怕校尉不同意,這一營人也能被陳佑掌控在手裡。

扣除校尉們的親兵,整個右軍總共一百個隊,每個隊二十人。而王宮只需要一千人就能守住,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半的隊正願意聽從陳佑的命令,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劉河自然也能想通這個道理,當下點頭應下。

在王宮內巡查一圈沒發現什麼疏漏之處後,陳佑便來到白虎門內的一間屋子裡休息。

聽到他的腳步聲,早一段時間就在屋內閒聊的周、吳兩位校尉連忙站起來:“將軍!”

陳佑雙手虛壓:“不用多禮,坐吧!”

說着,他自己走到主位坐下,自用宦官奉上茶水糕點。

至於劉河,則趁着這個機會去試探那些底層軍官的想法。

這間屋子是專門供宮衛軍這些將校休息的,原先只是單純的一間屋子,後來前任南平王調撥了幾個小宦官負責此處的茶水掃灑之類的雜活,也算是收買人心的福利了。

房間內一時間安靜下來,陳佑也不理會兩個下屬,自顧自端起茶盞細細品味。

五代時期點茶法已經出現了,不過那都是文人雅士的宴飲中所流行的,現在服侍他們的這些宦官還不會這麼高深的技巧。

至於茶葉,茶盞裡的都是濾過的茶水,看不出來是什麼茶葉。不過想來也知道給他們喝的不可能是什麼珍品。

陳佑在這老神在在的細品茶水,坐在下首的周敞則是坐立不安。

昨晚他將趙普送到陳佑府外就回家了,之後提心吊膽地一直等到半夜也沒見趙普回來,不免讓他心裡浮想聯翩。要不是此時周軍圍城,他甚至都想潛逃了!

好在趙普雖然沒回來,但也沒人來逮捕自己。今天早上看到陳佑,也沒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一時之間摸不清楚陳佑的想法,搞得他心裡難受得緊。

有心試探一下,但旁邊還有一個人在。

周敞看了一眼陳佑,又看看坐在他對面的吳校尉,與其在這裡坐立不安,不如出去轉轉。

正要開口,卻見陳佑將茶盞蓋上放到桌上。

“啪嗒”一聲響,周敞一個激靈,端正坐好。

陳佑看了一眼兩個神情嚴肅的下屬,心裡暗暗點頭。

原身擔任這宮衛右軍將軍還不到一年,雖然還沒能收攏五校尉,但最起碼建立起了威信。這樣一來,也方便自己做一些準備。

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
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