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

戰事稍歇,陳佑收到秦王之令,暫停巡視諸州縣,返回長壽縣護送馮道、盧金嬋前往江陵。

一行人抵達江陵之時,剛好是十一月初一辛亥朔。

將兩人送到秦王行營,陳佑又同趙元昌交談許久,這纔回到自家宅子。

還有一天就是冬至了,他準備冬至祭祖之後再繼續巡視北部諸州縣。

按照唐制,陳佑身爲四品官,可以立二廟,而他的父親陳元朗之前做到南平的二品官,可以立四廟。

不過制度這東西,在這個時代,還恪守的人很少,故而陳家只是在宅中起了一間大屋當做家廟。平時都是陳行文帶着一二小廝灑掃打理,陳佑也只是在夏至祭祀的時候進去過一次。

冬至前一天,陳佑還準備出門轉轉,可惜一大早就有星星點點的雨滴落下。

光是下雨倒沒啥,只是這段時間太冷了,雨滴剛落下,就成了冰片,這時候再出門容易滑倒。

幸好這不是第一次祭祖了,陳行文早早支使僕下備好了一應用品。

終於到了冬至這天,陳佑一大早就起來了,沐浴薰香,準備祭祀。

劉河、丁驍等家兵和一些僱傭的奴婢都放了一天假,讓他們各自回去祭祖。

祭祖這麼重要的事情,陳佑特意換上了公服。

走進位於正屋東方的家廟,迎面而來的就是掛在牆上的四張等身畫像。

這四張畫像就是包括陳元朗在內的四位先祖,陳佑的四世祖高祖在正中,左側是三世祖曾祖,右側是二世祖祖父,三世祖再左是陳元朗,也就是陳佑的一世祖父親。

等到陳佑百年之後,他的畫像會掛在二世祖右側。

也不知是何原因,陳家族系只追溯到四代之前。不過這件事陳佑也不關心,反正幾百年前的事情,總不至於影響到現在。

畫像下的供桌上早已擺好了三牲四果,一個蒸得通紅的碩大豬頭擺在正中間,好似正盯着陳佑一般。

此時家廟中就陳佑和陳行文二人。

陳行文得以參與祭祀,最主要的是因爲如果他不來的話,就陳佑一個,難免會手忙腳亂,有損莊重。其二,就是因爲他以及他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和陳家綁在一塊了,非是其餘僕下可比。

門外雲氣低沉、寒風呼嘯,門內冷清沒有人氣,就只有兩旁燭臺上的香燭閃爍的火光帶來一些溫暖。

盯着畫像看了好一會兒,陳佑沉聲道:“開始吧。”

陳行文點點頭,早已拿在手中的三炷香湊到旁邊的燭火上點燃,然後遞給陳佑,大聲道:“進香!”

接過陳行文遞過來的三炷香,陳佑先是跪下,舉香跪拜,緊接着起身,將香插入香爐。

退回原位,從懷中掏出早就寫好的祝文朗聲誦讀。

讀完之後,將文稿放入火盆中焚燬,再次拜下。

這次他伏在地上的時間有些長。

平常時候倒是沒啥,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現在家中無人,更顯得形單影隻、煢煢孑立。此時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妻兒,毫無準備地就淚流滿面。

端着酬酒站在他身後的陳行文見他久久不起,也顧不得祭祀之時不得出聲的規定,滿是擔憂地喊了一聲:“大郎。”

他深吸一口氣,起身再拜,然後起身。

陳行文這才鬆了口氣,將酒盞遞給陳佑,再次道:“進酒!”

陳佑舉着酒盞長揖到地,恭敬地放到三牲四果前。

後退,再拜。

“祭禮畢!”

陳佑起身之後,擦了擦眼淚,看着官家擔憂的神情擠出一絲笑容道:“沒事。”

冬至,官員士庶祭祀家祖,汴京的周國宗室也在趙鴻運的帶領下祭祀太廟。

這次祭典不是很隆重,參與的外臣也就太廟所在的浚儀縣令、丞、簿、尉,以及一衆中書近臣。

祭典結束之後,在京盤桓至今的荊王趙元盛終於“病癒”離京。

車駕剛出曹門,就有一黑衣宦官追了上來。

隊伍停在路邊,趙元盛從車內探出身子往後看。

原以爲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沒想到是皇后身邊的。

看清楚之後,不免有些失望,只是依舊擠出笑容問道:“大官可是有事?”

那宦官走到車前,站定行禮:“參見荊王,好叫荊王知曉,小的乃是奉了聖人之令來向荊王傳話。”

聽到是皇后有話,趙元盛立馬從車內鑽出,肅容道:“不知聖人有何吩咐,大官請說。”

“聖人說:元盛此去甚遠,我身爲母親,十分思念,希望元盛能早日歸京。”

聽了這話,趙元盛不由動容,當即轉向宮城方向長揖:“讓聖人如此掛懷,是兒子的罪過。”

說着,他紅着眼眶對那宦官道:“還請大官轉告聖人,某在京外,日夜爲官家、聖人祈福,只望二位大人保重身體。”

“荊王放心,小的必定帶到。”宦官恭聲應下,站在路邊看着荊王車駕遠去。

這宦官一路趨行,來到皇后所居的嘉德殿。

“啓稟聖人,荊王已經離京。”

四十許的皇后杜氏停下手中活計,看向宦官問道:“元盛可有什麼話說?”

“聖人英明,荊王說他在京外日夜爲官家聖人祈福,希望官家和聖人保重身體。”

“元盛是個孝子。”杜皇后說了一聲,頓了好久又輕聲補充道:“不像那兩個。”

雖然聲音小,但殿內如此安靜,宮人和這宦官都聽得清清楚楚,只是此時皆是噤聲不語。

那兩個,哪兩個?能和趙元盛放在一塊說的,自然只有秦王和寧王。

涉及到天家家事,這些宮人自是不敢插話。

又過了好久,杜皇后再次出聲:“聽說吳氏要生了?”

這吳氏,乃是趙鴻運即位後寵幸的幾位宮人之一,九個月前有孕。

一直侍奉在旁的一個三十多歲的宮人回道:“聽說就在這幾日了。”

說到這個,杜皇后突然一皺眉,對那宦官道:“你先下去吧。”

那宦官如蒙大赦般告罪離開。

那三十餘雖的宮人亦示意其餘宮女各自散去。

待殿內只餘二人,杜皇后纔開口問道:“可能聯繫上太醫院的?”

“聖人,官家這段時間對那邊特別重視,怕是不好做。”

聽聞此語,杜皇后沉默一陣,才嘆道:“那便算了,就算是個小子,也不過幾歲的孩子,爭不過我兒。”

雖然她有三個兒子,但宮人自然知道她說的只可能是荊王,當下附和道:“聖人說得是。”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