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西征廣寧

“出動大軍?暫時大軍怕是動不了!校尉府剛剛完成對幽州兵的遴選,除了騎兵外,雖然廂軍步兵數量大幅增多,可大多是原幽州兵,不熟悉我遼東戰法,上戰場前必須接受各項軍事訓練。”

“另外,隨着均田制的推行,幽州都督府正在籌建當中,我們需要在上谷北部長城一線重新建立起防線。在各地府兵形成戰鬥力之前,即使廂軍完成了訓練也不可能全部將他們拉出去作戰。”

衛朔當然希望儘快將幽州納入治下,然現實卻不允許他大規模出兵橫掃四方,除了兵力薄弱外,他在薊城的根基尚未紮實,不得不靠武力威懾各方。

魯昌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道:“主公,幽州下轄七郡國,可屬於遼東治下的卻只有兩郡之地,其餘大多處於半獨立狀態,其背後各有勢力雄厚者支持,不過緊鄰上谷的廣寧郡卻是眼下最有可能被我們拿下的地方。”

“廣寧郡?”

“不錯,正是廣寧郡!泰始十年,武帝下詔分幽州上谷郡之屬地置廣寧郡,郡治下洛縣城,轄下洛、涿鹿、潘縣三縣,有民一萬八千餘戶,共八萬餘人。此地胡漢雜居,烏丸大王庫傉官昌野心勃勃,妄想竊據廣寧自立。”

“自石勒滅王浚以來,代、廣寧兩地烏丸人紛紛羣起響應,奪城池、殺官吏,擄掠當地,聲勢浩大。但據在下所知,自魏武曹操破三郡烏丸以來,烏丸人元氣大傷,從此四分五裂相繼臣服於中原和鮮卑人。”

“去年冀州乞活軍大帥之一薄盛更是率烏丸五千戶投降了石勒,被石勒將其部衆遷徙到了襄國。薄盛去襄國帶走了烏丸人最後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剩餘分佈在上谷、廣寧、代三地烏丸人早已是外強中乾,不過是藉助了石勒的威名,才僥倖成事。”

“如此只需主公遣一偏師——精騎數千,再派一大將統之,不出旬月就可略定廣寧!”

魯昌的建議。讓衛朔有些心動,他暫時固然不敢去代郡招惹強大的拓跋鮮卑,可廣寧境內的烏丸人卻還沒被他放在眼裡。正如魯昌所言,烏丸早就今非昔比。根本不堪一擊。

“嗯,不錯,朔這就調兵遣將去取廣寧!”

……

提到派大將取廣寧,衛朔就想到了剛剛投到其麾下的段文鴦。段文鴦性格直爽,是個熱血漢子。有什麼話總是當面提出。剛到薊城時,段文鴦就曾向衛朔提出以後不希望直接與段氏鮮卑爲敵。

衛朔當着衆文武的面答應了段文鴦這個十分無禮的要求,隨後晉升其爲昭武左校尉銜領軍司馬之職。要說起來以段文鴦之前的地位,不該被如此薄待。可衛朔卻不想再像從前那樣慣着胡人,一開始就以嚴格要求壓制胡人桀驁的本性。

段文鴦瞭解過遼東,知道軍司馬已經是地位較高的將領,僅次於指揮使一職,故他心中並沒有過多的怨恨衛朔。相反對於衛朔能當衆答應他的要求,他心中隱隱帶着幾分感激。讓段文鴦領兵出征廣寧,既可滿足其不與段氏爲敵的願望。又能讓其發揮自己的本事。

“昭武左校尉段文鴦,參見主公!”

“文鴦來了,快快請起!”

衛朔上前攙起單膝跪倒在地的段文鴦,上下打量了幾眼,最後滿意地點點頭道:“嗯,不錯!看來文鴦沒有因一時之挫折而頹廢,見你如此上進,在下也就放心了。”

“有勞主公掛念,不知主公召在下前來有何事吩咐?”

“文鴦乃幽州著名將領,你的威名曾在幽燕大地上廣爲流傳。而今校尉府打算襲取廣寧郡,需要藉助文鴦的名號,不知文鴦可願擔此重任?”

聞言段文鴦拜倒在地,發自肺腑地說:“之前文鴦冒死來投。自以爲罪無可恕,不成想主公不但赦免了我的罪行,如今還賦予我重任。多謝主公厚愛,文鴦肝腦塗地也無以爲報。”

“哈哈哈,我得文鴦相助何愁烏丸不滅?無需文鴦肝腦塗地,只需將廣寧郡拿下獻於衛某座前。我就心滿意足了。”

“請主公放心,只需撥給文鴦數千精騎,也不用帶什麼糧草,末將就可將廣寧叛逆斬殺殆盡。”

“文鴦驍勇,某已深知。然此去廣寧文鴦須謹記,除叛逆胡虜外不可放縱大軍擄掠地方!此乃軍法,不得違抗,不然軍法署的軍曹可饒不了你!”

“末將領命!”

建興二年,五月中,段文鴦以代指揮使的名義,出任西征主帥統三廂騎兵而入廣寧郡。與大軍同行的還有完成了出使任務而返回幷州的溫嶠,本來衛朔是不同意溫嶠跟隨大軍一起行動的。可在溫嶠的一再堅持下,最後只得妥協。

廣寧郡因其懸於西北且緊鄰代郡,再加上境內胡虜橫行,在王浚統治幽州期間,一直是幽州與拓跋鮮卑之間的緩衝地。拓跋鮮卑幾乎每年都會入寇廣寧,歷經多年戰亂,使得原本就不繁華的廣寧郡,眼下顯得更加破敗不堪。

下洛城,直線距薊城的大概有一百二十公里,考慮到古代糟糕的路況,大軍至少要行一百五十公里纔可抵達下洛。爲了保持騎兵的戰鬥力,大軍中途須在上谷沮陽停歇一日,然後再沿永定河以奇兵直襲下洛。

古代騎兵一日頂多行四五十里,好在這一路全是在衛朔的勢力範圍內,只需小心避開敵人耳目,卻不用擔心遭遇敵人伏擊。

大軍足足行了六日才抵達了沮陽城,隨後段文鴦率部在當地駐留一日,讓士兵養足了精神,又補充了糧草。

翌日半夜,大軍悄悄拔營起寨,趁夜沿着永定河折向西北小路,直插廣寧治所下洛城。

而爲了掩飾行蹤,出了沮陽之後,大軍一律人銜枚,馬銜嚼,夜行曉宿。如此,段文鴦一行很快就消失在外界的視線裡,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確切位置。

大軍一路疾行,沿途春意正濃,萬物生機勃勃,到處是一望無際草原和牧場。

段文鴦十分謹慎,偵騎、斥候撒出了十幾裡以外,偶爾遇到幾個烏丸人的小部落,也都被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滅掉,故大軍不曾走漏一絲消息!

溫嶠一路隨大軍走來算是開了眼界,不但爲遼東軍內異常嚴謹的軍制感到欽佩,而且又對遼東士兵素質之高感到驚訝。他也算是歷經軍旅多年,知道當今天下軍中多流行部曲制。可在衛朔軍中,他卻沒發現一絲部曲制的跡象。

部曲制,實際上是魏晉門閥政治在軍事上的體現,是世家將領掌握軍事大權的主要手段。在部曲制下,士兵就是將領的私產,一般情況下朝廷無權對直屬於將領的部曲指手畫腳。而且往往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軍主之位世代相傳。

可在遼東軍中,一切士兵均屬於校尉府管理,各級將領都無權私自徵召士兵或者提拔將領,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士兵的訓練以及軍官的考覈、審查以及提拔。

除此之外,在遼東軍中還十分盛行讀書識字,幾乎每個士兵都能書寫自己的名字或者簡單的書信。

可不要小瞧這一點,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的古代,遼東軍能做到這一點太可怕了。

見識了遼東軍軍制,再想想如今幽州正在推行的均田制,溫嶠一下子就明白了世家爲何那麼憤恨衛朔了。

衛朔推行的幾乎所有政策,都是用來削弱或者限制世家勢力的擴張。可溫嶠又看得分明,遼東新政雖不利於世家,卻對江山社稷大大有利。(。)

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89章 喜相聚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37章 偶遇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67章 再戰胡騎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186章 終議親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0章 刀盾結合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213章 女將顯威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14章 立下根基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231章 錢莊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5章 襲擾戰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122 章 遼東對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0章 刀盾結合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426章 宋禕初啼
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40章 刀盾結合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89章 喜相聚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37章 偶遇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67章 再戰胡騎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186章 終議親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0章 刀盾結合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213章 女將顯威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14章 立下根基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231章 錢莊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5章 襲擾戰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122 章 遼東對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0章 刀盾結合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426章 宋禕初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