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江東新政

五日後,在太初宮舉行大朝會,目的只有一個,討論土地改革是否可行。

司馬紹畢竟不是燕王,他面臨的世家勢力遠遠超過衛朔。

因此,即便他藉助郗鑑整治了部分豪強,讓各地百姓拍手稱快,佔據輿論了上風,但也不敢據此大張旗鼓推行改革。

爲了說服世家支持改革,大朝會剛一開始,司馬紹就讓郗鑑向大臣介紹一下他對建鄴周邊地區土地的調查情況。

“太寧元年十月,臣受命調查建鄴周邊土地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半數以上的土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大量百姓淪爲佃戶甚至是奴隸。”

“這種情況導致朝廷稅收大半被豪強所奪,以至於財政收入銳減。長此以往,朝廷必將入不敷出,不要說在未來抵抗燕國,恐怕連維持現狀都做不到。”

郗鑑剛剛說完,一個世家官員就跳了出來:“陛下乃是天命所歸,又施行仁政,天下百姓無不感恩戴德,你怎敢說連如同暴秦一般的燕國不如呢?”

看到跳的挺歡的世家,司馬紹冷笑道:“既然你那麼有信心,明日就領兵去前線吧,讓朕看看你是如何打敗燕軍?”

天子話音剛落,那個世家官員一下子面色蒼白,剛剛之所以將燕國貶得一文不值,不過是想打消天子效仿燕國推行土地改革的想法。至於燕國到底有多強,只要不是傻子幾乎都明白,他哪有膽子與強大的燕軍較量。

郗鑑接到司馬紹示意繼續道:“像剛剛審完的劉家、李家這樣的謀田傷命案,在下手中還有多達數十件。若非陛下再三表示要給諸位留點兒臉面,恐怕早就開始受理。”

看來司馬紹還很理智,沒有冒然將刀揮向全部世家,只是挑幾個次等士族殺雞駭猴。若是他真把所有的世家都當成是巧取豪奪之輩,必然將全部世家推到對立面,新政永遠也別想得到推行。

“諸位,我朝自武帝立國以來,不過短短几十年功夫,原本還國力強盛、萬國來朝的大晉帝國,迅速衰敗。究其原因爲何?除了八王之亂、胡患四起等外在因素外,各地豪強肆意壓榨庶民、盤剝百姓,恐怕亦是造成天下大亂不可忽視的原因。”

“有時候朕時常深思,若是當年沒有八王之亂,大晉帝國還會走向崩潰嗎?”

“結果答案是肯定的,因爲大晉從立國之初就是畸形的,按照北地的說法,國內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用不了多久百姓必會揭竿而起,再演漢末黃巾之亂。”

“如今大晉已走到生死存亡之際,若再不做出改變,即便我們不被燕國吞併,日後也難報不會被百姓推翻。”

“我知道新的政策會讓諸位利益受損,但請大家仔細想想,你們是願意繼續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等日後燕軍過江時,將爾等眼下擁有的一切奪走,還是與朕一道放手一搏,爲自己爲家族爭取一線生機。”

司馬紹的話讓原本從內心深處牴觸新政推行的世家官員陷入沉思,確如天子所言,依當前形勢而言,若是江東不做出改變,將來必然不是燕國對手。

衆人還在沉思時,司徒王導開口了,“陛下言之有理,江東的確到了不變不可的地步。”

司馬紹見士族領袖王導站出來支持改革頓時精神一震,正要說幾句褒獎的話,卻見王導話音一轉道:“不過,變法事關重大,尤其土地改革一項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冒然行事。”

“依司徒之見當如何?”

“首先當明確哪些土地可以收繳,哪些土地仍舊歸主人所有。臣並不否認世家中存在有害羣之馬,但朝廷不該一棒子將世家全打死。在懲處犯法世家時,還應保證各地世家通過合法手段獲得土地利益。”

“不然,若不分青紅皁白搞一刀切,會讓所有擁有大量土地的世家人心惶惶。”

郗鑑忙接口道:“不錯,司徒大人說的很有道理,朝廷改革是要改變不合理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損害其他人合法權益的藉口,什麼事情都不能一刀切。”

“臣在調查期間,發現雖然有不少豪強通過不法手段強奪土地,但也有部分世家遵紀守法本分做人。因此朝廷應當全力打擊不法豪強與世家,至於平日裡遵紀守法,又注重名聲的世家,則應該保障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

王導頗爲滿意地看着郗鑑說:“不錯,以是否違法亂紀爲標準確定是應該給予打擊還是給予保護,這個標準很合理。當然了,任何打擊都要以證據爲準,不能只聽信一面之詞。”

“另外,臣以爲若是有人主動交出土地,朝廷要應該給予寬大處理。”

雖然還有不少世家官員不甘心,但看到王導、庾亮、紀瞻等世家大族紛紛表示贊同推行土地改革,衆人便意識到改革已不可避免。

要說眼下最興奮者自然是天子司馬紹,此次推行的新政被他寄予厚望。大多數政策都是仿照燕國,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江東就會強大起來,到時就不用再害怕燕軍南下了。

經過朝會的商議,江東新的土地政策新鮮出爐了。

土地爲百姓私有財產,可買賣,必須在官府見證下進行,否則爲違法。朝廷將沒收豪強世家不法所得土地,將之分配給無地百姓耕作,並保護合法所得土地不受侵害。

司馬紹新推行的土地政策雖還不如均田制徹底,但相比之前已有了大大進步,首先他限制了豪強世家部分利益,擴大了自耕農數量,讓朝廷多了徵收稅賦的對象,客觀上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但是因爲依舊沒能將世家列爲稅收徵收對象,故司馬紹推行的改革只是治標不治本。說白來,只是將一部分受世家豪強壓榨的庶民,歸到朝廷名下,相當於從豪強世家口中奪走一部分利益收歸國有罷了。

然即便如已經讓司馬紹興奮不已,讓他看到了振興晉室的希望。

隨着土地改革順利進行,一大批豪強失去所有,甚至是生命。

然而各地豪強絕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在等待機會發動致命一擊。

“子文、大郎,這些日子你們辛苦了!”

看着匆匆而入的朱文,張大郎,衛朔不由感慨不已。最近爲了讓新成立的內務府儘快運行,朱文與張大郎沒日沒夜的與各位屬下見面,並與衆人商討其中細節。

“呵呵呵,主公過獎了,這都是臣等應該做的。”

“嗯,等再過段時間當內務府走上正規後,我將起駕返回洛陽。”

“主公來嶗山差不多大半月了,也該回去了,不然非出大亂子不可。”

朱文與張大郎兩人從未想過衛朔會一直待在嶗山,畢竟他的身份放在那兒,整個燕國還離不開衛朔掌舵。眼下衛朔已看望過張老漢,再待下去也沒有意義。

“對了,有件事忘了向主公稟報。”

“哦?什麼事?”

“今日得市舶司來報,原王敦麾下週撫、鄧嶽二人來投,不知主公將如何安置他們?”

“嗯?周撫、鄧嶽來投?”

衛朔滿臉訝異,他沒想到鄧嶽會來投奔燕國。若是再將其收入麾下,那麼歷史上東晉一朝四大名將即劉遐、鄧嶽、毛寶、朱序四人,除了尚未出世的朱序外,其餘三個皆在燕國。

衛朔沉吟片刻道:“讓周撫、鄧嶽二人隨我先返回洛陽,至於他們的去處我自有安排。”。

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416章 入長安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98章 籌謀遼東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92章 終至臨淄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55章 前奏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56章 留縣大捷!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67章 再戰胡騎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35章 徐州新軍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47章 二郎歸來!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
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416章 入長安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98章 籌謀遼東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92章 終至臨淄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55章 前奏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56章 留縣大捷!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67章 再戰胡騎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35章 徐州新軍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47章 二郎歸來!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