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

在華夏曆史上,讖語一直是個神秘而且有用的東西。

讖,即預言。通常是用一些隱晦的遊移不定的話來預測未來的事件,如果還加上圖像,就叫圖讖,對讖的系統性解釋,則爲讖緯。每到一個王朝衰敗的時候,就會有讖語出現,並或多或少地發揮作用。

歷史上最早的讖緯或許就是秦始皇時,有人在石頭上刻字,說“亡秦者胡也”,搞得始皇帝龍心不悅,派出大將蒙恬北擊胡人,並修建了萬里長城,可他卻不曾想到,自己還有個叫胡亥的倒黴孩子。

秦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靠的就是在鯉魚肚子裡塞布條,還有吳廣裝成狐狸在草叢裡喊“大楚興,陳勝王”,等等在現代看起來非常小兒科的手段,可在當時,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來說,讖語通常在“國將不國”時纔會流行,這也並不奇怪,“國將亡,聽於神”,凡到國破家亡,必多奇奇怪怪。

眼下的匈奴漢國已有了幾分“國將不國”的跡象,自正宮皇后劉氏去世後,劉聰便少了約束,****沉迷於酒色之中,身體每況愈下,行事則愈發無道。

除此之外,匈奴漢國內部憂患叢生,不但有擁兵自立的藩鎮大將,更爲嚴重的是劉聰並未選兒子劉粲爲皇位繼承人,而是立了弟弟劉乂爲東宮太子,爲日後皇室爭權埋下了隱患。

俗話說:國之將亡,必出異象!

建興二年,七月,有流星出牽牛星,而入紫薇,後墜於平陽北!

劉聰聽說之後十分不高興,可他又擔心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就向公卿大臣們請教。因劉聰喜怒無常,其他大臣都不敢隨意開口,生怕觸怒了劉聰。

唯有元老重臣廷尉陳元達希望以此來警醒劉聰。大膽出言道:“此乃亡國之兆!”

儘管陳元達所言讓劉聰厭惡,可陳元達畢竟是匈奴元老重臣,且素來清正剛直,而且劉聰也從中聽出了其諷諫之意。因此也沒有重責陳元達,最終只好悻悻而退潮。

本來劉聰以爲這事到此就完了,誰知沒過多久在平陽竟開始流傳一條讖語。劉聰曾下令大肆逮捕散佈謠言者,可效果卻不理想,讖語謠言竟有愈演愈烈之勢。

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劉聰既惶恐不安又有些手足無措,這種事不太好找其他大臣商議,最後他只好將中山王劉曜召至宮中密議。劉曜是劉淵的養子,是劉聰最爲倚重的大將之一,與石勒並稱爲匈奴漢國兩大巨擘。

自從進了皇宮之後,劉曜就發現那些宦官、宮娥們各個惶恐不安,走路小心翼翼,不由得心中一凜,暗道:看來自己這位皇兄近來心情不好,待會兒得小心應付。不可觸怒劉聰!劉曜因此而打起了精神,更是倍加小心地跟着宦官向着劉聰的寢宮走去。

“臣中山王曜,拜見陛下,恭請聖安!”

“曜弟來了,咳咳咳,來人,給,咳咳,給中山王設座!”

“陛下身體有恙,不如找個太醫來瞧瞧?”劉曜裝出一副關心劉聰身體的樣子問道。

“不用了。朕這是老毛病了,過些日子就沒事啦。今日找皇弟前來,乃是有件機密事要與兄弟商量。”

“陛下,有事儘管吩咐。微臣肝腦塗地必報陛下隆恩!”

劉曜立即從座椅上跪倒在地,信誓旦旦向劉聰表達自己的忠心。

劉聰看着一臉赤城的劉曜滿心歡喜,興奮地連連道:“朕有中山王何懼什麼讖語流言?!”

劉曜目光轉動,不由得低聲道:“陛下可是爲近日平陽出現的讖語而煩惱?”

“不錯,不知從何時起,平陽城內突然興起一條讖語。‘石生龍,天地崩;披鱗甲,破地騰;遇風雲,聲勢宏;遊燕趙,應運成。’朕聽說後日夜不寧,百思不得其解,也曾暗中遣人調查,卻無法查明其真正來源。”

劉曜跟着附和道:“讖語流言本就無根無據,想要查實卻不可能。”

“誰說不是?猶記得漢末三國之亂時,一句‘代漢者,當塗高也!’惹得天下豪傑爲之神魂顛倒!連曹丕篡漢也得打着這個名頭,可見讖語流言害人不淺!然前日天顯異象,今又有流言傳出,朕怕有人趁機謀我漢國國祚!”

“請陛下放心,若有人敢染指我漢國江山,臣弟願領兵親往討之!”

“曜弟忠心,朕已知之。只是不弄清讖語所指,朕心實難安啊!”

“陛下心中可有……可有懷疑對象?”劉曜咬着牙問道。

劉聰聞言並不作答,只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道:“曜弟如何看石世龍?”

劉曜一下子額頭見汗,心中緊張萬分,過了好一會兒才囁囁嚅嚅道:“石世龍世之驍將,乃我大漢國一等一功臣。”

儘管劉曜十分忌憚石勒,可他卻不敢隨意在劉聰面前詆譭石勒。且不說劉聰本就是個聰明人不宜被糊弄,另外眼下正是敏感時期。萬一話聽到劉聰耳朵裡,起了反作用,讓劉聰以爲是劉曜想除去石勒進而才散佈的謠言,那他豈不是要冤死?

不料,劉聰彷彿沒有聽到劉曜說了什麼,只見他目光閃爍,眉頭緊蹙,自顧自地說:“這句讖語非常明顯地指向了石世龍,不管這句讖語來自哪裡,朕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石世龍都督陝東諸軍事,掌握了漢國大半的精銳,如果他真要起了異心,我漢國的江山可真就危險了!”

劉曜雖明知劉聰說得是石勒,可仍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自己本身的情況與石勒彷彿無幾,同樣是擁兵自重的藩鎮大將。今日劉聰對石勒起了疑心,誰知明日劉聰會不會對他劉曜起疑心?也就是在這一刻,劉曜決心儘快拿下關中作爲立足之地。

至於幷州平陽,如無必要以後他是不打算再回來了,在平陽不但有皇帝劉聰的猜疑,連晉王劉粲對其也是不懷好意。

“那陛下打算怎麼辦?今石勒羽翼已成,恐難再圖也!若不顧四周仇敵而起大軍討伐之,卻又自損漢國兵馬,反而讓晉陽劉琨得利,若其鼓動代郡拓跋鮮卑南下犯我平陽,豈不危哉?”

劉曜並不希望劉聰出兵討伐石勒,一則會破壞他出徵關中的計劃,二則石勒並不好惹,若劉聰調他去打石勒,結果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最後得利的還是劉聰父子。

話說劉聰一開始的確有調劉曜進攻石勒的想法,可一聽劉曜所言頓時又猶豫起來。

劉曜見劉聰有些意動,忙繼續勸道:“陛下,石勒固然可恨,可至少名義上他還是我漢國大將,又牽制着幽冀兩地的晉軍,使其不能西援劉琨。陛下既疑心石世龍,以後斷其援助就是,沒了我漢國支持,石世龍也未必是幽冀晉軍的對手。”

“這樣既可借晉人之手鏟除石世龍,又不必損害陛下聲望,您何樂而不爲呢?只要石勒一亡,什麼讖語、流言統統見鬼去吧!”

劉曜的話讓劉聰眼前一亮,他若有所思道:“幽冀晉軍打得過石世龍麼?連王彭祖都不是石勒的對手,幽燕之地又有什麼人是石勒的對手?”

“陛下有所不知,在幽州還有鮮卑人,聽說他們曾是王浚的盟友。現在王浚死於石勒之手,那些鮮卑人豈會不想着替王浚報仇?有鮮卑人相助,就算晉軍打不過石勒,最終也會落了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等劉曜出宮之後,臉上的謙卑之色迅速消失不見,來日不等劉聰下詔,劉曜就帶着心腹離開了平陽前往蒲阪,準備從蒲阪渡黃河西進關中。(。)

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660章 前哨戰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13章 安撫流民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98章 籌謀遼東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27章 途經郯縣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90章 初見蘇峻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179章 再見雙姝第253章 遇刺第72章 鴻門宴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528章 新長安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6章 倉皇而逃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3章 空談誤國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6章 永嘉之亂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577章 止步淮河
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660章 前哨戰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13章 安撫流民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98章 籌謀遼東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27章 途經郯縣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90章 初見蘇峻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179章 再見雙姝第253章 遇刺第72章 鴻門宴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528章 新長安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6章 倉皇而逃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3章 空談誤國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6章 永嘉之亂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15章 琅琅書聲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577章 止步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