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3)

朱元璋說:“你太小心了,朕是你的賬房嗎?”說得很有風趣,卻透露着信任。朱元璋大笑,李善長也笑。

皇家大忌

劉基的老家青田依然是水綠山青,當年他常常垂釣的溪水邊,如今又支起了釣竿,但他卻並未專心垂釣,而是時常望着遠山出神。

他聽到了草叢中有腳步聲,便扭過頭去。

他的兒子劉璉領着宋濂來了,說:“父親,宋伯伯來了。”劉基忙站起來,說:“哎呀,安遠縣的父母官來了,有失迎迓呀。”

宋濂很羨慕劉基,道:“你多好,比我還小一歲呢,卻獲准回鄉頤養天年,我當着七品芝麻官,還得天天升堂辦案,替皇上收稅。”

沒等劉基回答,宋濂忽見他在擺卦,便打趣地說:“你已是無官一身輕了,還擺什麼卦呀!”

“沒聽說嗎?閉門家裡坐,禍從天上來呀。”劉基說,近年來文字獄越來越兇,多少文人因爲一首詩犯了皇上的忌諱丟了性命。李醒芳給皇上畫像,在上面題的“體法乾坤,藻飾太平”不也差一點殺頭嗎?

“這麼說,老兄是爲自己打卦了?”宋濂坐下來,打着扇子,有點奇怪,便追問道:“你可是從來不爲自己占卜的呀!”

“這次破例。”劉基說,“方纔釣魚,出了奇事,咬上鉤的本是一條小青魚,卻把一個去吃小魚的大魚一起釣了上來。”

“這有何奇!”宋濂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更有童子張網以待呀,世上的事,本是如此的。”

“我的預感不是太好。你看,我搖出個噬嗑卦。”

宋濂湊過去看他畫在沙土上的,說:“有牢獄之災?”

劉基說:“是呀。此卦經卦爲震,上經卦爲離,故說震下離上,震爲雷,離爲電呀。”宋濂也認爲不好,這是雷電交合之象。

劉基說:“遇此卦,利於訟獄之事,雷能動物,電能照明,有牢獄之災,卻又不至於怎樣。”

“這卦可是空穴來風。”宋濂說,“皇上也好,仇人也罷,早把一個鄉下老頭忘了,誰會抓你?”

劉基只就卦象而論,他提醒宋濂:“這是六三,說是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這是噬嗑卦的第三爻,人吃臘肉因爲嚼不爛,咀嚼時間長,臘肉沒下肚便嚐出來有毒了,所以僅僅是小災,不是大禍,但畢竟有災。”宋濂不信,要他再重打一卦,一定大吉。

劉基收起了制錢,說:“這豈能像釣魚?釣不着再下釣餌?”

二人都大笑起來。劉基沒看到漂子動,隨便提竿,底下很沉重,忙用力扯,意外地釣上一條二斤多重的鯿魚,怎麼也扯不上來,劉璉拿抄網去撈,才幫了忙。宋濂說:“這真是一條倒黴的魚。”

劉基問起他的縣官當得怎麼樣,宋濂倒有幾分自得,說:“鄰縣抓了兩個盜賊,送回到安遠縣來,鄰縣縣令十分不滿,因爲本縣盜賊不在本縣作案,專門去盜別的縣份。”

劉璉也知道這事,道:“你猜小偷怎麼說的?他們說,宋縣太爺太老實,爲人又慈善,若在本縣偷搶,上面怪罪下來,他要丟官的,那安遠縣下一任知縣不知是個怎樣的刮地皮角色呢!所以不給他添亂。”

劉基哈哈大笑:“真是什麼人有什麼福分!”劉璉忽然又叫:“咬鉤了,咬鉤了!”劉基急忙去提竿,又釣上了一條半尺多長的鯿魚來。

宋濂說他來得真巧,又有下酒的菜了。

劉基乃信口吟道:“釣得鯿魚不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

宋濂拍手稱道:“確是好詩,有時絞盡腦汁,不一定湊成佳句,而信手拈來的卻往往字字珠璣。”

劉璉說他父親常常在這坐一整天,一條魚也釣不着,看着別人下網捕魚,他又生氣。

“那當然。”劉基說,“孔子早就說過,釣而不網,釣魚是君子,下網捕撈就太貪心了。”幾個人又都大笑起來。

劉基扔下魚竿,壘起三塊石,吊上一鍋水,江水煮江魚,他總不忘備好酒。劉璉過來點火。

劉基對宋濂說:“反正你沒事,陪我到談洋走走如何?”

宋濂問:“哪個談洋?是與福建接壤的談洋嗎?”劉基點點頭。

“去那裡幹什麼?”宋濂不喜歡那裡,談洋歷來是鹽盜聚集的黑地,方國珍當年就是借談洋之地造反的。劉基說那裡現在也不消停,他打算奏準皇上,在談洋設立巡檢司以防盜賊、私鹽販子聚衆生事。

宋濂說這事得經由中書省,胡惟庸得點頭。他說:“你越過胡惟庸的門檻,不太好吧?”

“我現已不是朝廷命官,更不懼他了。”

“那倒也是。”宋濂說,“好在你已經功成身退了。”

“對了,我看好了談洋一塊田,那塊田風水好,山清水秀,我死後,就葬在那裡爲好,可我一張口買地,人家喊出了天價。”

宋濂說:“你是誰?你是懂陰陽八卦、陰陽五行的劉伯溫。你的《燒餅歌》,連孩子都會吟唱。這次我回家鄉當縣令才知道,民間百姓都把你劉伯溫傳神了。你這樣的人,挑一塊墳塋地不要你高價不是太笨了嗎?人家一定以爲劉伯溫找到了龍脈。”

劉基哈哈大笑,日後自己死了,叫璉兒把他隨便葬在亂葬崗子裡,看他們怎麼來效法。宋濂問:“朝廷有消息嗎?”

“你怎麼來問我!”劉基說,“你是朝廷命官,我不過是草莽野民而已,哪裡知道當朝之事。”

宋濂說,只知四月藍玉把元軍殘部追擊到酒泉,打得他們四散逃走,後來又聽說朱文忠率大軍攻下了大寧、高州,藍玉現在是百戰百勝,真有他姐夫常遇春的遺風。劉基卻憂慮這人功越高,越危險。

“你是指他個人危險呢?還是社稷?”宋濂問。

劉基說此人野心大,狂妄而又驕橫,這是遭忌的事,功高蓋主,歷來不是好事。宋濂又說起李善長有可能東山再起。

劉基說:“不會吧?皇上好歹把他甩掉了,還會再用他?”

宋濂笑着告訴他,胡惟庸想讓自己的傻兒子當駙馬,弄巧成拙成全了別人,讓李善長的兒子李祺當上了臨安公主的駙馬。

劉基說:“什麼叫利令智昏?胡惟庸那麼精明到家的人,也逃不出這四個字的桎梏。既然皇上肯招李善長的兒子做駙馬,李善長再度出山,也就不足爲奇了。”

宋濂說:“我總想,皇上後悔放你歸隱,也許也一併把你招回。”

“我再也不上套了。”劉基說,現在很多有學識的高人都怕應召。

“不奉詔就是大罪!”宋濂也知道有很多人爲此丟了性命。最不值得的是高啓。劉基吃了一驚:“高啓?哪個高啓?是青丘子嗎?”青丘子是高啓的號。

“不是他是誰!”宋濂說,“高啓是與你齊名的文苑巨匠啊!他何必寫那種無聊的詩,丟了命都不值得。”

劉基說:“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高啓已不在人世。他寫了什麼詩惹怒了上頭啊?”

第16章 (3)第6章 (2)第30章 (2)第47章 (4)第25章 (4)第43章 (3)第52章 (1)第26章 (1)第35章 (1)第40章 (3)第24章 (3)第46章 (3)第2章 (2)第26章 (1)第21章 (4)第4章 (4)第3章 (3)第29章 (1)第47章 (4)第48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10章 (2)第14章 (1)第54章 (3)第21章 (4)第13章 (3)第21章 (4)第36章 (2)第14章 (1)第28章 (3)第35章 (1)第41章 (1)第6章 (2)第38章 (1)第4章 (4)第19章 (2)第39章 (2)第3章 (3)第7章 (3)第51章 (4)第52章 (1)第29章 (1)第21章 (4)第44章 (1)第35章 (1)第3章 (3)第19章 (2)第7章 (3)第9章 (1)第47章 (4)第16章 (3)第18章 (1)第49章 (2)第25章 (4)第16章 (3)第31章 (3)第22章 (1)第22章 (1)第5章 (1)第31章 (3)第47章 (4)第49章 (2)第33章 (1)第39章 (2)第28章 (3)第1章 (1)第9章 (1)第20章 (3)第49章 (2)第20章 (3)第32章 (4)第36章 (2)第2章 (2)第27章 (2)第24章 (3)第50章 (3)第41章 (1)第15章 (2)第40章 (3)第36章 (2)第22章 (1)第7章 (3)第41章 (1)第48章 (1)第24章 (3)第10章 (2)第6章 (2)第14章 (1)第19章 (2)第21章 (4)第47章 (4)第20章 (3)第47章 (4)第35章 (1)第12章 (2)第15章 (2)第46章 (3)
第16章 (3)第6章 (2)第30章 (2)第47章 (4)第25章 (4)第43章 (3)第52章 (1)第26章 (1)第35章 (1)第40章 (3)第24章 (3)第46章 (3)第2章 (2)第26章 (1)第21章 (4)第4章 (4)第3章 (3)第29章 (1)第47章 (4)第48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10章 (2)第14章 (1)第54章 (3)第21章 (4)第13章 (3)第21章 (4)第36章 (2)第14章 (1)第28章 (3)第35章 (1)第41章 (1)第6章 (2)第38章 (1)第4章 (4)第19章 (2)第39章 (2)第3章 (3)第7章 (3)第51章 (4)第52章 (1)第29章 (1)第21章 (4)第44章 (1)第35章 (1)第3章 (3)第19章 (2)第7章 (3)第9章 (1)第47章 (4)第16章 (3)第18章 (1)第49章 (2)第25章 (4)第16章 (3)第31章 (3)第22章 (1)第22章 (1)第5章 (1)第31章 (3)第47章 (4)第49章 (2)第33章 (1)第39章 (2)第28章 (3)第1章 (1)第9章 (1)第20章 (3)第49章 (2)第20章 (3)第32章 (4)第36章 (2)第2章 (2)第27章 (2)第24章 (3)第50章 (3)第41章 (1)第15章 (2)第40章 (3)第36章 (2)第22章 (1)第7章 (3)第41章 (1)第48章 (1)第24章 (3)第10章 (2)第6章 (2)第14章 (1)第19章 (2)第21章 (4)第47章 (4)第20章 (3)第47章 (4)第35章 (1)第12章 (2)第15章 (2)第46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