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

這麼一想,胡惟庸表態極爲果決、肯定。他認爲大明疆土廣大、西面、北面都有強悍外族虎視眈眈,不可掉以輕心,把各王派往領地,等於爲大明王朝樹起最可靠的藩籬,他又特別加了一句,“日後燕王、潭王等未成年王一旦弱冠,一律封有領地,江山也就無虞了。”

這很合朱元璋的口味,他不斷點頭。

胡惟庸深知朱元璋偏愛四皇子朱棣,便格外多誇了他幾句,又不着痕跡地說起朱梓也很有才華。朱元璋一點也不反感,反而點頭稱是,讓他多替自己考覈各皇子的德行、操守。

胡惟庸更高興了,等於有了參謀、建議權,他晚上見到達蘭時,也有功可表了。朱元璋又扯下一個紙條,上寫“劉繼祖”三個字,朱元璋說:“朕已追封劉繼祖爲義惠侯,你也去辦一下。”

胡惟庸說:“臣不知這義惠侯爲何人?”

朱元璋告訴他當初家貧,無寸土葬父兄,是這位同村的劉繼祖給了一塊荒地,纔不使父兄暴屍於外。如今發達了,不可忘了人家的好處。

胡惟庸趕緊讚道:“皇上真是古往今來少有的仁義之君,這麼多年還記得這樣的小事。”

“這可不是小事,”朱元璋說,“受人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朕對背棄朕的人,也絕不放過。”這話似乎有所指,胡惟庸連連稱是。

羞辱功臣

胡惟庸並不完全靠炙手可熱的權勢籠絡百官,他的“寬以待人”常常是補朱元璋的空子。譬如他對楊憲的弟弟楊希聖和他老母親網開一面,就博得同行們的讚佩,他私下裡幫過很多人,所以胡府常常是高朋滿座。這一天,費聚將軍剛從蘇州欽差任上回來,就來拜見胡惟庸了,少不得備了些那裡的土特產。

走出大轎的費聚正要上臺階,見又一騎好馬飛馳而至。下馬的是吉安侯陸仲亨,他叫了一聲:“是平涼侯嗎?”費聚奔過來,二人執手熱烈交談。費聚問他是什麼時候從外面征戰回來的。

“昨天剛到。”陸仲亨說。

“還沒去見皇上吧?”費聚說,“沒覲見皇上就先來拜相府,傳出去不好吧?”

陸仲亨說:“你不也一樣嗎?”他們是一樣的想法,先找丞相透透風,省得上朝時看不準風頭。

費聚看着他那匹打扮得十分華麗的駿馬,問:“愛馬的嗜好還不減當年嗎?這匹馬一定是好馬了?”

陸仲亨道:“這是一匹真正的走馬,叫千里馬不爲過,它可不吃不喝連續跑三天,西北驛站纔有這良馬。”

費聚警告他可小心點,馮國勝愛馬吃盡了苦頭,去年又因爲在北邊征戰私藏良馬,連將軍印都奪了。陸仲亨不以爲然,認爲皇上盡小題大做。他們二人自恃是朱元璋兒時朋友,又屢立戰功,說話向來隨便,有點小過失,朱元璋過去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轉天恰逢正旦的大朝。天剛破嘵,錦衣衛已在丹墀、丹陛陳列好鹵簿、儀仗,殿內朱元璋御座旁設了御扇,丹陛前設了香案。

費聚和陸仲亨位列公侯,當然要來上朝,他們久在邊關戍守,對這大朝的隆重儀式已有點生疏了。

皇帝升殿後,尚寶寺官將御寶置於寶案,樂聲起,鳴鞭,百官肅然而入,山呼萬歲後,分左右侍立,外贊官高呼“致詞”,胡惟庸出班,跪于丹陛中,致詞道:“具官臣胡惟庸,茲遇正旦,三陽開泰,萬物鹹新,恭維皇帝陛下,膺乾納佑,奉天永昌。”然後曲身低頭,起身站立,樂聲已止,胡惟庸帶領羣臣三鞠躬、舞蹈、百官拱手加額,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善長爲首,宋濂、徐達、湯和、陸仲亨、費聚、馮國勝等均按品級依次站列。朱元璋待一切禮儀完成後,把他要頒的御旨和批答的奏疏處理後說:“現在四海安定,民有所安,愛卿們有要事可奏上來。”

胡惟庸奏道:“岷、臨、鞏還有元朝叛軍,非大將不足以震懾,臣以爲朱文忠不宜回師,應與沐英合兵征討。”

朱元璋說:“甚合朕意。”他忽然看到了桌子上掛的紙條,那紙條上寫着“陸,驛馬”。朱元璋馬上問:“吉安侯陸仲亨上朝來了嗎?”

陸仲亨急忙出班:“臣昨日歸來。”

朱元璋說:“你明明是前天歸來,卻說是昨日,這裡有什麼說法嗎?”這顯然是點他先拜丞相,後陛見皇帝。

陸仲亨張口結舌,費聚拼命用笏板掩面。

朱元璋又問:“平涼侯費聚來了嗎?”

費聚急忙出班:“臣在。”

“你是哪天從蘇州回來的呀?”朱元璋問。

費聚吸取陸仲亨的教訓,實話實說:“上月二十八。”

朱元璋說:“你倒沒說謊。你回來三天了,能到別人家探親訪友,不來見朕,是何道理?朕派你去蘇州安撫軍民,是大事呀!”

費聚嚇得一聲不敢吱。

朱元璋又從桌下扯出個紙條,拍在桌上,說:“費聚,你身爲欽差,到了蘇州,不好好勤於公事,卻沉湎於青樓,太不成體統!”

費聚跪了下去,連連叩頭:“臣有罪。”他沒想到這種事朱元璋也有本事查清。朱元璋又說:“陸仲亨,你也想學馮國勝嗎?你從陝西回來,一路上佔用了幾匹驛馬呀?”

陸仲亨心裡一驚,他回答說:“三匹。皇上,臣是看驛馬日行千里,快捷,才忘了規矩的。”原來朱元璋爲保證京師和邊關通信快捷,他親手製定了不準任何官員侵佔驛馬的法令。

朱元璋斥責道:“你人未到,便有人告發你了。中原兵禍連年,現在百姓剛剛吃上飯,各戶出捐買驛馬,百姓容易嗎?都像你這樣,看見驛馬好,就自己佔用了,百姓不還得追加捐稅再買嗎?日子久了,就是賣兒賣女也供不起呀!”

陸仲亨跪下叩頭不止,他沒想到從小一起長大的朱元璋小題大做,翻臉不認人。陸仲亨臉上憤憤不平的表情,朱元璋看了個一清二楚,他心裡冷笑,暗道:“你不是不服氣嗎?怕的就是你們這些自恃有功的人胡來,功臣算得了什麼!朕活着你們就不服管,將來還得了?”

“你們二人都是朕的同鄉,開國元勳,但你們不要以爲有了這層關係就可以爲所欲爲了,你們既與朕有這層關係,就應事事做出表率,而不是給朕臉上抹黑。”朱元璋冷冷地說。

費聚和陸仲亨心裡彆扭,嘴上不得不又連連說:“臣知罪。”

朱元璋說:“你們自己說,是什麼罪?”

李善長道:“看在他們屢立功勳份上,又是小過,從輕發落吧。”

胡惟庸也不會放過這機會,道:“最近陸仲亨的兒子陸賢,已召爲五公主汝寧公主的駙馬,有了這層關係,也應從輕處置。”

朱元璋站了起來,拂袖怒道:“這叫什麼話!難道因爲是朕的親戚就可枉法了嗎?”他想了想,從屏風上扯下一紙條,說:“這次先不削封爵,正好前幾天陝西方面告急,匪盜侵州奪縣,十分猖獗,陸仲亨到陝西代縣去捕盜,那裡盜賊爲害最重。”

陸仲亨連連叩頭:“臣謝恩領旨。”

朱元璋又罰費聚到中都去,不是去當監工,是去當十天苦役。

費聚低聲說:“臣謝恩領旨。”

朱元璋又敕令他們走前到午門外去示衆三天,“不必帶枷,自己向過路百姓陳述所犯罪過,多於三十人圍觀的,就要重新說一遍。”

陸仲亨和費聚聽後,臉都綠了,但不得不齊聲說:“遵旨。”

胡惟庸又一次出班告免:“皇上,自我示衆一事就免了吧,總得給他們留點面子。”

“面子留多了,就是給國家留下隱患。”朱元璋冷着臉斷然不許。

沒有捆綁,沒有枷鎖,也沒人看守。陸仲亨和費聚二人在午門外各掛一塊牌子,各書自己的封爵官銜,忍氣吞聲受凌辱,費聚的牌子上除了“犯官平涼侯”外,還有“大都督府同知都督僉事”字樣。

圍觀者如堵,都感到新鮮。有說朱元璋不徇私情辦事公允的,也有說他小題大做、不通人情的,褒也好,貶也罷,都是個轟動,朱元璋“鐵面皇帝”的名聲遠播海內了。

費聚的口脣都乾裂流血了,陸仲亨更是站立不穩,他反反覆覆地說:“我有罪,我私用驛馬……”

費聚則吞吞吐吐:“我……我去逛青樓……”

百姓中有人竊笑:“這點小事就這麼羞辱大臣?”一個老者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不防微杜漸,不得了。”有人說:“這兩個侯爺,聽說都是皇上光屁股娃娃時的好友呢!”也有人說:“這麼懲治,天下百姓纔有望安居樂業呀。”

雲奇一直在人羣中轉悠着,聽着議論。

忽然有幾個人提了水罐過來,給他二人喂水,二人渴急了,貪婪地喝着,費聚說:“謝謝,請問……”

提水罐的人說是胡丞相派他來送水的。

陸仲亨忙說:“回去代我多謝胡丞相,這是真正的滴水之恩啊!”

雲奇看在眼中,望着提水罐的人離去。

怎樣爲官最安全?

朱元璋辦每件事都有頭有尾,他善於用效果檢驗動機。既然大張旗鼓地拿勳臣開刀示衆了,他關心的首先不是陸仲亨、費聚的感受,而是京城百姓和官紳士大夫們有何反響。

胡惟庸說:“萬民交口讚譽,都說皇上不徇私,這麼點小事如此重罰,天下百姓不再擔心貪官爲害了。”

“那也太言過其實了。”朱元璋心裡還是頗爲自得的,他一向主張,不教而誅,是對官吏的刻薄,但屢教屢犯,卻叫他頭疼,有時他也想過,爲什麼殺頭也殺不退貪官呢?

胡惟庸猜到了朱元璋肚子裡的答案,卻不願搶在他頭裡說,故意拿“貪慾”和“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敷衍。

朱元璋卻擲地有聲地說:“是因爲人都存有僥倖心理,總以爲事情做得天衣無縫,不會被人發現,否則,若知道爲金錢所累,丟了性命,連累了妻小,甚至誅滅九族,他一定不會貪贓枉法。”

胡惟庸說:“皇上的判斷切中要害。”

朱元璋問他相不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話。

胡惟庸說不全對。民間也有諺語,魚過千重網,網網有漏魚。

“一語道破了機關。”朱元璋說他有時對誰的話都抱三分疑惑,他更看重自己眼裡看到的。

胡惟庸說:“眼見爲實呀。”

朱元璋又說起胡惟庸上的盛世表,他仔細看過了,“真有那麼多百姓心悅誠服地稱洪武朝爲盛世嗎?”他表示懷疑。

胡惟庸說:“街談巷議都如此,就拿這次懲治吉安侯、平涼侯的事來說吧,我就很難過,他們不該不體諒皇上的良苦用心,不該不知皇上的法度,確實放縱不得,有些名聲大噪的重臣也不忠於皇上,更叫我不安……”他有意地瞥了朱元璋一眼,故作欲言又止狀。

朱元璋道:“你想說什麼?朕看不慣吞吞吐吐。”

胡惟庸說:“臣真不想讓聖上傷心……”這更是欲擒故縱了。

“到底是誰,怎麼了?”朱元璋耐不住了。

胡惟庸覺得正是火候,正好報復劉基,他奏道:“據刑部尚書吳雲稱,劉基不是懂陰陽八卦和相術嗎?自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告老還鄉後,他走遍浙西山山水水,在談洋看中了一塊墳田,據說是龍脈,誰的先人埋進去,定會當皇帝。”

朱元璋臉立刻拉長了,玉束帶也立刻壓到了肚皮下,他問:“有這樣的事?”

胡惟庸說:“不止這些。那塊地是有主的,劉基想買,人家不肯賣,劉伯溫便指使他的獨生子劉璉勾結巡檢,把人家驅逐出境,強佔了那塊寶地。”

朱元璋怒道:“仗勢欺凌百姓,已經是十惡不赦,私買帝王之墳田,這是謀反大逆之罪。”對謀逆的話題,朱元璋不可能冷靜,他諭令馬上派人把劉基父子抓來京師問罪。

胡惟庸假惺惺地說:“他畢竟是皇上奉爲上賓的人,是不是削了封爵、奪回封地就行了?”

憤怒已經使朱元璋失去理智,他說:“朕對他夠敬重的了,他尚且如此,豈可寬恕?我的養子朱文正又怎麼樣?”

胡惟庸這才假惺惺地領命。

示衆的三天期限過去了,李存義代表李善長去慰問陸仲亨。

陸仲亨半臥太妃榻上,對來探訪的李存義說:“勞你和李丞相惦念着,這次可是丟盡了臉面了,明天還得啓程去陝西代縣捕盜。”他不禁一陣陣苦笑。李存義很替他不平,到一個縣裡去捕盜?這是縣令手下的捕快們乾的差事。

陸仲亨道:“這種花樣翻新的懲罰,是皇上存心羞辱我,這比杖一百軍棍都叫人受不了。”李存義說,李善長叫他捎話給他,千萬要忍着點,不可有半點不滿之言漏出去。陸仲亨點頭,他豈不明白。

這時管家來報:“胡丞相來了。”

陸仲亨說:“怎麼好驚動他?若不是他派人送水給我們,不站死也渴死了。”李存義說胡丞相爲人寬厚,善解人意,楊憲抄家那次,胡惟庸放了家人一馬,眼看着楊希聖攜帶大批珠寶出去,裝作看不見。

“這你可別亂說呀,”陸仲亨說,“誰告訴你的?”

“楊希聖本人啊,他對胡丞相感激涕零啊!”李存義說。

陸仲亨召來管家叫他大開中門,他親自出迎丞相。管家出去後,陸仲亨對李存義說:“你在這不好吧?是不是迴避一下?”

李存義笑着說不用迴避,他們是莫逆之交。

“是嗎?”陸仲亨反倒有幾分奇怪了,他一邊更衣一邊說:“胡惟庸這人挺大度,李善長復出,他並沒表示什麼不滿。這本來是對他的相權的一個制約啊,傻子都看得出來。”

第50章 (3)第16章 (3)第35章 (1)第29章 (1)第36章 (2)第13章 (3)第9章 (1)第26章 (1)第38章 (1)第46章 (3)第1章 (1)第28章 (3)第6章 (2)第44章 (1)第50章 (3)第24章 (3)第7章 (3)第44章 (1)第28章 (3)第43章 (3)第51章 (4)第17章 (4)第5章 (1)第9章 (1)第38章 (1)第44章 (1)第20章 (3)第18章 (1)第48章 (1)第35章 (1)第12章 (2)第24章 (3)第50章 (3)第26章 (1)第26章 (1)第12章 (2)第12章 (2)第47章 (4)第48章 (1)第4章 (4)第36章 (2)第9章 (1)第41章 (1)第16章 (3)第11章 (1)第32章 (4)第25章 (4)第51章 (4)第32章 (4)第43章 (3)第39章 (2)第35章 (1)第9章 (1)第31章 (3)第40章 (3)第40章 (3)第47章 (4)第25章 (4)第49章 (2)第33章 (1)第45章 (2)第24章 (3)第4章 (4)第44章 (1)第13章 (3)第54章 (3)第4章 (4)第42章 (2)第1章 (1)第45章 (2)第24章 (3)第5章 (1)第15章 (2)第54章 (3)第31章 (3)第40章 (3)第16章 (3)第23章 (2)第23章 (2)第13章 (3)第22章 (1)第43章 (3)第3章 (3)第26章 (1)第34章 (2)第16章 (3)第27章 (2)第3章 (3)第41章 (1)第17章 (4)第29章 (1)第47章 (4)第40章 (3)第18章 (1)第14章 (1)第35章 (1)
第50章 (3)第16章 (3)第35章 (1)第29章 (1)第36章 (2)第13章 (3)第9章 (1)第26章 (1)第38章 (1)第46章 (3)第1章 (1)第28章 (3)第6章 (2)第44章 (1)第50章 (3)第24章 (3)第7章 (3)第44章 (1)第28章 (3)第43章 (3)第51章 (4)第17章 (4)第5章 (1)第9章 (1)第38章 (1)第44章 (1)第20章 (3)第18章 (1)第48章 (1)第35章 (1)第12章 (2)第24章 (3)第50章 (3)第26章 (1)第26章 (1)第12章 (2)第12章 (2)第47章 (4)第48章 (1)第4章 (4)第36章 (2)第9章 (1)第41章 (1)第16章 (3)第11章 (1)第32章 (4)第25章 (4)第51章 (4)第32章 (4)第43章 (3)第39章 (2)第35章 (1)第9章 (1)第31章 (3)第40章 (3)第40章 (3)第47章 (4)第25章 (4)第49章 (2)第33章 (1)第45章 (2)第24章 (3)第4章 (4)第44章 (1)第13章 (3)第54章 (3)第4章 (4)第42章 (2)第1章 (1)第45章 (2)第24章 (3)第5章 (1)第15章 (2)第54章 (3)第31章 (3)第40章 (3)第16章 (3)第23章 (2)第23章 (2)第13章 (3)第22章 (1)第43章 (3)第3章 (3)第26章 (1)第34章 (2)第16章 (3)第27章 (2)第3章 (3)第41章 (1)第17章 (4)第29章 (1)第47章 (4)第40章 (3)第18章 (1)第14章 (1)第35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