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

“阿彌陀佛!梅施主還放不下嗎?!”了空和尚終於開口了,僕人送來的大部分齋菜都進了他的肚子裡,吃得差不多了,他也該履行一下和尚的本職工作,說出和尚最經常說的話。!。!超。速!更。新

放下,放不下。最簡單的選擇,也是最難的選擇。因爲要放下的不僅是榮華富貴,更要放下內心最基本的堅持,最不能改變的執念。這是困難,但也是梅殷必須要選擇的。

沉默了許久,梅殷遲遲沒有再開口,一個連死都不怕的,此時卻遲遲無法做出活命的決定,王千軍也只能等待。與現代人不同,死亡對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算什麼,道義、信義、忠誠是可以用生命,甚至是全族人的生死來維護的,道德的底線是那麼的難於改變。

但王千軍相信,梅殷會想通的,因爲親情對梅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建文帝已經失蹤了,就算建文帝再次出現,也是迴天乏力,這一切都是天意,天意讓燕王成功了,天意讓燕王成爲了永樂帝。

“天意如此,梅殷有負洪武皇所託,梅殷慚愧啊!”梅殷哭了,洪武皇帝當年的遺囑一直是梅殷說堅持的,也是梅殷內心無法完成的痛。如今,他的心結終於是解開了,在生死一線中,在看透了紅塵種種中解開了。王千軍與了空和尚只是鑰匙,真正打開內心死結的是梅殷自己。

過了一會,梅殷不再哭泣,他的體力不允許他繼續哭下來,他很疲憊了。梅殷最後問道:“不知道衍大師是否能收下一個帶髮修行的弟子?!我累了,朝廷的是是非非再也與我無關了。”

“當然,師父也會很高興的。”梅殷有了這樣的覺悟,那事情也就好辦了。如果梅殷沒有看開,沒有放下,那事情可就麻煩了,王千軍即便救了他第一次,也救不了第二次。

很快,梅殷再次陷入了昏迷,接下去的事交給管家請來的郎中就可以了,王千軍披着寧國公主送的狐皮長袍離開了,了空當然是跟着王千軍會廟裡去,後面就看道衍的本事了,王千軍認爲只需要把梅殷的覺悟告訴師父就可以了。

這一天,梅殷駙馬落水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南京城,各種傳言滿天飛。有人說是梅殷忠於建文帝,不願意繼續爲永樂帝賣命學屈原投水自盡;也有人說是永樂帝決心剷除建文舊臣,所以派下面的親信大臣暗殺梅殷;也有人說是一場意外,是耿炳文在地府太寂寞,來勾梅殷的魂等等。總之說什麼的都有,也導致建文舊臣人人自危。

除了梅殷駙馬落水的消息外,還有寧國公主的消息。消息是從宮裡傳出來的,宮裡的小太監總是多嘴,也有很多人花錢找宮裡的小太監買消息,寧國公主入宮哭訴,抓着皇的龍袍又哭又鬧的事也就這麼傳出來了。宮裡傳出來的消息是,寧國公主哭抓着皇帝的龍袍哭訴道:“皇兄既然要殺駙馬,那就連皇妹我一起殺了。生不偕老,死求同穴!”

皇被寧國公主這麼一鬧,還被打了好幾下,可就是沒發火,還想盡辦法安撫寧國公主,可以說是好話說盡,賠盡了笑臉。在場的小太監幾乎都不相信他們的眼睛,他們從沒見過威嚴的永樂帝這副模樣,如同一個大哥哥正在安撫一個傷心的小妹妹。

因爲都督同知許成的告發,也爲了安撫寧國公主,永樂帝命人將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使趙曦兩人下獄,並派人審問這兩人爲何要謀害梅殷駙馬。當然,救下梅殷駙馬的那位胖和尚還有那個詭異的孩童,也成了衆人口中談論的神秘人,各種猜測都有,但大部分人都無法準確猜測到王千軍和了空的真實身份,寧國公主府也是嚴格保密。

對王千軍來說,梅殷駙馬這件事似乎算完了,因爲他該做的都做了,接下去就看師父道衍如何說服皇帝了。寧國公主這麼一鬧,永樂帝心軟了,梅殷駙馬也願意放下一切,永樂帝當然沒有再加害梅殷駙馬的理由。後面就看道衍如何給永樂帝一個臺階下了,王千軍與了空的身份,瞞得了別人,卻絕對瞞不過永樂帝,因爲永樂帝是一個很難信任其他人的皇帝,皇帝的耳目無所不在。

但讓王千軍沒想到的是,永樂帝如今就站在他的面前,永樂帝親自來到道衍所在的寺廟內,爲的不是見道衍,而是見王千軍這個小孩子。出了王千軍外,王叢雲也在。王千軍在王叢雲的命令下一起跪在了地,跪拜皇帝是封建時代必須要學的禮節,還好大明不是大清,不用見到級就跪着磕頭,跪一下就起來了,恭敬地站在永樂帝的面前。

道衍也在,他就站在永樂帝的身邊,微笑地看着王千軍。王千軍一下就明白了,師父這是要給他一個教訓,因爲王千軍有些太狂妄了,也把很多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王千軍一直在思考永樂帝這個人,可當永樂帝站在他面前的時候,王千軍卻有點呼吸困難,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感受。

永樂帝不是一個文治皇帝,更不是一個正統繼承皇位的皇帝,但也不是開國皇帝,但他的江山是確確實實打下來的,是靠造反奪取的。燕王成功了,從歷史衆多的造反王爺中脫穎而出,不僅成功的成爲了皇帝,並保證了大明皇朝的延續,這在歷史是不多見了,永樂帝是一個特殊的皇帝。

靖難之役打了三年,燕王以幾百王府侍衛發起戰爭,一戰奪取了北京城。與建文帝的南軍數次血戰中,永樂帝無一不是身先士卒,率領這手下的侍衛戰鬥在最激烈之處,先後打敗了百萬南軍,最終奪取了江山與皇位。日後,這位已經身爲九五之尊的皇帝,更是誇戰馬,再次統帥大軍,做出歷代中原漢皇朝的皇帝沒有做過的事情,親自深入草原遠征。王千軍的面前的永樂帝,他不僅是一位皇帝,更是一位統帥,那是從無數次生死激戰中積累起來的殺氣!

也就是這位永樂皇帝,創下了滅十族的先例,南京城破後,被殺者千人,牽連萬人。這就是失敗者的下場,也是永樂帝殘酷的歷史證明。但那又如何?在下一個朝代,一部明史案就牽連千人,幾百人被殺,甚至死人都要被開棺磔屍,更別說那些因爲“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而被殺人無辜百姓。一場文字獄更是連續數代!可悲的是,在後世各電視頻道播放的都是那可笑的辮子戲,歌頌的只有那所謂的康乾盛世。

不思考日後,王千軍現在就看着永樂帝,看着這位歷史爭議極大,卻實實在在激發起中原大地男兒血性的皇帝。永樂帝不開口,其他人都不敢開口。

“叢雲!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好本事啊!”永樂帝終於開口了,一開口的語氣可不怎麼好,就連王叢雲都聽得出來皇帝的憤怒。這一次,王千軍要直接面對永樂帝的怒火,梅殷駙馬這件事玩過火了。

王叢雲拉着王千軍跪了下來,大聲地說道:“萬歲息怒!小兒千軍年幼,無知觸犯龍顏,身爲他的父親,屬下願承擔所有責任,還請萬歲放過小兒。”

一次,王叢雲用他的生命來保護一個女人。這一次,王叢雲又用他的生命來保護兒子。看着這個當年自己身邊最年輕的侍衛,這個也曾經用生命保護過自己的人,永樂帝內心有很多感觸,也有很多無奈。可是,永樂帝依舊憤怒,因爲他想殺的人,竟然被眼前這個黃口小兒救了,這是永樂帝不允許的!

“起來!你不要說,讓你的兒子自己說!”永樂帝讓王叢雲起來,可沒讓王千軍起來,王千軍就這麼繼續跪着,王叢雲急的直看道衍,可道衍依舊是一句話都不說。

“皇,是不是很多人勸皇殺梅駙馬?說梅駙馬一定要殺,不然就會造反,或者對皇不利?!”王千軍就這麼跪着,但是他的頭並沒有低下,而是擡起頭看着永樂帝。

如果王千軍過得了這關,那麼以後的路就好走了,也就能夠得到永樂帝的注意。可如果王千軍過不了這關,王千軍也許死定了,或者是說,他也該出家了。王千軍的心臟跳個不停,但是他的臉除了小小害怕的神情外,還有一絲絲小小的自信!

“謀害梅駙馬者,是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使趙曦兩人,與朕何干?!黃口小兒,不要胡言亂語!”永樂帝當然不會承認梅殷之事與他有關,要一個皇者,一個位者認錯,那是很難的。而如果一個位者經常認錯,那這個位者也是一個失敗的皇者!

作者語:爲自己加油努力,現在只期待更多的推薦票

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
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