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

朱襄得到消息的時候,廣陵城的士人們也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了消息。

他們有些興奮,又有些迷惘。

楚軍要來收復廣陵城了,但他們卻成了痛恨的叛軍的封國。

南楚國?這怎麼行啊!

朱襄的心情就輕鬆不少。

現在項燕已經和張若交戰,大概是想從西往東打,給秦軍施加壓力。

項燕並非莽夫。他知道秦軍的舟師都駐紮在長江三角洲附近,兵力最爲強大。他若直接攻打廣陵城,肯定損失慘重,所以給東邊秦軍充分的退兵時間。

只要他能連克長江北岸西邊幾座城池,秦軍見楚軍勢不可擋,自己就會離開。

船就停在廣陵城渡口,朱襄想走,等探得項燕拔營前來廣陵城的消息時走要和來得及,所以朱襄不急。

他一邊將秦國官吏的家屬撤走,一邊有條不紊地把夏季收穫和耕種的事佈置下去,同時選了一批當地的楚國士人和和氣氣做交接。

陳啓被廣陵城中衆士人推舉爲新的廣陵縣令,被朱襄帶在身邊,手把手教導如何繼續廣陵已經起步的工作,耕種、水利、城池修繕、稅收……

“稅收這一塊,南楚國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希望陳老能勸說南楚君,至少今年不要大幅度更改稅收政策,有利於生產恢復。”朱襄道,“鄭國已經快把水利渠道接下來的工程建議準備妥當。你們可能不會信任秦人,請南楚君派來工匠看一看再建,最好別荒廢。”

陳啓恭恭敬敬道:“是,長平君。”

朱襄道:“如果南楚君沒有派人來,你們湊一湊錢,把標紅的那幾條水渠修了。把這幾條水渠維護好,廣陵城周邊的基礎灌溉也能滿足了。”

陳啓道:“長平君放心,老朽一定能勸服城中人。”

朱襄笑道:“那我就放心了。雖然下次再見,你我就是敵人了,但……唔,也不一定,我又不打仗,都是等城池攻破後來幫忙重建。”

陳啓也不由失笑:“老朽年紀大了,恐怕也不一定等得到再次與長平君見面的那一日。”

朱襄道:“那挺好。”

他低下頭,繼續把已經準備好的交接文書一件一件反覆叮囑陳啓。

陳啓和他身邊被新選出來的楚人官吏心情很複雜。

他們心中對秦國很排斥,對長平君的態度也算不上好。

不過長平君從來沒在意過他們的態度,只要他們能把吩咐的事辦好,還會誇讚和獎賞他們。

現在長平君要離開廣陵了,居然像是普通要卸任的縣令一樣,還把未完成的事安排下去,好好地將每一項工作都佈置好,讓後來者可以立刻接手。

按照常理,秦國棄城退兵時,爲接下來接管城池的人制造麻煩。

搶奪和燒燬糧倉是常見的事,有的人在撤退前甚至會把城牆、房屋全部毀掉。

長平君若直接退走,什麼破壞都不做,就已經是這個時代難得的仁人君子。他居然還盼着自己離開之後,廣陵城能繼續繁榮?

他們看長平君的頭頂,好像頂着一個“傻”字。

傻,太傻了。

朱襄給這一批楚國官吏安排完事後,終於有個暴脾氣的壯漢官吏忍不住,問道:“朱襄公,你是秦國的長平君,你現在爲廣陵做的事,豈不是資敵?”

陳啓使勁乾咳,阻止那個脾氣暴躁的壯漢官吏。

說什麼呢!人家長平君給廣陵的好處,你就拿着,揭穿幹什麼!

朱襄無奈地一笑:“不是資敵。你們也看到了,秦國有再次一統天下之勢,楚人將來也是秦人。先把底子打好,將來我回來時才輕鬆一些。”

在場楚國官吏皆臉色煞白。

朱襄輕嘆道:“廣陵離中原遙遠,你們對天下大勢可能不是特別清楚。”

他對着西邊一拱手,道:“自秦昭襄王以來,秦國就已經有吞併天下之勢。如今秦國兵鋒暫緩,只是因爲秦國不是爲攻城略地而出兵,而是爲天下一統而出兵。每一處打下的土地,都要讓黎民百姓歸心後,再打下一處。”

朱襄掃了在場楚國官吏一眼,道:“你們雖然對中原情況可能不是特別瞭解,但南秦三郡離你們只有一條江水。以前這裡是吳越之地,後來被楚國攻佔,現在歸於秦國。世事輪轉,即是如此。”

焦勻抱着劍瞥了那幾個想要和朱襄爭論的楚國官吏一眼,想要出聲的人立刻噤聲。

長平君雖是仁人君子,秦軍可不是。

當李牧攻佔廣陵時,可沒少殺人。

那壯漢支支吾吾道:“但你把糧食送給項將軍,不就是資敵嗎?”

陳啓趕緊拉住壯漢,道歉道:“長平君,這是個粗人,別聽他胡說!”

朱襄擺了擺手,道:“一縣之糧,給了他又如何?吃不到幾日。不過你們還是想辦法把糧食保下一些吧。廣陵城糧倉本就已經空了,就等着這批水稻成熟。若楚**隊把糧食全搶了,你們就辛苦了。”

朱襄說完,沒有再等這些人說話,讓他們退下。

焦勻將陳啓等人送到門口,回來後問道:“真的把糧食送給他們?”

朱襄平靜道:“人心都是肉長的,知道誰對他們好。秦人來廣陵城之後給庶人分田,教導庶人種植,眼見着快收穫了,楚軍將糧食搶了,你說他們還會對楚國歸心嗎?”

焦勻道:“朱襄公看到的是庶人的心,不是士人的心。”

朱襄搖頭:“士人的心也是肉長的。他們就算平時看不到庶人,但當週圍一片欣欣向榮,突然變成了地獄,他們也會心痛。再者,秦國還未在廣陵城周圍分田,最肥沃的田地,都是那羣士人的。若糧食被搶,他們損失最爲慘重。”

焦勻問道:“朱襄公確定項燕會劫掠?”

朱襄淡淡道:“哪**隊攻城之後不劫掠,不說楚軍,秦軍也不例外,兵過如篦。”

攻城後劫掠是提升士氣,獎勵兵卒的慣例。能約束兵卒的將領不僅少之又少,即便將領有心約束兵卒,還得給兵卒提供足夠多的非劫掠也能拿到的獎勵。否則將領約束兵卒劫掠,就會造成軍隊譁變。

即便是後世公認較爲愛民的李世民,征戰的時候都是“就地取糧”。

大唐初年後勤搞得一團糟,五隴阪之戰的地點離京城不過一百里,李世民的兵都無糧可吃,“舉軍失色”,著名哭包李世民又氣又餓哇哇大哭。

這樣的後勤,初唐將領不就地取糧都沒法打。

大唐初年並非真正的亂世,隋文帝的治理成果仍舊還在,在唐太宗時期隋朝所置糧倉都是滿的。這種條件下打仗都得劫掠保證後勤,戰國時代這樣的糧食生產力和運輸能力,就更不用想什麼部隊紀律了。

李牧率領的軍隊現在不劫掠,也只是瞧不上那點東西,所以故意做一做高姿態,減少楚人抵抗而已。

所以朱襄對項燕所率領的楚軍沒有任何期待。

看看項羽其人,就知道楚國的老牌貴族是個什麼模樣。

焦勻道:“即便沒有這些好處,朱襄公也不會毀掉糧田。”

朱襄瞥了焦勻一眼:“就你話多。不過我會佈置好,不會資敵。”

焦勻心道,朱襄公看來對那楚人說他“資敵”很不服氣。

焦勻跟隨朱襄許久,待的還是朱襄常在的廚房,朱襄知道焦勻對他很瞭解,看見焦勻的表情,就知道焦勻在心裡促狹他。

別看焦勻平時面癱似的,其實心理活動特別活躍。

朱襄轉移話題:“浮丘隨蒙恬去打探項燕消息,怎麼還沒回來?這人也是,跟着蒙恬去幹什麼?”

焦勻道:“他會多種吳越語言,比蒙恬更容易探得消息。”

朱襄嘆氣:“好端端的一個儒士,不留在我身邊幫我處理文書,總愛往外跑。”

焦勻心道,儒士和處理文書之間沒有必然聯繫,而且師承孟子和荀子兩家的儒士都喜歡亂跑。

朱襄抱怨了幾句,又叫了一批楚國士人進來,繼續交接工作。

第二日,浮丘黑沉着臉回來,還帶來了幾個衣衫襤褸,但頭冠仍舊端正的士人。

浮丘開門見山道:“朱襄公,項燕屠城了。”

朱襄手一抖:“什麼?!”

浮丘帶來的人跪在地上,哭着將事情道來。

最初項燕遭遇了抵抗,入城後說城民幫助秦國,背叛楚國,於是准許全軍劫掠屠殺一日,以儆效尤,並放火焚燒了城池。

如此行爲後,秦國攻佔的城池立刻發生了譁變。城中居民本就不服秦國,他們擔憂被項燕屠城,所以想在項燕來之前趕走秦軍。

秦軍或許早就接收到了李牧的命令,表現得很剋制。

他們迅速將人手撤離,帶走一半糧食,然後開倉放出剩下一半糧食,撤回到長江南岸。

楚人本以爲秦人已經撤走,自己一定安然無恙,但項燕入城時仍舊縱容劫掠。

“若只是劫掠便罷了,他還命令我們舉家搬離,內遷三十里!”那楚國士人失聲痛哭道,“若不從者,皆判投靠秦人獲罪,或處斬,或爲奴!朱襄公,內遷三十里,我們怎麼活,活不下去啊!”

朱襄收在袖口的雙手握緊。

內遷令!

沒想到項燕居然做出瞭如此殘忍的決定!

不,這不是項燕一人能決定的。一定是楚王和南楚君共同的決定,是楚國高層士大夫共同的決定!

內遷令啊……朱襄閉上雙眼。

項燕此舉,在戰略上很正確。

最著名的內遷令,當屬順治年間的沿海內遷令。

當時清朝無水師,爲避免臺灣的鄭成功與沿海臣民勾結,也爲了給清軍迎擊鄭成功留下足夠的縱深,順治下令,魯、江、閩、浙、粵等省沿海百姓內遷三十至五十里,“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

南楚國的內遷令,與此類似。

楚國見識到了秦國舟師之利,知道就算秦國現在退兵,也不過是權衡利弊後主動退兵,並非真的沒有勝算。

在江邊與秦國舟師爭奪,楚國勝算很小。與其將長江北岸幾座城池留給遲早會回來的秦國,成爲秦國舟師掠奪的補血包,不如毀城內遷,在陸地上堅壁清野,層層設卡。

秦國如果要攻打南楚國,就只能先上岸,再長途行軍。途中行跡不僅在層層堡壘的瞭望下一覽無遺,秦軍沿路得不到任何補給,補給線也會拉長。

那時楚國只需要依託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即可。

這在戰略上沒有任何錯誤,沒有任何錯誤啊。

戰國各國打仗時多采用堅壁清野,在激烈爭奪的城池之間驅趕庶人,燒燬農田村莊,不準墾荒耕種,以增大敵人攻打時的補給壓力。

南楚國的內遷令不過是加強版的堅壁清野而已。

“先帶他們去休息,將這件事提前告知陳啓等人。”朱襄深呼吸,恢復平靜。

浮丘面露悲哀道:“是,朱襄公。”

跪地慟哭的楚國士人沒有懇求朱襄什麼,只是哭着隨浮丘離去。

他們能懇求朱襄什麼?難道懇求隨朱襄南渡嗎?

待人離開後,因驚訝而站起來的朱襄跌坐在椅子上,單手扶額。

焦勻嘆氣道:“不愧是項燕,此舉真狠。”

李牧將軍吞併楚地的策略並非着眼於一城一地,而是依託南秦逐漸恢復的經濟和朱襄公的名聲,不斷向長江北岸輻射影響。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牧將軍採用的就是“上兵伐謀”。

項燕此舉雖粗暴,卻也是破解李牧將軍“上兵伐謀”的最好策略。

焚燬長江北岸碼頭城池,內遷楚人三十里,隔斷南秦對楚地的影響,李牧將軍此前諸多佈置都作廢了。

內遷楚人會造成諸多災難。項燕打完這一仗後就會回楚王身邊,南楚君不能將他推出來抵擋內遷楚人怒火。所以項燕自己會安然無恙。

而南楚君肯定會將怒火引向秦國。正因爲有秦國的危險,沿江楚人才能不得已內遷。楚人不敢憎恨能殺他們的南楚君,也無法憎恨已經離開的項燕,只能加倍地憎恨秦國。

秦國通過貿易戰和李牧放糧、朱襄聲望編織的攻心一計,全部前功盡棄。

狠,是真狠。

不僅是讓楚人生靈塗炭的狠,這一對策也又狠又準地擊中了秦國的佈置,給秦國滅楚戰略狠狠一擊。

“我想自己靜一靜。”朱襄扶着額頭道。

焦勻點頭離開。

踏出門扉時,他回頭看了一眼。

朱襄的身體微微顫抖,似乎在竭力忍耐什麼。

焦勻仰頭看天。

沿江楚人內遷三十里,民房農田皆焚燬,他們吃什麼,住什麼?

內遷三十里後的那片土地又不是無主的。

就算楚人不抵抗內遷令,乖乖隨南楚軍隊遷徙,他們能活下來多少?

這一點,一千多年後的順治朝沿海內遷令研究能給焦勻答案。

沿海內遷令在康熙臺灣一戰後作廢。根據明代《嘉靖太平縣誌》與清代的《嘉慶太平縣誌》的人口對比,處於內遷範圍內的太平縣已經結束了內遷令一百多年,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穩定地人口增長,人口數量也僅僅是嘉靖年間的一半。可見沿海內遷令對百姓的摧殘。

這段時間也有不少清朝官員寫下憐憫百姓的詩歌,描繪沿海百姓內遷的慘景。

老百姓賴以生存的財產就是房屋、土地和糧食,就是地主能帶上些金銀細軟,留下的財產也是大頭,而普通老百姓根本沒什麼金銀細軟。

房屋農田燒燬,他們踏上內遷的道路時,與流放何異?途中老弱者死傷無數。

順治年間其實比南楚還好些。

順治當時已經入主中原,幅員遼闊,所以在內遷時劃定了遷徙區,如果內遷的沿海居民能活到遷徙地,有田有地,再熬到糧食成熟,總歸是有條活路。

但南楚國就這麼點地,內遷的楚人能去哪裡?

朱襄放下扶額的手,鋪開紙張,磨墨寫信。

他這封信不是寫給嬴小政,也不是寫給李牧,而是寫給項燕和南楚君。

他在信中詢問,楚人內遷後有何措施,是否給他們已經安排好活路。

如果沒有……如果沒有,請項燕和南楚君放楚人南下求活!

朱襄重重下筆,力透紙背。

……

李牧還未從南越回到吳城。

現在消息流通不暢,李牧得到燕國出兵的消息時,項燕已經出兵。

李牧雖然經過判斷,知道楚國肯定會出兵,所以立刻往回走,但也需要時間。

嬴小政急得每日都要在渡口上揹着手逛一圈,見到秦人官吏回來,就上前問一聲“舅父舅母可好”。

在得知舅父舅母非要把廣陵城的事處理好之後纔回來,嬴小政氣得想自己划船去對岸,把舅父舅母綁回來。

李斯和韓非一左一右把嬴小政死死按住。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要是真出了什麼事,楚人把朱襄公和太子一鍋端了,他們該怎麼辦?

韓非語出驚人:“朱襄公名聲大,即便被俘,楚人也會禮待。”

李斯罵道:“韓非,你可閉嘴吧!”

韓非疑惑:“我沒說錯。”

李斯罵道:“閉嘴!”

韓非看向嬴小政已經充血赤紅的眼睛,情商上線,乖乖閉嘴。

雖然他心裡仍舊委屈。

他沒說錯啊,朱襄公夫婦肯定不會有危險,頂多被請去陳都做客。他這是在安慰太子。

嬴小政把按住他的李斯和韓非推開:“趕緊去問老師走到哪了?讓老師親自把舅父舅母捆回來!”

韓非擡腳邁出一步,回頭:“真捆?”

嬴小政咆哮道:“把舅父捆回來!把舅母請回來!只捆舅父!”

韓非提着下裳小跑離開,決定親自去找李牧將軍,可不能把話傳錯了。

嬴小政氣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右手握拳使勁砸桌子。

李斯趕緊給太子順氣:“太子,夫人與朱襄公同在廣陵,朱襄公即便想自己冒險,也會先將夫人送回來。若夫人未單獨回吳郡,就證明廣陵並無危險,朱襄公也沒想過去冒險。”

嬴小政粗聲粗氣道:“希望舅父能有自知之明。他留在廣陵又能如何?他難道還能守城?他連我君父都打不過!”

李斯:“……”這話就不是他該聽、該回答的了。

他假裝什麼都沒聽見。

嬴小政知道李斯說得很對。

舅父十分愛護舅母,就算舅父腦子抽了想要冒險,也會先把舅母騙回來。

而舅母就算知道舅父騙她,肯定也會裝作受騙回來。因爲舅母知道舅父一人去冒險,成功的概率才最大。她即便心中不願,也不會拖累舅父。

舅母總是很聽舅父的話,留在安全的地方等舅父回來。

嬴小政揉了揉右手,恢復冷靜:“派人向廣陵送信,問問舅父究竟要做什麼!”

李斯道:“是!我親自去送信!”

嬴小政甕聲甕氣道:“如果舅父舅母不回來,你也別回來了。”

李斯苦笑道:“是!太子!”

他就知道會這樣。

朱襄公啊,你可千萬別亂來。

朱襄此時沒想亂來。

他即便想亂來,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對面可是項燕,他難道能用廣陵城這點守軍把項燕打退?不可能。所以他什麼都做不到。

他只能徒勞無用地寫信請求項燕和南楚君放過楚人,同意楚人南下逃命,然後將這件事通知廣陵城的人,讓他們做好準備。

陳啓抓着朱襄的袖口,雙眼無神道:“長平君,是真的嗎?怎麼可能是真的?項燕將軍怎麼能這麼對我們?”

朱襄鎮定道:“現在沒有慌張的時間了。趕緊搶收糧食,哪怕沒成熟的水稻也能吃,總比什麼都沒有強。想南下的跟隨守軍南下,南邊還有很多田地可以開墾,雖然艱苦一些,總歸有活路。在北邊有關係的士人,提前準備好行李,待項燕一來就開門迎接,乖乖北遷。”

陳啓垂淚,仍舊不敢置信:“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有楚國士人承受不住噩耗,暴起怒罵道:“都是你們!都是你們秦人來了,我們纔會遭此厄運!”

朱襄身後護衛皺眉,亮出刀劍。

朱襄擺手,冷漠道:“你是想繼續自怨自艾,還是趕緊行動起來,爲自己和鄉親找一條活路?還是說,你要現在就把我罵走,拒絕秦人的所有幫助,自己去面對楚軍屠刀?”

陳啓一抹眼淚,回身狠狠抽了罵朱襄的士人一巴掌:“夠了!秦軍佔領廣陵的時候不殺我們,楚軍回來了卻要殺我們!這天下爭奪,多少城池幾經易主?誰見過收復自家城池的時候,殺自家的人,毀自家的城!楚人根本沒把我們吳越人當作自家人!”

他蒼老的雙手狠狠顫抖,轉身狠狠跪下,朝着朱襄磕了一個響頭。

“求朱襄公救救廣陵人!”

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202章 敵友相送別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13章 新鮮生土豆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18章 滅六國號角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9章 羊肉湯泡饃第169章 我上奏廢后第228章 叛逆趙王偃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157章 守孝豆腐乾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170章 擺事實證據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68章 番外一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21章 果醬蒸蛋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07章 君子僞善心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64章 荀子木柺杖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40章 茱萸土豆粉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5章 始皇童子尿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52章 豆葉小米粥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
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202章 敵友相送別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13章 新鮮生土豆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18章 滅六國號角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9章 羊肉湯泡饃第169章 我上奏廢后第228章 叛逆趙王偃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157章 守孝豆腐乾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170章 擺事實證據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68章 番外一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21章 果醬蒸蛋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07章 君子僞善心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64章 荀子木柺杖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40章 茱萸土豆粉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45章 油酥滷雞鴨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5章 始皇童子尿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52章 豆葉小米粥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