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

楚王啓可以算是秦國被滅的諸國中最堅韌也最清醒的楚王。

他大開宮中寶庫勞軍,動員城民加入守城,親自披甲到城牆上慰問守城的將士;

他深知領導者不能亂插手的道理,守城的事都交給將領,就算有人反對守城將領所做的一些決定,但只要沒有出現失誤,他就全部壓下,讓將領可以安心;

他還不斷派人突圍,試圖去聯繫項燕,告知項燕城中的情況。

可以說,楚王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事。

楚王啓看着城下楚軍潰兵,長嘆一口氣。

他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但也是徒勞啊。

"大王,快逃吧!"看見城下這一幕,楚國衆位世卿貴族十分絕望。

項燕不僅是楚國唯一能打的楚將,還帶走了楚國最後一支精兵!現在項燕已敗,楚國還有什麼抵抗秦國的希望?!

楚王啓掃了衆人一眼。

他哂笑:"如果寡人繼續堅守,爾等會把寡人綁了送給秦軍嗎?就像燕王遭遇的那樣?"士卿大夫立刻道:“大王說什麼胡話?”楚王啓搖頭:"不是什麼胡話。"

現在最絕望的不是項燕戰敗,而是六國僅剩下楚國啊。就算逃了又如何?楚國四面臨敵,仍舊難逃被蠶食殆盡的結果。

秦王善待六國舊貴。將來秦國打下楚國之後,楚地肯定仍舊需要楚地士人治理。他的身邊,有多少人已經起了投秦的心?

之前項燕大軍在外,項城還有守下的希望,所以這些投降心思被壓了下來。

現在唯一可能能與秦將拼一拼的項燕已經潰敗,放眼楚國,哪裡還能出現一個力挽狂瀾的人?不過垂死掙扎。

“寡人自秦來楚,已經知道是徒勞。”楚王啓回憶自己在秦國的生活。

秦王真的對他很好。如果他肯好好給秦王做事,身爲外戚,他一個封君稱號少不了。

一步踏錯,他短短的一生,就顛沛了半生。若回到過去,他還會選擇這條路嗎?楚王啓不知道。

他當時決定歸楚的時候,楚國的國土還很遼闊,實力還很強大,還能與秦國抗衡。那時的君父還不昏庸,春申君還在爲令尹。

誰知道歸國短短几年,輝煌的大廈突然傾倒,堂堂荊楚八百年轉眼煙消雲散?

"大王,我們退回陳,還能守!"有卿大夫道。楚王啓回憶結束,淡淡道:“如果能退回去。”

他知道大勢已定,但仍舊想要抵抗到底。或許直到身邊所有支持自己的人都戰死,纔不辜負自己選擇這一條不歸路?

楚王啓沒有開城門,任由潰兵在城下絕望地哀嚎。

李牧重新回到項城之下,驅趕楚軍用手中的兵器絕望地敲擊城牆和城門,消耗城樓上的防守武器和兵卒。

他一手拿着望遠鏡,一手執鞭指着城樓: "楚王就在城樓。他大概是在看項燕在哪裡。"

蒙恬笑呵呵地提起一個滿臉血污的腦袋: "這裡!"

李牧道: "拿去給他看。"

蒙恬策馬上前:"好嘞!"

李牧隨意找了一個楚人的腦袋,讓蒙恬掛在旗杆上。

"項燕已死!速速投降!"

蒙恬得意洋洋地舉着旗杆,在楚王啓所在的城門下使勁炫耀。

楚國大軍已經潰敗,蒙恬那神情中的得意又不似作僞,城牆上的人還未信,城牆下的潰兵先信了。

他們有的直接轉身跪地投降,有的更加瘋狂地敲擊項城的城牆和城門。

“項將軍已死”的話不斷在潰兵中響起,壓過了蒙恬洋洋得意的聲音。這羣潰兵中有混進去的項燕。

他很想跳出來大喊“我沒死”,被親衛和副將死死按住。

"將軍!秦人就是在詐你!"

項燕當然知道,但他心焦啊。

項城那羣人本來就是一羣庸碌。他們若以爲自己死了,守城兵卒士氣低落,項城就危險了!

項燕可不認爲守城的兵卒會因爲哀傷自己的死亡而“哀兵必勝”。 “哀兵必勝”的前提是兵卒戰鬥力和意志力本來就不弱,且對死亡的人很有感情。

項燕把忠於自己的將士都拉出去遠征了,項城留下的戍卒大多是羋姓的私兵,他們對自己沒有太多感情。

果然如項燕所料,當城下人喊着“項燕已死”後,楚王啓好不容易穩定住的局勢又糟糕起來。兵卒士氣低落,卿大夫中又有人勸說楚王趕緊逃走。

楚王啓淡漠道: "即便是寡人想逃,又如何能逃?爾等是想讓寡人當誘餌,自己好投降。"楚王啓懶得與這些人周旋,直接戳破了他們的心思。

現在項城被秦軍大軍所包圍,還有項燕的潰兵阻隔,他怎麼可能突圍?

若他能突圍,何至於與項燕失去聯繫?

這羣人打的主意,不過就是想騙自己開城門,然後自己被俘虜,他們順勢投降。衆卿大夫立刻跪地發誓,自己沒有這個想法。

楚王啓瞥了衆人一眼,道: "若想逃,寡人可開城門,讓爾等先逃。"

楚王啓說出此言後,說要逃走的人立刻噤聲。

誰先逃出去,誰就成爲靶子,他們纔不傻。

楚王啓深深嘆了一口氣。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堅守城池到城破,然後戰死;一條路是守城兵卒傾巢而出,自己混在其中逃出去,到北邊繼續抗秦。

但楚國的國土面積就這麼點大,還幾乎全是平原地帶。項城已經是最中心的城池。

他往北與秦國關東毗鄰,往南全是南秦軍隊控制的地盤。天下除了楚國就只有秦國,他又能往哪裡逃?

就在楚王啓爲難的時候,潰兵居然在項城城牆上生生砍出了一條口子。

雖然守城兵卒用引弩逼退潰兵,很快就運送石土將城牆缺口堵上,城中的士氣難免變得更低了。楚王啓沒有再到城牆上。他將自己關在了宮殿中,捂着頭思考自己的後路。

這時,李牧派人在城牆下送信。

守城將領讓人用繩索吊着竹籃把信吊了上去,送給了楚王啓。這信當然是勸降信。

“我知楚王想要爲楚國殉,但請楚王留下楚王宮所存典籍。楚國八百年,過往皆在典籍中,楚王可爲楚國殉,楚國的過去不該爲楚國殉。"

楚王啓看到信後愕然無比,他失聲笑道: "這是勸降?"

他笑得直抹眼淚,都笑咳嗽了。

“不愧是朱襄公的友人,非尋常將軍。”楚王啓確實想一把火燒了楚王宮,看到李牧的信後,他被說服了。

既然秦國沒有想過焚燬楚國的過往,那自己怎麼能把楚國的過往焚燬?楚國雖滅,過往猶存。那些過往都在他從陳都搬來的一屋子典籍中。楚王啓的心突然通透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項燕還在想如何入城保護楚王啓逃走時,楚王啓給李牧遞了投降的文書。

"寡人可降,只請勿傷國人。"

李牧接到楚王啓的信後長嘆一聲,對秦軍下令,入城後不可掠奪。他會整理城中財物,悉數分發給秦軍。

李牧帶兵向來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後擄掠也能積攢大筆財富,所以他所帶的兵軍紀十分不錯。

蒙恬樂呵得就像是一個初上戰場的小兵似的,身爲副將卻去親自傳令。

秦軍上下得到命令後沒什麼反應。

他們跟隨李牧十幾年,破城就再沒劫掠過,將軍不強調也會這麼做。劫掠還可能自己受傷死亡,等着武成君給他們分東西,分得的財物才更多。

李牧向軍隊下令之後,又出面勸降城下楚國潰兵,並打開一條通道,讓不願投降的潰兵離開。項燕驚訝無比。

這些潰兵將來組織起來,都能繼續抗秦。自白起首推殲滅戰後,其他六國有樣學樣,都知道不能給敵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殺多少人就殺多少人。何況秦國的軍功制可是人頭制!李牧居然將潰兵放走,豈不是放虎歸山?!

項燕看不懂李牧現在所做的決定。

但李牧給他留了一條生路,他擡頭看了一眼城牆,還是順着那條生路離開了。他見李牧此舉,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麼他也就沒必要再留在這裡。

項燕決定回到陳都,聚集潰兵,推舉一位楚國宗室爲王,繼續抵抗秦國。

"將軍,你給楚王展現的誠意太大了,他出爾反爾該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搖頭道: “我本來入城就不會劫掠,算不上誠意。至於放過潰兵……呵,潰兵砍了一天城牆已經力竭,他們本來就已經無用,該被驅離戰場,以免干擾秦軍攻城。"

蒙恬道:"給潰兵留一條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讓潰兵消耗秦軍?"

李牧露出讚許的笑容:“現在拿下項城纔是要事。拿下項城,楚國殘餘城池就能被輕易攻破。若有殘兵到其他城池,也不過是將我們輕易擊敗項燕,和楚王已經投降的消息傳過去,極大地削弱敵人士氣而已。"

蒙恬再次受教。看來打仗也不能一味殲滅。

秦軍自己派人去宣揚項燕已敗、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這羣潰兵四處逃竄宣揚的效率高?

何況他們都嚇破了膽,不知道會給秦軍編排什麼比現實更神奇的事蹟,比秦軍實話實說更能嚇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記下。他在武成君這裡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就是爲主將者不會着眼於一場戰役。主將在開戰前就要決定好既定目標,每一場戰役都是爲了這個目標。這就是全局觀。

蒙恬仰頭看着四十過半,仍舊意氣風發的將軍,心中充滿了嚮往。

我將來也要成爲這樣的名將!

李牧道: “不過我相信熊啓,他既然說要投降,還開出了‘勿傷國人’的條件,就是真的想降了。"

蒙恬點頭。

如李牧所料,楚王啓在看到潰兵被秦軍放走之後,真的率領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僅爲李牧奉上了降書,還給楚人發佈詔令,讓他們投降秦國。

秦國已經盡取天下,只剩下楚國這少許幾塊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經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過是徒增傷亡。

楚王可以爲楚國殉,但楚人不需要。他們可以成爲秦人。

楚王啓又給秦王政寫信,希望秦王政能成爲一個愛民勤政的賢明君王,成爲天下人的明君。“你如果去咸陽,可以富貴終老。”李牧道。

他明白自家學生的性格。對韓王、齊王等國君,政兒是捏着鼻子對他們好,遲早會悄悄折騰他們。

楚王啓這樣身上有閃光點的國君,政兒會真的保他一生榮華富貴。

楚王啓道: "縱觀六國,無一位國君殉國。總該有一位國君,讓後世人對這個時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

他仰頭看着楚國的天空: "楚國八百年,末代楚王總該有些氣節。"

李牧道: "請楚王放心,我會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還活着,過得很好。"楚王啓驚訝地睜大眼睛,然後哭着笑道:"我這一生,唯一愧對的就是親母。"說完,他朝着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後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見祖上,不堪入祖陵。請將寡人葬在春申君身側。春申君或許不會嫌棄我。”楚王啓擦了擦臉上的塵土,繫好了頭冠, "寡人……我盡力了,春申君應該不會怪我。"

李牧道:“當然。若楚王順利繼位,與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許楚國會成爲秦國大患。”

楚王啓笑道: “這是我這一生聽過的最高的評價了。”

他取下腰上長劍,嘆息道:"此劍爲我還是太子時,春申君所贈。"楚王啓在羣臣的哭泣聲中,用春申君所贈寶劍自刎,仰面緩緩躺下。李牧半路在楚王啓身邊,深嘆一口氣,回頭令秦軍肅穆默哀,爲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國,請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對楚國衆臣道,"不要辜負楚王犧牲,請諸公去剩餘城池勸降。"

卿大夫皆哭泣着答應。

楚國此刻還不算被滅,但楚國已滅。

就算之後有人自稱楚王, "末代楚王"這個名號,只會死死地釘在楚王啓身上,無人能奪。李牧在想,政兒得知此事後該如何應對?楚王啓這一死,會讓他在楚人心中地位變得很高啊。

咸陽城在半月後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秦王政沉默許久,對張良道: "看看楚王,再看看韓王!"張良“啪”的一聲把手中文書砸在了書案上。秦王政收回視線,繼續沉思。

半晌,他道: “就給楚王啓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將他們供奉起來。”

張良道:“你不怕他們聲望太高?”

秦王政道: "他們聲望高,才能讓楚人對楚國更加離心。若春申君不被賜死,若太子啓不被廢棄,楚國何至於如此?"

張良木着臉道: "楚國的結果還是會如此,只是秦國會打得困難些而已。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不可阻擋。"

秦王政道:“當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發出一聲嘆息: "六國君王,僅有楚王啓還算有些國君的模樣。可惜楚王啓竟然不是正常繼位,而是被項燕擁立。"

張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啓這樣被將領擁立上位的國君,得位可謂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國有秦國這樣的外敵,項燕擁立他當楚王,他楚王的權力肯定會旁落了。

楚王啓繼位的時機也不好。他繼位的時候,楚國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塊地,幾乎滅亡的時間就已經擺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啓自己所說,他去當這個楚王的時候,就是奔着亡國之君去的。

如果說公子啓從秦國出逃時,那個"楚王"的位置還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選擇情有可原。但他從魏國再次前往楚國時,就已經完全和利益無關了。

楚王啓確實值得敬佩,也值得與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國其他國君,一個個天潢貴胄,幾乎沒有吃過苦,繼位十分順利。就算是趙王偃繼位時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過幾日王位爭奪便平息。

那些國君被國家國民奉養,卻不思回報;楚王啓生長於秦國,卻願意爲楚國殉死。

真是諷刺。

“那項燕似乎想擁立個楚國宗室當王,繼續與秦國爲敵?"秦王政譏笑道, "他還真是折騰,全家都在秦國了,還那麼折騰。"

張良阿道: "雖然項燕無用了些,但精神可嘉。"

秦王政搖頭: “精神?什麼精神?楚王啓以自己的性命讓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現無謂的傷亡。但項燕呢?他捆綁楚人,徒然製造更多的傷亡。楚人是該感謝他,還是該恨他?"

張良: "誰知道?我等又不是楚人。"

秦王政道: "哦,對,你對韓王現在……"

張良抽出劍,狠狠砍掉了秦王政書案的一角,然後把旁邊椅子踹倒在地,憤怒轉身離開。秦王政嘆氣,對蒙毅道: "你看他,是不是脾氣越來越不好了?"

蒙毅:"……"

蒙毅本來想一直跟隨朱襄。但朱襄擔心張良會和政兒起衝突,所以讓蒙毅趕緊回去。有蒙毅打圓場,或許政兒和張良不會鬧得太厲害。

於是蒙毅不情不願地回到了秦王身邊,也成爲了秦王的內吏。

張良身爲韓人,雖是韓非的弟子,要當內吏也得先立下功勞才能服衆。蒙毅自祖父起就是秦國重臣,秦王政可以隨意提拔他。

蒙毅回到咸陽宮後,看見秦王和張良三天兩吵,終於明白張良爲什麼死活不肯來咸陽。他曾經憤怒張良居然輕視秦王。秦王讓你當內吏是看得起你,你居然還不滿?現在他開始同情張良了。

他想起兄長給他寫的信。蒙恬在十幾年前隨朱襄公南下後,常在信中對秦王進行委婉控訴。隨着蒙恬逐漸長大,信中控訴越來越少,他都快忘記了。

蒙毅因爲害羞,不敢去朱襄公身邊,沒有伴隨秦王政長大,所以對秦王政的瞭解不深。雖然有蒙恬書信給他預警,但他所看到的秦王政,是一個非常成熟且冷酷的人。

秦王政還是太子的時候,在咸陽就處理過多起大事。先王處理一些大案的時候,經常是太子政親自操刀。

比如誹謗朱襄公的大案。

所以蒙毅心中的秦王政形象,一直很高大很光輝。他實在是沒想到,秦王政居然還有這一面。

你氣跑了張良,對你有什麼好處?我們還要張良回來幹活啊!

"唉,他又跑了,他的事……"秦王政道, "你把文書抱去張家,告訴他兄長,張良又發脾氣了,讓他兄長勸他好好做事。"

蒙毅忍了許久,實在是忍不下去。

他仗着自己也是朱襄公的晚輩,對秦王政發起了質疑: "君上,你爲何非得惹張良生氣?"

秦王政理直氣壯:"寡人只是和他開個玩笑,是他自己器量小。"

蒙毅: "……"

蒙毅問道: "君上,你以前也這麼對他?"

秦王政道:"對!"

蒙毅: “君上,你知道張良不肯來咸陽的事嗎?”

秦王政失聲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蒙毅:"……"

看來秦王對此心知肚明。

他嘆了一口氣,帶着張良該處理的文書和秦王的詔令,去找張良他兄長告狀。辛苦你了,張良。

朱襄也很快得知了這件事。

他嘆了口氣,收拾行囊,南下楚國。

楚王啓雖說要與春申君合葬,但他畢竟是楚王,就算這是他的遺願,楚國宗室也希望他留在楚地。所以他現在還未成行。

而且以朱襄對春申君家人的瞭解,春申君的家人不一定希望春申君再與楚王扯上關係。即使楚王啓並未對不起春申君過。

但春申君應當是願意與楚王啓同住一個祠堂的。他身爲春申君的友人,幫楚王啓達成遺願的事,是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項燕擁立了一個楚國旁系的孩子當楚王。

那個孩子一家與楚王血緣已經很偏遠,所以沒有隨楚王去項城。對那—家人而言,大概是飛來橫禍了。

但項燕此舉也是對楚國的忠誠,所以支持他的人很多。李牧仍舊要一處一處地把反抗秦國的勢力——拔除。楚國未能像楚王啓所希望的那樣,不再流徒勞無用的血。

還好大部分羋姓貴族都支持楚王,否定項燕所擁立的少楚王的正統性。所以大部分堅固的城池都已經開城門投降,秦軍損失不是很大。

朱襄南下的時候,楚地還有些混亂。李牧看見朱襄到來,臉一下子黑透了。

"政兒管不住你?!"李牧怒氣衝衝道,"就算你想撫民,也該等我掃平楚國後再來!"

朱襄道:“什麼政兒?請稱呼他爲君上,大王,秦王。李牧你怎麼沒大沒小,小心我參你一本!"

李牧給了朱襄一雙白眼。

朱襄道:“政兒還不知道我來了。但我來都來了,他能怎麼着?”

李牧: "……你纔是最不尊敬秦王的人!"

朱襄笑道: “不說這個了。你看!”

朱襄拿出一沓紙。

李牧低頭一看,神色立刻一僵。

朱襄道: "沒想到啊,你個濃眉大眼的李牧,居然能說出這麼狂傲的話。"

朱襄手中的,居然是李牧爲了激將項燕,在楚國各個城池散發的充滿鄙視項燕之語的戰書!李牧心頭一梗。朱襄從哪找到的?!

(蒙恬:阿嚏!)

朱襄一臉壞笑地湊上去: “來,李將軍,我還沒見過你這麼霸氣的一面。念給朋友聽一聽?我想聽聽你把這些話念出來是什麼……唉,別逃啊!"

李牧曬得微黑的臉上浮現一抹薄紅,轉身就走。

朱襄捏着一沓紙在後面追。

蒙恬摸了摸鼻子,又打了幾個噴嚏。

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48章 藺相如贈禮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72章 長平稅賦錢第162章 李牧的名號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117章 糖漬南瓜幹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47章 藺相如戒尺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50章 廉頗大禮包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174章 長平君粉絲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22章 泥土沾穗粒第241章 暫不定諡號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70章 李牧壇中酒
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48章 藺相如贈禮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72章 長平稅賦錢第162章 李牧的名號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第84章 軍屯地南瓜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117章 糖漬南瓜幹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53章 墓前細絨棉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47章 藺相如戒尺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8章 肉醬蓋粟飯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50章 廉頗大禮包第11章 始皇長生丹第174章 長平君粉絲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125章 漢水釜鬵魚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208章 相聚半日閒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22章 泥土沾穗粒第241章 暫不定諡號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70章 李牧壇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