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

嗯,上傳一章陪罪。之前的一些小發明,其實原本是想在這本書里加些趣味性,讓大家感受一些現代氣息。現在看來,適得其反,反而有着讓衆人噁心的反效果。我這個人最喜歡聽從羣衆的意見,本來寫書就是爲了讓大家看着舒服。既然大家不舒服,那麼修改。自此以後,什麼電器之類的,絕不可能出現在我書裡了。不過,還是適當有些理念範圍內允許的東西出現,我也事先會在書評區徵求大家的意見的。

====================================================================見識完這寨子內諸多新奇異景之後,衆人均是心折不已。別的倒也罷了,那些一排排放列整齊,閃着寒光的刀槍和盔甲,卻是未來勝利的保證。

由着胡烈帶着,各人一一跪倒,向張守仁見禮道:“將軍天縱之才,有神鬼莫測之機,末將等佩服。”

張守仁將各人一一扶起,微笑致謝。這一夥二十來人的軍官,最小的軍職也是隊正。他急速擴充的隊伍,急需要這些有經驗的軍官。無論如何,他們是值得邀買的。

他們眼前所見的這些,其實不過是最簡單的機械原理。是張守仁最大限度利用大別山中利有的地理條件,加以利用,方纔如此。其實若論本心,他寧願訓練出一支戰守如意的鐵軍,以雄師十萬,掃蕩中原。只是自己實力太弱,時間又太過緊迫,許多事,是不得已而爲之。

然而,不管如何,一定向人先展示實力和美好的前景。再下來,自然是示之以威。

想到這裡,張守仁微微一笑,向衆人道:“你們來的到巧,今天要行軍法殺人。大夥兒隨我到校場吧。”

他也不說是何原故,旁人自然不好詢問。行軍法,在軍營內是最重要之事。他這個主官拿了主意,旁人自然也只有相隨同去的份。

校場,就設在寨內極西,方圓五畝左右的校場四周,早就被數千飛龍軍士圍滿。眼看張守仁來到,監斬官李勇急忙趕來,向他行了一個軍禮,然後笑道:“將軍,正好也快午時了,放號炮吧?”

張守仁盯着他笑道:“斬的十九個人,有三個是你下屬,你不心疼?還儘自笑。我說,心疼的話,也不必裝樣,這也是人之常情。”

李勇搖頭道:“這些人脾氣太暴,耐不住性子,守不得軍法。說起來,還是當年呂奐太過寵愛背崽,把他們的性子弄的躁了。在這山裡貓了半年,就受不了了。斬了他們,穩住軍心,再好不過。我幹嗎要心疼他們,新招的飛龍軍雖然不如他們自幼習武,能打硬戰,可是也都是頂尖的好漢子,一個打三個蒙兀的好漢子。我現下被將軍提爲校尉,手底下三百多好漢子,又何必心疼這幾個人渣。”

他說的在情入理,張守仁亦點頭道:“讓你做監斬官,原是我故意爲之。倒不是信你不過,是想讓你明白,爲將者,對敵人要狠,對自己人也得狠才成。現下看來,你很不教我失望。”

“是,跟隨將軍久了,也學了不少。”

李勇也不客氣,又與胡烈等人略一點頭,便跑回監斬臺,大聲令道:“放號炮,斬!”

說罷,將手中的令牌扔下,大聲令道:“斬,斬斬斬!”

此時已經是正午時分,雖然是寒冬之時,陽光仍然明亮刺眼。令牌擲下後,三聲號炮響起之後,連續而猛烈的鼓聲又緊接着響起,軍法吏執着橫刀向前,按着一個面色死灰的壯漢,向前一揮,刀身散發着美麗的弧線,一陣殷紅的鮮血拋灑出來,人頭落地。

拉人向前,揮刀。幾個軍法吏忙的滿頭是汗。校場四周,鴉雀無聲。

待十九人全部被斬完,軍法吏上奏李勇,李勇又下得臺來,向臺下肅立的張守仁稟報道:“啓稟將軍,犯軍一十九人,全部斬訖!”

“好!”

張守仁略一點頭,自己大踏步上了將臺。目視四周一圈,他的眼光所至,任是再勇猛善戰的軍人,也禁不住低頭躲避。

他很滿意斬人後的氣氛。這幾個月來,因爲急需用人,偶有小犯軍紀的軍人,他都是隱忍不發。待到此時,終於能重整軍紀,使得所有軍人匍匐在他的權威之下,不敢稍加違抗。斬刑,可慎用而不可不用,正是這個道理。

“衆將聽了,日後還有敢妖言惑衆,私逃下山者,這十九人,就是前例。”

“是!”

張守仁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講。當下揮手令三軍散了,他自己輕鬆的躍下將臺,向胡烈等人道:“在我的內宅擺酒,爲諸位將軍接風!”

衆人都是廝殺漢,見慣血腥。只是眼見十幾個忠勇善戰的將士,被自己斬死在校場上,很是心疼。眼見這張守仁嘻嘻哈哈,全不在乎,各人都是心中一寒,均是強笑道:“好,謝過大人。”

張守仁很是開心,適才的殺戮好象全不曾放在眼中,只是拉着胡烈,款款而言道:“你們來的真是及時。原本軍中的火長一級,現下全是隊正了。別將以上,沒有適合的人選。再有,我要開此地開辦軍校,和京城的不同,咱們要教實打實的功夫,而不是貴族們用來升遷的臺階。再有,新兵訓練要得力的軍官,還有分散在大山中的五六千跳蕩,他們雖不是主力兵種,好生訓練,實力也要高出敵軍不少,都是各寨裡打慣仗的硬點子留了下來,需要的就是得力的好軍人去**他們。等過兩月大仗打了起來,需要你們的地方更多……”

他溫言軟語,將這夥子武人哄的好不高興,不過片刻功夫,已經將適才的血腥拋在腦後。各人均是覺得,那夥子死鬼真是傻蛋,張將軍這麼英明神武,體恤下屬,在這山裡日子也過的逍遙,隨時還能下山立功,將來回去,還不是大功一樁?

各人還隱隱覺得,張守仁如此的行事手腕,能力超卓,只怕並不甘於居於人下。不過,他沒有實力自然不會造反,等有了實力,大夥兒隨他做了開國功臣,只怕也是美事一樁啊。

自這夥軍官來後,倒也真的如張守仁所說。飛龍軍中,如得雙翼。有經驗的軍官,不是靠一時半會的培訓就能得到。總需要在戰場上廝殺多次,統管過下屬,纔會有那種威儀氣度。幾十個軍軍充實到各處,飛龍軍的實力自然是迅速增長,比之以前人手不足的境況,強過百倍。

待到了四月中旬,眼見麥子已經開始全部泛黃,沉重的麥穗低垂下來。張守仁騎馬在山中繞了一圈,估算下來,今春收的麥子,足可養活大山內部的百姓,還可以足撐數萬大軍一年的用度。他敕令下屬的各級屯田校尉,抓緊準備人手,一則收取自己的麥子,二來隨時動員百姓,準備下山搶麥。

他自上山之後,只是在山內爭奪權力,從未下山一次。因其所故,雖然僞朝知道有南方的宣慰使到了北地,後來卻是渺然無蹤。他們見的多了,也就渾然不當回事。倒是這大別山方圓這麼大,哪一年都經常有土匪下山搶劫,今天過了幾個月下來,居然沒有一次匪警,各地方官欣喜之餘,哪有人去管這其中是否有什麼深意,自顧自的向僞朝皇帝報喜,道是今年風調語順,連人和都有了,本朝興旺可待,當真是吾皇聖德動天,可喜可賀。

在這一派歌舞昇平聲中,最爲高興的,不是僞朝的皇帝,卻是蒙兀派駐東京的經略使,阿藍不答。

僞朝的皇帝,其實不過是個幌子。他居於東京皇宮之內,用度什麼的,全是由蒙兀人決定了,送到宮中,其餘的軍政財大權,全然在蒙兀的河南經略司手中。至於中原之外,由陝西經略、山東經略、河北經略等諸多宣撫或經略司來掌管。在蒙哥汗即位之初,原本的漢地經略大權,分散在蒙兀重臣手中。待蒙哥汗得了大權,爲了收回漢地、中亞、波斯等地的大權,便派了自己的弟弟旭列兀到波斯,派忽必烈到燕京,總稱別失八里、燕京、阿母河三大尚書府。忽必烈總領漢地後,即駐在金蓮河上游,開設幕府,招募漢人書生做爲謀士。他博採衆言,設立撫司,開設屯田,優禮漢族的大地主和軍閥。又統帥大軍,繞道吐藩,過大渡河,金沙江,直達大理,一戰而下。不殺不搶,在大理留下經略,將大理全境收入囊中,對大楚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因其功高勢大,甚得蒙哥汗的忌憚。蒙哥得病後,立刻下令奪忽必烈的經略,重新安插自己的親信,令忽必烈到開平閒居,不準干涉漢地行政。

他逝世後,原意讓阿里不哥即位,怎奈忽必烈勢力已成,兩邊相抗不下。而忽必烈不曾動手的重要原因,也是因爲河南經略,並不是他的下屬。

今夏大熟,阿藍不答興奮之極。這幾十年來,蒙兀貴族打下的江山,從東到西,上好的馬也要跑上半年。因爲大汗空虛,蒙兀諸王和衆臣,都很撈了不少好處,什麼珠寶玉器不曾見過?可惜,因爲從不重視中原漢地,殘酷的屠殺和破壞,使得中原再也難復當日的繁華。絲綢綿鍛少了,珠寶玉器收羅的差不多了,唯有糧食,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原本,蒙兀人吃的是牛羊,喝的是馬奶,對農耕民族的糧食,很是不屑。但是這些年來,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能常年放牧的牧民越來越少,男子一出生,就準備將來長大要騎馬出征,蒙兀本土的遊牧業,越來越衰敗。隨便一個蒙兀人都有金銀珠寶,卻是換不來吃的。讓打仗的戰士或是貴族再去放牧,想想也是可笑的事。到得此時,漢地的糧食和牛羊,就成了供應整個漠北的強心劑。

這些年來,中原和陝西山東等地,對漠北的供應越來越多,漠北對整個中亞和漢地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把漢人殺光,把北方變牧場的呼聲,也越來越小。只可惜北方殘破,任是歷代的經略使拼命蒐括,也不能讓蒙兀的大汗和諸王滿意。

幸好,今年老天保估,中原各地風調雨順,麥子大熟。算起來,可以送往漠北的各種物資,要比去年高出兩倍,這教阿藍不答如何能不滿心歡喜。

況且,現下正是和林與開平之間較勁的時候。數十萬將士枕戈以待,需要的是什麼?自然就是自己手中的物資。他與忽必烈素來不和,這些東西送給衆人心服的阿里不哥大汗,可不就是大汗正式即位前的重禮麼。

想到這裡,他滿身的肥肉都在顫抖。

坐在自己的經略府中,他發出一道道的命令。各軍、府、州,一定要儘速收割,藉着糧食豐收,多養牛羊,好來供應漠北。待各種物資裝車之後,要迅速押運漠北,交割清楚。

“大人,開平的幕府傳來命令,讓咱們準備把秋收的麥子送往開平。還有,要把駐防在東京和揚州的大軍,也調往燕京方向。”

阿藍不答玩弄着手中碩大的扳指,喘着氣道:“四王子還真是好胃口。錢糧也要,軍隊也要。問問他,還有什麼要的,一起拿走嘛。”

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6)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十卷 縱橫捭闔(11)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
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6)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十卷 縱橫捭闔(11)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7)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