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 縱橫捭闔(10)

打敗了王西平一軍後,飛龍軍全軍壓上,追擊着敗逃的楚軍大隊。而楚軍主力大陣早被衝散,雖然王西平的抵抗爲他們爭取了半天時間,卻在勉強整隊後,夜間又被衝散。如此朝而復始,不過兩三日後,楚軍既不能前行,也不能停住腳步,只覺得無時無刻,都在被敵人襲擾。待一路過了湖州後,二十多萬大軍已經潰散,再也無力成軍。

石重義身死亂軍之中,其餘各級將領,或是投降,或是被俘,或是戰死,待幾萬亂軍逃至京師城下,又被早就等候多時的李天翔率部全殲。

大楚平帝五年夏七月,在接到石重義的首級和呂奐偷襲唐鄧,卻被吳猛以突騎衝入陣中,導致全師潰敗後,隻身逃入關中的消息後,平帝終於絕望。

在宰相與楊易安等人的勸告下,平帝接受張守仁的議和條款。割西川、劍南、湖北、準南、.江西北路、建康、平江、湖州、徽州、饒州等各軍州。自去帝號,稱南楚國主。大楚在此戰過後,失去近半國土和人民,軍隊潰散過半,實力衰弱之極,再也無力對抗張守仁的飛龍軍。若不是張守仁顧忌楚國尚未全失人心,勤王兵馬源源不斷,飛龍軍就算能戰而勝之,也必定會陷入苦戰,得不償失,就是欲滅其國,也不是一件極困難的事。

“殿下,這是建康各地的士民勸進表文,請殿下閱看。”

自從解楚國京師圍後,張守仁卻感染熱毒,不得已停留在建康養病。他的病實是操勞過度,又因戰勝大楚,達成了預計目標後,心情放鬆,以致使病毒侵入,難以抵擋。

象他這樣健壯的人,平素並不生病,只要一旦得病,卻也是極是嚴重。開初幾天,都是昏迷不醒。軍中人心惶怕,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有的上下人等,都害怕他一病不起,而飛龍軍也必定要如當年大楚太祖逝後的楚軍一樣,潰不成軍。而更爲可怕的是,當年太祖之子雖然年幼,好在還立有太子,而張守仁現下卻是沒有兒子,又是昏迷不醒,連指定繼承人的能力也沒有,若是一旦身故,後果當真是不堪設想。

好在張守仁的運氣極好,在醫生的精心調治下,總算甦醒過來。因爲身體極爲虛弱,不能動身返回穎州,只得在建康停歇。

這建康卻是歷朝古都,王氣鬱鬱。張守仁因病停留在此,卻也給許多人想象的空間。待得知他甦醒之後,便有無數的儒士、百姓、軍人、貴族、甚至是僧尼,以表文勸進。

其實繼位爲帝的想法,張守仁並不是沒有。常人都有權力,張守仁久居人上,連跪拜的禮節都想不起來如何進行了。讓他奉別人爲主,行禮如儀,那是想也不必再想。況且,他攻伐楚國,雖然得了大楚大片的土地軍民,卻終窮是民不正而言不順。古代中國,講究的就是禮節名份,孔子所謂:“必也正乎名”是也。他如果想使得領地內的百姓歸心,士民效力,就非得有一個皇帝名號不可。

此事在他進兵大楚之前便已經有了決斷。只待回到穎州後便立刻進行。祭祀用的天壇,儀注禮器,甚至官號爵位,朝廷典儀,都已經多半齊備。逼的楚國皇帝削去帝號,也正是爲了此事。

只是心中雖如此想,卻並不能宣諸於口,也不能一勸便即刻應充。中國人在這種事上,絕不能落人以柄,以免爲天下人所笑。是以不論建康各地官民百姓如何勸進,他卻總是謙辭,絕不答應。

“殿下,臣昨日去考察城中南朝各國的跡官,其實陳朝皇宮保留的完好。當日隋兵入城,並未加以破壞。後來南唐以建康爲都,多加修葺擴建,宋兵滅南唐後,也並未破壞。臣入內觀看後,除了稍嫌破敗,需以幾萬工匠加以整治外,卻也是華美堂皇,雖不如大楚皇宮那麼金碧輝煌,卻是比穎州強多了,就是比之開封舊宮,也是強過許多。況且,以穎州種種,也並不適合做爲國都。不若就在此處登基,建國稱帝,以建康爲都,不是更好?”

張仲舉眉開眼笑,一邊看着張守仁皺眉喝着藥湯,一面娓娓而言,力勸張守仁在建康即位登極。

張守仁也不理他,只將那苦口的湯藥喝完,又懶在牀上半響,方纔道:“穎州自然不可爲都。不過此地亦不可爲都。江南好,只是會消磨男兒鬥志,丈夫意氣。楚國尚且有半壁江山,北邊還有強敵環伺,我如何就能在此安臥,享太平之福?你不必多言,等我身體稍稍痊癒,便要返回穎州。”

張仲舉不禁發急,大聲嚷道:“殿下,名不正則言不順。現下咱們在新得州縣派遣官員,當地百姓士人,多半是陰奉陽違。就是去年受災起事的各處,也有殺官造反,口稱受詔討賊的蠢貨。若是殿下稱帝,稱是受了天命,帝號一建,那麼人心自然敬服,卻比現下要省事的多。不然,殿下始終揹負着大楚叛臣的名聲,誰願意給一個賊做打手呢?”

張守仁苦笑一聲,答道:“此事我怎麼不知。只是大戰方息,我軍多有折損,以我之意,先要撫慰士卒,多加追恤。然後至開封,告廟稱帝的好。”

他見張仲舉還要再說,便舉手止住,向他道:“我知道你也是忠心,不過此事並不着急。我有大軍在手,就是楚國也乖乖雌伏,人心麼,遲幾天收拾也不遲。我意已決,北方強敵就在身側,我一定要到開封即位,部署對蒙兀人的戰守大計。留在建康,距離前方千里之遙,很多事處置不來,這要不得。”

待張仲舉怏怏不樂出門而去,張守仁因叫過方子謙,向他道:“子謙,我大軍現下都到了何處,部署如何?”

方子謙知道他精神一好,必定要詢問此事,便急忙答道:“殿下,第二軍與突騎打敗襄城軍後,以第二軍前往四川,接管改編興元與成都各處的軍隊,彈壓地方。突騎留駐襄城,休整待命。第三軍回鎮山東,現下剛到揚州。軍隊疲乏,傷兵衆多,走的很慢。第四軍駐平江,提防楚軍。第五軍與節度中軍四萬人,駐在建康城內,拱衛殿下的安全。”

張守仁聽了這片刻,已經覺得乏累,便放低自己腦後的枕頭,閉目躺下。半響過後,方纔道:“有幾件事,需得立刻下令。”

方子謙連忙叫來幾名書記官,伏案持筆,待他發令。

“一,收取新得各州縣的印信,帳薄,派遣我境內能吏爲巡按使,前往各地巡查,收取庫藏金銀銅錢,調撥糧草至各地軍倉。”

“二,我南來之前,便令中原各處招募兵士。再建五軍,此事不可輕忽,立刻多派精幹軍官,往中原各處接受整訓新兵。錢、糧、衣物,兵器,都要加緊提供,不可怠慢輕忽。”

“三,再派密探,嚴查關陝及河北蒙兀人的動靜,命第三軍加緊回防山東。突騎不必留在襄城,大楚除了在京師附近還有些能戰的兵力,其實主力多被我打掉。至於成都和興元的幾萬軍隊,願留者,可留駐原處,整編使用。湖北與四川各處,只留第二軍鎮守,便已經足夠。”

他講了這麼許多,覺得非常疲憊,待看到文書寫完,又用了印急速發出,這才稍覺放心。

方子謙見他面帶憂色,便勸道:“殿下不必太過擔心,北方動向,咱們一直查察,忽必烈的大半兵馬,現下還遠在漠北。就算知道咱們全師南下,想調兵來攻,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到的。待他能調此兵馬時,咱們最少也回到中原和山東十來萬人,憑何而守,他沒那麼容易打過來。”

張守仁只是覺得擔憂,卻也不便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盡數向屬下說出。只是低聲道:“中原腹地,十分要緊。待新軍編成,則必調第二軍和第四軍回來。軍人,是要打仗才稱的上精兵。新練軍隊,不打上幾仗,是不能放心使用的。”

方子謙陪笑道:“這是自然。”

他看看張守仁臉色,終道:“殿下,前些天來,你昏迷不醒。軍心不穩之極,臣與韓將軍日夜偵察,軍正司與間龍查到了許多將軍和官員的舉措。他們或是遣散家人,準備金銀細軟,隨時潛逃。又或是暗中寫信給南楚國主,請罪歸降。甚至有些人暗中討論,準備擁戴……”

張守仁自薄被中伸出手來,搖道:“不要告訴我他們要擁戴誰,也不必把這些人的名字說與我聽。”

他苦笑道:“那時候我自己尚不能自保,也沒有後人讓人擁立,各人有些異心,這實在是可以原諒的。”

“是,那時候不知道王妃已經懷有身孕,殿下有後。各人有些不好的想頭,也確是人情之常。”

“燒了,把你們的記錄,還有搜到的書信,付之與炬吧。”

“是……”

方子謙再也不敢多說,只是躬身退出。下殿之後,卻也是暗中慶幸。其實張守仁病重之時,他也暗中企圖擁立李天翔繼任,只是在張守仁醒轉後,方纔又慌弱回頭。他知道韓璐卻比他老實的多,一心等着張守仁醒轉,手中未必沒有掌握着他圖謀不軌的證據,正是一腦門官司的時候,張守仁如此處置,卻也使得他放心不已。

張守仁目視他轉身離去,忍不住微微一笑。這個近臣參軍,心中隱藏着那一點點秘密,總是害怕自己知道。卻不曾想,張守仁安排他們監視別人,卻又如何能不安排人監視這些大權在握的高官大員。這些人在他重病時的所作所爲,他心中自然是清楚明白,只是當時危急,人心不穩,若不是張守仁威望太高,又沒有病危身亡,只怕早就有大亂子鬧了起來。

想到這裡,他額頭上冒汗,也覺得身上的被褥厚重悶實,便擡手將那被子拉下一半,露出大半截胸口。

“好在英兒有了身孕。只要打敗蒙兀人,就算我死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雖然如此設想,卻想到英兒那嬌小的身體將逐漸笨拙,在她的腹中,正孕育着自己的孩兒。

愉快的嘆一口氣,不禁又想道:“最好是男孩纔好。若是生個女兒,還得懸心。不過好在我身體其實並無大礙,將來再生上十個八個的,也不是問題。”

他身體還很虛弱,一邊想着,便一邊昏沉沉的睡去。

雖然早就爲王,他卻並沒有使用宮女,也自然沒有太監侍候左右。此時距離建國稱帝不遠,早有大臣建議他使用宦官宮女,卻都被他罵了回去。

無論如何,瞭解過後世情形的人,是不可能再殘人身體,以爲自己使換了。

看着他沉沉睡去,身邊圍侍的衆親兵依次退出門外,只留兩個年幼警醒的親兵侍奉左右,以備張守仁醒來時侍候。

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二卷 背嵬揚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二)解禁第一章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
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二卷 背嵬揚威(一)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二卷 背嵬揚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二)解禁第一章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