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 天下一統(2)

吳猛先是點頭一笑,然後又是愁道:“韃子這麼兇橫,現下不過一萬多正經的騎兵,就打的咱們這麼難受。若是將來他們內槓停了,十萬蒙兀騎士渡河來戰,也確實是很難對付。”

“不妨事。他們是北人,害怕潮溼酷熱,況且咱們打不過野戰,還能守城,他們想一個個攻下我的幾百個城池?一百萬人來攻還差不多!”

吳猛知他所言是實,其實歷史上南宋被滅,攻打南方的主力是山東河北的漢人軍隊,真正的蒙兀人是少之又少。也正是因爲騎兵不適合到水網密集的地方征戰,而蒙兀人也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所致。

心中明白,卻只覺胸悶難當,不覺又拍腿怒道:“只是太過憋氣!咱們漢人怎麼就淪落到被韃子欺付,沒有還手之力的份上了!”

張守仁也嘆道:“總歸是唐末五代時,藩鎮爲禍太烈,武人失了民心,從此立不住腳。良家兒郎,都不再願意習武當兵。自五代時起,軍人在臉上刺繡,直如犯人。這樣一弄,誰願意當兵習武,騎馬打仗?況且,咱們漢人丟了幽燕,敵人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又失了河套,沒有養馬的牧場。又沒有城池山川之險,也沒有良馬可以騎乘,更沒有願意騎馬射箭的好漢子,不被人欺付,那纔是怪事。”

吳猛不免奉承道:“殿下現在對軍人不薄,當兵幾年,只要不是孬種,自行伍中回鄉,就田產也有,地位也有,現下時日還短,看不出來太多,過上幾十年,咱們中國就又多是好漢!”

“沒錯,我意正是如此。漢朝時,中國強大,胡人敢鬧事,在邊境選點良家子就能打的他們屁滾尿流了。咱們也好生培養元氣,只盼過上幾十年,咱們老了,我中國一旦有事,振臂一呼,就是萬萬千千的良家少年,提三尺劍,掃平妖氛。”

吳猛咧嘴大笑,向着張守仁道:“願殿下千秋萬代,傳國不斷。”

張守仁微笑道:“自古無不亡之國。三百年一興替,已成爲我中華大疾。總該想個辦法,真的傳國不斷,永享太平纔是。”

又笑道:“不過這些事說來尚早。咱們還是先把犯境的韃子趕出去,纔是正理。”

“正是。依着末將之見,這一次來攻打的敵人,一定是忽必烈前年就開始命令組建的水師。他們到未必知道咱們內地空虛,才趁弱來攻。依我看來,多半是水師整訓多時,帶出來實戰一下,佔着便宜就戰,佔不着便宜就走。鄭州如此難攻,我軍又戒備森嚴,料想那廉希憲可沒那麼傻,就等着挨咱們的打。”

“不錯。我自建康得信,唯恐是蒙兀大軍來攻,或是河北強兵配合,自河南山東兩路齊下,那樣一來,我遠在江南,這邊諸多事情並無安排。敵人若是一下子佔了我河南山東兩地,那可是天大的麻煩。後來知道山東無事,河北並無動靜,我心中明白,必定是敵人從浦州下水,由水師運送士卒來攻。”

他嘿嘿冷笑,向吳猛道:“看吧。這不過是爲忽必烈先聲罷了。阿里不哥勢力越打越小,兵力越來越弱,我料想今秋時,忽必烈會大舉進攻,阿里不哥不死即降,忽必烈解決了他。必定全師南下,令廉希憲帶在關陝分兩路來攻,關陝的汪氏世候漢軍和蒙兀人自潼關而出,直逼我防守長壘,廉希憲率領他募集的十萬水軍,自黃河而下,攻我鄭州也可,攻我開封亦可。而忽必烈則由黃河直渡,攻入山東,然後側而向西,與其餘各路兵馬齊集來攻。這樣的打法,真是兩翼齊飛,任是哪一路,都不是我輕鬆可以對付的。到時候顧次失彼,我若不趕緊南逃過江,能不能保有首級,都是難說啊。”

吳猛又驚又怒,不禁道:“我軍也有水師,敵人想輕鬆渡河,只怕不易。”

張守仁笑道:“咱們的都是小船,能載得百來號人,已經稱爲戰艦。敵人的都是兩三層的大艦,最下一層以隔板相隔,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只是一心劃漿的漿手。中間一層是弓箭手和弩手,船隻一近,他們依高臨下,向着我水師將士射箭**,我們是由下向上還擊,加上船小人少,怎麼和他們拼鬥?最上一層,是他們的精強戰士,倚着船上敵樓,一邊射箭,一邊準備和咱們白刃相鬥。他們輕輕一躍,就能跳到咱們船上,咱們的人,卻得拼了老命,也未必爬的上去。嘿嘿,廉希憲的水師,他果真是造的好啊。”

“可惜南楚水師盡在南方,此次伐楚,楚軍水師至半途而返,不然咱們將他們招攬過來,可就不怕了。”

“不然。大楚的水師純是爲海戰而備。每年的海外貿易,需得大量的戰船保護,至凌牙門各處的土地,也需水師保護。是以大楚水師都是海船,行走江河時,不甚便利,若是不然,也不會就用很少的不師防範江面,被咱們輕鬆過江。”

吳猛心中發急,卻見張守仁卻是神態自若,並沒有面露急色。他因笑道:“殿下心中有了定計了吧?”

張守仁笑道:“若是一定了,也不會和你在這裡講說。”

他面露遺憾,向吳猛道:“伐楚是我飛龍軍的大事,至於水師河防,我只是多備小船哨探。以防敵人偷偷過河就是。自今日起,一則編練新軍,二來嚴整河邊,打造船隻。咱們只要頂住頭幾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鬥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大的精力,現下的蒙兀,雖然還是一個巨人,卻已經是不良於行。頂住他的三板斧,我兵多錢多糧多,他卻是打一年要比年衰弱。頭幾年是他打我,過幾年就是他要求和,再過些年,就是我北伐幽燕,盡復故土!”

“好!”

吳猛雙掌一擊,忍不住站立起身,向張守仁道:“末將願爲前部先鋒!”

“以將軍之才,以將軍之猛,不爲先鋒欲可得乎?”

張守仁又笑道:“願在此與將軍盟誓,將來長保富貴。我要做的是漢光武,而絕不是漢高祖。這一點,請將軍放心。”

這一次的危機,卻果真如同張守仁所料一般。在得知飛龍軍主力齊集,甚至在不瞭解府兵與飛龍軍建制的情形下,讓來攻的蒙兀人誤以爲對方聚集了幾十萬的大軍,因爲害怕被包圍殲滅,在憑着已方強大水師的護佑下,此次來犯的敵軍卻果真自行退去。

此一次後,張守仁編練新軍,安撫民心,又將原本安置在穎州的種種設施盡遷於開封。

冬十月,發開封附近周邊民伕數萬,整修原北宋和金國皇宮,並修建相應的中書檯閣省部官衙。

三月,張守仁與開封正式建國稱帝。因當日以魏國而起,故新朝稱魏,皇帝屏棄諸多吉祥的年號不用,決定這一件爲章武元年。

月中,命侍中、開府衙同三司吳猛持金冊金寶,立王英爲皇后。

冬日的豔陽下,英兒的臉顯的分外嬌豔。原本不過中人之姿的她,產子之後,卻越發的美豔可人,每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着母性的光輝和幸福妻子的魅力。

妃王氏昔承明命,作妃王宮,虔恭中饋,。履信思順,以成肅雍之道;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美。朕夙罹不造,煢煢在疚。羣公卿士,稽之往代,僉以崇嫡明統,載在典謨,宜建長秋,以奉宗廟。是以追述先志,不替舊命,使使持節兼太尉授皇后璽綬。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克隆堂基,母儀天下,可不慎歟十二月中,又命待中、中書令張仲舉親奉金冊金寶,冊立尚在襁褓中的幼子爲皇太子。

繼位告天的詔書一下,頒佈四方,原本還局勢不穩的江南各處,卻以前所未有的合作態度,紛紛向新皇呈送賀表。

至於有少數儒生的非議,卻也抵擋不過原大楚皇帝,現南楚國主奉上的國書賀表更具有說服力。

五年之後,南楚應供奉大魏不謹,以致張守仁震怒,南楚國主害怕,立刻派遣朝中大臣親赴開封謝罪。

張守仁以極其寬仁的態度接待了南楚使臣,樞秘院的樞使楊易安。

“卿且起。”

“臣謝皇帝陛下。”

“卿此來,爾國國主尚強健否?”

“國主年輕,年強體健。月前,尚騎馬在宮中進行馬球比賽。”

“如此甚好。卿爲南楚樞使,朕且問你,南楚可曾治甲兵,修城池,以備戰事?”

“臣啓陛下,吾國自被陛下以大軍征討,自改國號,去帝號後。並不曾多募一人,多養一馬。殘破城池,亦不曾修治。”

“喔?”

“國主嘗言,南楚與大魏情同父子,以陛下之仁,斷然不會再爲難小國。是以不需再募甲兵,修葺城池。”

張守仁輕輕搖頭,微笑道:“卿回後,可上告爾國國主,自此之後,可以募兵,可修城池,可以多積糧草,多鍛打兵器。”

在那一瞬那,彷彿所有人都看到楊易安身形發抖。

楊易安將頭埋的更低,輕聲道:“小國視大國如父,爲子者決不敢疑其父。”

“不然。朕雖如此,卻不可保後世子孫如此。人行夜路,持兵可防盜賊。國家多募甲士,可保平安。命爾國主,依朕之語行事,朕斷不疑。自此之後,魏楚兩國,相安無事,永享太平之福。”

此時,不但是楊易安,便是殿中所有的大小臣中,均是感動。衆人跪伏於地,向着張守仁叩首道:“吾皇仁德,臣等無不敬服。”

待諸臣依次退下,殿角深處,只有少量的心腹侍衛來回巡視時。張守仁痛快的伸了一伸臂膀,向着楊易安嚷道:“易安,這一身的大袍服,又重又悶,可把人憋屈死了。”

楊易安自地上爬起,微笑道:“陛下所着的衣服,千載之下,哪一件不是用成千上萬顆頭顱換回來的。還請陛下慎言,不要輕忽慢怠了他。”

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一)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十一卷 天下一統(2)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十卷 縱橫捭闔(10)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一)
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三)解禁第二章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十卷 縱橫捭闔(5)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一卷 鐵血襄陽(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九卷 兵者詭道(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七)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一)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三)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四)第六卷 劍指開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二)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二卷 背嵬揚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四卷 逐鹿中原(九)十一卷 天下一統(2)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十卷 縱橫捭闔(10)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