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大舉伐吳的時候,王戎派參軍羅尚、劉喬爲前鋒,協助王浚進攻武昌,吳將楊雍、孫述及吳國江夏太守劉朗各自率衆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軍至長江邊,吳國牙門將孟泰獻蘄春、邾二縣投降。
吳國滅亡,王戎因功進安豐縣侯,增加食邑六千戶,賜絹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撫新附的吳國百姓,宣揚晉室威德恩惠。
曾在吳國任光祿勳的石偉爲人正直,與孫皓不和,稱病回家。王戎讚揚他的清剛之節,上表向武帝推薦他,武帝下詔拜石偉爲議郎,終身以二千石俸祿供養,荊州百姓都對王戎悅服。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徵召爲侍中。
…… ……
南郡太守劉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細布行賄(看看《晉律》有所增進吧)王戎,被司隸校尉劉毅糾察彈劾,因王戎知道是賄賂未曾接受,纔沒有治罪,然而談論的人認爲這也是王戎的過錯。
武帝對朝臣說,“王戎的行爲,怎能算懷私苟得,正是以不貪慾異於他人罷了。”
武帝雖這樣替王戎解釋,但王戎從此爲清議所鄙,名聲受損。太康五年(284年),遷光祿勳。太康十年(289年),補任吏部尚書,因母親去世而離職。
…… ……
武帝駕崩,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由太傅楊駿輔政,任命王戎爲太子太傅,與張華、裴楷、和嶠都因有德望被楊駿猜忌,不得參與朝政。
楊駿一族被誅,賈后掌權,當時東安公司馬謠(繇yao)專斷刑賞,威震內外。
王戎告誡司馬繇說,“大事成功之後,考慮問題要深遠些。”
司馬繇不聽,果然被廢徙遼東。
王戎後轉任中書令,加光祿大夫,賜恩信五十人。又遷任尚書左僕射,領吏部事務。任吏部時,王戎創制了甲午制,但凡選拔人才,先讓被選者治理百姓,然後再授官擢用。但被司隸校尉傅鹹彈劾,王戎與後族賈氏及賈后母族郭氏是姻親,因而沒有被免官。
元康七年(297年)九月,升任司徒。
…… ……
王戎認爲王政將要頹敗,便與權臣苟合求容,後來敏(愍mǐn)懷太子司馬遹(yù)被廢,他也沒有一言勸諫。趙王司馬倫起事,囚禁賈后,誅司空張華、尚書僕射裴頠(wěi)、侍中賈謐等人,王戎因嫁女與裴頠而被連坐免官。
王戎是裴頠的岳丈,裴頠罪在“滅三族”,就捎上了王戎,好在只是免官
不久,王戎被拜爲司徒,他雖有總理三司之權,卻把政事交給僚屬辦理,自己常騎小馬從便門出遊,見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
王戎的很多門生故吏也做了大官,路上遇到他都要避開。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司馬越奉惠帝北征司馬穎,王戎等百官隨行。在蕩陰大敗,惠帝身中三箭,侍中嵇紹遇難。
在危難中,王戎曾親自與亂軍交鋒,冒白刃之險,然而他始終談笑自若,從未有害怕的神情。有時召集親故賓友,以宴飲爲樂。
…… ……
王戎妻子偓䰀(wǒ)知道王戎愛財,還特別吝嗇。
他的院子裡曾有一棵碩果累累的李樹,王戎想要把那新鮮的李子賣掉換些錢,可是他又擔心別人吃完李子拿果核種了,他家的李子就不是獨一份了,爲了保護“知識產權”,不讓別人有機可趁,他偷偷把李子核都鑽了洞,徹底斷絕了別人的生財念頭!
就是這麼一個小氣鬼,卻願意和妻子一起數錢。
很多人有了錢總會藏着掖着,生怕妻子發現,他得了錢從不瞞着妻子,兩個人圍坐在一起,慢慢地數,從天亮數到天黑,依舊樂此不疲。
別的夫妻在一起要麼賭書潑茶,要麼看星星看月亮,要麼寫詩下棋,他倒是別出心裁,只愛數錢。
…… ……
外戚、權臣輪流把持着朝政,沒有人知道國家的出路在哪裡。
熱心的王戎曾經獻言給當權者,希望能夠穩定局勢,廣交人心,可惜都沒有人採納。有一次他給齊王出個好主意,有小人陷害他,他差點被人給害死,還是靠假裝掉進廁所才撿回了一條命。
好話沒人接受,幹好事還會被人污衊,在這種情況下,王戎只好選擇當個旁觀者,不幹正事。他心裡明白世道混亂,幹啥都是錯的。
在很多朝堂大事上,他不再發表意見。經歷了一個個當權者下臺事件後的他,學會了如何保全自我。因爲這些原因,很多統治者都對他很放心,官越做越大。
他爲了自保,選擇了兩個辦法,一個是放任,另一個是自黑,把自己僞造成一個貪戀錢財的人。
他雖然做了大官,卻完全不做事,經常在辦公期間騎馬出去遊逛。有事情,都按照上面的意思來辦,保證事情有人處理就行。這樣能讓掌權的人放心,敢用他,不用擔心會反抗掌權者的指令。
另一件事情,他對於錢財看得很重,在錢上面很小氣。這不是因爲他自身很窮,反而他很富裕。
這種事情,讓國家幹部這麼想,還真的很奇怪。更絕的是他女兒出嫁後,跟自己爸爸借錢。有次她回家後,發現父親對她態度不好,很快就想到自己還沒還錢,立刻把錢還上,果然奏效。王戎對她的態度,立刻變了。他並把這件事讓人傳播出去。
一個貪財的人,吝嗇到滿朝大臣們都知道的程度,王戎也是夠拼演技的,自己也很不容易,要戴面具做事。王戎後來活得很久,在當時是個很好的結局。
…… ……
魏晉時期黑暗、恐怖,讓王戎這樣富有才華的人都不敢幹實事,因爲現實原因而做一個自己不願意做的庸臣,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仔細品味各方歷史人物,從他們的生平中讀出處事道理。
王戎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要懂得洞察人情,看清局勢發展。施展才華也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和時期。在亂局中,要學會很好地保護自己,掌握生存之道。
永興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郟縣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諡號元。
…… ……
竹林七賢的排名,無論怎樣排,排在最末的總是王戎。
王戎之所以被排在最末,一是他年齡最小;二是他進入竹林的時間最晚;三是他後來熱衷名利,徹底成了個官僚,一個典型的大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