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戰將中,排名第十九的是魏延。
…… ……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葭(jiā)萌。
第二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派遣與卓膺、黃忠一起佔據涪城,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糧,而劉璋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劉璝、張任、泠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軍。
劉備軍大破劉璋軍,後來派遣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數有戰功,遷升爲牙門將軍。
魏延在建安十九年(214年),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
…… ……
劉備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爲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地提拔魏延爲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爲鎮遠將軍。
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一日,劉備大會羣臣,問魏延說,“我委你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
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爲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爲大王吞併了他。”
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羣臣也爲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www¸тt kan¸℃ O
…… ……
在河南老家時,魏延有一房妻室,但,始終沒有給他生育,在漢中相對穩定了,就把他老家的妻室接到漢中,同時,又納了兩個妾室,後來生了幾個兒子,但都被馬岱連同魏延一起所殺。
…… ……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爲鎮北將軍。
劉備去世,太子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爲都亭侯。
…… ……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爲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爲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
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爲南鄭侯。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
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使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還保營。
魏延與劉琰不和,言語虛誕,諸葛亮責備劉琰,劉琰其後作箋道歉。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纔不能盡用。
依《三國志》補註《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冒(楙mào)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爲夏侯楙(mào)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爲此計懸危而不用。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
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禕也常爲二人調解。
…… ……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爲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後,趙直卻對別人說,“角之爲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
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
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 ……
《三國志》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元代的郝經認爲,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以上爲《三國志》作者陳壽本傳的記載。
不過據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其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
裴松之認爲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 ……
魏延祠位於四川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白雀村,西出梓潼縣,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約15公里,就到了三泉鄉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遠,就看到路邊的“魏延祠”石碑。沿翠柏拱衛的石梯拾階而上,便見松柏掩映間一座仿古的建築,這就是魏延祠。
魏延祠坐落在臥龍山千佛巖諸葛寨東長生門下東麓的井岡坪上,梓臥(梓潼--臥龍鎮)公路從祠前經過,路北,魏家河蜿蜒東流。祠周,環境清幽。
魏延祠方圓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獨沒有姓魏的,但祠前卻有一條魏家河。據當地八旬老翁回憶,魏家河河東原有魏家河廟,廟前曾有三塊石碑,其中一塊石碑上刻有“魏延率兵駐此”。
建興七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率軍北伐時,大軍駐屯於臥龍山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馬駐今魏家河南井岡坪,成掎角之勢以作策應,這跟諸葛亮用兵謹慎相符。
據說,當時天氣酷熱難耐,魏延發現一片山林有大羣的鳥不斷聚集,決定在那裡駐屯。
由於有鳥糞接連不斷地落下,官兵們只有在離開樹林一點的地方燒飯。可是,卻沒找到水源。大羣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隊的上面,感到吃驚的士兵們計劃轟走麻雀。
魏延也看到了大羣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發現了一隻白麻雀並被這隻白麻雀所吸引。
他追着這隻白麻雀到了一處岩石場,忽然,白麻雀奇蹟般地在岩石的裂口裡消失了。
魏延感到十分驚奇,他試着推動岩石,不料,岩石轟然崩塌,泉水噴涌而出。
原來,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們找到了燒飯洗浴的水源,當地久受乾旱之苦的農民們也感到非常開心,他們把這條地下水稱作魏延河。
據說,當時魏延經常身着戰袍,牽着戰馬,手持大刀在河邊飲馬巡視。
後來,人們爲懷念魏延駐兵之史蹟,在魏延河邊建了魏家河廟,並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橋,取名爲“將軍橋”。魏家河廟毀於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駐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蹤。但將軍橋現在尚存,只是平時沒於水中,每年六七月間,水退則可見橋。
井岡坪歷史上曾有魏延祠,後來由於官府的命令,魏延祠被拆毀。現在的魏延祠是在1995年重建的。
魏延祠,殿宇巍巍,正中,塑有魏延像,端莊威武,頗具大將風度。“魏延祠”匾額,由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常務副會長沈伯俊先生題寫。
祠堂廊上,立有三塊石碑,上面分別刻有“南鄭侯魏延簡介”、“魏延率兵駐此認證碑記”、“魏延祠考察記”。
魏延祠正殿左側,是道教殿堂,塑有一些道教人物塑像,有道教護法神王靈官,還有道教鼻祖老子。
魏延祠右上方,有文昌行宮和大佛殿,大佛殿內,有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
…… ……
魏延被楊儀遣馬岱追殺於漢中北門外,就地葬在今漢中城北2公里石馬坡(或名石馬堰)。墓早已夷爲平地,僅存墓前物石馬1匹,1973年移存漢中博物館。石馬原在漢中市石馬鎮黃家塘村(鐵路南)唐姓房前約150米處,有棗樹1株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