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

強自壓下了心中的疑慮,曹操不動聲色的結束了慶功會。

衆將凜然奉命,計劃成功了九成,但終究還差了最後一步,現在就得意忘形,後面出現失誤,功虧一簣的話,一定會淪爲天下人的笑柄。

說起來,這次的反包圍計劃確實也很複雜,既要誘敵,還要精準把握時間。數千人登船、下船,整隊,迂迴包抄,都要在一夜之間完成,不打起全副精神怎麼行?

事關重大,曹操卻也不擔心,他手下有良將在,自然不需要事事親躬。樂進出身行伍,武藝也是一般,但他在指揮調度,安營紮寨方面卻很有心得,比起曹操自己,也不過稍遜一籌罷了。

李乾也跟了出去,想指揮李家數千私兵以及船隊,沒有他這個家主可不行,李典則是有些意外的被曹操留了下來。看重他的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曹操也不無籠絡李家的意思。

加上李典,帳內只剩下了四個人,密議的規格相當之高,但李典表現的卻很從容,雖有受寵若驚之色,但卻沒有誠惶誠恐的做作表現。

饒是心中有事,無暇旁顧,李典的表現依然讓曹操眼前一亮,不過,現在要關注的是戲志才的情報。

“主公,青州有變……”戲志才低聲將近段時間青州局勢的變化講述了一遍,他的情報很細緻,但卻不夠及時,很多已經過時的情報,都是和最新情報一起出現的。

這也沒辦法,路途遠,路上兇險也多,能把情報安然送回來,就已經值得慶幸了,想要實時彙報,卻又談何容易?

“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曹操的眉頭越擰越緊,待戲志才說完,他長聲慨嘆道:“當日此子初歸泰山,不急於興兵,吾就知其是在迷惑旁人,蓄力一擊,只是沒想到,他這一擊竟然如此迅猛,別說青州的烏合之衆,就算是吾等諸侯大臣,也是聞而心悸啊。”

“主公,都昌之戰雖然戰果輝煌,但卻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戲志才皺眉道:“輕騎突襲而已,自古有之,又非王鵬舉首開先例,將來有了餘裕,主公大可也建一支騎兵,對抗輕騎突襲,除了陣列而戰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輕騎克之……”

曹操正色道:“志才先生說的是,是操一時有感,卻是失神了。”

荀彧微不可查的皺了下眉,主公吃了王羽好幾次虧,有些失神也是正常,但戲志才的語氣態度未免有些……這位好友有才亦有謀,但他的性格實在有些……鋒芒畢露了。

主公有氣度,肯禮賢下士是好事,但爲臣子的卻不能恃寵而驕,否則遲早會釀成禍端。自己不能坐視,近日定要尋個機會提醒對方纔好。

曹操神色自若,半點看不出被冒犯後的不快,他凝神思索片刻,問道:“以志才先生之見……”

戲志才當仁不讓的說道:“主公明鑑,王羽生擒管亥卻不殺,亦不招撫,連同黨羽一同釋放,顯然是效法古人千金買馬骨之例,其志甚大啊!”

“先生是說……”曹操已經想到了答案,但一時間卻有些無法置信。

“主公與吾等爲何在此?那王羽想的也就是什麼了。”戲志才卻毫不遲疑。

他以前從沒跟王羽打過交道,入了曹操的幕府後,卻研究過王羽的所有事蹟。沒有先入爲主的主觀印象,他得出的結論相對客觀得多。

“這……”曹操啞然,荀彧也只是搖頭,李典則是再也無法保持從容鎮定,目瞪口呆的望着戲志才,腦袋嗡嗡作響。

爲了說服李家,曹操也沒做隱瞞,李典叔侄都知道,這一仗的最終目的是要收編黑山軍的白繞部。攻入東郡的黑山軍遠不止白繞一部,於毒、眭固都是和白繞平起平坐的渠帥,其中甚至還混有不少匈奴人的騎兵。

曹操的兵力不過三千多,他當然吞不下這麼大的目標,所以他很切實的把目標鎖定在白繞身上。此人最爲衝動魯莽,容易被挑撥,部屬也最少。

饒是如此,李家叔侄初聞此計時,也是震驚不已,深深被曹操的魄力和謀略所折服,這纔有了毅然投靠之舉。光憑人格魅力,怎麼可能收服比自身還強大的部屬?

結果,現在出現了個更有魄力的!

現在匯聚在臨淄城下的,就已經有三十萬之衆了,各地的黃巾還在源源不斷的匯聚過去,等到兩軍交戰之時,也許已經超過了五十萬,甚至更多!

以八千之衆,要吞下所有的青州黃巾?

這已經不是魄力大小的問題了,瘋子都不會有這種瘋狂的念頭!

曹操的心情比李典可複雜多了,從王羽出現開始,就一直若有若無的壓在他頭上。

同是刺董,王羽割了只耳朵,甚至還有空權衡殺與不殺的利弊關係;他則是連刀都沒亮。

同是會盟,王羽拉了公孫瓚、陶謙、袁術等有力盟友,併成功借到了這些盟友的勢,攻克了虎牢關;他卻只能在一羣目光短淺的鼠輩之間苦苦周旋。

同是攻洛,他以數倍的兵馬,被徐榮打得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王羽以少勝多,陣斬徐榮,盡收其衆!

現在,同樣打着收編黃巾的主意,他的目標是白繞的數萬之衆;而王羽卻盯上了整個青州的數十萬衆。

這真是……讓人情何以堪吶!

“主公,現在不是驚歎的時候,必須拿出個對策來!”戲志纔不瞭解曹操心中的苦澀,知道了他也不會去理會,如果受了這麼點挫折就一蹶不振,還談什麼稱雄天下?

“先生有何高見?”曹操心思很亂,一時也理不出個頭緒來,索性先不說話,只聽戲志才怎麼說。

“此子非同小可,若是讓他順利渡過難關,將來必是主公,乃至天下諸侯的大患,我軍不可坐視不管!”戲志才直視曹操,一字一句道:“主公,我建議,收服白繞後,暫緩回東郡的計劃,而是留在壽張一帶等待時機……”

“放棄東郡?”

荀彧動容道:“不可,此時洛陽呂布還沒站穩腳,袁術、孫堅在荊州與劉表纏戰,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若不盡早入主東郡,錯過時機,被張孟卓捷足先登,就悔之晚矣了。”

戲志才冷笑道:“區區東郡,怎比得上青州加上泰山?更何況,此舉還能剪除王羽這樣的心腹大患?”

說着,他攤開一副輿圖,指點着青州、泰山交界的地勢說道:“王羽打着救援北海的旗號,遣四千軍離開奉高,結果進入青州的,只有校尉太史慈的一千輕騎,于禁的三千兵馬則進駐了萊蕪。”

他用力的點點萊蕪,彷彿要把那個地方從地圖上戳掉似的:“于禁此人有鐵壁之稱,雖然是王羽爲屬下揚名,收軍心的隨心之作,卻很好的說明了此人的特點。與我軍的文謙將軍一樣,于禁擅守!將這樣一個人放在萊蕪,王羽的戰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戲志才的語速越來越快:“他要用萊蕪作爲釘子,牢牢的將青州黃巾吸引在城下,用太史慈的輕騎在敵後騷擾,待黃巾兵困馬乏,糧餉不濟,他再率主力部隊一舉克之,進而憑藉他的聲望,予以招降!”

“先生所言雖不盡中,亦不遠矣。”

曹操點點頭,又搖搖頭:“關鍵是,黃巾未必會如他所願。此番青州黃巾大起,行爲模式與以往頗不相同,背後似乎有人指點。他們應當知道,自身攻堅能力薄弱,雖然兵多,但攻打有名將駐守的萊蕪城,應該力有未逮,與其頓兵城下,不如分兵圍城守備後路,然後……”

他走到戲志才身旁,伸出手指在輿圖上由東至西的一劃。

“長驅直入!”

繼而他眉頭皺得更緊了,“以王鵬舉的軍略,應該不會看不破這點,他憑什麼以爲分兵三路,還能制敵呢?要知道,這可是數十萬衆啊。”

“某亦不明,但無非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罷了。”

戲志才搖搖頭,不接曹操的話茬,而是重提之前的話題:“不管是在萊蕪決戰,還是在奉高,王羽都有充足的把握,否則,他就不應該這般行事。某的意思是,我軍在壽張待機,待泰山激戰一起,我軍就疾行東進,給他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泰山之戰王羽若勝,想必也是兵疲將乏,抵擋不了我軍的突襲,我軍可盡收此戰戰果;若他玩火自殘,也不要緊,我軍可以故技重施,引青州黃巾西進兗州,逼劉岱與之決戰!屆時視戰局進展,再從中取利,將目標擴大到整個兗州,豈不爲美?”

戲志才一席話說完,似乎也有些累了,停口不說,只是目視曹操,等着對方做決斷。曹操等人則是被戲志才的奇謀所震驚,同時也是在思考,半晌沒有出聲。

一時間,軍帳內靜悄悄的,落針可聞,與帳外人喊馬嘶的喧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曹操思忖再三,還是猶豫不定,戲志才描述的前景很好,無論泰山之戰勝敗,己方都有得利的機會。可若是打成持久戰,自己可就徹底抓瞎了,數萬兵馬拿在手裡,一天消耗的糧草就是驚人的數字,光憑李家的支持能撐多久?

“文若,你怎麼看?”無法決定,他只好向另一位軍師問計。

“兵法有云: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荀彧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引用兵法,隱晦的說明了觀點。

這段話出於孫子兵法,意思是: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抓住敵人的漏洞,取得勝利。所以常勝之軍都會設法先增強自己,以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去和敵人交戰。反之,先發動進攻再求取勝利的軍隊,很容易打敗仗。

以目前的局勢來說,荀彧就是在反對戲志才的奇謀。他認爲應該先拿下東郡,取得根據地,增強自身,然後在想辦法克敵制勝,而不是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敵人身上。

兩大謀士的意見南轅北轍,曹操更爲難了。他也知道荀彧不擅長軍略,但他自己的意見也傾向於求穩,但戲志才奇謀的前景又實在……

思忖良久,他突然一轉頭,向李典問道:“曼成,你怎麼想?”

“某……某……”李典被問傻了,他的性格相當老成持重,在同齡人當中是鶴立雞羣的存在。然而,再有才,他的智謀眼光又豈能和戲志才、荀彧這樣的大才相比?

他有意退縮,但不知爲何,曹操卻緊盯着他不放,他只能硬着頭皮說道:“志才先生說的有道理,文若先生說的也不錯,典……嗯,莫不如分兵行事如何?”

他這就是純粹是在和稀泥了,曹操的實力本就不足,再分兵行事,很可能會變成兩頭都落空的結果。

兩大謀士都是搖了搖頭,轉向曹操,等待他的最終決斷。

曹操再想片刻,突然目光一凝,斷然道:“也罷,吾意已決,就採取……”

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第53章 波瀾猶未息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四百章 河北終戰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五百章 坑王之王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51章 不慚世上英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16章 復仇誰當先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第71章 兵分三路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8章 漢營先震驚第55章 禍端起蕭牆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第81章 月夜私會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第51章 不慚世上英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
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第53章 波瀾猶未息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四百章 河北終戰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五百章 坑王之王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51章 不慚世上英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16章 復仇誰當先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第71章 兵分三路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8章 漢營先震驚第55章 禍端起蕭牆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第81章 月夜私會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第51章 不慚世上英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