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

陣前對答和武將單挑一樣,都是春秋時代的規矩。

那時戰爭的規模不大,對戰雙方通常會在陣前講幾句話,內容無非是宣講大義在己,邪惡爲敵的道理,以達到鼓舞己方士氣,壓制敵人士氣的作用。

從某個角度上來看,那個時代的戰爭是很有章法的,先鬥嘴,鬥不贏就單挑,單挑完了還是不服,就羣毆,有個明顯的升級過程。

然而,隨着戰爭規模的日漸擴大,這些一板一眼,沒有實際意義的規矩漸漸被拋棄了。到了兵聖時代,戰爭崇尚的已經是兵不厭詐,拘泥不化,因循守舊者如宋襄公,不再是道德的標杆,而是天下人的笑柄。

太史慈和典韋的單挑,屬於狹路相逢,對戰雙方不約而同的派遣了頭號猛將爲先鋒,遭遇上來,自然是要打一場的。

但陣前對答,就沒這種必要了。

憑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事,就算是張儀、蘇秦復生,也不可能做得到。不過,對口才有自信的人,倒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用言辭動搖對方心志,打打心理戰,運氣夠好,說不定還能得到有關於對方戰略部署的重要情報。

問題是,發出邀請的人是曹操,對手是王羽!

前者不是盲目自大的人,後者則是天下公認的危險人物!

王羽一直很喜歡在開戰前,邀敵軍主將來聊聊,然後藉着快馬武藝,來個擒賊先擒王什麼的。但自從他突襲了華雄之後,就再沒能遇見肯配合的好人,所以說,悶聲發大財纔是王道。亮出來的本事,誰都會防上一手,再用就不靈光了。

現在,當他自己都放棄了的時候,終於有好人出現了,曹操居然自動送上門了!

“有趣,真有趣!”王羽樂了,不愧是曹操,確實非同凡人。着實的讓自己大大的意外了一場,或者說驚喜更貼切些。

“走吧,子義,隨我去會會曹軍羣英。”他揮了揮手,示意親衛去牽馬。

“喏。”太史慈本來就準備就緒了。他知道王羽的本事,對自己的武藝更有自信,自然也不會擔心或是勸諫,痛快的應諾一聲,跳下高臺。

“嗯……曹孟德頗有智謀,主公還是要仔細些纔好。”按照職責,賈詡應該提出勸諫纔對。但他熟知王羽的脾氣,知道那些話說了也白說,只是提醒王羽要小心。

“某省得了。”王羽翻身上馬,點點頭。算是答應了,然後與太史慈兵騎出陣,迎了上去。

看到這邊動靜,那紅袍將軍身邊騷動了一陣子。似乎發生了爭執,不過很快恢復了平靜。最後。疑似曹操的那紅袍人帶着兩名隨從遠遠迎了上來。

“只有兩個?曹阿瞞倒是很有自信麼。”太史慈帶住馬繮,壓低聲音提議道:“主公,那個黑大個就是典韋,此人武藝雖高,但騎術一般,若是……”

“不要急,看看再說。”王羽不覺得曹操會留下這麼大的破綻,讓自己利用,他帶了兩名護衛,一方面是不示弱的意思,同時也應該是有所準備。

自己和太史慈聯手的威力雖大,但曹營也是臥虎藏龍,自己造成的蝴蝶效應改變不了天下大勢,但很多人和事都變了,眼下王羽也無法確定曹操另一名護衛的身份。

萬一是個強手,自己突襲不下,反倒動搖了士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反正是白得的機會,有機會一勞永逸當然不能放過,沒機會也無須勉強,跟老曹這樣的名人聊聊天,未嘗不是一樁趣事。

相距差不多五十步左右,對面的三騎拉住了馬。這個距離上,已經可以互相看清臉上的表情,說話大點聲也能聽得見,爲了安全計,沒有再前進的必要了。

“王君侯,當日酸棗一別,悠悠已近兩載,見君侯雄姿勃發,風采更勝從前,操實不勝之喜。”曹操遠遠的一抱拳,語氣中大有不勝唏噓之意。

王羽拱拱手,朗聲迴應道:“見笑,見笑,故人遠來作客,羽這個主人卻未能遠迎,失了禮數,還請孟德兄勿怪。”

“鵬舉賢弟此言,未免太見外了。”曹操的問候當然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王羽的答話同樣也是暗藏機鋒,聽王羽以主人自居,曹操卻也不惱,而是順着王羽的話頭,換了稱謂,然後話鋒一轉道:“操此來,實有良言相贈。”

“哦?”王羽眉毛一挑,笑道:“孟德兄的高見,卻是不能不聽,願聞其詳。”

“自中平元年以來,天下大亂,狼煙四起,民不聊生,今年河北大戰之後,冀州必然又是一片瘡痍,遙想大漢當年之興盛,吾等漢家臣子無不摧斷肝腸,涕淚俱下啊!”曹操語氣沉痛,一臉的悲天憫人,即便以王羽的眼力,也難知真假。

“恢復大漢榮光,亦是羽所願,然則形勢逼人,不得不戰,時也命也,爲之奈何?”一時揣測不出曹操的真實意圖,乾脆順着對方的語氣嘆了口氣。

曹操的語氣愈發誠懇起來:“若是鵬舉賢弟有意,操倒是願意做箇中人,居中調解,化解青、幽與冀州之怨。令各家暫息干戈,各守疆界,既免去了刀兵之險,亦免除了生民之苦,豈不爲美?”

“嗯?”王羽很是意外,他原以爲曹操冒風險見自己,是想刺探情報呢,沒想到卻擺出了一副中間人的架勢。

調解,應該不是曹操的真實意圖,悲天憫人什麼的同樣不着邊際,難道,他是打算藉此來刺探自己的戰意有多高,進而推斷自己的底牌麼?

心念電轉,王羽決定暫時不表態,先等曹操表演完了再說。

“鵬舉賢弟的眼光之高,義氣之重,皆早已名滿天下,毋庸操多說。然則。眼下的形勢已不可爲,賢弟爲何還要繼續堅持?豈不知再打下去,也改變不了大勢,徒增生民之苦麼?”

“所謂兵勢無常,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果只是比比雙方兵馬衆寡就能分出勝負,那古往今來的名將們豈不一直在做無用之功?”

“賢弟見識雖高,但此言卻是差了。”曹操搖搖頭。問道:“敢問賢弟,河北大戰因何而起?”

“呃……”王羽微微一頓,這個問題還真有些不好回答。

深層次的原因,當然是自己要爭鼎天下,河北這塊地盤自然不能放過。但這話卻不好明說。單說表面的原因,自己是來增援公孫瓚,爲青州建立一道屏障,贏得發展的時機的。

盟友之間,其實也有主從之說。

界橋之戰前,王羽就是來搖旗吶喊的,所以過河的時候。他連兵都未曾多帶,聯軍的戰果都是公孫瓚的,他頂多拿些謝禮罷了。

等到龍湊之戰的時候,雙方就變成平起平坐。並肩作戰的盟友了,和前世歷史上的孫劉抗曹差不多,打下的兩個郡,雙方也是平分的。

這種聯盟關係看起來很美。但穩定性卻比界橋之戰前差了很多。沒有主從分明的關係了,隨着形勢的演變。很快就會失去平衡。

正如赤壁之戰後的孫劉關係一樣,反攻荊州之初,孫劉一直並肩作戰,配合默契。等到劉備取了江陵,兩邊立刻就反目成仇了,要不是孫權顧忌周瑜做大,想利用劉備牽制周瑜,同時也擔心曹操反攻,不用等到夷陵之戰,兩家就打起來了。

眼下,王羽和公孫瓚的關係也有往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公孫瓚退走,留下主事的田楷和王羽相處愉快,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另一個重要人物劉備也是王羽一手捧起來的,這一仗打完,無論勝負與否,雙方的主從之勢都要調轉了。

以目前的局勢,王羽面對衆多對手的圍攻,形勢相當不利,輸面居多。

輸了,青州軍大可退回青州,憑藉黃河天險防守,擋住袁紹的追擊,但田楷、劉備卻無處可逃,就算勉強逃回幽州,麾下兵馬恐怕也是十不存一,公孫瓚雪上加霜,實力再次大幅削弱。

就算王羽憑藉逆天的本領,打贏此戰,形勢也強不了多少。打贏這一仗後,王羽很有可能吞併冀州,就算不能,聲望和實力也會大幅增長,田楷、劉備說不定都會被拉攏,變成王羽的部下。

無論勝負,青幽的關係都會發生重大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贏了這一仗,王羽只會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這就是曹操的暗示。

形勢很複雜,但王羽卻也不會輕易動搖,他輕聲笑道:“孟德兄焉知伯珪兄會不會迅速平定幽州之亂,重返冀州,出現在戰場上?”

“哈哈哈哈,鵬舉賢弟欺我乎?”曹操呵呵大笑。

“幽州之危,豈是一時三刻能化解得了的?烏桓大王丘力居當日爲公孫瓚所傷,最終因傷勢過重而死,新王蹋頓登位,揚言要尋公孫瓚報仇,已與東部鮮卑聯盟,匯聚十萬鐵騎,大舉南下!公孫瓚縱有三頭六臂之能,又豈能反手間平定二虜,若是他急於求戰,說不定反而會失了方寸,葬送了一世英名呢!”

“什麼?”王羽目光一凝,尚未答話,身後太史慈已是驚呼出聲。

公孫瓚來信,只說幽州有變,與劉虞相關,卻沒具體說明情況。如果只是劉虞,公孫瓚的確有可能迅速擺平對手,回援冀州,實際上,這也是王羽的殺手鐗之一,但若是鮮卑、烏桓大舉來犯,事情可就難說了。

失去了白馬義從的公孫瓚,能不能擋得住胡虜的鋒芒都是個問題,更別提快速穩定後方,返身來戰了。

“所以說,還是就此罷兵,最爲穩妥。”

欣賞了太史慈的驚訝表情,又在王羽臉上觀察了片刻,曹操繼續勸說道:“幽州步卒可以回援,本初兄要收復失地,短時間內不會攻打青州,賢弟也可收兵回去,休養生息,操亦不用再與賢弟刀兵相見。各方皆有所得,又免去了一場大禍,豈不爲美?”

同樣的話,曹操已經說了兩遍,但前後兩次的效果卻大相徑庭。在拋出了幽州驚變的重磅炸彈後,連好戰的太史慈都沉默了。

形勢越來越不利了,打贏了可能會引起公孫瓚的猜忌,打輸了就是滿盤皆輸。曹操的消息,顯然不是來自於遼東,他沒那個渠道,那是內部消息!

劉虞一直對胡人採取懷柔政策,在烏桓、鮮卑各部落很有威望,爲了牽制公孫瓚,他鼓動二虜大舉出動,也算不得什麼新鮮事兒。

前狼後虎,實力大損的公孫瓚,能擋得住鮮卑、烏桓麼?擋不住的話,這些胡虜就會大舉南下,禍害整個河北,同時,成爲袁紹的另一支援軍,圍攻青州軍。

在本來就很不利的時候,再加上這麼一支大軍,雪上加霜,那還怎麼打?

放棄清河、安平,甚至平原,達成合議,退回青州,保全實力,似乎不失爲上策吶!

王羽不動聲色,曹操卻也不催,他相信,這個意外的消息,肯定不在對方的計劃之內。用這麼一個消息,打擊對方的信心,打亂對方的部署,徹底破壞對方周全的計劃,這纔是他冒險邀見對方的真實意圖。

至於合議……

要知道,現在可是亂世,信義什麼的,誰會太在意啊?再說了,就算讓王羽安然退走也沒什麼,袁紹的主力沒到之前,王羽本來就有大把的機會退走,誰還敢冒險追擊他不成?

他不是袁紹,不會那麼天真,總是想着一勞永逸的解決對手,王羽這種對手,本也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能順利收復失地,將對方壓回青州,重新形成包圍態勢,這就足夠了,沒必要冒着偌大的風險,與對方決一死戰。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時間,王羽忽然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孟德兄確實設身處地的爲小弟着想了,然而,漢胡不兩立,忠奸不併存,陛下以國士待我,某自當以國士報之,爲國除賊,義不容辭!又豈能因爲畏懼艱險而避之?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此方爲大丈夫是也!”

王羽目視曹操,眼神中戰意昂揚,“孟德兄還有其他要說的嗎?如果沒有,那就開始吧!子義!”

“慈在此!”太史慈本來還有些疑慮,但聽了王羽最後這番話,卻一下就被感染了。

無論面對怎樣強大的敵人,怎樣險惡的局勢,永不退縮,對太史慈來說,這纔是王羽最具領袖魅力的優點。

“上吧!爲我軍先拔頭籌!”王羽擡手一指,指向的,正是曹操身後的典韋!

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六五七章 濮陽之亂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20章 一喝退千軍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第89章 請命攻衛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五八九章 一支穿雲箭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
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六五七章 濮陽之亂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20章 一喝退千軍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第89章 請命攻衛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五八九章 一支穿雲箭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