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

“公孫度這個人,要怎麼說呢?我覺得他是個很有決斷力,可以稱得上是野心勃勃的一個人。就算不考慮既定的北疆策略,在同時面臨幾個重量級對手聯手挑戰的時候,把這麼個人留在背後,怎麼也不能說是明智的選擇。”

公孫度抵達漂榆津的消息,在第一時間被太史慈飛鴿傳書到了薊縣。得到這個好消息,王羽也是鬆了口氣,愜意的和從諸多繁雜事務中脫身出來喘口氣的‘童工’談論起自己對遼東的處置及思考來。

實際上,對於東征的必要性,軍中內部也有不同意見。覺得遼東地處偏遠,物產貧瘠,得之無益,棄之也不可惜,就算主公容不下這個獨立政權的存在,也大可等中原的形勢明瞭之後,再轉過頭來從容伐之。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東征,以及東征後續對遼東的壓迫,可以說是王羽倚仗自身威望,一意孤行強行推動的。

現在公孫度隻身來薊縣拜見王羽,東征事基本塵埃落定,王羽也有心情解釋了。

“反正事情已經這樣了,當然是主公您怎麼說怎麼是了……”諸葛亮對王羽的遼東威脅說,很是不以爲然,不光是他,在文臣之中,異見者本就很多。

在諸葛亮看來,烏桓的存在,的確會成爲北疆的不安定因素,但反過來說,出塞或留在幽州的公孫瓚,遼東和烏桓,這三方勢力同時存在,正好會形成相互牽制的穩定架構。

與其對烏桓窮追猛打。對遼東苦苦相逼,還不如大度一點。也好儘早從北疆脫身。平北策是很宏偉的一項大計沒錯,但就目前而言。其理想化的色彩還是濃重了一些,一步到位不但難度很大,還容易留下隱患。

諸葛亮和相當一部分文臣都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王羽儘快返回高唐坐鎮,如果能做出移鎮魏郡,駐馬大河畔的姿態就更好了。

不管平北策再怎麼精彩,但北疆和中原比起來,重要性還是差了太多。中原的對手和北疆的對手同樣不是一個檔次的。威脅性要高出很多倍。

諸葛亮沒有爭辯的意思,而是直接出言提醒道:“主公須不要忘了,您在北疆威風八面不錯,但其他人同樣幹得有聲有色。按照軍師上次來信的分析,關中大戰也差不多塵埃落定了……”

這段時間,中原的局勢也是瞬息萬變,賈詡、徐庶、魯肅、龐統各自負責的方向都是警訊頻傳。倒不是有人興兵犯境,但敵人的實力不斷壯大,和己方被削弱其實也沒多大區別。

首先是關中劇變。

在賈詡做出曹操有可能和馬騰、韓遂等西涼反叛勢力全面聯手。做出瓜分關中的推測之後不久,就得到了實際的驗證。

在土地和財富的刺激下,慘敗而歸的馬、韓二人在短短月餘時間內,就重整了旗鼓。拉出了比前次攻打關中還要龐大數倍的陣容,先零羌、燒當羌、湟中羌、白馬羌……在西涼一帶赫赫有名的頭領們全數集結,集兵二十萬。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長安。

其實董卓在西涼羌人之中的威望不比馬騰、韓遂低。但號召力這種東西,從來都是和利益掛鉤的。董卓當了丞相。佔據了大半個司隸州,從西涼招攬了不少人馬,卻始終無法給西涼人帶來足夠的好處。

在馬、韓打出西涼人整體東進的旗號前,他們和董卓的戰爭屬於狗咬狗,西涼各路叛軍不會有什麼感覺,也談不上有所傾向。

但馬騰這個口號可是了不得,叛軍們本來就是因爲窮才造反,結果反來反去,反倒是更窮了,大夥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可又想不出解決之道,馬騰這一次相當於點了一盞明燈,衆叛豈有不趨之若鶩之理?

董卓被嚇了一大跳。

就算沒有王羽的提醒,他也早就意識到曹操在打些什麼主意了,心知馬騰、韓遂兩個肌肉多過腦子的傢伙是曹操的幌子,方便老曹私底下搞些陰謀詭計,意圖顛覆。

但他沒怎麼往心裡去,他跟馬、韓這倆傢伙打的交道比曹操多得太多了,這倆難兄難弟哪次不是被他拍得滿頭是包?

所以,馬騰第一次興兵來犯,董卓根本就不屑於親自出手,只調了一個郭汜過去,就把馬騰打得滿地找牙,親衛飛熊軍牢牢的控制着長安的城防,令得城內的士黨也是無隙可乘。 ωωω⊙тTk an⊙C〇

解決了這次危機後,董胖子還一度拿着王羽的信到處張揚,逢人便說王羽小覷了自己,連曹操、馬騰這兩個癟三都看得這麼重,顯然是家業大了,日子富裕了,就無復先前之勇了。

這個小插曲當然無傷大雅,董卓就算重拾自信,準備報當年的割耳之仇,也得先徹底擺平了曹操和馬騰再說。

結果,沒等他的興奮勁過去呢,馬騰就氣勢洶洶的捲土重來了。

董卓這一次可不敢掉以輕心。

馬騰、韓遂本身不足爲懼,他們的叛軍缺糧少餉,裝備簡陋,可戰之兵也有限。董卓這幾年雖然混的越來越慘,但他的嫡系部隊本來就是西陲邊軍中很有地位的一支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當年要不是被王羽三番幾次的用奇謀暗算,導致戰力連兩三成都沒發揮出來,在他麾下這支強兵面前,諸侯聯軍根本就不夠看的。

但羌人就不一樣了,這些人是西陲的地頭蛇,歷次反叛之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在,中平元年,趁着黃巾之亂起事的叛軍首領北宮伯玉,就是湟中羌的領袖。

平時,羌族是分散成一個個部落的,那時他們不足爲懼,董卓有的是辦法對他們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怕就怕這些人聯合起來,那樣一來。馬、韓聯軍在人力、物力上都會得到極大的補充,這纔是真正可怕的威脅。

董卓這次沒敢分兵。而是將所有嫡系精銳全部調回來,拱衛長安,在東線只留了胡軫的雜牌軍和段煨的非嫡系部隊守衛。

董卓知道真正的生死大敵是曹操,兩邊都要爭取生存空間,矛盾不可調和。除此之外,另外兩邊都能想辦法,要逃過滅頂之災,就不可能同時面對三方面的敵人。

所以,對長安的士黨。他極盡安撫之能,拍着胸脯許下了包括施放天子等一系列承諾。

另一方面,董卓卻沒有急着和馬、韓聯軍溝通,而是親自指揮大軍,硬碰硬的和敵軍打了幾仗,銼動了對方的銳氣之後,才憑藉從前的良好關係,試圖從內部瓦解聯軍。

董卓的部隊一度也被稱爲西涼軍,說明他在西涼還是很有底蘊的。而且他對羌人的習性也有很深刻的理解,應對的手段極有針對性。

要是不出意外,馬、韓聯軍沒準兒還真就被他用軟刀子擺平了。但曹操謀劃了這麼久的計劃,又豈是輕與。會讓董卓順順利利的逐個擊破?

順利只是表象,在董卓自以爲得計的瞬間,曹操發力了。他策反了段煨,裡應外合。一舉全殲了胡軫部。隨後狂飆猛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破陝縣、弘農、潼關,長驅直入,直抵長安城下,與馬韓聯軍對董卓的主力形成了夾擊之勢。

董卓措不及防,哪裡來得及應變?另一方面,本來已經有所動搖的馬韓聯軍卻是士氣暴漲,和董卓私下裡有聯繫的那些頭領、小帥紛紛以斬使毀書來表達戰意,董卓軍一下就陷入了死地。

賈詡上一次送來的信,就到此爲止,但算算時間,失去了所有戰略縱深和非嫡系部隊的董卓,也差不多完蛋了。曹操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準備,又豈會僅僅只策反一個段煨?說不定會有人直接打開長安城的城門呢。

“解決了董卓,曹操勢必會在荊襄之地燃起戰火,劉表此人不過虛有其表,難道主公還指望他拖住曹、孫麼?就算劉表爲了保住基業,有死拼之心,荊襄地方勢力龐大,太平時,劉表以權謀之術壓制不難,可到了兵臨城下之時,誰能擔保他們不會獻出荊州以保身家?”

諸葛亮神情鄭重,沉聲分析道:“亮以爲,荊襄戰事可能比想象中還早結束,說不定會在秋天之前……主公執意現在就解決遼東問題,那至少也要在幽州坐鎮到明年,如此一來,爭鼎中原的主動權恐怕就易手了啊。”

初聞王羽平北策的時候,諸葛亮也是歡欣鼓舞,覺得此策乃是長治久安之策,應該儘早實施。但中原形勢變化太快,誰能想到曾經獨抗羣雄,不可一世的董卓軍,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由盛轉衰,瞬間覆滅了呢?

曹操和孫策的威脅或許還不是急迫的,最急的是西涼反叛勢力。

情報顯示,目前,曹操軍已經完全撤出了河東,顯然是要執行以黃河爲分界的聯盟協議了。以西涼反叛勢力對土地和財富的渴望,他們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橫掃河東,乃至幷州,將戰線直接推移到太行山!

饒是諸葛亮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很有城府氣度,可每每想到急劇變化的中原局勢,他都覺得陣陣心悸,偏偏主公對此視若無睹,不但沒有提前取消東征計劃的意思,還沾沾自喜於擺平了遼東這種不搭邊的小勢力。

真是……讓人無語啊。諸葛亮很納悶,主公的眼皮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淺了呢?

“孔明啊,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這脾氣得改改,該急的時候你不急,不該急的時候你瞎急,”諸葛亮急得火上眉梢,王羽卻是渾不在意,他一邊打趣諸葛秘書長,一邊悠然說道:“遼東和公孫升濟,可沒你想象中的那麼無關緊要,人畜無害……”

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第35章 成敗轉頭論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89章 請命攻衛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第93章 劍指何處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第78章 真假難辨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100章 烽煙處處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七五章 求穩亦不得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
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二四七章 好大一盤棋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第35章 成敗轉頭論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89章 請命攻衛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第93章 劍指何處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第78章 真假難辨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100章 烽煙處處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七五章 求穩亦不得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