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

“咚!咚!咚!”

“嘭!嘭!嘭!”

“轟!”

很難用語言形容,在兩軍發生近距離接觸之前的那一剎那,到底有多少種聲音在共鳴。拋開那些相對細微、低沉的,按照時間順序來說,先是強勁的弩矢,與盾牌發生碰撞的聲音。

雖然看見了盾牌,但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由不得麴義修改命令,弩手們也來不及請示或猶豫,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強行將手中的弩擡高或是放低,試圖避過敵人的盾牌,射人或射馬。

其實,按照麴義的想法,即便對方拿出了盾牌,也應該保持平射。

青州軍身上的鎧甲已經夠厚了,強弩在三十步的距離上能否破甲,破甲後能否產生足夠的殺傷,都是未知之數。與其指望齊射造成多大殺傷,還不如期望強弩的衝擊力將一部分騎兵推下馬,造成混亂。

以此爲目的,強弩射在盾牌上,還是鎧甲上,其實都沒多大差別,反倒是勉強避開盾牌,使得齊射的威力降到了最低。

青州軍那塊盾牌太大了,往馬前一舉,將馬頭和騎手的半個身體都護在了後面,要避開談何容易?八百支弩矢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完全失去了齊射的意義。

在這輪交手之中,有備而來的王羽大獲全勝。

實際上,以麴義的眼力,早就看到這塊盾牌了。只是他以前沒見過板甲,被這種由一塊塊大鐵板組裝起來的新鎧甲混淆了視線。分不清那是盾還是甲,所以纔沒及時作出提醒。

強弩未能建功。倒也不至於令麴義氣餒。

他剋制騎兵的戰法有着整體思路,強弩的主要作用是製造混亂,降低敵軍前鋒造成的殺傷,不是勝負手,真正解決戰鬥的是後面的長戈和長矛。

長矛兵克騎兵,只是後世遊戲裡的設定,不足爲憑,如果長矛兵這麼厲害。那還費時費力的訓練騎兵做什麼?

不過,密集的長矛陣確實可以對正面衝鋒的敵軍造成相當的剋制,在麴義的戰法之中,真正對付騎兵王牌的是長戈兵。

華夏的絕大部分長兵器,都是由矛戈演化而來的。矛自不用說,是關刀、槊、槍這些武器的圓形,而戈的升級版本則是戟、斧槍、鉤鐮槍這些奇門兵器。

因爲戈上帶着一支橫枝。所以對付普通的敵人時,可以以之鉤鎖對方的兵器;對付重甲騎兵,更有奇效,只要有不拍死的敢戰之卒,就可以在混戰時,用戈將敵人從馬上鉤下來。

重甲騎兵只要落了地。就算不死,也站不起來了,跟死了沒兩樣。所以戈和戟對付重裝騎兵,纔是對對路的戰法。

後世岳飛對付金國的鐵浮屠時,用的正是鉤鐮槍。麴義是漢末時代剋制騎兵的第一把好手,自然不會遇見重甲騎兵就束手無策。

戈是勝負手。弩是減少傷亡的利器,長矛兵則是保持完整陣列,降低敵人速度,給戈兵創造戰機,發揮承前啓後作用的戰法核心了。

當初在界橋,由於沮授佈置周詳,完全迷惑住了公孫瓚,麴義單靠強弩,就對白馬義從造成了重大打擊,沒能完全突破後面的長矛陣,所以,麴義克騎兵戰法沒有完全暴露。

這一次,隱藏在矛陣後面的長戈陣纔是他的殺手鐗。若王羽以爲只要迴避了他的強弩齊射,就能穩操勝券,那就大錯特錯了!

麴義會毫不猶豫的攫取勝利的果實!

所以,齊射的失敗,沒能對他造成任何困擾,在震耳欲聾的各式碰撞聲中,他用盡全身力氣呼喊着,要求長矛手穩定下來,端平長矛。

於是,在弩矢和盾牌的碰撞之後,接踵響起的是盾牌和長矛的碰撞聲。

王羽這一招,再次出乎了麴義的事先預計。他詳細詢問過之前那一仗的潰兵,自認爲對王羽的鐵騎衝陣戰法有了一定了解。

那無疑是一種相當積極的戰法,利用馬槊的巨大殺傷力和堅固的鎧甲,強打硬衝,以最快的速度碾壓敵軍的前鋒,造成混亂,趁機殺傷。

如果是那樣的戰術,己方的長矛陣應該也扛不住,特別在強弩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長矛陣很快會被突破,但是,那正是他想要的!

用那種方式突破,突破點應該是零散的,武藝和馬術更高的騎兵,會更早透陣而出。這對雜胡沒多大意義,就像呂綺玲脫離陣列時那樣,只要避開斧、錘的攻擊,賊兵的圍攻就奈何不了重甲騎兵。

但對上先登營,透陣而出的尖兵會遭到長戈兵的圍攻,呂綺玲、張遼這樣的猛將或許能扛得住,但普通的騎兵卻唯有落馬一途。

其實就算是呂綺玲、張遼也未必沒事,穿上重甲之後,靈活性會受到極大的限制,不能回頭,也不能反手揮動兵器,對來自身後的攻擊是沒什麼辦法的。更何況,長戈兵還能鉤馬腳,對付騎兵的辦法不是一般的多。

如果一切都按照麴義的劇本進行,長矛陣起到的是篩子的作用,不需要完全阻擋騎兵的突擊,只要破壞騎兵的整體陣型就好。透陣而過的尖兵雖然會給長矛兵造成極大的殺傷,但卻沒辦法繼續突擊,也沒辦法轉身策援,最終會形成消耗戰——用長矛兵的生命換騎兵落馬。

麴義認爲,先登營是有勝算的。

就算青州軍強的逆天,被他消耗了一陣之後,也不可能還有力量應付撿便宜的齊周了。雜胡打硬仗不行,打順風仗還是有一手的。

然而,王羽壓根不按他的套路來,在兩軍接觸前的那段時間,騎兵通常會將速度提升到極致,而青州軍卻一反常態的降低了馬速。

臨陣減速?

而且也沒有預想中的馬槊齊揮,尖兵突進,而是由前兩排舉盾的騎兵先壓了上來,和矛陣發生了碰撞。

這可不是什麼聰明的戰術,騎兵的衝擊力超強,但力氣不會比步兵大多少,用盾迎上矛陣,固然可以降低前鋒的傷亡,但失去衝擊力之後,他們要拿什麼來衝破矛陣呢?

麴義對此相當疑惑,甚至少有的陷入了失神狀態。

長矛與鐵盾的碰撞聲連綿不絕,最終化成了一聲轟然大響,舉盾的騎兵紛紛落馬。

先前讓先登營頭疼的巨盾成了致命傷,面積太大,每面盾牌至少要承受十幾名長矛手的刺擊,變成了單純的角力,騎兵怎麼可能不落馬?長矛手士氣大振,要不是受到過嚴格的訓練,說不定已經有人逆襲反衝了。

“什麼天下無敵,原來就是一羣膽小鬼!”

“騎兵舉盾去撞矛林,只有白癡纔會這麼做啊!”

看到騎兵紛紛落馬的那一瞬間,齊周等人就像是一羣終於把頭露出水面的溺水者,一口死裡逃生的清爽氣息由毛孔吸入,瞬間在奇經八脈行走了一個周天,搬走大山,重新揚眉吐氣的感覺真好。

“幹掉王鵬舉,給死難的兄弟們報仇!”這下他們手也不抖了,腿也不軟了,一口氣上馬也不喘大氣了。齊周以下,衆頭目紛紛叫囂上馬,只待衝下去助戰、報仇。

殺王鵬舉揚名這種好事,估計很難輪得到自己,給羅瞎子他們報仇更是扯淡,最重要的是去搶戰利品啊!那鐵甲……嘖嘖,別說草原上那些大人、小王的了,中原的諸侯、將軍們能不能人手領上一副?

搶到一副,就可以拿來當傳家……不,足可以當鎮族的寶貝了!要是運氣好,搶到百十來副,咱也組這麼一支精銳鐵騎出來,天下還不任由縱橫麼?

當然,咱們不能象王鵬舉那麼傻,拿寶貝當草根用。

“先等等……”賊軍頭目們的請戰在齊周這裡碰了壁,只見這位幽州從事直勾勾的盯着兩軍交戰的地方,嘴角的喜色猶在,眼神已經充滿了震驚,以至於變得有些呆滯起來。

衆人愕然轉頭看時,神情很快變得和齊週一樣了,因爲就在他們高興得渾然忘我之際,戰局再次發生了突變。

首先是前兩排的戰馬在主人落馬後,並沒有在原地停留,而是速度不減的撞進了先登營的長矛陣。

這情況其實很詭異,因爲馬上的騎士和步兵角力,應該會把力量作用到戰馬身上,騎兵落馬的時候,馬的重心會發生轉移,或者向一側摔倒,或是人立而起,亦或原地打轉,總之不太可能繼續前衝。就算偶有特例,也不可能所有戰馬都不受影響。

而青州騎兵這一次,卻很整齊的全是特例。

鐵騎的戰馬也是渾身披甲的,特別是正面,頭臉、雄頸,乃至馬腿,全都覆蓋在金屬之下。而且,馬還被矇住了眼,堵住了耳朵,騎兵落馬的同時,似乎還給了馬一定的刺激,所以,失去騎手之後,戰馬的速度不減反增,就那麼直直的撞入了矛陣。

這一批落馬的足有近百人,上百匹鐵馬撞進去,威力不比上面有騎兵差多少,整齊的矛陣頓時就發生了混亂。

而王羽犧牲了近百騎兵的戰力,換取這樣一個局面,當然不可能只是嚇嚇人,後續的騎兵一邊加速,一邊循着特定的路線小心的繞開落馬的袍澤,緊接着便向敵人亮出了真正的殺手鐗!

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第90章 驅狼搏虎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第85章 情場如戰場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四百章 河北終戰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第38章 縱馬任西向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第94章 灰飛煙滅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66章 激戰大河畔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第70章 英雄誰屬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第95章 黃巾力士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第30章 稱雄先揚名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40章 重賞值萬金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第44章 連環計中計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第34章 美人情深重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九七八章 天下一統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第58章 亮劍誰爭鋒
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第90章 驅狼搏虎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第85章 情場如戰場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四百章 河北終戰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第38章 縱馬任西向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第94章 灰飛煙滅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第66章 激戰大河畔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第70章 英雄誰屬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第95章 黃巾力士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第30章 稱雄先揚名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40章 重賞值萬金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第44章 連環計中計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第34章 美人情深重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九七八章 天下一統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第58章 亮劍誰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