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

“沒有軍權,剩下的也只不過是財權和人事方面的配置。財權自不必說,兩邊靠的這麼近,又沒有人爲設置的阻礙,財富流通起來本身就是極大的利益了,那點稅賦如何支配,本將又豈會放在眼中?至於人事……書院那邊雖然着力培養了,但各地的人事缺口還是很大,難得張燕有抓實事的決心,態度也很認真,就隨他去好了。”

談判的後半部分沒有太多波折,張燕說是要考慮一下,但王羽拋出的這個特區的餌實在很香,在情在理他都沒有推拒的理由。就算出現最壞的情況,王羽也算是仁至義盡,翻臉也沒什麼心理負擔了。

至於說,搞這麼個國中之國,會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王羽倒是全不在意,並在接下來的軍議上,對衆文武做了詳細的說明。

“主公此法,乍一聽匪夷所思,但仔細想想,卻是絕妙。張燕死撐至今,仗的無非是一口不平之氣,現在主公讓步若此,他還能有什麼不平的?若是他仍然冥頑不靈,別說天下人怎麼看他,恐怕黑山軍內部都會鬧起來。”

對幾路盟軍的懷柔工作一直由魯肅全權負責,他深知各處的癥結在哪裡,王羽提出的這個特區概念,恰到好處的解決了最大的麻煩,讓張燕提不出任何反駁意見來。張燕是最大的反對派,他啞了火,剩下的小磕絆也就算不上什麼麻煩了。

“主公對管子四民論的解析,同樣精闢,以此來對照、印證我青州的繁華無雙。方知一切早有定數,斷無一絲僥倖吶。”諸葛亮也難得的做出了由衷的讚歎。

自開蒙起。管仲就是他的終極偶像,諸葛亮對管仲的生平事蹟可說是瞭若指掌。如數家珍,即便如此,王羽對管仲名言的剖析依然讓他有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由此方知,世人心目中的管仲形象,和真實的管仲,或許是有些偏差的。

“臣讀書時曾一度對管子創立的官妓制度大爲詬病,認爲這是一代名相的污點,可現在想想。食色天性也,既然禁之不絕,不如直接由官府統一管理,一方面有利於社會安定,另一方面也有促進消費的作用,未嘗不是管相的深謀遠慮啊。”

諸葛亮前一句話聽得王羽心懷大慰,覺得自己總算沒把孔明帶到溝裡去,孔明還是歷史上那個舉一反三的大才。後一句話卻聽得他哭笑不得,目前的青州新政。的確開始朝鼓勵消費方面有所傾斜,但和官妓制度可扯不上什麼關係。

管仲當年搞官妓,沒準兒只是看上了這筆收入,順便平衡一下士民之間的緊張關係。當時的齊國很長時間沒經歷過大規模戰亂。特權階級的士族無不窮兇極奢,在家中蓄養大批美女,導致國內男女比例失衡。要是沒有適當的發泄渠道,搞不好就會引發動亂。

不過諸葛亮年紀還小。這些道理跟他未必講得通,王羽也是打個哈哈就胡混過去了。想着等有了適當的機會,一定要做些引導,免得一代英才走火入魔了。

“設立特區的事應該不會有什麼波折了,高幹那邊多少還有些手尾,元直,子敬,此事就由你二人商量着辦,只要不違背主要原則,條件儘可放寬鬆一些,切記要儘快處理妥當。元皓不日也將南下至邯鄲,政務方面的接洽可由他來主導。”

涉及三郡一州,百萬軍民的大事,大方向定下來也不過是個開始罷了,真正實施起來也是千頭萬緒,王羽也表現得相當慎重,直接派出了手下的三大幹才。

“臣定當盡心竭力。”徐庶、魯肅齊齊起身,同聲應諾。

高幹那邊主要是領地的交接,精銳部隊都是高、袁兩家以重金打造出來的私兵,他們當然要帶走,去邊塞外打天下,靠的就是這些嫡系班底。剩下的地方部隊訓練和士氣都很差,但也有一兩萬人,無論是遣散還是接收,也都需要慎重處置。

而西三郡這邊主要的問題就是整軍,黑山軍也是從中平元年揭竿而起開始,一直存留至今的黃巾餘部,軍中多有百戰老卒。黑山軍戰力普通,主要還是因爲他們的裝備太差,張燕等領袖也沒接受過兵法傳承,打仗用的都是野路子,這些老兵卻是不可小覷的。

雖說王羽答應張燕,聽憑黑山軍將去留,但這麼一支精銳力量,也不能輕易放手,儘量吸收到驃騎軍序列纔是最爲穩妥的。

王羽自己想想也覺得蠻有意思的,自己這支名震天下的驃騎軍,究其根本,其實也是七拼八湊起來的,泰山強弩,白馬義從,洛陽北軍,幷州鐵騎,此外就是各路黃巾餘部了。

而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黃巾餘部,想想歷史上的曹操,這個亂世之中,還真就是得黃巾者得天下呢。

“收編的黑山軍和幷州軍,暫時歸於泰山軍序列之下,實則自成一軍,元直將教導隊散進去,加以整訓,等到泰山軍由北疆返回,兩軍合二爲一,組成西部軍團,負責西向攻略。此軍以元直爲主帥,子敬、文珪等人輔之,儘快佔據上黨、太原境內各處要隘,遏制西涼軍的鋒芒。”

“喏!”儘管早就有所預料,但真正到了王羽一聲令下,組建西部軍團的一刻,徐庶依然心潮澎湃,難以自已,所謂以國士待之,不過如此。

其他人看向徐庶的目光中,同樣充滿了豔羨神色。方面軍的統帥啊,儘管如今青州的政策不講究裂土封疆以籌功,但獎懲分明也是一貫的原則。

先是平北策的域外分封制度,現在又有了個所謂的特區,主公在大原則上嚴厲,具體處置上靈活的風格也是一目瞭然。只要有了蓋世功勳。還怕將來沒有辦法兌現軍功嗎?

責任越大,立功的能力就越強。方面軍的統帥,打好了甚至有滅國殺王之功。就算當不成異姓王,青史留名也不在話下了。

就目前而言,只有張頜勉強算是獨當一面,但他那個性質卻和徐庶的不一樣,徐淮軍負責的是防禦,轄下的區域也是被稱爲防區的,頂多算是個守將,和方面軍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今的徐庶,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爲過了。

羨慕歸羨慕。衆人表現得都很正常,大軍遲早要席捲天下的,主公沒有三頭六臂,也不會分身術,將來自然是要放權給下面,這種機會雖然寶貴,但也不是絕無僅有,關鍵還是看自己能不能抓得住。

俗話說的好: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麼。

衆人紛紛道賀。徐庶激動之餘,也不忘一一答謝致意。

整個過程中,王羽一直笑吟吟的看着,直到衆人各歸其位。這才沉聲叮囑道:“西涼軍裝備簡陋,戰績也稱不上輝煌,但畢竟人數衆多。馬家衆將俱都驍勇善戰,又有曹操在背後支援。無論戰守,元直都不可輕敵大意。”

“主公放心。臣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徐庶少年時經歷過不少起伏波折,如今雖是得意,卻遠沒到得意忘形的程度,聽到王羽叮囑,回答時也很是沉穩。

“如此甚好。”王羽滿意的點點頭。

西涼馬家在歷史上的記載有限,在後世卻是大大有名,甚至很多人都不瞭解其身爲反叛軍的跟腳,就單純的喜歡這路諸侯,其原因無非是馬超。

馬超真正的發揮,其實就那麼一次,在渭水之畔的正面對決中打敗了曹操,其後就變得默默無聞了。投蜀連轉折點都算不上,因爲入蜀之後,馬超明面上享受着高官厚祿,風頭無兩,實際上卻是被架空的,沒有兵權,當然也談不上什麼輝煌戰績。

不過,儘管只奮迅了那麼一次,但王羽對西涼軍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連鼎盛時代的曹操都吃了虧,誰要是小覷這路兵馬,不是輕敵是什麼?

有可能的話,王羽是想自己來對付馬家軍的,他這次提前班師,輕騎南下,爲的就是這件事。可惜西涼軍氣勢洶洶的殺過來,卻在邊界地帶按兵不動了,王羽總不能丟下中原,追到河東去。

西涼軍再強也強不過奪了關中的曹操,中原纔是真正決勝負的戰場,西涼軍只是曹操因勢導利拋出來的棋子罷了。

當然,以徐庶和徐晃的搭檔來對付西涼軍,肯定不能算是輕視對手,如果開戰時間再拖後幾年,幷州軍團沒準兒還能得到來自北方的策應,那就更加萬無一失了。

王羽抽身南下,一方面是因爲幷州的局勢,更重要的則是鎮遠堡已經修築完成,鮮卑大軍再次鎩羽而歸,公孫瓚已經在草原上站穩腳跟了。

接二連三的失敗已經將鮮卑人推到了崩潰邊緣,無論誰登上汗王的位置,都不可能擁有從前的號召力。分散的草原部落,只有被公孫瓚各個擊破,分化瓦解的份兒,對中原不再有任何威脅。

相反,公孫瓚的勢力會以鎮遠堡爲中心,開始向北,向西延伸。

草原上有幾個出了名的水草豐盛的牧場,其中最大,也是最富饒的就是河套平原。東漢時代的幷州疆域,其實就囊括了所謂的東套,而彈汗山的位置,正處於河套以東的敕勒川,是不遜於河套的富饒地區。

敕勒川以北的地域雖然也是草原,但因爲河流稀少,即便是遊牧民族,也無法在此定居,失去了敕勒川的鮮卑人,只能向更遙遠的地方遷移。而公孫瓚實力有限,很難跨越茫茫的荒原向北追擊,只能繼續向西擴大戰果,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大舉北進。

從彈汗山向西百里,其實就是過去的雲中、五原和定襄,公孫瓚的勢力擴張過來之後,就會對西部幷州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故而戰事延續的時間越長,對青州方面就越有利。只要徐庶不輕敵冒進,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另外,高幹沒有急於選擇擴張的方向,只說自己可以暫居雁門郡。等戰事見了分曉之後再做決定。如果西涼軍被擊潰,那他就乘勝追擊。向西進取,目標是奪取西部鮮卑的燕然山地區。如果戰事綿延日久。他也可以考慮去倭島或是交州以南的某些地方。

這是他說出口的,還有第三種可能性沒說,那就是青州失敗的話,從雁門郡位置,他也可以選擇攻入幽州,或者冀州北部,趁火打劫的分一杯羹。

這點小心思能騙過王羽,也騙不過心細如髮的諸葛亮,但既然他爽爽快快的說出口了。王羽也無意追究,眼下的重點是儘快接收幷州各處要隘,而非斤斤計較一些用心或潛在威脅之類的東西。

不管怎麼說,高幹現在也算是青州的盟軍,他屯兵雁門,對西涼軍側翼就是個威脅,總體形勢還是頗爲有利的。

軍議結束,王羽很沒形象的伸了個懶腰,側側臉。向肅立身後的諸葛亮問道:“曹操最近在忙些什麼?”

“和您差不多。”諸葛亮博聞強記,又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對王羽頗爲突兀的詢問也是張口就答:“百官中頗有些投靠者,曹操從中選拔了鍾繇、荀攸等人。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議,效率也還不錯。幾乎每次軍議之後,都會有相應的動作。”

“情報顯示。招降納叛而來的兵馬,目前正由樂進、李典二將負責整訓。樂進的練兵風格與文則將軍頗爲神似,董卓軍的底子也很不錯,想必很快就能操練出來一支精銳。”

聽到樂進的名字,王羽也不無感慨,曹魏的五子良將的整體含金量很高,每個人單獨拿出來,都有獨當一面的威猛戰績。這一世自己各種挖角,結果把五子良將挖了四個過來,獨獨就差了一個樂進,似乎也算是種遺憾吧。

樂進和于禁的風格非常相似,同樣的善戰,也是同樣的低調,只要看看驃騎軍如今的風貌,就能想象得出,經樂進之手整訓出的董卓軍將會是如何煥然一新的面貌了。

早知道,就把此人也挖過來了。

王羽也只是想想,對樂進跟隨曹操之前的記錄,他一點印象都沒有,而且樂進投靠曹操的時間也很早,大概是曹操剛揚旗興兵,這個人就在了,想挖他的角,非得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不可。

“樂、李二將負責的主要是步卒,騎兵則是另起爐竈,由曹純爲主帥,曹休爲副,加以許褚、典韋兩名親衛大將在軍中,分以虎、豹爲名,編練騎兵……”

虎豹騎的大名,自是如雷貫耳,但這一世曹操起步便落在了王羽後面,建立虎豹騎,也被當成了跟風。不過,虎豹騎的含金量卻不比前世差,曹純、曹休只是年紀較輕,能力都不在曹仁之下,許褚、典韋更是不用解釋了。

王羽不是沒設法找過這兩個傢伙,但他又哪裡想得到,典韋竟然是出身於張邈的軍中,聯軍在成皋敗於徐榮之後,才被曹操網羅過去的呢?要不是情報司刺探到了這個消息,王羽現在還矇在鼓裡,以爲典韋是從那個旮旯裡突然蹦出來的呢。

許褚更是不用說,這傢伙根本不是草根一族,而是譙郡的大族,對抑制豪強的青州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感,在曹操追擊袁術,佔領淮、汝一帶時,他就帶着部衆投靠曹操了。

王羽也只能用世事本就難以圓滿如意來安慰自己了,反正青州名將如雲,倒也不怕缺了這兩個人,之所以覺得遺憾,也不過是做爲前世的三國迷,有着盡收三國名將的癖好罷了。

反正他一直都是把曹操當做最後的守關波ss,總不能讓老曹只有光桿司令一個出來顯眼,然後一巴掌就拍死吧?

“除了軍隊之外,曹操對荊州的攻略也在加緊,有可靠情報顯示,因爲蔡瑁與曹操有故,現在荊州蔡家已經開始有所傾向,正在暗地裡遊說同樣在荊州舉足輕重的蒯家,一旦蒯家動搖,曹操就大有希望能兵不血刃的取得南郡……”

又是個意外。

王羽對蔡瑁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錯殺了蔡瑁、張允兩名降將,無奈之下,只能讓于禁操練水軍。結果聽諸葛亮這麼一說,曹操和蔡瑁竟然是故友?還用這層關係在調略蔡家?這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不過孔明是從荊州出來的,黃月英的家族更是與蔡、蒯兩家同列荊州四大家族,就算沒有情報司的滲透,這些消息也不會有錯,只能說自己孤陋寡聞。

除了蔡、蒯、黃三家之外,還有個向家是平起平坐的,不過向家的家主向朗學問不錯,做官手腕卻不行,被罷黜了長史之位已有近十年之久,沒人當官,家族的勢力自然如逆水行舟,現在並稱爲四大家已經頗爲勉強,起不到什麼作用。

而黃家雖然因爲黃承彥父女的關係,對青州有所偏向,但黃承彥不是黃家的主幹,黃家的真正掌權者是正被孫策打得灰頭土臉,痛不欲生的江夏太守黃祖。

在孫策親自策動的狂猛攻勢下,黃祖現在也是度日如年,巴不得有個人能將自己從孫策刀下解救出來呢,如果蔡、蒯兩家達成一致,荊州戰事自然不會在有什麼變數。

王羽不願意看到曹操繼續壯大,但青州畢竟離得太遠,對此也是鞭長莫及,也只能搖搖頭嘆口氣了。

“此外,曹操還在暗地裡收羅工匠,除了從青州各地的工坊挖人之外,在其他地方也下了很大的力氣。士元來信說,曹操在淮南的人才網羅工作進行的很順利,除了民間的工匠外,還有很多聞名遐邇的名士,其中就包括了身爲宗室的名士劉曄劉子楊!據聞,劉曄初至洛陽,就奉上了兵器秘傳一部,曹操得之大悅,升劉曄爲侍中,賜爵關內侯……”

“劉曄獻上的兵器秘傳?”王羽心中一動,這個典故他倒是耳熟能詳,劉曄獻上的秘傳中都有些什麼,他不能完全確定,但有一樣東西肯定是不會錯了,霹靂車!

結合那個叫涼茂的也去了洛陽,曹操收羅工匠的舉動就不能等閒視之了,難怪他突然按兵不動了呢,原來是擔心自己這邊新兵器啊。

劉曄這個人倒是沒什麼可擔心的,他的兵器秘傳不過是祖上傳下來的,他本身在這個領域應該不會有太高的造詣,就算高,也不可能比得上黃月英,不過……

想到這裡,王羽又是心念一動,曹操既然對此重視起來,肯定不會只想着加強自身,肯定要給青州這邊添點堵,就目前而言,最直接的手段就是……

王羽臉色瞬息數遍,突然吩咐道:“孔明,你馬上修書給文和,讓他儘快和承彥先生取得聯繫,讓他早赴青州來避難,以免荊州有變,被人扣下來做人質。對了,你叔父那邊,還有龐德公,也應該儘早做些準備方是。”

“……臣明白。”諸葛亮微微一怔,很快了然,對王羽的急變之能也是深感震驚之餘,臉上也蒙上了一層憂色。

綁架人質這種手段不是常規手段,但曹操梟雄之人,爲了勝利,他不會顧忌太多。先前青州將軍府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北疆,全然忽視了荊州變局的影響,現在必須要儘快補救了。(……)

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四四九章 買一送一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七百章 鐵騎碾壓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76章 驚變陡生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六一章 恐怖組合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14章 槍出猛虎嘯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49章 破軍有白馬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
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四四九章 買一送一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七百章 鐵騎碾壓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76章 驚變陡生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六一章 恐怖組合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14章 槍出猛虎嘯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49章 破軍有白馬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