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

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

在大戰之前,幷州一直沒下雨,也不見陽光,那副烏雲蔽日,陰沉沉的景象,就像是老天都被大地上濃郁的殺氣所懾,要等着仗打完了纔敢露面一樣。現在仗打完了,天氣也恢復了正常,彷彿彌補似的,接連下了好幾場雨。

這天清晨,正是雨後初晴之際。廣闊的昭餘澤上升騰起了條條雲霧,被朝陽一照,飄飄渺渺的,彷彿傳說中的仙境一般,美不勝收。連綿的遠山上,也盡是一片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景象。

沉浸在這樣的美景之中,幾乎可以讓人完全忘記三天前的那場血戰,也忘記自己正身處最嚴酷的亂世之中,時刻都要爲生存而努力掙扎。

王羽佇立湖畔,遠眺壯麗的山光湖色,面容古井無波,如同老僧入定,心緒卻是波瀾起伏,難以平靜。

他知道這是大戰降臨的緊張所致。明明盼望着對手晚些出招,好多做些準備,卻又因耐不住等待的煎熬,反而期待對手早點出手,也好儘早決一勝負。

王羽心中千念百轉,一方面是在考慮曹操到底在打什麼算盤,是否會和孫策保持一致行動,也在盤算幷州戰事儘快結束的可能性有多高。當然,他更關心的還是留守諸將到底能不能從容應對。

心潮翻涌間,氣息也開始絮亂起來。

王羽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要鎮定。

從當年在河陽大營做出前往刺殺的決定,決意稱雄於世,改變歷史的一刻開始。自己就應該知道,這條路上佈滿荊棘。畢竟對手非同小可。無論做出再怎樣充分的準備,也難保不被對方找到破綻。

對手既然是曹操、孫策、劉備這樣的梟雄。自然不能掉以輕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挑戰,也在清理之中。

道理沒錯,只是心潮如海,又豈是說平就平的?

越是強自壓抑,反彈的就越是厲害。

心潮起伏之下,王羽乾脆取了長槊在手,開始練武。

這幾年。他親臨戰陣的次數比原來少了,但武藝卻越發精進了。即便不下場,他經常觀摩到的那些,也都是最頂尖的對決。

對王羽來說,他缺的本來也不是普通的武藝套路,而是要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來。他的格鬥技藝本來就是以靈活、快速、多變爲主,和趙雲、太史慈的風格都有些相似,日前看過馬超和趙雲的對戰。更是得到了不少啓發。

此刻在腦中回想着當世絕頂高手們的風采,身隨心走,一招一式穩穩的使出來,內勁遊走於經絡之間。心境也漸漸平穩下來。

墨家的功法在威力上並不是最強的,但在養心修性方面,卻堪稱當世無雙。墨家的理念不像道家那樣只求自身逍遙。講究以萬物爲芻狗的超脫心境,也不像儒家、法家那樣入世過深。流於俗套。墨家講究的是堅持本心。

只要堅持原則,就不不會爲外物所動。所以明明是武功,也有很多凌厲的殺招,使出來時卻完全看不到外露的殺氣,同時還能讓人的心境變得平和下來。

突然間,腦海間閃過一個念頭,王羽心有所感,大喝一聲,長槊如游龍般刺出,在湖畔的一顆大楊樹上一劃而過。

那大樹紋絲不動,看起來沒什麼異常,王羽也不說話,只是盯着大樹看。

片刻後,一陣湖風吹過,那大樹突然晃動起來,枝葉摩擦發出嘩啦啦的響聲,整棵樹幹從中一分爲二,就那麼傾覆而倒,竟是被王羽一槊斬成了兩端。

王羽收槊而立,仰天長嘯:“海乃百川,有容爲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好一個無欲則剛!”嘯聲未絕,身後便傳來一聲喝彩。

“臣近年來一直在想,要以一句話概括我青州新政,該如何措辭,卻是百思不得其解。今日聽得主公新詞,卻有茅塞頓開之感。無欲則剛,故能立千仞而不倒,妙,實在是妙!此次莫非也是出自墨家經義麼?”

王羽並不驚訝,頭也不回的問道:“孔明,你什麼時候也學得這麼會說話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主公明鑑,臣此言字字發自肺腑,天日可鑑啊。”

“好了,你也不要插科打諢了,這種事不適合你。”王羽一擺手,問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你現在跑來找我,顯然不是元直的事,莫非是兗州有了消息?”

王羽心中明鏡一樣,諸葛亮的性格算不上古板,但他骨子裡就有工作狂的傾向,若是沒有重要的事,肯定不會大清早的跑來看自己練武。

再結合諸葛亮此來,還有故意岔開話題的嫌疑,顯然帶來的消息不是能讓人心情爽朗的那種。

“主公英明。”諸葛亮走上幾步,站到王羽身側,低聲道:“是士元送的八百里加急!”

他稍作停頓,讓王羽有時間消化思考,然後才繼續說道:“周瑜離城之後,劉備並未如預想般那樣,在壽春鞏固領地,而是暗中離開了。就在十日前,我軍在江東軍中的細作看到了疑似劉備之人,出現在孫權軍中……”

“也就是說,他已經到了沛國?卻沒出現在戰陣上?”王羽沉吟片刻,反問道。

“很有可能是這樣。”諸葛亮點點頭,神情凝重。

“真被文和料中了啊。”王羽冷笑有聲。

劉備到沛國,顯然不是爲了去助戰。以龐統傳來的情報爲準,劉備這兩年暗中串聯,重新拉攏了一彪人馬出來,但這些部隊的忠誠度和戰鬥力都沒什麼保障。

想想也是,劉備最擅長的是拉攏人心,賣弄仁義,軍事並非他的特長。沒了關張兩個幫手。他即便拉出了一支兵馬,也很難練成精兵。

帶着這樣的人馬去沛國與其說是助戰。還不如說是累贅呢,倒是將他們留在淮南維持治安。好歹還能起到些正面作用。

所以,劉備出現在沛國,很可能是奔着高唐去了。

諸葛亮沉聲提醒道:“主公,高唐那邊……當速做決斷啊!”

陳到的出仕過程其實是挺怪異的。

在被俘虜前後,他都一直表現得像個死士一樣,先是斷後死戰,被俘後也一直沒露出要投降的口風,最後被釋放也沒表現出什麼感激的意思。

結果等到王墨上門,隨便那麼一勸。他居然一改先前的死硬,就那麼出仕了。

在出仕後的兩年當中,陳到的表現也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雖然沒表現出強烈的上進心,但他的工作卻是一絲不苟,無論是維持治安,還是訓練民兵,他都完成得很出色。

在軍部的考覈當中,高唐的民兵是各地之中表現得最爲出色的,甚至連徐庶一直負責的魏郡民兵都稍遜一籌。但比練兵的手段。青州衆將之中,恐怕也只有于禁能穩勝陳到。

有這樣的才能,卻沒表現出相應的野心或上進心,平時也是沉默寡言。很少與同僚交際,的確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劉備出現之前,青州衆幕僚倒也沒怎麼在意。只當陳到的性格就是這麼怪。反正無論軍政,越往上層。位置就越少,他自己韜光養晦。那誰還會特意去推他一把不成?

可現在劉備現身,顯然也是來者不善,萬一陳到那些奇怪的表現不光是因爲性格使然,而是心懷故主豈不糟糕?

從沛國到高唐,路程雖遠,但沿路的防禦卻遠稱不上嚴密。

山陽、任城、東平都是新佔領的區域,在曹操的策動下,本來就不太安穩,劉備若只帶少量精銳,化整爲零,想通過是很簡單的。

過了東平之後,想要前往高唐,只需通過濟北國就可以了。濟北國先後經歷過鮑信、青州黃巾的佔領,青州軍拿下此地的時間同樣不長,難保沒有潛伏的鮑信餘黨,又或其他敵對勢力。

也就是說,劉備與陳到的接觸,是完全有可能的!

劉備帶的少量兵馬,當然不足以攻克高唐,陳到縱有異心,也沒本事策動叛亂。但兩者若勾結起來,一個虛張聲勢的進攻,一個配合默契的將軍隊胡亂指揮調動,那事情就很不妙了。

諸葛亮不是第一次來提醒王羽了,他認爲,應該儘快解除陳到的職務,並且將其軟禁起來,等到警報解除,再行處置。

有這種想法的不單是諸葛亮,也是很多幕僚達成的共識。

王羽明白諸葛亮等人的想法。

說到底,還是陳到和同僚們接觸太少,顯得太過神秘,而且他在青州的地位也談不上多重要,無可替代。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其他幕僚,都主張以最激烈的手段來對付他。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賈詡。

老狐狸雖然第一個做出了提示,但他對如何處置陳到,卻沒做定論,只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那副不肯擔責任的嘴臉。

“以莫須有的罪名撤職軟禁麼?對叔至來說,未免有些不公平啊。”王羽不置可否的搖搖頭,輕聲嘆道。

“事急從權!”諸葛亮並無退讓之意,加重語氣說道:“總比亡羊補牢要強!”

王羽突然話鋒一轉道:“不過,孔明,你想過沒有,說不定曹操就是想讓咱們這麼做呢。”

“這……”諸葛亮微一遲疑,這個可能性的確存在。

眼下兗州的防禦分成了三部分,于禁在西,關平在中,張遼、黃忠在東。曹操若是發動正面攻擊,留守部隊就只需按計劃行動即可,但若曹操另有奇謀,事情就不好說了。

假使曹操有辦法調動開張遼的部隊,又確定了高唐空虛,那麼,只需要一兩天的時間,夏侯淵的殘餘部隊,或是孫策部就可以穿過東部防線,直取高唐。

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爲是自尋死路。只要各地民兵組織起來,抵抗個三五天,孤軍深入的曹軍或江東軍就完蛋了。

不過。若是王羽一紙文書撤換了陳到,那問題就嚴重了。

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陳到剛被拿下。曹軍便已兵至,高唐人心勢必動盪。到時候,高唐的防禦還能順利組織起來嗎?會不會內憂外患齊生呢?要知道,夏侯淵和孫策的用兵風格都是以速見長,貿然處置陳到,說不定反而會帶來危險。

諸葛亮的特點是心思縝密,之前沒想到這點,只是因爲對留守部隊的防禦有着充足的信心,可現在聽了王羽這麼一說。他頓覺動搖。

他遲疑說道:“文遠將軍沒那麼容易中計吧?或者主公下達命令,要求文遠將軍死守戰線,不得輕動?”

王羽搖搖頭,又提出了新的顧慮:“那樣一來,曹操就可以讓孫策牽制坦之,親自對付文則了。文則雖然用兵穩健,但麾下兵力畢竟有限,孤軍抵擋得住曹軍圍攻,太危險了啊。”

“還有溫侯啊!文則將軍正面堅守。溫侯率軍突襲,一攻一守,不正相得益彰麼?”

諸葛亮沒想到會面對這樣的一場論戰,一時間也是冥思苦想。額頭見汗。他年少早慧不假,但這樣的大戰中,牽涉多多。一時間又哪裡算得清楚。

“濮陽軍不動還好,他一動。反而更讓人擔憂啊。”王羽苦笑道。

呂布,是這場大戰中最大的變數。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在,呂布的標籤就是桀驁不馴,想讓他乖乖聽話的人,應該是不存在於這個世上的。

濮陽軍雖強,但呂布不擅謀略,若是面對西涼軍這樣的敵人還好,面對曹操這樣的對手,那是相當危險的。

所以,王羽臨行前的佈置是,讓呂布在二線待命。表面上說是讓呂布策應各方,實際上就是不給他暴走的機會,至少在自己回去之前,不能讓他自行其是。

聽了王羽這層顧慮,諸葛亮變得沉默起來,不是啞口無言了,而是在思考,推演戰局。

王羽並不催促,只是靜靜等着,他也希望聽聽諸葛亮全心思考後的想法。

這一等就是小半個時辰,越發明亮的陽光照在清澈的湖水上,反射出了七彩光芒,看得王羽一時間都有些失神。就在這時,諸葛亮忽然擡起頭,說道:“我明白了!”

“嗯?”王羽擡眼看過去,只見諸葛亮臉上泛着奇特的光彩,應該是湖水的反光,但王羽總覺得那是智慧的光芒。

“若臣所料不差,曹操的計謀應該是這樣的……”

……

同一時間的浚儀城中,曹軍衆文武也因爲一封飛鴿傳書,聚集到了城守府中。

“西涼軍竟然敗了,而且敗得這麼慘……鵬舉啊鵬舉,你果然不愧是吾生平最大的對手啊!也好,高祖當年擊敗項籍這等強敵,方能成就大漢四百年江山,今日吾若擊破鵬舉,成就也未必在高祖之下!”

聽着曹操的喃喃低語,帳下衆人面面相覷。

前一個皇帝下落不明,後一個皇帝是通過政治交易上的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漢室的命運已如風中殘燭,隨時都會熄滅。

在這場決定天下氣運的大戰之後,無論哪一方登場,結果都應該差不多,在情在理,漢室都要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知道歸知道,在新王朝建立前,大家還是要做點表面功夫,裝也要裝出忠臣義士的樣子,將來奪得天下,修改史書也容易點啊。

但此刻,主公一邊用微顫的手拿着荀公達的傳書,一邊以高祖皇帝自比,這情景真是怎麼看怎麼邪性。

如果沒猜錯的話,主公這次受的刺激太大,甚至已經超出承受能力了。

西涼軍東進,在外行人看來,就是馬騰、韓遂的心血來潮,腦袋發熱。可實際上,只有在座的這些人才知道,己方陣營爲此花費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資源!

只有外行纔會認爲,合縱連橫的達成只需要張儀、蘇秦的一條三寸不爛之舌。政治上的友好與破裂,註定要伴隨着大量的利益輸送,這纔是真理。

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與西涼軍的盟約,曹軍可以用省下來的物資招募並武裝起一支十萬人規模的軍隊出來。就算是以高標準選拔的精銳,也能編練出五萬兵來。

當然,若是沒有這個盟約,曹操就必須在對抗青州軍的同時,對西涼軍加以防範。或者付出略少的代價,等青州軍打進河東之後,再聯絡西涼軍共同對敵。

不過,投入了巨量的物資,最後卻連牽制青州軍都沒做到,這樣的結果實在太悲慘了。

在聽到消息的那一剎那,在場衆人又有哪個不是如同被晴天霹靂擊中一樣,先是五內俱焚,腦子一片空白,繼而欲哭無淚的呢?

以己度人,主公失態至此,也就不足爲奇了。

“西涼軍既慘敗若此,縱使馬超有死戰之心,也無回天之力了。最悲觀的考慮,王羽也許在中旬左右,就能率騎兵趕回中原……主公,何去何從,應當早生決斷啊!”第一個從震驚中恢復過來的是郭嘉,在沉重如山嶽般的抉擇面前,年輕人表現出了驚人的鎮靜。

衆人齊齊看向曹操。

現在留給曹操的只有兩個選擇,放棄兗州,也放棄這場大戰,全面收縮兵力,以關隘抵擋青州軍的追擊。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戰事拖入持久戰。

王羽雖然打敗了西涼軍,但傷亡也不小,西線軍團和開戰之初相比,規模已不足一半。開戰這麼久,耗費的糧草也相當大,在全取兗州之後,未必還有力量繼續追擊。

雖然曹軍現在的領地不如青州大,但荊州已經是囊中之物,西涼軍傾巢而出之後,雍涼一帶也成了嘴邊的肉,再加上與益州的盟約。只要穩住陣腳,從容經營幾年下來,還是大有可爲的。

何況,即便沒有西涼軍,曹軍也不是孤軍作戰,孫策的江東軍並無大損,大可退保淮南,三家就此形成鼎足之勢。

若是不退,那就只能繼續實施既定的那項策略,那可是條具備相當大的風險的策略!

有西涼軍的牽制,這條計策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良策。而在西涼軍潰滅的現在,繼續這麼幹的話,就是走上了一條至爲險峻的羊腸小道。

勝,則全勝!敗,則萬劫不復!

就在昨夜,主公還召開軍議,商討此策的具體細節。荀攸的一封急信,徹底改變了形勢,郭嘉的發言雖然沒有明顯的傾向,但聽話聽音,這位首席軍師顯然是更傾向於求穩的,只是擔心刺激到主公,才表達得比較隱晦。

現在,就看主公如何決斷了。

“半個月,半個月!”曹操面色鐵青,反覆唸叨了好幾遍,聲音也是越來越響亮,最後他用吼叫般的聲音,大聲咆哮道:“吾意已決!就賭這半個月,勝者王侯敗者爲寇!”()

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第69章 豁然開朗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八零一章 許攸襲營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四零四章 四重殺陣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百章 鬥智鬥力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二零九章 神兵自天降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三三章 毒士毒謀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七百章 鐵騎碾壓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一四五章 鳳凰涅盤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第70章 英雄誰屬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六六六章 時尚高唐九六七章 奇兵突出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
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第69章 豁然開朗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八零一章 許攸襲營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四零四章 四重殺陣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百章 鬥智鬥力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二零九章 神兵自天降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三三章 毒士毒謀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七零四章 殺手鐗對決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七百章 鐵騎碾壓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一四五章 鳳凰涅盤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第70章 英雄誰屬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六六六章 時尚高唐九六七章 奇兵突出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