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

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

陳留王?

皇帝!

父皇啊,這就是您留給朕的朝廷,留給朕的江山嗎?如果您在天有靈,就請睜開眼來看看吧,大漢朝已經沒有未來了!

高坐在金鑾殿的至尊寶座之上,漢帝劉協和平時一樣面無表情,心裡卻象開了鍋似的。

幼年時,母親王美人的慘死,讓劉協學會了隱忍,儘管只有十歲,可他卻能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這種成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

因此,在朝中大臣們看來,寶座上的皇帝,顯得寶相莊嚴,在江山社稷風雨飄搖之際,分外令人安心。只是沒人能看出皇帝眼底蘊藏着的火焰,那是憤怒化成的火焰,如果能化爲實質噴涌出來,足以將整個皇城燒成灰燼!

站在朕身前,揮舞着手臂大吼大叫的是朕的丞相,實際掌控着大漢朝權柄的董卓。正是這個粗魯不堪的傢伙,將自己扶上了帝位,做到了父皇和奶奶一直想做,卻又沒做到的事。

自己應該感謝他嗎?

哼,自己還沒蠢到那個份兒上!這個死胖子讓自己當皇帝,爲的不是扶保大漢朝,而是在想方設法的篡位奪權!

若非如此,他怎麼敢佔據朕的南宮?讓父皇的嬪妃們侍寢?這裡是金鑾殿,他又怎麼敢如此粗魯的大吼大叫,甚至還站到了自己的身前,口口聲聲的說着遷都的好處?

效法西秦,坐觀諸侯自相殘殺?待時機到時,再出關制之,一統天下?笑話!大漢朝還沒亡呢,所謂諸侯,也不過是朕的臣子!

遷什麼都?學什麼西秦?

權奸!

劉協冰冷的目光稍微偏移了一下,看向了太尉黃琬。

這位身負盛名的名臣一直在勸諫,只是態度卻很婉轉,輕聲細語的引經據典,別說董卓根本聽不懂,就算聽懂了,這種力度的勸諫,他又豈能往心裡去?給他撓癢癢還差不多。

不過也難怪,前司徒楊彪很激烈的反對過了,結果被罷了官;比楊彪更激烈的司空張溫,則是連命都丟了,家人亦不能保。

在董卓眼裡,朝中最爲尊貴的三公,也不外如是,說殺就殺,說罷就罷,在這個節骨眼上,黃琬敢於出頭,委婉的提出意見,已經相當不易了。

沒見新任司徒,久負盛名的王子師一直閉口不言嗎?儘管那也是一種反抗,但無聲的反抗這種事,有朕就已經足夠了,身爲大臣,就不必如此了吧?

不過,自己也不能太苟責這些人了,做官的也是人,想要他們無條件的忠誠於天子,是不可能的,總得有好處給他們才行。但是自己……身爲天子,卻是身無長物,哪裡又拿得出什麼好處給別人?

尸位素餐的一羣人!

他們又提起關東諸侯了,其實,那些人又是什麼好東西了?當初向屠戶何進提出引諸侯軍入京的,不正是關東聯軍的盟主袁紹嗎?

若非何進行此下策,大漢朝的國勢再怎麼摧頹,也不至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吧?袁紹當日提出此議,動機到底何在?焉知他不是包藏禍心?

侍中劉和密報,如今袁紹屯兵河內,與洛陽近在咫尺,卻不思進兵勤王,卻與韓馥商量着,要立劉和之父,幽州牧劉虞爲帝!

自己尚還健在,此人就敢如此,誰能保證他不是早有陰謀,就等着這一天呢!

一羣亂臣賊子!

大漢養士四百載,這是養出了怎樣一羣臣子啊!父皇,大漢的列祖列宗,你們睜開眼看看吧!

劉協微微揚起了臉,向着無垠的蒼穹,發出了無聲的悲號,眼角,一滴熱淚無聲滑下……然而,金鑾殿上喧囂聲依舊,無論持何見解,參與辯駁與否,衆人的眼中也都只有董卓,沒人關注寶座上的天子。

這就是傀儡的命運,還能指望什麼呢?

不,還有希望!劉協又坐直了些,努力將視線投得更遠,越過殿下羣臣,越過高聳的宮牆,越過深山大川……

當日喊出大漢養士四百載,仗義死節,就在今朝,這句震耳發聵的怒吼,孤身殺入虎穴,割了董賊一耳的壯士,而今何在?

有這樣的忠臣良將在,大漢就不會滅亡,他會再次出現的,帶着千軍萬馬,掃平亂臣賊子,澄清寰宇,出現在自己面前!

就在想到激昂處時,殿門處突然一陣騷動,隨即,有人從外面閃身而入,拱手向衆臣微一示意,衆人便讓出了一條通道給他,那人直往丹墀下疾行而來。

放在從前,這是不可想象,這裡是金鑾殿,朝會正在進行之中,不得天子聖意,誰敢亂闖?然而,現在這是正常現象,闖殿之人乃是董卓的女婿兼心腹,同時還爲董卓掌控着諜報密探,令京城人人畏如蛇蠍的李儒!

誰敢懲罰他?誰能懲罰得了他?

劉協並沒有發怒,他早就習慣了,此刻,他心裡略有些疑惑,還有幾分幸災樂禍的意思,更多的卻是期待!

李儒臉上沒什麼表情,但步履匆匆,大異尋常,單從他的舉止之中,就能讀出一股驚慌的味道。

這種情形,劉協不是第一次經歷了,羣臣同樣不是第一次,虎牢關的戰報傳到洛陽時,董卓就正在朝會上,來通報的也是李儒。

瞧!董卓把手中的象笏摔在了地上,還狠狠的跺了幾腳,被摔在地上,象笏就已經四分五裂了,被董卓踐踏過後,更是粉身碎骨,變成了一堆碎屑。

董卓手裡的象笏,其實就是個裝飾品,他從來不在上面記什麼東西,只是拿着好看。

因爲是裝飾品,自然越華貴越好,那象笏是交趾進獻的長象牙製成,整體雕琢而成,渾然一體,耀目非常,邊緣處也以上好的美玉雕琢,一見便可知其名貴。董卓平時愛若珍寶,專門在上朝時拿出來炫耀。

現在,他親手把這寶貝給毀了,上次虎牢關慘敗,他都沒摔這個,看來,李儒帶來的壞消息,實在非同一般啊。

劉協感覺自己的忍術有點不夠用了,他想笑,止不住的想笑,怎麼都壓抑不住,或者說,越壓抑越想笑!

董賊又倒黴,王鵬舉又對他做了什麼事?

自從王鵬舉名揚司隸以來,他每做點什麼事,董卓都會倒一次黴,這次顯然又倒大黴了。

發泄了一通,董卓稍微恢復了些理智,他推開李儒,大聲嚷嚷道:“遷都,立刻就遷,不能再等了!”

沒人反駁,這胖子正在氣頭上呢,貿然出頭,誰知道他會做出來什麼事?

當然,也沒人附和,能把胖子氣成這副德性,事情顯然非同小可,比虎牢關慘敗的影響還大。熟知洛陽周邊形勢的人,甚至已經猜到了大致的情形。

河內袁紹沒有進取之心,兗州羣雄佔據了虎牢關之後,也只顧着慶功了,那個最兇猛王鵬舉與公孫瓚等人一起南下,意向未明……很顯然,洛陽這邊不會有什麼大事。

會出事的只有兩個地方。

一是長安,西涼的叛軍也收到了關東諸侯的檄文,似乎有借響應之機起兵的意思,如果他們的動作夠快,三輔之地很可能已經烽火遍地了。

再有就是河東。白波賊勢力不小,蟄伏了一段時間後,可能又出來興風作浪了。不過,還是三輔有警的可能性最大,西涼叛軍的實力非同小可,董卓的主力盡出,很難抵擋對方的攻勢。

而白波雖然勢大,畢竟不過是烏合之衆,連安邑都越不過,又能鬧出多大動靜,使得董卓驚怒至此?

如果西涼有警,那麼,只要以緩兵之計拖着董卓,他就進退兩難了,別說搞什麼全民遷都了,說不定連百官都能躲過一劫。

宏偉的金鑾殿中,只有董卓的怒吼聲在迴盪着,儘管在急怒之下,董卓也覺察出了問題。可是,他也無可奈何,沒人說話,他總不能隨便抓個人出來殺了,來殺一儆百吧?那樣沒用,只會激得士人們更加離心離德,乃至恨他入骨。

憤怒發泄不出,在這裡也是沒趣,董卓恨恨的一跺腳,怒哼道:“散朝!”然後,就按着劍柄,怒氣沖天的離開了金鑾殿。

李儒跟在後面走了幾步,忽然又停了下來,轉頭冷聲道:“諸君,河東雖然出了點事故,不過,卻也不是什麼大礙,對朝廷更是有害無利,儒奉勸各位,莫要轉錯了念頭,誤人誤己啊。”

“河東?”衆人都是一怔。

雖然想到了這個可能性,但沒人會真的以爲河東會出什麼大事。事情在那裡擺着,河東不是董卓的根基,只要陝縣、潼關、函谷關這幾處要害不受到威脅,無論發生什麼事,他都不需要太過擔憂。

可適才董卓表現出來的,卻是……

李儒目光一轉,落在朝班之末的某人身上,冷笑道:“衛令君還是速速回府看看吧,以儒想來,信使應該已經等候着了。”

“呃?啊?”一個年輕人先是一驚,繼而臉色劇變。

大臣們也聽出了李儒的話外之音,眼中都閃過了難以置信的神色,看起來,似乎是衛家出事了。

衛家控制的地盤,是很要害的一塊地方,如果白波賊控制了那裡,從華陰到陝縣幾百裡的防線,就真的處處告急了,難怪董卓驚怒若此。

可問題是……白波賊怎麼可能做到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

震驚之下,衆臣議論紛紛,連李儒和衛覬離開都沒注意到,打斷他們的,是一陣瘋狂的笑聲。笑聲是從龍椅上傳出來的,還帶着童音,但笑聲中的瘋狂之意,卻讓人聽得分外心驚!

“哈哈哈哈,好,好!大漢天下,還是有忠臣義士的,王司徒,你先前不是說過要招撫白波賊嗎?”劉協擡手一指王允,道:“現在朕準了,你找個人當使臣,封那幾個賊酋做校尉,做將軍,什麼都好,朕都準了!”

他站起身,笑聲依然不絕:“自從出了個王鵬舉,這天下啊,就不一樣了,好,很好,朕今天很高興,散朝罷。”

說罷,他擺駕回北宮去了。留下金鑾殿上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所以,這也能扯到王鵬舉身上去?太扯了吧?而且,陛下突然的爆發,又算是怎麼回事?

無數的疑惑,攪得衆臣頭暈目眩,在這樣的氣氛下,新皇登基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朝會結束了。

然而,風波還遠未到平息的一刻,而是愈演愈烈,力量會積聚在一起,醞釀成風暴,以不可阻擋的勢頭,爆發出來!

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32章 大義是爲名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八四一章 貨幣戰爭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第8章 漢營先震驚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第45章 溫酒斬華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第75章 順風順水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八一三章 公孫度認輸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
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32章 大義是爲名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八四一章 貨幣戰爭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第8章 漢營先震驚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第45章 溫酒斬華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九五七章 烽煙正濃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第75章 順風順水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八一三章 公孫度認輸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