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

新漢開元三年,河洛之地瑞雪紛紛,硬生生的將激戰中的雙方隔離開來,如火如荼的激戰暫時告一段落,但已經開始劇烈動盪的時局,卻遠未到海晏河清的一刻,而是以更激烈的態勢席捲開來。

新年第一天,在鍾繇的統籌安排下,朝中百官齊聚洛陽南宮德陽殿,在那裡舉行了登基大典,益州牧劉焉之子劉璋,正式取代失蹤多時的劉協,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並於當日昭告天下,改元建安,大赦囚徒,充爲軍卒,自願往陣前效力者,將有重賞。

消息傳出,引起的反響卻是相當有限。

自董卓亂政開始,天家的威嚴就一天不如一天,各路諸侯彼此征戰,又有哪個向天子請示彙報過?州牧不但可以任免轄地之內的官員,還可以保舉別人坐同樣的職位,天子存在與否,也就是個象徵罷了。

曹操與益州結盟,前期還算隱秘,後期基本上就是擺明車馬了,世人有言:曹阿瞞之心,人盡皆知,何怪之有?現在天子只是下落不明,他爲了拉攏劉焉就可以另立新帝,將來勢力更大,再廢掉劉璋,自己稱帝不就有了前例可循嗎?

歸根結底,現在是亂世,大家都得靠實力來說話。是聲討曹操爲逆賊以邀名?還是讚美曹操力擎乾坤,擁立從龍的大功?劉璋這個傀儡天子到底能在龍椅上坐多久,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這場席捲天下的大戰的結果,現在就下結論還太早了。

這些自以爲看得很明白的人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自以爲是,就在劉璋登基的三天之後,一個令人驚訝萬分的消息從壽春城傳出,後將軍袁術竟是緊跟在劉璋之後,自立爲帝,改國號爲‘成’,自號‘仲家’,以九江太守爲淮南尹,置公卿百官。

在此之前,不管諸侯們再怎麼無視天子朝廷,表面上還是自居漢室忠臣的,連被整個天下都視爲國賊的董卓都不例外。稱帝的只有闕宣這麼一個鄉下土豪,完全沒搞清楚稱帝到底是怎麼回事,需要哪些步驟就亂來了,根本不能作數。

世人一片譁然,真正的有識者卻更加沉默了。

顯而易見的是,曹操擁立劉璋和袁術稱帝之間,存在着某種微妙的聯繫。有了曹操開路,袁術稱帝就不那麼突兀了,至少對普通人是這樣。

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若是沒有曹操的默許和支持,袁術再怎麼不着調,又豈能冒着同盟關係破裂的危險,悍然行此悖逆之舉?

袁術接下來的舉動,更是無一不在驗證着這一點。

就在他登基後的第二天,袁術登壇拜將,以劉勳爲大將軍,加爵定北侯,以陳蘭、橋蕤爲副將,率領三萬大軍北上,增援兗州戰場。同時拜雷薄爲車騎將軍,加爵平東侯,以張勳、陳紀爲副將,同是率領三萬大軍攻打睢安。

在此之前,袁術背離青州軍事大聯盟的跡象已是昭然若揭,但他一直沒有正式加入反青州的聯盟,而是遊移於兩者之間,似乎有意坐山觀虎鬥,等着撿便宜。

這種行爲倒也相當符合他的作風——猥瑣且貪婪,不管擁有多強的實力,也只會在背後偷偷摸摸的搞些小動作,還屢屢吃癟。

但這一次,他悍然稱帝之後,又悍然出兵,顯然是與曹操談妥了條件。

兗州戰場接連受挫,曹操急需增援,故而以出兵換支持稱帝,袁術在曹操面前不止吃過一次憋,能令對方低聲下氣的求告,他自是心懷大暢;另一方面他也是夙願得償,更是有可能更進一步的將陳、樑、陳留等地收入囊中,自然也是樂不得的。

至於和王羽開戰的危險,仲家皇帝當然不會放在心上。倒不是他有什麼必勝把握,只是有了這麼大好處,若還撒手放過,那不是要被天誅地滅了嗎?

用王羽的話來說,袁術這廝就是個單線條的生物,看到了誘惑之後,他的整個腦子都會被填得滿滿的,別說潛在的風險,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刀山火海,他也會往裡面跳。

所以,跟他相處久了,就能看到他多種形態。能帶給他好處的時候,袁術會變成一個很可靠的夥伴;但若被有心人挑撥一下,那事情就不好說了;若是再擋了他的路,就像他要稱帝,王羽婉言相勸這樣,那就別怪袁某人翻臉無情了。

有了袁術的加入,曹操的底氣看起來也更足了,他對近在百里之外的于禁部視而不見,只留下少量部隊留守,統領大軍西進,增援虎牢關去了。

曹操的魄力令得很多人驚歎不已,敢把陳留、陳國這種經營許久的領地交託給袁術這種人,那就是做好了收不回來的準備了。

不單如此,以袁術的人品來推斷,一旦曹操和王羽拼個兩敗俱傷,這貨沒準兒會幹出什麼離譜的事兒呢——比如把自己當做觀鷸蚌相爭的漁翁,想來撿個便宜什麼的。

陳留位於曹操領地的中段,夏侯淵若是擋不住張遼,也要往這邊退,袁術是很有機會奪地兼奪兵。而曹操就算能收拾他,也會顧忌青州的存在,不敢動手,時間長了,此消彼長就不一定是怎麼回事了。

但無論怎樣,袁術的加入,對反青州同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之前因爲怨氣遲遲不肯北上的孫策,在得到袁術稱帝當日發出的召集令之後,也在江東舉行了誓師儀式,並於次日盡起精銳,大舉渡江!

他選擇的渡江位置,正是在當日遭遇慘敗的傷心地——牛渚磯。在大軍正式渡江之前,他在江灣較爲狹窄處,以數百艘大小船隻首尾相連,以鐵索固定,截斷了大江水路,然後在上游開始渡江。

駐紮在江都的青州水師雖然一度聞訊趕來,但在橫江鐵索,以及嚴陣以待的江東軍面前,終究還是無力強行攻打,只能無奈離去。一時間,江東軍也是一掃牛渚磯大敗的陰霾,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渡過大江,北上與攻打睢安的雷薄部匯合去了。

這一系列的事件從北到南,跨越何止千里,卻是在短短十餘天之內發生的,孫策率領大軍進抵合肥的那一天,居然還沒過正月十五,風雲突變之快,實令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之前的有識者都不敢繼續推測局勢的演變了,因爲他們根本沒辦法徹底看清楚,怎麼看都是一知半解,霧裡看花似的難知究竟。

從表面看來,得到袁術、孫策兩路大軍支援的反青州聯盟勢力暴漲,形勢似乎已經反轉。但這一系列的變化來的太快,太有默契了,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是不是還有其他明堂。

與其隨便做出結論,事後被這幫腹黑且奸詐的諸侯狠狠打臉,還不如悶頭看着,看看局勢到底會演變成怎樣一番光景,事後再總結總結,大書特書一番,裝作有先見之明的樣子最爲妥當。

古人說旁觀者清,其實在這種軍國大事上,旁觀者看的遠不如當事者明白。

正月十五,垂隴城大營,得到徐州來的消息之後,王羽便做出了最爲精闢的論斷:“袁術完了,最多還有一個月的命!”

“主公這話卻是從何說起?”太史慈眨眨眼,和秦風、方悅、胡才幾個互相看看,都是一臉茫然,倒是趙雲、關平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呂綺玲表現的很平靜,一臉淡然,和諸葛亮鼻觀口,口觀心老神在在的模樣有那麼幾分相似,不過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那模樣是成竹在胸,這位主母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罷了。

王羽嘆口氣,解釋道:“袁術太喜歡自作聰明瞭,他以爲他稱帝就能號令羣雄,出兵就能佔到便宜,豈不知稱了帝就是衆矢之的,給人以暗算他的名義,出兵後就給人以上下其手的機會,身邊也變得空虛起來……”

太史慈的眼睛瞪得溜圓:“您的意思是說……”

“曹操奪軍?孫策奪地?”趙雲渾身一震,一個模糊的念頭陡然清晰起來,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然也。”王羽緩緩點頭。

曹操、孫策那都是什麼人啊,三國兩大政權的開創者,當世梟雄,怎麼會將希望寄託在袁術身上,委他以這般重任呢?

表面看來,是曹操和袁術有默契,袁術稱帝后,號召力大增,成功的號令了舊臣孫策。但拋開這些表象來看,應該是曹、孫達成了諒解,曹操用袁術的領地來彌補孫策在荊州的損失,並消除先前隱瞞情報的芥蒂。

至於曹操的好處,想必就是劉勳那三萬大軍了。具體的過程,王羽沒辦法推測,但以曹操的一貫作風來看,無非就是懷柔、調略那些辦法了。

當年曹操跟袁紹混的時候,就沒少從袁紹那裡挖人,文的有荀彧、郭嘉,武的有朱靈、呂曠、呂翔等人。領軍的劉勳、陳蘭、橋蕤這三個人,只要有一個認爲袁術沒前途,被曹操說動,到陳留的那三萬大軍就要易幟了。

“所以說,這傢伙就是在作死啊!”王羽攤攤手,道:“當日文和就猜到是這樣了,只是具體的過程還不清楚,也不好採取對策。現在則是看明白了,但依然沒辦法阻止。”

“您可以寫信給袁術,提醒他提防啊。”關平詫異道。

“沒用的,袁術要是能聽人忠言,以他的根基,又怎會混到今天這般田地?”王羽稍作感慨,神情很快轉爲肅殺,沉聲道:“沒辦法,現在只能儘量做些補救了。孔明,立刻修書定陶,是到了翻底牌的時候了!”

“遵命!”諸葛亮躬身應命,卻是完全不問書信上到底要寫些什麼,君臣之間,也是默契十足。

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九百章 馬超對策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第95章 黃巾力士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第71章 兵分三路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百章 坑王之王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四百章 河北終戰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
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九百章 馬超對策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第95章 黃巾力士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第71章 兵分三路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百章 坑王之王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四百章 河北終戰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第22章 賈詡入王營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